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四单元测评第四单元测评(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
2、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
3、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俯拾皆是。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
4、息的精神。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之类,也都体现着这种精神。以制度风俗而言,只要翻一翻历史,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变法革新何其多,而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作变革和革命的理论根据的又何其多。厚德载物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可以说为中国的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诠释。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宏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
5、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2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精”的意思是细微,“神”的意思指能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既是其文化创造的结果,又是该文化思想的基础。B.中国文化种类繁多,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自成体系。“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C.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的两个方面。D.“刚健有为”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着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从孔子到周易大传,刚健有为思想逐渐发展成熟。
6、解析 B 项,原文第二段中“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因此选项中“自成体系”和“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说法错误,属于偷换概念。答案 B2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体现出的独立人格精神,与周易大传中“刚健”所具有的“独立不惧”“立不易方”的含义相同。B.天体运行永不停止,君子效法于天,故提倡自强不息;大地包容万物,君子
7、效法于地,故提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是对君子的要求。C.周易大传认为,在“健”和“坤”二者之中,阳健处于主导的地位;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离。D.刚健有为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物、制度、风俗等之中。文学作品中的愚公、大禹身上都蕴含着这种精神。解析 C 项,由原文第四段的内容可知,“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说法不当。答案 C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三种基本思想都是以“人”为中心,解决人与周围事物关系而形成的思想,它们与刚健有为思想一起构成统一体
8、系。B.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咏松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看似无关,但如果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则它们都体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传统。C.我国传统的山水类画作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程颢“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该类题材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阐释。D.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域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表现出了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闳放的气度和雄大的魄力,这在历史上的汉唐时期得到了有力的体现。解析 A 项,原文第二段中说的是“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3即精神
9、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解决人与周围事物关系而形成的思想”说法错误。答案 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这里是新诗的故乡谢 冕这是一座诗的校园,诗歌的花在这盛开。先前,在红楼的花坛和人行道旁,也在汉花园宁静的院落中;当校园迁徙到遥远的春城,诗歌的花依然盛开在翠湖边。随着时光的推移,在勺园,在朗润园,也在燕园的垂柳依依的湖滨,依然延续着诗歌的花事,每时每地,开得灿烂、也开得浪漫!这里从来是诗的国土。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在这里星月交辉,从来都不乏知音和吟者,这些来自故国和异邦的诗的精灵,在这里繁衍了鲜艳
10、的诗之花。现在要说的是有别于前二者的新诗,一种适应着时代呼唤的新型的诗。胡适先生是“尝试”新诗的第一人。一个夜晚,月光透过窗帘,洒了满地。先生立于窗前,他感恩似的低语:“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的哀怨,过来的情思。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情愿!”沈尹默先生好像是受到了感染,他吟的也是月夜情怀:“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白话写诗,对于那些习惯了文言写诗的人,不免显得有点生,有点涩,有点“乏味”,但用的是全新的语言,却是全新的感受,全新的气象。有人开了风气之先,就有人接着做推动风气的事。北大的人,就这样破天荒地开启了新诗的闸门。教授们和学
11、生们好像是飙着劲儿,开展着新诗的赛事:先生们办了新青年,首先发难登了新诗;学生们不甘落后,也办起了新潮,也大量地刊登新诗。新青年也好,新潮也好,都是新思想、新文学,也都是新诗的园地。北大是属于诗的,从这里走来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诗人,他们走来了,又走远了,留下了诗的神采和芬芳。这些北大诗人,他们的名字组成了一长串明亮的星辰。他们几乎涵盖了一部中国新诗史。很难设想,要是抽去了北大以及与北大有关的那些诗人,一部中国新诗的历史是否还能成立?正是因此,林庚先生才把北大比喻为新诗的摇篮摇篮旁的母亲的心。北大从来也不曾辜负诗歌的抚慰和托付,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月夕花朝,这里的诗之花依然灿烂地绽放着时代的芳香和
12、美丽。从周作人到康白情,从徐志摩到冯至,从废名到汉园三诗人。这个诗歌原野散发的芬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一贯尖锐凝重的鲁迅也写诗,从旧体诗到新诗,再到野草,从而使他的作品融进了诗的柔情,连专擅小说的沈从文也把诗带进了他的湘西风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情调。在中国诗歌复兴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大师生也始终站在引领新诗潮崛起的前列,一直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路诗歌行进的鲜明足迹,一直激励着世代的北大人,他们与中国诗歌共命运。正是因此,作为这一光辉事业的后续者,他们不论是曾为诗人,还是曾为研究者,从来没有忘记这一庄严的使命。现在奉献给诸位的诗歌小册子诗歌北大,原是为印证这一切而印制的。它不
13、仅是一个总结,一种纪念,我们希望它还是诗歌原野的向导和馈赠,一种答谢和感恩。有幸得到它的人们,要是因而拥有了关于诗歌与北大历史渊源的一点认识,对于我们这些编者而言,那就是莫大的欣慰。(选自文汇报2012 年 3 月 13 日 11 版)44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者描述胡适和沈尹默吟诗的情景,既表现了北大富有诗意的氛围,又突出了两位先生开创吟咏新诗风气的作用。B.在新诗创作刚刚开启的年代,北大的教授们和学生们对新诗创作充满了热情,新青年和诗潮见证了他们的热情。C.作者以林庚先生把北大比喻为“新诗的摇篮摇篮旁的母亲的心”来说明北大在中国新
14、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叙述了新诗在北大校园的发展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北大及北大新诗的喜爱之情。解析 D 项,“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叙述”不正确。答案 D5 5.导学号 96914038 本文是以怎样的结构方式选材组材来说明北大是新诗的故乡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5 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结构的分析。根据文中“先前”“随着时光的推移”“现在”等词语可以看出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同时又列举了很多引领新诗潮流的人物,这又是横向选材的。参考答案以纵横结合的结构方式来进行说明。以时间顺序从纵向说明北大新诗发展的历程。在时间发展的过程中横向列举各个不同时期北大引领新诗潮
15、的代表人物,说明他们为北大新诗的故乡做出的贡献。6 6.本文第一段的语言有何特色?这样的语言对你有何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写作对这样的启示作出探究。(6 分)解析赏析语言特色,可着重从用词、修辞等角度进行,关于启示,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要自圆其说。参考答案语言特色:形象生动,饱含情感,富有表现力。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北大描绘成一个盛开着诗歌之花的美丽的花园,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这个美丽花园的喜爱与自豪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北大校园的浓浓诗意,激起了读者阅读的深厚情趣。启示:(示例)我平时的作文语言偏重辞藻与文采,忽略了自我情感的表达,本文第一段充分表现出北大诗歌创作的浓厚氛围,自然流露出对北
16、大诗歌园地的热情与钟爱,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语言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好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富有情感,要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看法和真实感受。(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材料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2016 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和2016 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网站存在财政、人事、统计等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的现象;72%的地方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面,以动态新闻、政府文件为主;过半数的部委网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开展解读,而是以转载新闻媒体相关报导为主,且解读回
17、应形式单一;超过 90%的网站存在征集意见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的现象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告认为,主要亮点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正轨、行政权力办事资源整合度较高、应用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移动5化的趋势等。报告也指出了平台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渠道有待整合、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29 日人民网)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到 2017 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
18、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 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务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17 日搜狐网)材料三 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互联网+政务与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网站、政府平台完全不同。有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滞后,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不来往,单打独斗。“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其实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结果。“互联网+”的落地,不仅要把所有信息打通,而且让
19、政府随时随地为个人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奏。互联网+政务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互联网+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还将不断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最终将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节选自 2015 年 6 月 30 日新华网)材料四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
20、;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彰显了国务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决心。“三个不得”则给各地政府划定了利企便民的底线:加快信息跑路、减少群众跑腿没有回头路。而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必须舍得“割肉”。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部门虽然将办事大厅搬到了“网上”,群众却只能浏览办事流程,无法进行网上审批申报;有的虽然开放了网上受理渠道,但核心审批仍要群众跑腿;有的政府部门固守各自数据信息,导致部门信息无法互通互联,信息跑路遭遇“梗阻”。(节选自 2016 年 9 月 20 日新华网)7 7.下列对
21、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材料一发布的两个评估报告中,第一个是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第二个是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二者的问题包括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B.材料二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前景规划,明确了 2017 年底前及 2020 年底前所要达到的目标。C.材料三解释了互联网+政务的目的是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及互联网+政务对政府工作部门的作用等。6D.材料四介绍了国务院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要求,“三个不得”具体、实用,明确了对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工作的具
22、体要求。解析 A 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中没有“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的内容。答案 A8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材料一列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缺点,优点方面如政府在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权力办事资源不断整合、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等。B.材料一列举了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如网站信息公开不及时,重点领域的信息解读不到位且回应形式单一等。C.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偏重点不同,材料二是意见,材料一是评估,换句话说就是材料一是根据材料二的预定准则去衡量材料二涉及的内容已有或将有的效果。D.材料三中“证明你
23、妈是你妈”的闹剧说明文本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的证明的反感和嘲弄,以此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E.材料四在讨论问题时很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如“信息跑路遭遇梗阻”中的“梗阻”,形象地表述了政务信息不畅通的状态,更易于读者理解。解析 B 项,没有“解决方式”的内容;D 项,“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的证明的反感和嘲弄”无中生有,作者只是列举现象,分析原因。答案 BD9 9.我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哪些具体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 分)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四则材料进行归类,然后概括,主要从“政府平台”的建设和方便快捷的服务的角度进行概括。重点注意各段
24、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参考答案通过政府部门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让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能够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建构起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让居民和企业享受信息带来的便捷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居民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
25、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
26、,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7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节选自晋书虞喜传)10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
27、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解析注意虚词“乎”“也”,结合句意断句。答案 C11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C.十乱,原指
28、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D.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解析 A 项,应是“以东为左”。答案 A12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內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B.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C.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
29、不满。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解析 C 项,“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答案 C13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8解析(1)固定人名字保留“诸葛”“虞喜”,“屈”译为屈身,“察”译为被举荐,“辟”译为征召,“就”译为去。(2)“宜”译为最好,“旌”译为表彰,“翼赞”译为发扬,“薄”译为鄙薄。参考答案(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
30、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2)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他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参考译文虞喜字仲宁,是会稽余姚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为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接连停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
31、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
32、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旦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治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他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
33、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永和初年,有关官员上奏说十月大祭,京兆府君应当迁居祖庙,征西、豫章、颖川三府君刚缺社主,内外广泛商议也无法决断。当时虞喜在会稽,朝廷派人前往虞喜那里去询问。他就是如此被看重。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浑天和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篇。注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六岁时去世,无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415 题。郊居岁暮柳宗元9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34、。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14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是住在山的旁边;同时点题,重点突出自己因离群索居而“惊”。B.诗人听到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看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描绘了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C.颈联直抒胸臆,点出悠然的心境随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表明诗人之前心境一直悠然。D.诗人居山郭,闻樵歌,观烬落,远人群,塑造了一个本应发愤,却荒废时光的隐士形象。E.时间飞逝,已是岁暮,本应有千言万语落笔端,可诗人却只发出“徒成今与昨”的感叹。解析 C 项,颈联写既然贬居远地,远离世上的纷争,且近年关,就不如放开胸怀寄情于山水。此
35、联作者故作轻松之语,背后却是无以言表的惆怅之情。D 项,“塑造了一个本应发愤,却荒废时光的隐士形象”理解不当,结合全诗理解可知,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负却不得施展的诗人形象。“居山郭,闻樵歌,观烬落,远人群”的境遇恰恰加重了他内心的无奈和苦闷。答案 CD1515.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 分)解析本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概括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不难看出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空怀大志却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之情。第二问实际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对比、反讽的手法来抒发内心的苦闷。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分条回答。参考答案全诗抒发了诗人空怀大志却
36、不能施展的怨怒、愁苦的情怀。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屏山离群而居,看似环境幽静怡人,却形同“囚居”,诗人强调“离索”,愁苦之情立现。运用对比的手法。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一强烈的对比,将诗人的苦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反讽的手法。年关已近,诗人也已近“迟暮”,虽空怀大志却不能施展之苦呼之欲出。可诗人却说“心赏”,实是运用反讽手法书写内心难以言表的苦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句子是:“ , , 。”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写征人想家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是“
37、 , ”。 解析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答案(1)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10尽管媒体已经报道了有关该保健品欺诈销售的新闻,但许多人还是前仆后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局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谈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在单位里无所用心,看似自在悠闲,实则虚掷时光,辜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去年中国电影院线可谓惨淡经
38、营,在上映影片增加、银幕数激增的情况下,全年总票房同比仅上涨 3.7%,单张银幕票房更下降了 20%。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由于所处地域特殊,该城中村里居住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平日里五方杂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A. B. C. D.解析“前仆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不符合第句句意。“惨淡经营”,在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努力地经营。一般用于人。“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第句中说的是书法作品,使用对象有误。答案 C18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
39、明交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B.我国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这一最新科技成果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潜水器取得的。C.目前,人员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抢险救援和应急安置阶段主要任务总体完成,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D.我国自主研发的 AG600 飞机已经总装下线,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具有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物资运输、海洋探测等多种功能。解析 A 项,“能否是关键”两面一面搭配不当;B 项,“靠的是取得的”,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句末加“成效”
40、。答案 D1919.下面是一位同学给本班语文老师发的一条短信,表达得体的一组是( )(3 分)陈老师好!我是高三(1)班的李华,我们班定于本周三下午在学校道德讲堂举行“城市文明,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活动,希望您届时有幸参加,盼复。谢谢!A. B. C. D.解析“周三下午”时间不够具体,“有幸参加”是谦词,用在此处不合适。答案 C20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 15 字。(6 分)文化交流的前提, ;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为便利, 。但有一点始终不会改变:
41、。有了本土文化这一基石,每个11民族的文明之花才会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人类文明这座百花园也才会异彩纷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解析第空从后面的语句看,应从“本土文化”的存在角度补写;第空结合前面的内容,应填写“文化交流的频繁”;第空填入的是后面文字的领起句,应为“本土文化依然是民族文明的基石”。参考答案是本土文化的存在(或:是本土文化不能失落) 文化交流也更为频繁 本土文化依然是民族文明的基石2121.导学号 96914039 下图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小圈内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个字。(5 分)解析构图要素的描述
42、要注意不能有遗漏,寓意要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名及其意义和职责考虑。参考答案图案由“八一军徽”“电子轨道”“展开的书”三个要素构成。“八一军徽”表明学校的军校性质和国防重任,“电子轨道”体现该校军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办学使命,“展开的书”寓意这是一方博学求知的园地。四、写作(60 分)22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
43、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多关键词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选好角度,即从哪个侧面来写,这需要综合思考十二个关键词,并进行大略的分类,然后围绕这个大类从中提炼出要写作的“话题”(或中心),并选择出与该话题相关的“关键词”,两个、三个均可。参考话题(或中心)与关键词举例如下:(1)中国的复兴之路与人类共存共荣。关键词可选“一带一路”“高铁”“移动支付”等。(2)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键词可选“京剧”“中华美食”等。(3)快节奏与慢生活。关键词可选“高铁”“移动支付”“京剧”等。(4)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困境。关键词可选“
44、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大熊猫”等。(5)城市繁荣与乡村重建。关键词可选“高铁”“移动支付”“美丽乡村”等。(6)精英、国粹与大众娱乐。关键词可选“京剧”“广场舞”等。(7)科技创新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关键词可选“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等。12为了更好地体现“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中心,文体上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写作形式可采用书信体,第二人称的运用便于交流、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例文丝路驼铃 驶向和平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
45、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赋上 21 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 21 世纪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
46、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条条铁轨,让相隔遥远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
47、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点评这是一篇忠实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
48、出自己眼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新丝路”这样的中国倡议,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自信的大国精神。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一句贯串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表现力。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和自信。诚如文中13所言“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人骄傲和国家自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珊老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