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第一篇一、(2022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
2、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
3、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
4、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
5、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第二篇二(2020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遂
6、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缔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缔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
7、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稀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缔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缔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
8、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注 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志 志:心思 C.智伯不悛 悛:悔改 D.晋绝不祀 绝:灭亡2.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欲
9、以伐四卿 以:凭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以知之 以:依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B.臣子稀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
10、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6、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第三篇:三、(2021 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中,武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兖州举隆才堪良将。初,
11、凉州刺史杨欣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的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向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帝弗纳。隆立标简试。自旦至午,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路狭
12、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朝议将加隆将士勤赏,赐爵加秩各有差。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盛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盛墓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选自晋书马隆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
13、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B.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C.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D.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文中指门客,是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 B.泰始,是晋武帝年号
14、。年号纪年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午,指午时,古代十二个时辰之一,指下午一点至三点。 D.爵,指爵位。古代爵位有很多,如公、侯、伯、子、男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隆既勇且义,赢得州人称赞。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无人敢替他收尸,马隆不但自己出钱给他举行殡葬仪式,还服丧三年。B.马隆勇于担当,能够毛遂自荐。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都无法解决,马隆主动请命,然后率领勇士三千多人,与敌厮杀。C马隆亲力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不仅如此,还亲自采买武器。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
15、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边战斗边前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译文:(2)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译文:5.马隆采取何种措施麻痹成奚,使之懈怠?(3分)答:第四篇四(2021 湖北十一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端拱初,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
16、,得道公正清洁二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的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
17、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节选自宋史查道传)注间关:形容道路崎岖,辗转难行;此处引申为“辗转穿行”之意。逋负:拖欠赋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18、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B.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C.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D.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B.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C.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
19、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D.搢绅,插笏于绅,也称为缙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查道自幼好学,侍母尽孝。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B.查道济世安民,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C.黄道性格淳厚,犯而不较。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有拖欠税赋的,他不予追究。 D.查道品行端正,坚守底线。仆从见路边有佳枣就摘下献给他,他按照
20、枣的价值挂钱于树,其品行得到同僚的敬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译文:(2)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译文:5.宋史评价查道“纯孝笃义”,其中“笃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答: 第五篇五(2021 山东烟台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
21、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措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
22、,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贞观二十一年六月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憋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
23、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贞观二十二年七月癸卯,薨。(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 南牙,即“南衙”,属宰相管辖。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
24、陛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 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乘坐的车或皇帝用的器物,也用为帝王的代称,还可指马车。 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在古代可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尚,文中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房玄龄行事谨慎
25、,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唯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制定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改任他为洛州刺史。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分才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译文:(2)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
26、不可遐弃。译文:5.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答:第六篇六(2021湖南六校4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试,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居三馆八年,顾义自守,泊如也。擢起居舍人。绍圣初,请郡,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坐党籍徒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立,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甫数月,复出
27、知颖、汝二州。崇宁初,复坐党籍落职,主管明道宫。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觳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氐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汨汨,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
28、焉。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节选自宋史张耒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觳饮食之/B.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
29、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殽饮食之/C.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觳饮食之D.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觳饮食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官,既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又指学校。文中用前者意。 B.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谪,被贬官、降职的意思,表示降职的还有左迁、贬、逐等。D.崇宁,宋徽宗的年号。他
30、的年号还有大观、政和、重和、太祖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耒才思敏捷,年少成名。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游学于陈时受到学官苏辙的钟爱,并以此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他。B.张耒仕途坎坷,屡遭罢官。因党籍之罪徙往宣州,再遭贬谪而监黄州酒税;崇宁初年,又因党籍之罪落职,主管明道宫。C.张耒晚年作诗,力求平淡。在作诗方面,喜欢仿效白居易,而在作乐府诗方面,主要仿效张籍。 D.张耒重情重义,不畏流言。苏轼去世时,张耒为苏轼举哀穿丧服,并因此遭到言官攻击,被贬为房州别驾,安置于黄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译文
31、:(2)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译文:5.张耒写文章的主张是什么?(3分)答:第七篇七(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
32、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
33、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
34、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B.“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C,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
35、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为十三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十二个月。【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B.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辽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尊严。C.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
36、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D. 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做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2)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第八篇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37、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偃穷诎,服罪当死。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 步入关,关吏予军注。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日:大丈夫西游,终不 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日:“此使者乃前弃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 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
38、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 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 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终军列传)注: 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B.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
39、/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C.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D.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矫制,指假托帝王的命令,出于歹意假托帝王命令行事者才会获罪。B.春秋,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C.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领被称作“单于”。D.和亲,指与敌议和,用婚姻关系来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受命宙问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独断
40、专行,对张汤的弹劾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 理此案,驳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词穷,接受法律的审判。B.终军前往京城谒见,踌躇满志。终军去京城谒见博士,过关时拒绝接受凭证,认为自己 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最终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奉使巡视郡国。C.终军力争出使匈奴,欲建功业。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当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D.终军请缨前往南越,为国捐躯。终军争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务,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归附,结果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二十多岁的终军为国捐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
41、者给事中。(2)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第九篇九(2021 山东济南师大附中4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 分)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费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缪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
42、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至湖,望见车骑从西来。范睢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
43、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范睢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睢下车走,曰:“此必悔之。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
44、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向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
45、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B.舍人,王公贵人的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主要职责是为王公贵人看守大门。C.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于国君左右
46、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帝王或高官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范睢出身贫寒,官至相国。他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B.范睢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泄露秘密而被猜疑,遭受鞭笞,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仍心存希望,坚信未来。 C.范睢心地善良,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睢是告密者,致使范睢差点丢了性命,但是范睢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D.范睢受人相助,逆转人生。在范睢的生命长河里
47、,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译文:(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译文:范睢微行见须贾后,为什么会再给须贾机会?请结合原文回答。(3分)答:第十篇十(2021 河北邯郸一模,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李大师字君威,幼而爽悟。好学,无所不窥,善缀文。备知前代故事,若指诸掌;商较当世人物,皆得其精。弱冠,州将贺兰宽召补主簿。宽当时位望,又与大师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曰:“名下故无虚士。今者非以相劳,自望坐啸有托耳。”每于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俄而以资调补左翊卫率,寻除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改州为郡,仍除信都司户书佐。及大业幕年,王涂弛紊,居官者率多侵渔,皆致润屋;大师独守清戒,无所营求,家产益致窘迫。郡丞鞠孝棱益相叹服,曰:“后于岁寒,此言于公得之。”十年,迁渤海郡主簿。及窦建德据有山东,被召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被遣使京师,因送同安公主,遂求和好。使毕,还至绛州,而建德违约,又助世充抗王师于武牢。高祖大怒,命所在拘留其使。世充、建德寻平,遂以谴徙配西会州。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大师少有著述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