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分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doc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6924065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分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医院分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分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分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范本.doc(1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院分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前 言11总论4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41.2编制依据41.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91.4评价因子111.5环境功能区划分及评价标准121.6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重点151.7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52医院现状及实地调查172.1医院演变及现状172.2医院现状原辅材料消耗情况192.3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情况202.4医院现状工艺流程简述202.5医院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概况212.6医院现有公用设施概况222.7医院现有环保设施情况232.8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及服务时间252.9医院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情况252.10调查结论253医院现有污染源调查与分析263.1

2、医院现有污染源汇总263.2与原有环评排污情况比较324评价区域环境概况344.1地理位置344.2自然环境概况344.3社会环境概况404.4区域规划概况43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9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49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535.3声环境质量现状555.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66医院现状环境影响评价586.1医院现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86.2医院现状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596.3医院现状声环境影响分析606.4医院现状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26.5医院现状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626.6医院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647医院现状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分析657.1医院现状大气污染防

3、治措施可行性分析657.2营运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67.3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37.4营运期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37.5营运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747.6排污口规范化设置778产业政策、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分析788.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788.2清洁生产分析788.3循环经济分析809环境风险评价819.1评价等级819.2评价范围849.3风险识别849.4源项分析859.5风险管理909.6风险评价结论9510总量控制9610.1总量控制原则9610.2总量控制因子的选择9610.3总量控制建议指标9611选址可行性分析9711.1选址规划可行性分析9711.2选址环境承载力

4、分析9711.3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分析9811.4资源、能源供给可靠性分析9811.5公众参与认同性分析9811.6项目环境制约因素分析9811.7结论9912公众参与10012.1调查目的10012.2公众参与实施的技术路线10012.3公众参与实施方案10112.4网上公示调查11312.5公众参与结论11313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11513.1环境管理11513.2环境监测计划11513.3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管理11613.4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11714结论与建议11814.1结论11814.2建议121附件:附件1:环评委托书; 附件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预审登记表;附件3:土地证

5、明文件;附加4: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附件5:医疗废物处置协议; 附件6:污水排污许可证;附件7:生活垃圾清运协议书;附件8:环境现状监测质量保证单;附件9:项目原有环评批复、环保验收等附件;附件10: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附件11:专家函审意见;附件12:函审意见修改清单;附件13: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IV 前 言一、建设项目概况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始建于1952年3月,前身为大港镇联合诊所,已有60多年的建院历史。1997年大港开发区与丁卯开发区合并成立,更名为人民医院。2003年11月28日人民医院划归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名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保留人民医院称呼。(即经济开发区)位于市东郊,距市

6、区约28公里,下辖丁岗、大路、姚桥三个镇和大港、丁卯两个街道,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人口21.7万。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是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是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市爱婴医院、优抚医疗保健中心、市急救站分站、慈善救助医院,并承办了大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对医院资料的收集,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现中占地面积30300m2(约合45.4亩),总建筑面积23603.72m2,主要建设有门急诊楼、住院楼、食堂、设备楼等,医院共设置床位260张,医院在职人员总数为3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1人、注册护士140人、医师79人,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六十人,为二级

7、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药械科、血透室等十多个临床、医技科室。根据对医院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调查,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于2001年选新址于市大港兴港西路2号,并于2001年6月取得市环保局环评批复,2004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06年6月搬入新址开诊试生产,于2007年6月进行了环保竣工验收。由于经过多年的运行以及建设,医院现状规模、建设情况与原有环评中的建设情况有较大变动,且医院现有三废的排放量与原有环评中所述有一定程度的变动,尤其是废水、固废,实际产生量与原有环评有较大出入,不利于环保主管

8、部门对废水、固废排放的控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以及本着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决定委托北京华路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025号)对医院进行现状整体性评价,通过对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项目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升发展档次,保证院区的环境质量稳定。我公司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及其它相关文件,并征求了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环保局、环保局等单位领导、专家以及技

9、术人员的大力支持,评价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二、项目特点本项目的主要特点是:1、由于医院原有环评审批时间较久远,与医院现状规模有较大变动,本次评价主要对医院现有整体工程概况、污染排放及现有污染物治理措施进行分析,针对现状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意见。2、本评价将医院本身列为重点保护目标,重点考虑周围交通噪声对医院产生的不利影响,与此相关的噪声防治措施也将纳入重点评价,为院区创建安静的环境提供建议。3、关于医院涉及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不列入本次评价范围之内,业主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关于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

10、作的通知(环办【2004】11号)等相关规定以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另作辐射环评。三、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医院现有的三废产生情况、处理处置以及环保达标情况;2、医院现状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提出整改措施;3、项目选址合理性。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次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见图1。图1 本次环境评价工作程序框图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建设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要求,选址符合市及有关规划要求,用地符合土地政策;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项目现采用的

11、污染防治措施切实可行,环保投资合理,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评价区域的环境影响较小;公众普遍对建设项目持赞成的态度。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现有工程运行正常,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3北京华路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1总论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1.1评价原则和目的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是:具有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其目的是为政府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决策服务,为项目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次评价目的主要包括: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查清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对医院现有的工程分析,统计并核实院区现有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

12、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明确排污的达标性及周边环境质量状况,并作相应的回顾性分析。3、查明现有工程各项环保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污染达标情况和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以上工作,使本评价达到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部门优化设计、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1.1.2指导思想本次评价的指导思想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坚持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发展要与环境协调;力求通过本次环评,使企业对该项目在营运过程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有足够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案,并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工程措施,将该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以促

13、进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1.2编制依据1.2.1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2000年9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2008年6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修订通过,1997年3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2005年4月1日起

14、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订通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通过,2009年1月1日起实施;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11月29日修订通过并施行;1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80号令,2003年6月16日;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9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1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

15、5】39号,国务院2005年12月3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国务院2011年8月31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5、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原环保总局2006年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1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国务院1996年8月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环境保护部2012年7月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8、产业结构调

16、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改委【2013】21号令;19、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环境保护部2012年8月7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2011年10月17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30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14日公布, 2014年01月01日起实施;23

17、、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实施;24、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实施;2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2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6月6日颁布;27、印发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2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1.2.2地方法规及政策1、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苏环管【2005】35号文);2、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

18、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6】92号文;3、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号,2006年11月8日;4、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1日);5、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3月1日);6、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试行)(江苏省环保厅2005年7月);7、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8、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3年3月);9、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97】122号);10、江苏省

19、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政府【1993】 38号令);11、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12、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11】71号);13、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2013年5月10日;14、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5、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江苏省人民政府,2014年1月6日);17、关于印发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试行)工作规程的通知(苏环办【2013】365号);18、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19、关于印发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关于循环经济内容的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4年2月;20、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太湖流域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21号,2006年3月28日;21、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苏发【2006】 16号;22、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152号,2006年12月18日; 23、江苏省人民代表大

21、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2008年3月22日;24、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镇政发【2003】164号,市人民政府,2003年6月30日;25、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年8月23日施行;26、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年8月23日施行。1.2.3环评技术导则及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环境保护部2011年9月1日发布,2012年1月1日实施;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保护部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4月1日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保护部1993年9月18日发布,1994年4月1日实施;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保护部2011年2月11日发布,2011年6月1日实施;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保护部2009年12月23日发布,2010年4月1日实施;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保护部2011年4月8日发布,2011年9月1日实施;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

23、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原环保总局1994年9月8日发布,1994年10月1日实施;9、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10、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2003】197号,2003年12月10日;11、放射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令【1990】3号,1990年5月28日;1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2003】36号令,2003年10月15日;1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2003年12月26日实施);14、医院排放污水余氯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环办函【2003】2

24、83号);1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年6月16日;16、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1.2.4相关规划1、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2002-2020年);2、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2.5技术资料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有环评报告及环保验收文件;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3.1评价工作等级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环境空气评价的工作等级主要由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

25、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所确定的。项目主要使用电作为能源,产生废气的主要为污水处理站臭气、食堂油烟、汽车尾气等。项目产生的主要废气为污水站恶臭,污水处理站采用“AO+消毒”一级预处理工艺处理,污水处理站设计为地埋式,医院处理水量相对较小,而且废水的COD浓度不高,其产生的污泥量较少,不考虑污泥的处理设施,仅定期对池中污泥进行外运。因此,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恶臭废气较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有关规定,确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地面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中分级判据(见表1.3-3),项目废水量为16

26、4.45t/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属于三级评价,但考虑到废水经医院废水处理设施预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进入长江,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污水处理厂环评结论作一般分析。表1.3-1 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级)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一、二级三级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1000200复杂大、中小中等大、中小简单中、小3、噪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2007年),项目所在地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适用区,项目营运期的噪声对外环境的

27、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小于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5.2.3处“在GB30962008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建设项目,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确定该项目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4、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项目采用自来水市政管网供水,不打自备井,排水经管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基本没有水外泄,因此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或服务期满后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但不造成水文地质问题。属于类建设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属江海冲积平原,属于包气带防护能力中的区域。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上下联系紧密,含水层易污染程度中。当地没有地下水饮用水源

28、地,敏感程度为不敏感。项目营运期废水排放量约164.45m/d,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分级判据(表1.3-2),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表1.3-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定项目评价工作分级判据本项目三级包气带防污性能弱中中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不易易中不易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不敏感不敏感较敏感较敏感不敏感项目污水排放量中小小中小中小大中-小小项目水质复杂程度简单中等-简单简单简单中等-简单简单中等-简单中等-简单复杂-简单中等5、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项

29、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见表1.3-3。表1.3-3 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分级判定剧毒危险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区一一一一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定为二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汇总于表1.3-4。表1.3-4 评价工作等级类别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评价等级三级三级二级一般分析1.3.2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和周围环境敏感点等情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3-5。表1.3-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环境空气现状评价项

30、目所在地影响分析以项目区为中心,半径2.5km范围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监测断面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1500m处影响分析进行简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噪声现状监测项目区各边界影响预测项目区边界外200米范围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项目所在地影响预测以项目区为中心,半径2.5km范围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影响分析1.4评价因子根据实地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4-1。表1.4-1 评价因子确定表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TSP、PM10、SO2、NO2NH3、H2S、恶臭、汽车尾气、食堂油烟-地表水pH、SS、NH3-N、CODCr、B

31、OD5、粪大肠菌群、余氯pH、COD、BOD5、SS、NH3-N、粪大肠菌群、动植物油COD、NH3-N地下水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1.5环境功能区划分及评价标准1.5.1环境功能区划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市环境功能区划分,项目所在地区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长江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 3、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环境保护声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32、的2类区标准,东侧、南侧道路红线两侧35m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1.5.2评价标准1.5.2.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氨和硫化氢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具体见表1.5-1。表1.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日平均150u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1小时平均500ug/m3NO2日平均80ug/m31小时平均200ug/m3PM10日平均150ug/m3TSP日平均300

33、ug/m3NH3一次值0.2mg/m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 H2S一次值0.01mg/m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长江段属于类水域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SS参照水利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具体标准值见表1.5-2。表1.5-2 地表水水质标准一览表 单位mg/L (pH无量纲)污染物名称单位标准限值标准来源pH无量纲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CODmg/L15BOD5mg/L3NH3-Nmg/L0.5粪大肠菌群个/L2000SSmg/L25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3、地下水环

34、境质量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5-3。表1.5-3 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pH总硬度(以CaCO3计)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类标准6.58.54500.23.0200.024、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地块土地利用性质为医疗卫生用地,所在区域执行2类区标准,城市交通干路红线兴港西路、港中路向外延伸35m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具体见表1.5-4。表1.5-4 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单位昼间夜间标准来源2类dB(A)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dB(A)70551.5.2.2污染物排放

35、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 中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食堂油烟废气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大型标准。具体见表1.5-5。表1.5-5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浓度单位排放速率(kg/h)标准食堂油烟废气2.0mg/m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大型标准NH31.0mg/m3/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H2S0.03mg/m3/臭气浓度10(无纲量)/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水业总

36、公司东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最终排入长江。废水排放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预处理标准值及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排放标准见下表1.5-6。表1.5-6 本项目水污染物接管标准一览表项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预处理标准值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mg/l)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mg/l)pH(无量纲)696969COD25050050BOD510030010SS6040010NH3-N/355(8)动植物

37、油201001.0粪大肠菌群5000/100色度/8030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3、噪声项目营运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兴港西路、港中路侧道路红线35m内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标准见下表1.5-7。 表1.5-7 营运期噪声限值一览表 单位:dB(A)噪声限值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昼间夜间60502类70554类1.6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重点1.6.1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外环境

38、影响的识别详见表1.6-1。表1.6-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表环境要素可能产生影响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和污染因子有利影响无明显不利影响一般不利影响较严重不利影响严重不利影响大气环境油烟废气、汽车尾气、NH3、H2S、恶臭等地表水环境COD、BOD5、NH3-N、SS、粪大肠菌群动植物油声环境营运期噪声土壤固废排放景观建筑、绿化社会服务/1.6.2评价重点医院现有工程现状调查、现有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各项污染治理措施达标情况为本次评价工作重点。1.7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位于市大港兴港西路2号,经现场勘查,本次评价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见表1.7-1。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分布

39、见图1.7-1。表1.7-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大气环境港中新村N30约3000户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金樱苑小区N900约200户港湾花园小区NW1000约300户, 大港中学N100师生3000人大港社区W1200约2000户吉祥苑小区S40约1000户世纪花苑小区SW400约550户港南花苑小区S500约900户凯悦山庄小区SW700约500户小学S1000师生1500人御都花园小区S1000约800户金港花园小区SW1200约500户逸翠园小区S1300约1800户绿港园小区SW1500约400户体育公园S1500/瑞鑫家园小区SW

40、2000约600户锦绣银山小区S1900约3000户烟墩山遗址EN2000/地表水环境长江段N2300大河地表水质量II类区大港支河S10小河地表水质量类区声环境周边/1/声环境质量2类区港中新村N30约3000户大港中学N100师生3000人吉祥苑小区S40约1000户2医院现状及实地调查 医院投产运营后,由于医院现状规模、建设情况的变动,院区三废排放量与原有环评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章重点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项目历程的说明、项目实施内容现状核查(包括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污染治理措施等情况),梳理医院建设情况、建设规模,重新核实污染源分析,调查院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项目环境影响整体评价

41、提供依据。2.1医院演变及现状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始建于1952年3月,前身为大港镇联合诊所,已有60多年的建院历史。1997年大港开发区与丁卯开发区合并成立,更名为人民医院。2003年11月28日人民医院划归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名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保留人民医院称呼。(即经济开发区)位于市东郊,距市区约28公里,下辖丁岗、大路、姚桥三个镇和大港、丁卯两个街道,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人口21.7万。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是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是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市爱婴医院、优抚医疗保健中心、市急救站分站、慈善救助医院,并承办了大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第一人

42、民医院分院于2001年选新址于市大港兴港西路2号,并于2001年6月取得市环保局环评批复,2004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06年6月搬入新址开诊试生产,于2007年6月进行了环保竣工验收。截止目前,医院总占地面积30300m2(约合45.4亩),总建筑面积23603.72m2,主要建设有门急诊楼、住院楼及其他附属建筑。床位设置260张,医院在职人员总数为350人,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药械科、血透室等十多个临床、医技科室。2014年年接诊人数约为22.7万人,年住院病人10923人。医院现状工程概况详见下表2.1-1。表2.1-1 医院现状工程内容一览表工程类别单项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工程规模主体工程门急诊楼1层设门诊大厅、急诊部、挂号处、放射科、药房等;2层设妇产科、内科、儿科、皮肤科等;3层设体检中心、心电图室、彩超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