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工作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工作指南.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工作指南为规范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工作,指导企业技术中心编制申请和评价材料,根据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本指南。申请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需根据管理办法和当年度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知要求,参照本指南编制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内容应包括: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1)、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2)。已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需参加两年一次的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评价,参照本指南编制评价材料。评价材料内容应包括: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2)、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
2、附件3)。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4)对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材料和评价材料进行认定与评价。 附件1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要下属企业、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营业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2.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结合行业集中度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3.企业对本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企业对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二、企
3、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1.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内外部合作机制等。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国际化研发活动等。4.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
4、品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1.企业制定未来3-5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情况,及该战略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情况。2.企业近期在技术创新方面拟实施的重点举措,包括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重点研发项目部署等。附件2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企业名称通讯地址下属企业数量主营业务统计行业代码企业负责人联系电话技术中心负责人联系电话联 系 人联系电话电子邮件联系传真企业网址报告年度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值1营业收入万元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万元3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建筑业企业一级注册职业资格人员数)人4职工总
5、数人5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人6技术中心博士人数人7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人月8全部研发项目数项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数项9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个10通过省级及以上(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个11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万元12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项13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项其中:当年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项14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数项15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16新产品销售利润万元17利润总额万元18获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数项填写说明:1.企业名称:企业须在此表上加盖公章,填写企业名称与企业公章一致。2.
6、统计行业代码: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填写企业主营业务对应的统计“大类”(二位码)编号,如主营业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企业,填写“13”。3.报告年度:指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为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报告年度。二、需提供的附件及佐证材料1. 承诺书。企业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诺。2.相关统计和财务报表。相关统计报表主要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107-1 表,国统字201595号)、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107-2 表,国统字201595号)。未列入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
7、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表格格式填报后提交。相关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下属企业(包括分公司、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107-1表、107-2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进行合并填报。3.评价指标的必要佐证材料。主要包括: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博士和外部专家、专利信息、主持和参加制定的标准、国家级和省(市)级研发平台、实验室和检测机构、优秀新产品、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1.营业收入:指报告年度内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营业业务的收入。根据会计“营业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8、2.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经费支出:指报告年度内企业研发活动的经费支出合计,包括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当年形成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支出和委托外单位开展研发的经费支出。3.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指报告年度内企业内部全职直接参加研发项目人员。4. 建筑业企业一级注册职业资格人员数:指报告年度内企业内部全职在岗具有一级注册职业资格人员。5.职工总数: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内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按照统计指标“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计算。6.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国家、省、部和计划单列市等政府部门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者享受国家、省、部和市专项津贴的专家数,以及正高以
9、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数。7.技术中心博士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站博士后可以作为博士进行统计。8.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指来技术中心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的海内外专家累计服务人月。最小统计单位为:0.5人月。9.全部研发项目数: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当年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从研发项目类型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10.基础研究和应用
10、研究项目数:指企业全部研发项目中主要以科学原理的探索与发现、技术原理的研究为目标的项目数。11.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指企业作为项目法人承担建设、市级以上有关部门归口管理且已获得批复的科技类、研究开发类平台数。12.通过省级及以上(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指通过省级及以上部门和国际组织认证认可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数。13.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指报告年度末企业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中的仪器和设备原价。其中,设备包括用于研发活动的各类机器和设备、试验测量仪器、运输工具、工装工具等。14.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指报告年度末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
11、门授予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15.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指报告年度内企业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16.当年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指报告年度内企业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17.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数:指企业在报告年度、报告年度前一年、报告年度前二年主持或参加制定,目前仍有效执行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18.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于制造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年度内企业销售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
12、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新产品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对于建筑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年度内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实现的营业收入。对于服务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年度内企业通过提供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传递系统、服务技术手段等方面全新的、或者作出明显改进的服务实现的营业收入。19.新产品销售利润:指报告年度内企业通过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营业)利润。20.利润总额:指报告年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21
13、.获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数:指企业在报告年度、报告年度前一年度获得的由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设立并颁发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奖”总数,同一项目只统计最高奖项。附件3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1.简要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创新趋势和特点,以及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2.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建设、国际、国内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3.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重点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
14、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等。4.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5.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附件4吉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原则1.全面客观反映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状况,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产出效果和技术中心运行机制的有效性。2.新申报和已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实施统一评价。3.按“行业系数修正,整体对比计量”原则计分。二、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单位权重基本要求创新投入创新经费20专职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万元84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
15、入的比重%12分档创新人才15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73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和博士人数人41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人月46创新条件技术积累13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项51全部研发项目数项项43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数占全部研发项目数的比重%42创新平台12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万元6150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个31通过省级及以上(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个31创新绩效技术产出15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项52当年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项61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数项41创新效益25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010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
16、总额的比重%108利润率%53加分加分获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数项5说明:1.考虑到不同规模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对“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的基本要求按照企业规模划分为5档:营业收入2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为1%,营业收入10-20亿元的企业为1.5%,营业收入5-10亿元的企业为2.0%,营业收入25亿元的企业为2.5%,营业收入2亿元以下的企业为3.0%。其中建筑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要求为0.5%。2.企业作为主要完成单位或企业员工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项目数,省级一等奖
17、每项加3 分,二等奖每项加2分,三等奖每项加1分,国家级奖项1项加5分,累计不超过5分。同一项目只统计最高奖项。三、行业系数行业名称国民经济分类代码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2.03.03.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2.03.03.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92.03.03.0农副食品加工业131.51.51.0食品制造业141.51.01. 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51.21.51.5烟草制品业163.01.52.0纺织业171.21.01.0纺织服装、服饰业181.21.01.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9
18、1.51.21.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01.01.51.2家具制造业211.21.01.0造纸和纸制品业221.01.01.0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31.01.01.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241.51.21.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52.52.01.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1.01.01.0医药制造业270.81.01.0化学纤维制造业281.01.01.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91.01.0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1.01.0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1.21.2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1.21.21.0金属制品业331.01.01.
19、0通用设备制造业341.01.01.0专用设备制造业351.01.01.0汽车制造业361.00.81.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70.80.8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0.80.8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90.80.80.8仪器仪表制造业400.80.8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42.53.03.0房屋建筑业472.01.51.5土木工程建筑业482.01.51.5建筑安装业492.01.51.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0.61.01.0专业技术服务业741.01.01.0其他811.51.51.0说明:1.由于不同行业在研发投入与产出方面存在较大差
20、异,技术中心评估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三个指标引入行业系数加以调节。2.行业系数采用国家技术中心评价标准设立的行业系数。3.行业系数只在评价时使用,企业填报时无需考虑行业系数,按实际数据填报。评价时,根据企业填报的实际数据计算得出上述指标的比重,再乘以行业系数,得出指标的评价值。4.行业系数表中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四、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不低于150万元。2.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少于20人,其中建筑业企业一级注册职业资格人员数不少于20人。3.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50万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