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教学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基础化学【课程名称】机化学与化学分析(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 )【课号】041026【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程系【课程总学时】75学时【教学对象】1、适合化学教育、化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2、预备知识:中化学【教学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性质: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教育专业、化艺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任务:使学初步掌握些化学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元素化学知识,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基本 技能;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续课程,进化学研究作打下良好基础。【教学内容及学
2、时分配】第章原结构(4学时)1.1 氢原的波动学模型1.2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1.3 多电原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核外电的排布1.4 周期表与原结构1.5 原参数第章化学键与分结构(6学时)2.1 化学键的定义2.2 离键理论2.3 路易斯结构式2.4 价层电对互斥理论2.5 价键理论2.6 分轨道理论2.7 属键理论2.8 分间作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法(4学时)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法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四章化学热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6学时)4.1 热化学4.2 熵和熵变4.3 由能4.4 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纲第五章酸和酸碱反应(2学时)5.1 布朗斯特酸碱5.2 路易斯酸碱
3、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6.1 基本概念6.2 氧化还原反应程式的配平6.3 埃灵罕母图6.4 电极电势6.5 电势数据的图法6.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学因素第七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7.2 化学键理论7.3 异构现象和体化学7.4 配合物的稳定性第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8学时)8.1 弱酸、碱溶液的质转移平衡8.2 溶液H3O+的计算8.3 解8.4 缓冲溶液8.5 酸碱滴定原理8.6 滴定式和应第九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8学时)9.1 沉淀-溶解平衡9.2 重量分析法9.3 沉淀滴定法第章配位滴定法(4学时)10.1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10.2 配
4、位滴定原理10.3 扰的消除和滴定式第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11.1 氧化还原平衡11.2 滴定曲线和指剂11.3 待测组分的预报处理11.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第章S区元素(2学时)12.1 单质12.2 化合物 基础化学第三章p区元素()(8学时)13.1 概述13.2 天然资源、单质的提取和途13.3 硼13.4 铝13.5 碳13.6 硅13.7 氧13.8 磷13.9 长周期元素第四章p区元素()(4学时)14.1 第16和18族元素概述14.2 业资源、单质的制备和途14.3 过氧化氢、其他机过氧化物和臭氧14.4 硫的重要化合物14.5 卤素第五章d区元素(6学时)15.1
5、 通性15.2 钛和钒15.3 铬15.4 锰15.5 铁、钴、镍15.6 钼15.7 第、三过渡元素的化学特征15.8 锌、镉、汞15.9 过渡元素属有机化合物15.10 过渡属有机化学与均相催化第六章f区元素(1学时)16.1 镧系元素16.2 锕系元素简介第七章氢(1学时)17.1 存在、制备和途17.2 核性质17.3 元氢化物的分类17.4 氢的性质和反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教学纲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史启祯主编,等教育出版社,1998。主要参考书1. 机化学(第三版)北师等校编,等教育出版社,1992。2. 机化学(第三版)连理学编,等教育出版社,1990。3. 机化学(第版)武汉学
6、等校编,等教育出版社,1983。4. 分析化学(第版)华中师范学等校编,等教育出版社,1986。5. 分析化学(第四版)华东理学等校编,等教育出版社,1995。6. 普通化学原理习题解答北京学编,北京学出版社,1996。7. 机化学习题集杜尧国等编,等教育出版社,1987。8.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书李俊义等编,武汉学出版社,1985。9. 分析化学习题集(第版)浙江学编,等教育出版社,1990。基础化学【课程名称】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课号】041025【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程系【课程总
7、学时】64学时【教学对象】1、适合化学教育、化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2、预备知识: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等基本理论【教学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是化学教育、化艺、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根据培养标要求,学在学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和法;培养 学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进受到科学法的初步训练,提学的综合素质,为学习化学专业课以及实际作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氯化钠的提纯(4学时)1.1 盐的提纯1.2 产品纯度的检验实验硫酸铜的提纯(微型)(4学时)2.1 粗硫酸铜的提纯
8、2.2 产品纯度的检验实验三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4学时)3.1 同离效应3.2 盐类解3.3缓冲溶液实验四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4.1 配合物的形成与颜变化4.2 配合物形成时难溶物溶解度的改变4.3 配合物形成时溶液pH的改变4.4 配合物形成时中离氧化还原性的改变4.5 沉淀的成与溶解4.6 分步沉淀4.7 沉淀的转化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5.1 较电对E0值的相对5.2 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及反应向的影响5.3 浓度、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纲5.4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实验六氮、磷、锡、铅、铋(4学时)6.1 NH4+的鉴定6.2 硝酸的氧化性6.3 亚
9、硝酸盐及其盐的性质6.4 NO3-和NO2-的鉴定6.5 磷酸盐的性质6.6 磷酸盐的鉴定6.7 锡、铅、铋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6.8 铅()难溶盐的成与溶解6.9 Sn2+与Pb2+的鉴定实验七氧、硫、氯、溴、碘(4学时)7.1 过氧化氢的性质7.2 硫化氢的还原性和S2-的鉴定7.3 多硫化物的成和性质7.4 亚硫酸的性质和SO32-的鉴定7.5 硫代硫酸及其盐的性质7.6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7.7 卤化氢的还原性7.8 氯、溴、碘含氧酸盐的氧化性7.9 Cl-、Br-和I-的鉴定7.10 Cl-、Br-和I-的分离与鉴定实验铬、锰、铁、铜、银(4学时)8.1 Cr()的还原性与Cr3+的鉴定
10、8.2 CrO42-和Cr2O72-的相互转化8.3 Cr2O72-、MnO4-、Fe3+的氧化性与Fe2+的还原性8.4 混合离的分离与鉴别8.5 Cu()化合物的成和性质8.6 Ag()系列实验8.7 汞盐与KI的反应实验九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4学时) 直接称量法与递减称量法练习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4学时)实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学时)11.1 0.1mol.L-1HCl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1.2 0.1mol.L-1NaOH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1.3 基准硼砂标定HCl溶液11.4 较法标定NaOH溶液基础化学实验混合碱的分析有机酸含量的测定(4学时)12.1 未知组成的混合碱
11、分析12.2 草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三的总硬度测定(4学时)13.1 0.010mol.L-1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3.2 来中总硬度的测定实验四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4学时)14.1 0.10mol.L-1 Na2S2O3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4.2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五钙盐中钙含量的测定(8学时)15.1 0.020 mol.L-1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15.2 0.020 mol.L-1KMnO4标准溶液的标定15.3 钙盐试样中钙的测定【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基础化学实验连理学化学系编,2001。主要参考书1. 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史启祯。2. 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南京学机及分析化学
12、编写组。教学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课号】041006【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程系【课程总学时】80学时【教学对象】1、适合化艺、化学教育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2、预备知识: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教学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性质:有机化学是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是关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有关理论的科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对有机化学内容有较系统的了解,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熟悉有机物相互转化规 律,了解学科范围内的重科技新成果,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章绪论(学)1.1 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与特性1.2 分结构1.3
13、共价键1.4 有机物的分类1.5 研究程序第章饱和烃(烷烃)(5学时)2.1 通式和构造异构2.2 命名普通命名法、衍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2.3 sp3杂化与结构2.4 物理性质2.5 化学性质取代及机理、氧化、异构化、裂化第三章不饱和烃(8学时)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3.2 同分异构3.3 命名衍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顺反命名法、烯炔命名法3.4 物理性质3.5 化学性质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及机理、亲核加成及机理、氧化反应、-氢的反应、聚合反应、炔-氢反应基础化学3.6 业来源与制法第四章烯烃和共轭体系(4学时)4.1 分类与命名4.2 共轭烯制法4.3 化学性质1.4-加成、电环化反应、双
14、烯合成、聚合反应4.4 烯烃的结构4.5 电离域与共轭体系-共轭、-共轭、-共轭、-共轭4.6 1.4-加成理论解释4.7 协同反应理论解释4.8 共振论第五章对映异构(4学时)5.1 性与对称性5.2 构型与命名5.3 1C*对映异构5.4 2C*对映异构5.5 C*对映异构5.6 研究机理的应第六章脂环烃(4学时)6.1 分类与命名分类、命名法(单环与环)6.2 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环戊烯与茂6.3 环烷烃结构6.4 环烷及其衍物构象6.5 脂环烃的对映异构6.6 制法第七章波谱分析(6学时)7.1 红外光谱(IR)分振动、基团特征频率、IR图谱解析7.2 核磁共振(1H
15、NMR)1HNMR的产、化学位移、旋偶合与裂分、1HNMR图谱解析7.3 质谱(MS)基本原理、分离峰和碎离峰、MS解析第章脂肪族卤代烃(6学时)8.1 卤代烷分类与命名、制法、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及机理、消除反应及机理、影教学纲响SN和E的因素、属有机物、TPC反应简介)8.2 卤代烯分类与命名、双键与卤原活性第九章醇和醚(4学时)9.1 醇分类、异构、命名、结构、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属反应、卤代烃的成、与机酸反应、脱反应、氧化与脱氢、硫醇)9.2 醚命名、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环醚、硫醚第章芳烃、芳性(7学时)10.1 构造异构与命名10.2 苯的结构10.3 来源与物理性质10
16、.4 单环芳烃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及机理、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10.5 取代苯定位规则两类定位基、理论解释、应10.6 稠环芳烃萘、其他稠环芳烃10.7 芳性Hckel规则、苯芳烃10.8 多官团有机物命名原则第章芳卤化合物和芳磺酸(4学时)11.1 芳卤化合物命名、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苯环与卤原活性、亲核取代与机理、亲电取代、与属反应)11.2 芳磺酸命名、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酸性、OH的反应、磺酸基的反应、取代反应、芳磺酰氯与芳磺酰胺)第章酚和醌(4学时)12.1 酚和芳醇结构与命名、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OH的反应、芳环亲电取代、还原与氧化)12.2 醌制法、化学性质
17、第三章醛和酮(6学时)13.1 命名基础化学13.2 结构13.3 制法13.4 物理性质13.5 化学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氢的反应、氧化与还原13.6 ,不饱和醛、酮的特性13.7 卡宾第四章羧酸(4学时)14.1 分类和命名14.2 制法14.3 物理性质14.4 化学性质酸性、衍物的成、还原、脱CO2、-氢原的反应14.5 羟基酸第五章羧酸衍物(3学时)15.1 含义和命名15.2 物理性质15.3 化学性质亲核取代、还原反应、与Grignard试剂反应15.4 蜡和油腊15.5 碳酸衍物第六章-羰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4学时)16.1 -羰基化合物酮-烯醇互变、三的合成与应、丙酸酯合成
18、与应、其他活泼CH2化合物、Michael加成16.2 * 有机合成基本原则、路线设计第七章含氮有机物(7学时)17.1 硝基化合物硝基烷、芳硝基化合物17.2 胺分类、命名、结构、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季铵盐和季铵碱、元胺17.3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应第章杂环化合物(4学时)18.1 分类、命名和结构分类、命名、结构与芳性教学纲18.2 五元杂环化合物化学性质、常见五元杂环化合物18.3 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和嘧啶、喹啉和异喹啉、嘌呤【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有机化学鸿宾,教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1. 有机化学RT莫森严、RN博伊德,复旦有机教研室译,科学出版社199
19、2。2.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中国化学会,科学出版社,1983。3.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教出版社,1993。4. 体化学袁云程等,连理学出版社,1990。5. 有机结构分析陈德恒,科学出版社,1985。基础化学【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课号】041099【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程系【课程总学时】64学时【教学对象】 、适合化学教育、化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预备知识:掌握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化学实验纲规定的基本操作【教学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个重要分,是化学及相关学科必修的基础实验课,通过实验,加深学对有机
20、化学基本理论与 概念的理解,增强运所学的反应及理论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的综合能,为专业课学 习、完成毕业论、从事科研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的:、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的科学实验法。、通过对经典的有机合成实验, 学习些重要的有机物制备、分离和提纯的法,加深典型有机反应的理解。、通过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的 综合能。【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领洗仪器蒸馏(4学时)1.1 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的和意义1.2 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1.3 掌握常有机合成玻璃仪器的名称,清洗及保养1.4 学习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应实验环烯的制备(4学时)2.
21、1 学习从环醇制备环烯的反应原理和法2.2 掌握分馏、液体物质燥的原理和法2.3 巩固蒸馏操作实验三1-溴丁烷的制备(8学时)3.1 学习从1-丁醇制1-溴丁烷的反应原理和法3.2 掌握回流(带有体吸收装置)、分液漏的使及萃取原理3.3 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正确测定液体物态的折光率3.4 巩固蒸馏及液体物质燥的操作实验四酰苯胺的制备(4学时)4.1 学习胺类酰化的反应原理和法4.2 掌握固定物质分离提纯(抽滤,重结晶)的法及原理4.3 巩固分馏的基本操作实验五桂酸的制备(8学时)5.1 学习Perkin反应的原理和桂酸的制备法教学纲5.2 掌握蒸汽蒸馏、微量法测熔点的法及原理5.3 巩固回流、
22、抽滤、重结晶的基本操作 实验六邻苯甲酸丁酯的制备(8学时)6.1 学习酯化反应的原理和邻苯甲酸丁酯的制备法6.2 掌握分离器、减压蒸馏的法及原理6.3 巩固回流、萃取、测液体物质折光率的基本操作实验七物碱的提取(4学时)7.1 学习从植物中提取标产物的原理和法7.2 掌握索提取器、升华的原理和法7.3 巩固蒸馏的基本操作实验综合实验(24学时,其中答辩4学时)8.1 学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综合实验的类型【改进与优化实验或设计性实验(三步反应)】8.2 查阅献,确定实验案8.3 根据实验案,完成实验内容(综合所学的基本操作与技能,并利IR、GC、GC-MS等对产物进表征)8.4 提交实验课程论(必须
23、计算机打印),并评阅其他同学的课程论8.5 参加课程论的答辩【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基础化学实验连理学化学系编,2001。主要参考书1. 有机化学实验曾昭琼主编,第版,教出版社,1987。2. 有机化学实验周科衍主编,第三版,教出版社,1996。3.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周科衍主编,教出版社,1997。4. 有机化学实验常数据册(第版)吕俊民主编,连理学出版社,1994。基础化学【课程名称】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课号】041013【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程系【课程总学时】80学时【教学对象】1、适合化学教育、化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2、预备知识:等数学、普通物理、机
24、与分析化学【教学的与课程性质、任务】使学理解并掌握化学变化的普通的基础的理论问题,是本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0.1 关于物理化学0.2 基本概念与术语第章体PVT性质(4学时)1.1 理想体1.2 真实体PVT性质概况1.3 范德华程与维程1.4 体的液化与临界性质1.5 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图 第章热学第定律(8学时)2.1 热、功与内能2.2 热学第定律表述. 2.3PVT过程热计算2.4 相变焓2.5 化学反应焓2.6 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计算2.7 节流膨胀第三章热学第定律(10学时)3.1 热学第定律的经典表述3.2 熵的导出3.3 热学第定
25、律的熵表述3.4 熵变的计算3.5 热学第三定律3.6 由能与由焓3.7 质点数不变系统的热学关系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学(6学时)教学纲4.1 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4.2 偏摩尔量4.3 化学势4.4 理想状态混合物4.5 稀溶液及其依数性4.6 逸度与逸度系数4.7 活度与活度系数第五章化学平衡(4学时)5.1 摩尔反应由焓5.2 理想体反应的等温程5.3 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计算5.4 标准摩尔反应由焓的计算5.5 理想体反应的等压程5.6 诸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7 同时反应平衡的计算5.8 真实体反应的化学平衡第六章相平衡(10学时)6.1 相律6.2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6.3 组分理想
26、液态混合物的液平衡相图6.4 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液相图6.5 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液平衡相图6.6 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相图6.7 组分固态互溶系统相图6.8 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简介第七章电化学(11学时)()电解质溶液7.1 法拉第电解定律7.2 离迁移数7.3 电导和摩尔电导7.4 离独运动定律7.5 电导测定的应7.6 电解质平均活度系数7.7 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原电池7.8 可逆电池7.9 原电池热学7.10 能斯特程基础化学7.11 电池电动势的产及电极电位7.12 电动势测定的应7.13 电极分类7.14 可逆原电池的设计(三)极化作7.15 分解电压与极化现象7.16
27、极化规律与极化曲线7.17 电解时电极反应竞序第章界现象(6学时)8.1 界由焓与界张8.2 润湿现象8.3 弯曲液附加压8.4 液体蒸压与液体分散度关系8.5 固体表的吸附作8.6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8.7 溶液表的吸附现象8.8 表活性物简介第九章化学动学基础(16学时)()化学反应速率程9.1 化学反应速率9.2 化学反应速率程9.3 简单反应速率程的积分形式9.4 动学计算举例9.5 速率程的确定9.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9.7 活化能()复合反应的速率与机理9.8 典型复合反应9.9 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9.10 单分反应机理9.11 链反应(三)反应速率理论简介9.12 体反应
28、的碰撞理论9.13 过渡状态理论第章各类特殊反应动学(3学时)10.1 溶液中反应10.2 光化反应10.3 催化作通性教学纲【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 物理化学(第四版)傅献彩等编,等教育出版社,1990。2. 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学物化教研室编,等教育出版社,2001。主要参考书1. 物理化学(第版)李吕煇主编,连理学出版社,1986。2.Physical ChemistryATKINS,外出版社,1985。3. 多媒体物理化学傅普主编,连理学出版社,1991。4. 物理化学解题指导傅普主编,连理学出版社,1995。5. 物理化学习题集天津学物化教研室主编,天津学出版社,1998。6.
29、 物理化学习题精解王清等编,科学出版社,1999。7. 多媒体CAI物理化学(第三版)傅普主编,连理学出版社,2001。基础化学【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Experiment of Physical Chemistry)【课号】041101【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程系【课程总学时】64学时【教学对象】1、适合化学教育、化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2、预备知识: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化学化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实验课之,根据培养标,结合实验室实践,使学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法, 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
30、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 和选择、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套严谨的实验法。从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加 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掌握正确的实验技 能,同时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恒温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4学时)1.1 了解恒温浴的构造及其作原理,学会恒温浴的装配技术1.2 测绘恒温浴的灵敏度曲线1.3 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技术和正确使法实验燃烧热的测定(4学时)2.1 了解氧弹量热计主要部件的作,掌握燃烧热的测定技术2.2 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容燃烧热与恒压燃烧热的差别2.3 学会雷诺图解法或公式法校正温度改变值实验三液体饱和蒸压的测定(4学时)3.1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压的定义和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了解克劳修斯克拉佩龙程式3.2 学会动态法测定纯液体饱和蒸压的法3.3 了解真空系统的构造和原理,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3.4 学会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化热与正常沸点实验四组分液平衡相图的测定(4学时)4.1 了解蒸馏法绘制具有恒沸点的组分液平衡相图的原理与法4.2 了解阿贝折光仪的作原理及样品折光指数的测量法4.3 蒸馏法绘制醇环烷双液系的液平衡相图实验五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