《XX小学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区实验小学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九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好“外 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 作,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 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 则,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5+1”工作安排,点上要控住、面上 要深挖、源头要严防、资源要保障、责任要落实,工作要统筹 兼顾,做到两统筹、夺取双胜利。落实外防输入,严防“四个 源头”,抓好监测预警,做强“三个探头”,坚持常态化精准防 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压实“四
2、方责任”,落实“五有” 要求。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进一步 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坚决防止简单化、 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 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一)入境人员管理1 .报备审查与远端指导。落实属地、单位、社区和家庭“四 方责任”,用人单位或入境人员亲属提前3天向社区报备,用 人单位和居住地社区充分告知疫情防控政策,指导入境来鲁人 员做好登机前健康管理。2 .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加强各方信息沟通与共享,做好信 息报送。严格落实从口岸到家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省内口岸 入境人员实行“7+3”管理(即7天集中隔
3、离、3天居家健康 监测),入境第1天(海关)和集中隔离第2、3、5、7天各 进行1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对“人、物、环境”同时采 样进行核酸检测,如结果均为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目的地为 省外的人员送至离鲁的火车站、机场等交通场站,目的地为省 内的人员由目的地“点对点”闭环转运接回。省外口岸入境目 的地为我省的人员在当地完成7天隔离医学观察,返回XX时 在省内第一落地点由目的地闭环转运接回。入境人员抵达我省 目的地后继续进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天和第3天进行 2次核酸检测,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第3天进行1次检 测,阴性者可正常工作生活。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 医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做
4、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 通工具。不具备居家健康监测条件的人员,继续实施3天集中 隔离医学观察。3 .入境人员隔离管理和诊疗服务。入境人员在隔离期间出 现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相关表现时,在集中隔离点进行核酸 采样,阳性者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救治,阴性者按照疑似 病例进行隔离诊疗。严禁将有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以及处于 隔离期的入境人员转运至普通医院发热门诊处置。根据市教育局视频会议精神,分类做好入鲁返鲁人员随访管理管理,参照以下要求执行:1 .动杰调整排查范围。对有中高风险区的县(市、区)入 鲁返鲁人员开展排查,排查时间起点为本起疫情发布之日向前 推7天,终止时间为该地调整为低风险区或无
5、新增社会面感染 者满7天。对未公布中高风险区但发生本土疫情并存在社区传 播风险的,由省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研判确定参照中高 风险区相关政策执行。对于发生本土疫情的直辖市,以街道为 单位排查。列入排查的区域及管控措施由省疾控中心发布并每 日更新。2 .快速开展风险人员追踪摸排。各地要建立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相结合的外来人员报备与摸排随访机制,社区(村)、单 位和住宿宾馆等要落实网格化管理。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含 参照中高风险区,下同)的县(市、区)旅居史入鲁返鲁人员 应提前3天报备,抵达后纳入闭环管理。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安 排专人值班值守,紧盯省委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联防联 控与社会稳定组
6、下发的协查信息、省疫情防控重点人员信息系 统协查工单及其他方式发出的协查信息,快速对有关人员进行 排查,并按照风险等级分类采取发送短信、核酸检测、健康监 测、隔离等管控措施,确保每名风险人员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对协查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要在接到协查信息后4小 时内反馈结果,8小时内隔离管控到位;其他协查人员要在接 到协查信息后24小时内向疫情发生地反馈初步排查管控结 果,形成信息闭环。实行首接负责制,对经调查不在本地的, 要按规定程序及时回退或横传;对逾时未接到反馈的,要主动 对接并跟踪落实协查情况,督促反馈结果,确保不漏1人。3 .分类开展健康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 学观
7、察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对次密切接触者实行7天居家 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 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3 天内开展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并做好健康监测。 上述人员集中隔离期间第1、2、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 检测,居家隔离期间第1、4、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 家健康监测期间第1、3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实行居家隔离 或居家健康监测的,其共同居住人应一并居家管理,并在解除 居家管理前开展1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管理条件的,采 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格落实集中或居家隔离人员
8、“单采单 检”(即采集标本1人1管、单独检测),严禁“混采混检 管理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省内发生本土疫情县(市、区) 的流出人员,参照上述政策执行。三、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一)疫情监测预警。加强学校师生员工健康管理,严格 落实体温和异常症状“一日三检两报告”,对因病缺课师生进行 追踪调查,对学校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 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师生员工,一律由学校组织进行核酸检 测。(二)防疫重点环节管理。强化学校人员出入校管理,师 生员工非必要不离开学校驻地市(设区市),确须离开的需报备 审批,确保师生员工行程轨迹情况明、台账清。强化校外培训 管理,控制培训规模。加强考试疫情
9、防控,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确保安全平稳。各学校应制定校外实习考生返校参加考试管理 办法,维护考生正当考试权益。(三)做好学生安全有序返乡工作。各地卫生健康、疾控 部门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返乡学生的宣传指导,提前关 注目的地防控政策,加强返乡期间自身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 出现健康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就诊。指导学生在途期间严 格遵守交通工具和沿途各地的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在途期 间个人防护。不准对符合条件离校返乡的高校学生采取隔离等 措施。(四)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落实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专班人 员24小时“双值班”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应急处 置流程,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坚持集中管理、
10、统一调拨、 灾时救急、节约高效原则,配齐配足应急储备物资。建立线上 教学响应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各类教学活动随时切换、无缝衔 接。(五)开展全覆盖巡查。省、市、县三级组成巡查组对各 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展全覆盖巡查,重点围绕全员检测、 核酸抽检、可疑症状监测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发现问 题,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六)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推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 种,加强组织动员,广泛宣传接种疫苗预防重症、阻断疾病流 行的重要意义,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尽早接种,持续扩大接种 覆盖面,对前期因各种原因没有接种的人群进行再梳理和再动 员,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 贯加强
11、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 接种。重点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 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努力实现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 接尽接。四、做好假期校园和居家疫情防控(1)学校校园。落实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做好 教室、食堂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 “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 和登记追踪,形成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 新模式。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 完善校园防控制度和应急预案。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建立“点对 点”协作机制,协同开展应急演练。(2)压实四方责任”
12、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 防联控,组建高效有序的疫情防控指挥和工作体系,健全值班值 守等工作制度,组织完善本地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开展属地疫情防控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好人员、设施设备和物资 等保障,加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督导。落实部门责任。要落实主管责任,加强统筹调度和督促指导, 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南,建立疫情防控领导机制,推动开 展全行业疫情防控培训和应急演练。落实“五有”要求,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 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 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保持工作和集体生活场所环境清洁、 通风换气。电梯、卫
13、生间、空调等公共区域和相关物品定期消毒, 配备免洗消毒液。落实个人和家庭责任。个人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防聚集 等疫情防控有效做法,养成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 惯,倡导公筷制、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提倡随身携带、科学 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封闭场所且与他人距离小于1 米时应佩戴口罩。家庭要注意清洁卫生和室内开窗通风,适量储 备口罩、消毒液等必要防疫物资。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 法律法规,如违反相关规定造成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流行,应依 法依规承担相应责任。五、工作措施(一)严把校门关学校实施全封闭管理,严格落实教育部校园疫情防控的要求, 假期内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
14、值班教师进校门一律扫码 校园一码通、核验身份、检测体温、登记;严禁非我校教职工、 学生及家属进入校园,确需入校要进行实名登记备案,进行体温 检测,检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体温超过37. 3T的严禁入校。禁 止未佩戴口罩或体温一场人员进入校园。疫情防控期间暂停校园 场地对外开放,不举办与教学无关的聚集性活动。(二)实行体温监测制度学校在门口设立监测点,对入校学生、家长及假期值班的教 职工实施体温检测,登记记录体温信息,严禁发热人员进入校内。 对发热的人员进行就地隔离,对因病缺勤人员实行病因追踪与登 记报告制度,加强教职工健康状况监测。(三)建立定期消毒制度1、加强个人防护。学校要对假期值班的教职工
15、和居家的学生 们做好健康监护,鼓励学生经常到室外活动,定时开窗通风。在 咳嗽、打喷嚏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都要用肥皂或洗 手液、流动水,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门卫、保洁等人员工 作时必须,佩带口罩和帽子。及时更换清洁用品,如被污物污染 时,要及时处理消毒、更换。2、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学校校园环境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 性消毒为辅。每天及时清除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室内地 面每天三次清扫,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校园厕所每天按要求清 扫和消毒,及时倾倒废弃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3、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做好校园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及时清运, 设置专门口罩回收箱,防止二次污染;每天两次对垃圾桶进行消 毒处理,被污染物污染时,要及时更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