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华侨中学、协和中学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华侨中学、协和中学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华侨中学、协和中学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近年来中国思想界经学研究兴起,一时蔚为潮流。这一思潮的出现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所谓 “学术转向”有关。当然,经学研究的强劲复兴,还是新世纪到来以后的事情。经学视野浸染到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方 方面面。新时代的经学复兴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文明 的自信力得到了恢复和提高,经学作为中国固有文明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相 应的重视;其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商品化热潮至少部分地造成了道德状况的滑坡,人们 开始普遍地意识到传统思想特别是
2、儒家经学对于敦厚风俗的价值;其三,近代以来一直居主导地 位的西方文明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局限和问题,试图在经学系统中探寻解决当代问题的答案,也成 为回归经学的动力之一。在当代经学思潮中,辐射范围最广的经典是礼春秋和易。礼学研究直指当代人伦面 临的各种危机,试图在现代世界里延续或者激活儒家的礼乐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场域中重建儒 家的秩序。部分思想者更由此走向儒家宗教性的确立和安顿。春秋学,特别是以公羊学为代 表的今文经学传统的兴起,强调春秋大义,试图以天下观重新构建对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的 理解,有相对突出的政治指向。对易经和易传的研究,原本即在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范围 内,而且大易哲学穷本极源,因此,或
3、多或少地成为以中国哲学为根基的各种根源性哲学建 构的底蕴。这些试图在当代中国复兴固有的经学传统的努力,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以淑世情怀 直面时代课题,无论如何都是弥足珍贵的。(摘编自杨立华新子学时代)材料二何为哲学?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较为典型的,如德国著名哲学史家文德尔班 的定义:“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和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是另一种形态。它没有强烈的主客对立,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它 不是对于知识的确证,也不是对于像上帝那样的超验本体的论证。在许多西方哲学家眼里,它不 是哲学,至多是一套思想系统和文化类型。这套思想系统,缺乏概念
4、式思维,没有对概念的定义, 也没有对概念的思辨推论,没有对概念与其对应事物两者关系的考察C在大部分西方哲学家眼里, 中国哲学缺乏有系统的哲学的诸多要素,特别是缺乏定义、推论、反诘等思辨过程,只是一些感 觉和体悟。但中国哲学是哲学,而且是内容精深丰富,形式生动多样,浓缩了中国文化精神,代 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蕴藏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的学问体系。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 族在不断地探索自然,思考人自身,认识社会、历史,从来没有停下思想的脚步,也从来没有放(5)根据原文“中国哲学需要用西方哲学问题意识突出、思辨性强、有组织架构、论证细密的长 处,来掘发中国思想的深层蕴涵,拓展阐释面向,豁显问题意
5、识,增加论证力度,使包裹在浑融 体貌中的深刻、丰富处彰显出来,展现它的哲学性质”,可以概括得出“借鉴吸收西方哲学 问题意识突出思辨性强、有组织架构、论证细密的长处,以展现中国哲学的哲学性质”。根据原文“大易哲学穷本极源,因此,或多或少地成为以中国哲学为根基的各种根源性哲学 建构的底蕴。这些试图在当代中国复兴固有的经学传统的努力,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以淑世情 怀直面时代课题,无论如何都是弥足珍贵的”,可以概括“进一步掘发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层蕴涵, 拓展阐释面向,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以淑世情怀直面时代课题”。答案:(1) A(2) D(3) B(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想立足时
6、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 也帮助他人发达。这一原则直指当代人伦面临的“损人利己”等现象所造成的各种危机,体现 了以忠恕之心对待他人,达到推己及人、和谐共生的境界。现实生活中,帮助别人的人,也会 得到别人的帮助,让这样的人取得成功,是众望所归。(5)借鉴吸收西方哲学问题意识突出思辨性强、有组织架构、论证细密的长处,以展现中国哲 学的“哲学”性质。进一步掘发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层蕴涵,拓展阐释面向,接续中国精神的血 脉,以淑世情怀直面时代课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 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
7、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 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 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分析。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 .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 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69
8、.【答案】C、B、【解析】(1) C. “反映出亡国后他放弃了生活的尊严”错误。这是他亡国后隐居于市,伺机报仇 的表现。故选C。(2) B. “目的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错误。目的是恢复自己燕国遗臣的身份,表示自己对 燕国的眷恋。故选Bo(3)由“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可以 看出高渐离为荆轲的死以及燕国即将覆灭而哀伤。由“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可以看出高渐离忆起荆轲刺 秦失败的伤感和对燕国的眷恋。由“好什么好,这十三根铜弦还断着一根呢”可以看出当时的听众并不能真正的理解高渐离的筑 声,高渐离的泪水流露出知音难觅
9、的孤寂之情。由“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可见高渐离刺杀 秦始皇、以死报国的决心。由“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可以看出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 的心理状态,即刺秦失败的遗憾,对燕国不变的忠贞。(4)本篇以静物“筑”的视角和口吻,选取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这种叙事技巧的效果可以结 合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人物形象上看,通过对“筑”的动作及 心理描写,侧面衬托了高渐离爱国重义、忍辱负重的形象;从主旨上看,通过“筑”的口吻来讲 述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更能凸显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澡感;从表达效果上看,站在“筑”的
10、 叙述视角行文,给读者一种新鲜感。答案:(1) C(2) B(3)有政治远见。好友荆轲死后的哀伤,预知燕国不保。怀念故友,眷恋故国。忆起荆轲刺秦失败的伤感,对燕国的眷恋,以及知音难觅的孤寂,此时 从心底发出的音乐没有人能真正地听懂,回忆里的荆轲和燕国再次撞击他的心灵。以死报国,刺杀秦始皇。忠于燕国。刺秦失败的遗憾,对燕国不变的忠贞。(4)从人物形象上看,让静物“筑”开口。通过对“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衬托了高渐离惜 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从主旨上看,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真实的遭遇,充分 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从表达效果上看, 用拟人化的
11、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视角独特,引人入胜。(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耍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 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 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 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 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文学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
12、读文本,跟据题干的 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 .理清故事情节。2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 .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4 .对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进行分析。5 .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6 .更深层次地了解人物形象。1014.【答案】D、B、B、【解析】(1) “留壁”,动宾结构,留在营垒,后面断开;“使人”指“派人”,不能断开,排 除BC。“具食”,动宾结构,准备粮饷,后面断开,排除A。译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 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 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故选:DoB. “含
13、义相同”错误。根据句意“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可知,“属” 分别解释为“委任,托付”和“劝酒,敬酒”。故选:Bo(3) B. “联合他们一起攻占了咸阳”分析错误,原文为“欲连和俱西袭威阳,沛公欲听之。良 日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刘邦听了张良的建议袭击并大败了反叛的秦军,没有和他 们一起攻占咸阳。故选:Bo(4)“示天下”,向天下显示;“还”,回来,退回;“固”,稳住。译文:大王为什么不烧 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表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来稳住项王的心。“王”,称王,做王;“因”,趁机;“遇”,对待。译文: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 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
14、守齐国。(5)对于张良拒绝刘邦五万户的封赏而只要了留地作为食邑,可以从文中“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 齐王,汉王怒”可知,韩信要求自立为王,给高帝以威胁和压力,让高帝感到愤怒,这为以后韩 信被杀埋下了伏笔,张良作为亲历者,以他的聪明洞察秋毫,故婉言谢绝。同时,张良多病,使 他看淡名利,而且他长随高帝左右,对高帝具有无限地忠诚。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张良推辞 封赏的原因。答案:(1) D(2) B(3) B(4)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表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5)张良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以及对刘邦的
15、无限忠诚。韩信自立为王,给刘邦以威胁和压力。 张良洞察秋毫,为表自己无二心,故婉言拒绝。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王、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 做过厘王、悼惠王的相。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秦灭亡韩国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 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 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 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晓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 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
16、发,给五 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 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 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向北追敌到蓝田,交战两次,秦 兵终于崩溃。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 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 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
17、去攻打齐 国。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 共建功也呢? ”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鲸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 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 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 的力量。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 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 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也醒悟了,就派遣张良前往,
18、去授予韩信齐 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 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 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 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 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
19、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20、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21、。1516,【答案】C、【解析】(1) C. “颔联写出诗人此时的状态十分忙碌”错误,原句“回顾隙驹曾不息”是作者回 忆过去,并非“此时”的状态。故选:Co(2)由“湖上参差半佛宫”可知,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再联系注释“北宋皇佑二年,吴中 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 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诗人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 荒,这是为百姓解“忧”。而由“万户千门尽郁葱”可知,如今诗人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作者十分 欣慰,这时候才“乐”上心头。由此可知,诗中的“乐”和忧是分不开的。由“却惭何
22、道继文翁”可知,诗人是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心 生“忧”情。综上所述,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人心系百姓、心忧天下、效力家国的深厚情怀,这与他“先忧后 乐”的精神是一致的。答案:(1) C(2)诗人曾通过不懈努力,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以百姓之忧为忧,进而为百姓解忧。如今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十分欣慰,“乐”上心头。即便如此,诗人仍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译文:我与客人在西湖上纵情游览,湖边的建筑参差错落,有一大半都是佛宫。回想过往,一刻也不曾停息地忙碌;静下来想喝一杯酒,都让我觉得是虚度光阴。层层高台上建造的敞屋是那么明
23、朗开阔,杭州城许多人家的门前都郁郁葱葱,一派生机。面对一派繁荣景象,泛舟西湖欣赏春光只觉快乐无限;可自己依然感到惭愧,不敢说继承了文 翁的卓越政绩。(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 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 合具体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 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
24、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7.【答案】【小题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小题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小题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故答案为:(1)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毅)(2)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重点字:汩)(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重点字:尊、酹)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 关名句。离骚名句辑录:1 .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
25、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 .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3 .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 诟。4 .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 圣之所厚。5 .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 潞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820.【答案】记忆犹新、大开眼界、永无止境【解析】(1)第一空,空格前面有“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后文有“人 们还记得,接着回忆再现了几个场面,因此可以推断填
26、入“记忆犹新”之类的成语。第二空, 空格前面的内容为航天员太空中别样的体验,空格后有“倍感新鲜”,那么可以推断这些体验让 身处地球家园的人们“大开眼界”。第三空,空格前面的内容可以判断为“星空浩瀚无垠、我们 要不停地探索”,空格后文则为我国今年航天事业的计划,因此可以确定为“永无止境”。(2)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长句的主干,单独成句:三名宇航员创下记录。然后,把修饰语独立 出来,单独长句:“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作“创下”的状语,添加主谓和谓语,改为“这一 记录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的”;“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 作“记录”的定语,其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
27、又作“年夜饭”的定语,分别抽出,添 加成分,变为两个分句“(他们)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饭” “年夜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 最后注意按照逻辑调整句子之间的语序。(3)运用设问修辞,“我国航天事业怎样才能迎来新的荣光”为问,“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 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为答,有问有答,是设问, 使用这种修辞,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注意,避免平铺直叙。运用排比修辞,“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句式整齐一致,增强语势;三个“精心”、三个“确保”,都是从做法上的 强化,确保我国航天事也迎来新的
28、荣光。答案:(1)记忆犹新 大开眼界 永无止境(2)三名宇航员创下记录,(他们)首次在太空中吃年夜饭,年夜饭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 这一记录是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的。(3)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怎样才能”的问题并进行回答。一问一答,引起读者的思 考;顿生波澜,避免平铺直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三个“精心”、三个“确保”形成 排比,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迎来新荣光的具体做法;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使句子富有气势。(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注意长句变短句的方法,主要有抽取法、 分述法、
29、解说法。(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特 点,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 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改正语段中的病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
30、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2122.【答案】D、【解析】(1)题干中的“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或某物。A. “你”是特指,指周萍。B. “你”是特指,指说话的对象,此处应指某一学生。C. “你”是特指,指祖国。D. “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故选D。(2)第一处,对应上文“已不是”,下文应用“而是”,结合下一段首句“对城市里的年轻人来 说,时尚性是当今阳台种菜的第一位”可知,此处是说“种菜已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所以, 此处可填“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第二处,上文说“不少年轻人还将阳台种菜视为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下文“放松身心”则是 压力得到缓解的结果,所以
31、,此处应填“能让人缓解压力”。第三处,上文说楼上楼下邻居因为阳台浇菜渗水而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建设阳台菜 园的先决条件”是应解决好邻里关系问题,所以,此处可填“不影响邻里关系”。答案:(1) D(2)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能让人缓解压力不影响邻里关系(邻居和他人)(1)本题考查学生对代词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境具体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填写。 语句衔接题解析思路:看顺序是否合理;看话题是否一致;看句式是否一致;看前后是否照应; 看前后语境因素;看标准是否统一;看关联是否紧密;看音节是否和谐。23.【答案】蹄疾
32、步稳,小步快走 孟郊有诗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用以 形容他登科后急切的心情;颜斶有句云:“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用以形容他归隐时闲适 的状态。正如登科与归隐是两条矛盾的“殊途”,我们通常认为“走得快”和“步法稳”也是矛 盾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蹄疾步稳”,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呢?“蹄疾步稳”指马跑得很快,同时又很平稳,引申为速度快并且稳。“蹄疾”与“步稳”,看起 来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二者,我们为何非要“兼而得之”呢?这是因为,“蹄疾” “步不稳, 急于求成,则终将事与愿违;“步虽稳”但“跑得慢”,拖沓滞后,则必然错失良机。蹄疾步稳 方能行远。故而,不论是追求远大志向
33、的个人,还是欲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蹄疾步稳” 都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如何求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两大要素,一个是主观心理要素,一个是客观方法要素。从“蹄疾”方面考虑,我们通常理解的“蹄疾”就是“跑得快”。但是“跑得快”可以有两 种理解:一是步幅大,二是步频大。步幅大有时难免会“马失前蹄”,故而,步频大才是我们应 该努力追求的。小步快走,亦能致远,且不容易摔跟头。小步快走其实是面对紧急情况时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 平和心态,越是危急时刻,越要有平和的心态,“小步”要不急不
34、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二是要有“枕戈待旦” “夙兴夜寐”的急迫感,虽然心态平和、脚下不乱,但是不断进取,绝不 拖沓。虽是“小步”,但要“快走”。从“步稳”的角度考虑,步稳不一定是“慢”,还涉及“步法”的问题。为何古人喜欢骑马 出行而很少骑驴?马的耐力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马的步法很稳。而之所以人们不轻易骑驴,是 因为驴子的步法是四个蹄子聚到一起,然后弹跳出去,这个过程中人很容易摔下来;而马的步法 是四个蹄子散开跑,即便跑得很快,步子很大,人也不容易摔下来。所以,面对具体问题,选择 合适的“步法”也很重要。三年前,新冠疫情爆发了。对于这种病毒的特点,开始时,我们是知之甚少的,但是,我们 坚持
35、蹄疾步稳,小步快走,积极试错,不断调整。故而,我们的疫情防控成效有目共睹。因此,我觉得,不论是追求远大志向的个人,还是欲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夏,调整步幅, 加大步频,修正步法,蹄疾步稳,小步快走,都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到 达远方。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心快手慢”,如何让心“慢下来”,让手“快起来”,这是我们能否 在“任重”在肩的情况下还能“致远”的关键。蹄疾步稳,小步快走便是解决之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解释“蹄疾步稳”的意思,既提供了该词的本义,也提供 了该词的引申义,在释词的同时凸显了 “快而稳”这
36、一核心概念。第二句,阐述“蹄疾步稳”的 作用,“蹄疾步稳”是“行远”的条件与前提,马要“行远”就要做到“蹄疾步稳”。第三句, 承接第二句,是对第二句的补充阐述,点出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两种问题,一是“快而不稳”导 致事与愿违,材料揭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早见成效,急于求成”的心态;二是“稳而不 快”导致错失良机,同样材料也揭示了 “求稳”心态的实质是缺少创新、领先的意识与担当。因 此,材料的倾向性非常明显,提倡“快而稳”,力避“快而不稳”与“稳而不快”。材料告诉我 们要实现“行远”的目标,就要“快而稳”,“快而不稳”与“稳而不快”都妨碍目标实现。写作时,仍然需要将材料阐述的道理,落脚在具体的
37、社会、人生问题上;或者说要用社会、人生 具体问题,去阐述论证材料阐述的道理。材料已经明确了观点,即要快而稳,毋一味贪快求稳。 因此写作时要立定快而稳,批驳“贪快”“求稳”两种错误心态。可从青少年成长、做事、为文、 学习、读书等角度去写,如我们读书学习时要先求稳,打好知识的积累,但也不能仅仅止步于死 记硬背,而是应该多学习多思考,攀登思想的高峰;或写我们为人处世,虽可志向高远,但欲成 大事者,必须先打好思想品德的根据,才能越走越远。也可以谈社会问题,如社会发展、改革、 防疫等,说明我们的发展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以更大的能力做更多的事,更要保留住我们的文化 底蕴传承,否则发展就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38、;或说改革、防疫等,既要追求速度、质量,也 要注意“温度”,关怀那些弱者的需求。总之,要将论述放到实处,放到生活现实中,放到人生 成长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参考立意:1 .行稳方能致远。弃对思考成果的记述和表达,不过是以不同于西方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的。说中国哲学不是哲学的, 大多以西方近代以后的哲学形态来比拟中国哲学。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这些成 就涉及“哲学”的,包括天地万物的发生、运化及其普遍法则;人在万物中的地位及天人、物我 关系;人如何认识客体世界,知识的本质及其形成机理,人的运思过程及其规则;人如何构建社 会,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职能架构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其和谐运
39、行;人作为既单个又群体的动物, 靠什么维持其生存繁衍;人从草昧到文明有什么样显性的、隐性的、精神的、物质的改变,这些 改变靠什么实现;有无终极者,作为有限者的人能否与终极者为一。中国历代累积的思想中关于 这些方面的探讨当然是哲学。由于独特的文化特性、思维习惯、概念系统和表述方法,特别是经学总揽其他学科门类,儒释道 三教长期融合,重视精神修养及其实践工夫,宗教精神即蕴涵在学问体系中,形上形下体用不二 等特点,中国哲学呈现独特面貌。中国哲学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丰富的内容装裹在浑融、朴素 的外壳中。相较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传播更久远、广泛,内容更具有普遍性,所用概念范畴更加 系统、深刻,特别是有近代自
40、然科学这一最有说服力、带来最多实际功效和思想变革的产儿,更 助生了它作为典型哲学、普遍语言的力量。中国哲学需要用西方哲学问题意识突出、思辨性强、 有组织架构、论证细密的长处,来掘发中国思想的深层蕴涵,拓展阐释面向,豁显问题意识,增 加论证力度,使包裹在浑融体貌中的深刻、丰富处彰显出来,展现它的“哲学”性质。(摘编自张学智哲学与中国哲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到来后,经学研究开始强劲复兴,这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学术转向”有关,也 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B.最受当代经学研究者青睐的是礼春秋和易,研究者试图以此来接续中国精神 的血脉,并面对时代的课题
41、。C许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哲学缺乏有系统的哲学的诸多要素,只是些感觉和体悟,至多是 一套思想系统和文化类型,不是哲学。D.中国哲学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浓缩了中国文化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其丰富的 内容却装裹在浑融、朴素的外壳中。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暴露出很多问题,研究者想利用经学来解决,这是经学复兴的原因之一。B.当代人伦面临各种危机,礼学研究直指这些危机,因而儒家经典礼受到推崇。 C中国哲学没有强烈的主客对立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等,导致被很多西方哲学家轻视。 D.西方哲学因其所用概念范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助力,从而压制了中国哲学的发展。3 .下列选项中,最
42、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邓秉元新经学:“只有重新回到经典,才能在根本上疏通新的经济之学,这是新经学 的应有之义。”2 .快稳结合,学思并进。3 .既要追求速度,也要注意温度。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 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 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
43、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 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 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 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 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 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 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B.刘增光文化纵横
44、:“当代学者研究经学,回应了时代需求,为国人寻找到新的精神依 托和价值奠基。”C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 关系的研究。”D.钱基博经学通志:“经学的要害,不过是五常之道,六艺之教。”4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许多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经验 之谈。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 .在西方哲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应如何推动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断魂筑蔡楠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 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僻里
45、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 弦上清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 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 坍塌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 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断。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 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 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
46、太子丹被他的 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 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 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贯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地把他的头颅掀了下来。太子丹的 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远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 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 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 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
47、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敬 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 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 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神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 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 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 不合时宜地哪哝了一声:好是好,就
48、是差了一些东西!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措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本的,只能 说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挪到 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高后换上 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论的目光里,修顺值 选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担着竹尺,优雅而姻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 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 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 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