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6923652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 南宁市某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系 别: 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土木L081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刘平伟 教研室主任: 李红远 系常务副主任: 琚宏昌 二一二年二月五日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1.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在专业有关课程已修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它以实际工程为课题采用真题假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学习贯彻“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方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受实际工程设计的锻炼。通过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

2、计,初步掌握其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并获得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的要求:本工程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为达到上述目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任务书中所规定的任务。结构设计要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即要注意先进性,又要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要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以及工程所在地区当前可能条件等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分析比较确定水平承重结构和结构形式进行承重结构或构件的布置。在结构布置的过程中,结构布置要使荷载传递直接、受力明确,并按强度和刚度要求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尺

3、寸,构件类型和尺寸规格尽可能少,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深入考虑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体系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合理地确定结构或构件的计算简图。还需考虑整个建筑物在平面和竖向上是否需要采用构造措施,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及其某些薄弱部位在平面和竖向上的刚度及整体性。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深入考虑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体系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通过必要的计算和结构处理,使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节点满足强度、刚度和裂缝宽度(或抗裂度)的要求,并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满足国家强制性条文,最终把结构布置和构件设计准确地反映到施工图中。2.设计开题、依据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作开题报告,说明毕

4、业设计的思路、步骤、意义,建筑方案设计,对选定的承重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进行定性的分析比较,并说明所采用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的理由。此次毕业设计的依据是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技术条件,真题摸拟训练。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指定的设计条件,做到每学生一题。3.建筑地点及拟建基地平面图本建筑位于南宁市某主要街道旁。主管部门批准的拟建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1 拟建基地平面图4.建筑设计条件4.1 建筑面积和层数: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层数6层,3.6m,底层4.2m。4.2 防火要求:建筑物属二级防火标准。4.3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4.4 气象、水文、地质资料:(1)主导风向:夏季西南风、冬

5、秋季东北风。基本风压值W0详见表一。(2)建筑物地处市中心,不考虑雪荷载和灰荷载作用。(3)自然地面-10m以下可见地下水。(4)地质资料:地质持力层为粘土,孔隙比为e=0.8,液性指数IL=0.90,场地覆盖层为1.0m,场地土壤属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详表一。(5)抗震设防:此建筑物为一般建筑物,建设位置位于近震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表一:设计条件(注意:每一同学只保留自己参数,删除阴影表格和信息。删除此说明)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基本风压值(kN/m2)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罗通土木L0830.30160李智模土木L0830.35165杨瑞锦土木L0830.40170张宓土木L0830.

6、45175袁裕土木L0840.50180刘巍土木L0840.55185潘龙土木L0840.60190蒋昊土木L0860.65195二、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建筑设计任务:1.1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并完成主要的建筑设计施工图,造型设计设计应注重新颖大方。1.2 建筑设计功能要求:门厅(2层高): 240 m2左右大会议室(包括设备用房):150 m2左右小会议室若干: 每间80 m2左右领导办公室若干: 每间60 m2左右普通办公室若干: 每间30 m2左右机要室: 30 m2左右文印室: 30 m2左右档案室: 30 m2左右总机房: 40 m

7、2左右值班室: 25 m2左右收发室: 15 m2左右楼梯、储藏间、厕所、开水间等按需要设置,还可设置其它一些用房。1.3 建筑构造做法:(1)地面:卫生间采用98ZJ001地43,其余采用98ZJ001地10。楼面:卫生间采用98ZJ001楼25,其余采用98ZJ001楼6。屋面:采用98ZJ001屋15。外墙:采用98ZJ001外墙13。内墙:采用98ZJ001内墙7。顶棚:采用98ZJ001顶3。(2)墙体材料:框架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0.000以下墙体采用灰砂砖。1.4 建筑设计要求:(1)各层平面图(比例为1:200):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的位置、形式。楼梯位置,楼梯上下方向。

8、雨蓬、预留孔洞等位置和尺寸。首层平面图中应表明室外台阶、散水、排水沟等,画出指北针(一般取上方为北向)。屋面平面图应表明屋面排水分区、排水坡度、天沟、排水口、管道、楼梯间、检查孔、天窗、变形缝等图形或位置。门的开启方向,门窗编号(M1,C1 等)。剖面图的剖切符号(一般只注首层)、有关详图的位置、索引符号、轴线编号。尺寸标注(外部尺寸、内部尺寸):楼地面标高,首层平面图应注明室外地坪标高,有坡度的房间还应注明坡度、坡向。各房间的名称、图纸名称及比例。(2)立面图(比例为1:200):建筑物的外形,门窗、雨蓬、雨水管等的形式、位置。外墙饰面分格,饰面材料及做法。各主要部位的标高,外墙的预留孔洞还

9、应注出其定形和定位尺寸。建筑物两端的轴号。立面局部详图索引符号。(3)剖面图(比例为1:200):建筑物两端及其他重要墙、柱的轴线和轴线编号。各层楼地面、楼梯、坑沟、檐口、女儿墙、门窗、雨蓬、预留孔洞、室内地面、散水、排水沟等可见的构件。屋面排水坡、室外散水坡方向及坡度。尺寸标注:三道高度尺寸:最外尺寸标注建筑物总高度;中间一道尺寸标注各楼层高度;最内一道尺寸标注门窗洞高度。标高:各楼层地面、屋面、楼梯平台、女儿墙等处的标高。节点构造详图索引符号;各部位的构造、用料说明;(4)详图12 个(比例为1:501:20):楼梯、卫生间等局部平面放大和构造详图。节点详图下方注明详图名称及详图编号,均应

10、与所示图纸上的编号相对应。2.结构设计任务2.1 设计原则和程序在建筑设计完成后进行结构设计,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安全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以及工程所在地区等因素。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长度尺寸、层数及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建筑物是否需要设置变形缝以及变形缝所在位置,根据选定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进行承重结构或构件的布置。结构布置要荷载传递直接,受力明确,并按规范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类型和尺寸规格应尽可能少。在结构布置的过程中,还需考虑整个建筑物的平面和竖向需采用的构造措施,以保证整个建筑物或某些薄弱部位的刚度及整体性。在结构布置的基础

11、上,深入考虑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体系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合理确定结构或构件的处理,使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节点满足强度、变形的要求,最终把结构布置和构件设计准确地反映到施工图中。2.2 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与荷载计算:应用PKPM软件建立结构计算模型,并输入荷载。(2)结构计算分析:应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计算。(3)构件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出施工图,对照规范校核构造要求。(4)基础设计:应用PKPM软件进行设计、出施工图。(5)楼梯设计:应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楼梯设计,用AutoCAD绘施工图。(6)手工计算部分:选取一榀平面框架进行设计,计算其荷载、

12、内力,进行弯矩调幅、内力组合,进行截面配筋;选取某楼板层进行现浇板的荷载、内力计算,并计算其配筋量并选配钢筋;选取某一层楼梯进行设计;选择一柱下基础进行设计;将手工设计结果与软件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7)整理结构设计成果:编制结构设计说明;整理设计计算书;整理、绘制施工图,图纸规格为1号或2号图纸。3.设计成果要求每名同学上交以下内容,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3.1 开题报告。3.2 建筑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图。3.3 结构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计算书、结构施工图。(1)计算书应包括对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的分析比较,结构设计各阶段中所要注明的问题,以及结构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计算书力求说明充分、概

13、念清楚、计算步骤明确、计算准确、条理清晰、书写端正,计算过程应附有必要的草图以表示清楚相应的计算。(2)结构施工图按制图规范允许的所有图号均可采用,但应尽量减少图纸的规格、种类及图纸张数;字体采用仿宋字体,图面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图纸一律采用计算机出图。4设计成果按以下顺序归档:设计资料目录清单;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设计手册;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计算书;技术与经济分析;致谢;外文翻译等装订成册。并与施工图纸、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评阅教师评分表、答辩申请表、答辩评分表、毕业设计(论文)光盘一起装入个人档案袋。三、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毕业设计共12周(其中:建筑设计为5周(含开题报

14、告1周)、结构设计为7周),另外整理计算书及评阅人工作1.0周,答辩0.5周。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讲述根据目前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对已选定的承重结构和结构形式进行定性的分析比较,并说明所采用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的理由,以及如何利用专业知识作毕业设计,应对毕业设计的过程作一个大致的计划。必须在2010年3月5日前完成。2建筑设计总时间为5.0周,大体分配如下,请同学们严格控制进度:(1)开题报告 设计时间:1.0周(2)方案阶段 设计时间:1.0周(3)详细设计阶段 设计时间:1.0周(4)定稿图和正图阶段 设计时间:2.0周3结构设计总时间为9.0周,大体分配如下,请同学们严格控制进度:(1)

15、收集资料及各结构层的结构平面布置并绘制施工图 设计时间:1.0周(2)某层现浇板的计算并手工绘制施工图 设计时间:0.5周(3)现浇楼梯的设计及施工图的绘制 设计时间:0.5周(4)荷载计算并完成一榀框架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 设计时间:3.0周(5)模型输入复核框架配筋,计算机出图、调图 设计时间:1.5周(6)基础设计及施工图的绘制 设计时间:0.5周4计算书整理及评阅人工作 时间:1.0周5毕业设计答辩 时间:0.5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调整,毕业设计任务必须按时完成,否则影响教师评定成绩及毕业答辩的,后果自负。四、参考资料及文献查询方向、范围1 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

16、、8、9)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

17、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8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91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

18、及桩基承台)(11G101-3)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811 国振喜,张树义 主编.实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2 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13 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混凝土结构(中册):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14 张誉主编.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5 徐有邻,周氏编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19、02.516 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17 沈蒲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18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19 Ottosen N S, Ristinmaa M, Davis A G.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tests of embedded concrete structuresJ. Presented to ASME,200320 D

20、avisA G,Lim M K,Petersen C G. Rapid and economical evaluation of concrete tunnel linings with impulse responseand impulse radar non-destructive methods J. NDT&EInternational,2005,38:18118621 R.Park, T.Pauley.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M. John Wiley & Son. New York, 197522 Housner G W,Bergman L A,Caughey T K.Structural Control:Past,Present and Futur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1997,12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