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的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的类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维导图:湖泊的类型【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湖泊的分类(一)按成因分1、构造湖(1)成因:是在地壳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2)特点:湖形狭长、湖岸陡峭、水深而清澈。(3)例子:贝加尔湖;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2、火山口湖(1)成因:火山喷发后在火山顶部留下火山口,之后积水而成。(2)特点: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3)例子: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3、冰川湖(1)成因: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坑洼积水而成的湖泊。(2)例子:新疆天山天池、北美五
2、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4、堰塞湖(1)成因: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等堵塞河道,上部河段积水成湖。(2)危害:一旦决口会造成下游受洪水影响。(3)例子: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堵塞河道形成的五大连池、镜泊湖等。5、海迹湖(1)成因: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后湾口处由于板块挤压或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包括潟x湖、残迹湖等。(2)例子:潟x湖:约在数千年前,杭州的西湖还是与钱塘江相连的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河流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海湾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水才形成今日的西湖。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
3、部分,经过板块挤压,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因此,人们就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湖称为“里海”了。6、河成湖(1)成因: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2)例子: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zh shu ,是指蓄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淤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
4、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ni h。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此外还有风成湖(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人工湖等。(二)按盐度分类淡水湖和咸水湖1、判断方法(1)盐度=盐类物质/盐类物质+淡水*1000大于24.7的为咸水湖。小于1的为淡水湖。(2)湖水只进不出多为咸水湖,湖水有进有出多为淡水湖。(3)内陆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多为淡水湖。(4)与等高线结合判断规律: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2、影响湖泊盐类物质的因素规律:盐类物质增多,盐度上升;盐类物质减少,盐度下降。(1)河流带来盐分;(2)湖水的流通性(湖水只进不出多为咸水湖,湖水有进有出多为淡水湖。);
5、(3)湖泊形状;(4)是否早期形成于海洋;(5)地形是否闭塞。3、影响湖泊淡水的因素规律:淡水增多,盐度下降;淡水减少,盐度上升。(1)气温蒸发气温高,蒸发强;气温低,蒸发弱。(2)补给形式如: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地下水等。(3)湖水结冰和融冰湖水结冰,淡水减少;湖水融冰,淡水增多。【典题精研】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山西运城盐池(湖)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面积约130km2。该湖系地堑式的构造湖,湖泊周围岩土富含盐类矿体。盐池虽经人类千百年的取用,但池水的含盐始终取之不尽。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可供人食用。盐池水体中的盐、碱、芒硝、钾和医用淤泥是农业、
6、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化为盐化工生产。下图为山西运城盐池周边示意图。(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分析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2)运城盐池有“南风至,风起波生,即水凝盐”的说法。据此,请从气候和地形角度谈谈你的理解。(3)说明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化为盐化工生产的意义。【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凹陷,形成湖盆;周边径流汇入,积水成湖;流域内地表径流将含盐矿物带入湖中;地处内流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含盐矿物不断在湖水中积累而成盐湖。(2)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蒸发旺盛;地处中条
7、山西北侧,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当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形成焚风,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减湿,加快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3)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分析】本题以山西运城盐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过程成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1)由材料“该湖系地堑式的构造湖”和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凹陷,形成湖盆;该湖周边径流汇入,积水成湖;由材料“湖泊周围岩土富含盐类矿体”得出流域内地表径流将含盐矿物带入湖中;由材料“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和结合
8、所学可得该地处于东部季风区的偏西位置,且该地处内流区,气候干旱,降水偏少,湖水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含盐矿物不断在湖水中积累而成盐湖。(2)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蒸发旺盛;地形角度:读图可知该地地处中条山西北侧,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当东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形成焚风,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减湿,加快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从而出现“南风至,风起波生,即水凝盐”的说法。(3)由食盐生产逐步转化为盐化工生产可以使得食盐生产附加值提高;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大量廉价的海盐冲击运城池盐市场,本地食盐生产受到市场冲击;由初步生产变为化工生产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
9、附加值,利于增大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该湖部分边缘区域,水位下降了6.1米,坦噶尼喀湖正在面临威胁。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1)湖泊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堰塞湖等,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坦噶尼喀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
10、依据。(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干季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1)构造湖。位于东非大裂谷西部裂谷部分,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中部断裂下陷,两侧相对抬升,下陷处积水成湖。(2)周围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河水入湖后流速减慢,营养物质沉积于湖底;该湖位于东非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东南信风影响,表面湖水流动加快,底层湖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湖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富集,使得该湖干季鱼类资源丰富。【分析】本题以坦噶尼喀湖及其渔业资源为背景,涉及了构造地貌和渔业资源形成的条件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相关
11、知识的掌握程度。(1)坦噶尼喀湖分布在东非大裂谷底部,由裂谷的构造带形成,所以属于构造湖。火山口湖和火山活动有关;冰川湖与冰川活动有关;堰塞湖是河流被堵塞所形成的,与坦克尼克裤成因不同。(2)根据材料中“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从图中可判断是南半球,干季受东南信风影响。材料中提到“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说明周围河流跟湖中带来充足营养物质沉积于湖底,在干季东南信风影响下的上升流将湖底营养物质带到湖面,浮游生物丰富,形成富集饵料,利于鱼类生长繁殖。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玛珥湖是一种小而圆形的火山口湖,起源于岩浆水汽火山喷发作用
12、。具体来说,富含气体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释放出气体,同时高温岩浆与地下水混合产生大量水蒸汽,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发生爆炸式火山喷发,经过一次或多次爆炸式喷发后,喷发物堆积在喷出口周围形成犹如围墙的火山碎屑岩环,喷发中心则形成深而圆的盆地,而后积水成湖(见下图)。近年来,玛珥湖的沉积岩芯在众多湖泊沉积物中异军突起,成为科学家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热门材料。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玛珥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尚有积水的玛珥湖之一,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1)说明与普通湖泊相比,古气候学家们更青睐玛珥湖的原因。(2)学者们发现,某一沉积层水生植物孢粉含量和热带植物孢粉含量
13、高,推测该时期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3)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也不外溢,结合火山碎屑岩的特点,给出合理的解释。【答案】(1)受外界干扰少,沉积物厚,能够反映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2)高温多雨。热带植物说明气温高,水生植物说明当时水分条件好,可反映出高温多雨。(3)火山碎屑环形墙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缺少径流汇入;火山碎屑岩多气孔、缝隙,能够储存水分。【分析】本大题以玛珥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源补给、岩石特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该湖泊属于火
14、山口湖,比较封闭,受外界干扰少,沉积作用时间长,沉积物厚,能够反映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玛珥湖是地下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形成洼地后,在外力作用下当时植物花粉落入进行沉积,在该层岩层中发现水生植物孢粉和热带植物孢粉,说明当时气温高,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3)根据材料可知,火山碎屑环形墙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因此玛珥湖比较封闭,湖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缺少径流汇入,虽然暴雨但是汇入湖泊的水量少;再加上火山碎屑属于喷发形成,气体可能未充分释放,有气孔,可以渗水,所以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也不外溢。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
15、求。我国“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总蓄水量为20.4亿立方米。天池缺少河流水补给,但有“三江之源”的雅称,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附近温泉众多。是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间,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左图为长白山天池景观、右图为火山口湖形成示意图。(1)据图描述火山口湖形态特征并叙述其形成过程。(2)从水量收支平衡角度解释湖水量巨大的原因。
16、(3)分析长白山天池水体中鲜有生物生存的原因。【答案】(1)形态特征:多呈现为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形成过程: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大量喷出地面:喷射出的大量熔岩,形成火山锥;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漏斗状火山口处形成盆状;积水成湖。(2)收入:大气降水:距海较近,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充足的地下水补给(地下涌泉);支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天池池水损失少。(3)缺少地表水(河流补给)汇入,有机物质汇入,水质纯净,氧气含量少;纬度较高,海拔高,气温低,水温低且冰封期长,浮游生物难以生长;周围山体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导致天池湖中缺乏有机物质,营养物质。【分析】本题以长白山天池为背
17、景,涉及地貌形成过程、水量巨大的原因、生物稀少的原因等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等地理核心素养。(1)结合图,可知火山口湖外观表面多为椭圆形,整体像漏斗状;湖岸陡峭,湖水深;其形成过程: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大量喷出地表;喷射出的大量熔岩,形成火山锥;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漏斗状火山口,积水形成椭圆形火山口湖;其边缘陡峭,湖水深。(2)结合所学知识:湖水量巨大的原因是水量收入多、支出少。结合材料,“天池是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间,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可知其水
18、量收入多的原因有:距海较近,受地形抬升,大气降水丰富;“天池缺少河流水补给,但有“三江之源”的雅称,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附近温泉众多”可知其水量收入还有,地下涌泉提供充足的地下水补给。“我国“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可知支出较少的原因有,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天池池水损失少。(3)结合材料:“我国“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可知其水体中鲜有生物生存的原因有,纬度较高,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水温低,冰封期长,浮游生物难以生长;“天池缺少河流水补给”,可知
19、,缺少河流水汇入,有机物质汇入少,水质纯净,氧气含量少;据左图可知周围山体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导致天池湖中缺乏有机物质,营养物质。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横断山沙鲁里山脉的支脉索朗山,约80平方千米的古地貌中发育了40多座冰川湖,它们大多呈线形排列在数条不同的冰川谷中,形成串珠湖群,如同镶嵌在川西高原上的珍珠项链。位于横断山沙鲁里山脉的乡城县的七湖是已探明的串珠湖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串珠湖。这些湖泊形态或如碟似斗,或婉约修长,湖盆之间或以瀑布相连,或以河曲相接,一湖是七座湖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呈长条形,湖水平静,呈现出美丽的蓝色,湖水透明度高。二、四、五、六、七湖每年12月封冻,翌年5月解冻
20、。而一湖和三湖,一年中最冷月湖面仅有一半结冰,大部分时间都波光粼粼,图一为七湖剖面图,图二为七湖景观图。(1)分析沙鲁里山脉的支脉索朗山湖泊众多的原因。(2)乡城县七座湖泊形状串珠,就此做出合理解释。(3)串珠湖的发现,激发着摄影师们的寻湖热情,试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角度,说明吸引摄影师们来此地寻湖的理由。【答案】(1)沙鲁里山脉的支脉索朗山古冰川覆盖面积大,在古冰川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众多的冰川U形谷;山谷冰川对谷底基岩磨蚀和拔蚀,形成众多盆地和洼地,冰川融化汇集形成湖泊。(2)冰川侵蚀形成冰川U形谷,山谷冰川对河床基岩磨蚀和拔蚀,形成连续多个海拔不同的盆地或洼地,冰川融化流入盆地和洼地,积
21、水成湖;湖与湖之间存在的落差,利于瀑布与河流发育,从而形成串珠湖泊。(3)独具特色的冰川地貌,湖泊数量多,形态各异。【分析】本题以乡城县七湖为材料,涉及地貌形成过程、旅游主要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沙鲁里山位于横断山脉北端中部山脉,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比较湿润,降水多,在冰期冰雪面积大;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山谷地区进一步遭受冰川、流水的侵蚀形成溶蚀洼地和盆地;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化,低洼地积水形成湖泊,所以湖泊众多。(2)沙鲁里山脉的湖泊由冰川侵蚀和冰雪融水而成,气候温暖,冰川
22、流动性增强,对山谷的侵蚀加强,形成多个连续的海拔不同的侵蚀洼地;且冰雪融水增多,在冰川侵蚀低洼处积水成湖泊;越往下走,海拔高度越低,湖泊之间会有一定的落差,形成河流或者瀑布,因而形成大量的串珠湖。(3)摄影师来此地寻湖是因为串珠湖和其他湖是不一样的,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是难得一见的冰蚀地貌风景;并且该地区的湖泊数量多,形态各异,与其他区域的湖泊具有明显差异。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吉尔吉斯斯坦某山地北坡的垂直剖面图,受季节变化影响,冰川湖中的沉积物厚薄交替,厚沉积物颜色相对较深,而薄沉积物颜色相对较浅。冰川湖分布地区年均温大约在3.1,年降水量在500925mm之间,降水量最多月份
23、为58月。1979年以来,该冰川湖的沉积物厚度增加呈加快的趋势。(1)说明图中冰川湖的形成过程。(2)分析冰川湖内沉积物厚薄、颜色发生交替的原因。(3)简析沉积物厚度增加加快对冰川湖的长期影响。【答案】(1)当地受到冰川侵蚀形成湖盆;最后随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的不断注入,从而形成湖泊。(2)气温变化不同,导致冰川堆积厚度不同。(3)沉积物厚度增加会导致冰川湖河床抬升,有可能会造成湖泊破堤,造成洪涝【分析】本题以吉尔吉斯斯坦某山地冰川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结
24、合材料可知,湖盆形成后受到冰川侵蚀作用;由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吉尔吉斯斯坦山地海拔高,随着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的不断注入湖盆,从而形成湖泊。(2)当气温较高时,冰川融化较多,沉积物厚度较高,颜色较深;气温较低时,冰川融化较少,沉积物较少,颜色较浅。(3)沉积物厚度变深之后会导致冰川湖湖床抬升,淤积变多,导致湖泊水冲破湖盆边缘,造成洪涝。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瓦约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村西南的达德沟坡陡谷深,从沟中冲出的泥石流在沟口处堆积,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期在古河道出现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的交错沉积。由于河流改道,古河道逐渐干涠,形成现今瓦约村址。下图示意瓦约村河道变迁及甲地湖相与
25、河相交错沉积物剖面。(1)有同学根据上述图文资料推测图示区域内河流从北向南流动,从堰塞湖形成与消亡的过程为其提供推测依据。(2)分析甲地出现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交错沉积的原因。(3)图示河段出现自然截弯取直,从地形地质的角度说明其形成的有利条件。【答案】(1)沟口有泥石流堆积体,甲地有湖相沉积,说明泥石流堆积堰塞成湖;古河道所在堰塞湖逐渐干涸,说明堆积体位于河流下游,可知河流自北向南流动。(2)泥石流堆积体阻塞河道,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形成湖相黏土沉积。(青藏高原东部河流流量变化大)间歇性洪水流速快,携带砾石进入堰塞湖形成砾石堆积。(3)该地山高谷深,落差大,侵蚀能力强;岩石破碎,易发泥石流堵塞
26、河道,促使河流改道;河流流经断裂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河流曲率大,易出现自然截弯取直。【分析】本题以瓦约村河道变迁及甲地湖相与河相交错沉积物剖面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瓦约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村西南的达德沟坡陡谷深,从沟中冲出的泥石流在沟口处堆积,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期在古河道出现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的交错沉积。由于河流改道,古河道逐渐干涠,形成现今瓦约村址”,据图可知,瓦约村所在的古河道原为河流的一段
27、曲流处,沟口有泥石流堆积体,可知达德沟发生泥石流。甲地有湖相沉积,说明泥沙碎石堵住了曲流处下游河道,使得曲流处形成堰塞湖。后河流改道,截弯取直,使得瓦约村所在的古河道逐渐干涸,说明堆积体位于河流下游,可知河流自北向南流动。(2)结合上题分析,达德沟发生泥石流后泥沙碎石阻塞了河道,使得甲处形成堰塞湖,湖泊水位上升,流速下降,利于直径较小的颗粒物沉积,因此形成湖相沉积物。结合所学可知,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季节变化大,该区域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雨季会间歇性发生大规模洪水,流速较快,河流搬运能力强,可携带砾石,使得其在甲地所在的堰塞湖堆积,因此形成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交错沉积的现象。(3)根据材料“瓦约村地
28、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村西南的达德沟坡陡谷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山高坡陡谷深,河流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该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断裂带分布,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易被河流侵蚀;河流携带泥沙、碎石等堵塞河道,易使得河流出现改道现象;该区域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侵蚀作用明显,河道曲率大,尤其洪水期易出现自然裁弯取直现象。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10月27日,美国北利福尼亚洲的风暴系统带来了创纪录的降雨量。据萨克拉门托市中心报告,此次降雨创造了24小时总降雨量约138m的纪录,该暴雨引发了洪和泥石流灾害,产重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图为泥石流形成示
29、意因。(1)推测美国北加利福尼亚洲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2)描述泥石流导致堰塞湖形成的过程。(3)简述此次泥石流可能对北加利福尼亚洲造成的危害。【答案】(1)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沟谷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出现暴雨级别的降水条件。(2)泥石流通过流通区向下流动,形成堆积体;堆积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罕坝,阻碍水体下泄;河流来水不断在堰塞罕坝上游汇集,最终形成堰塞湖。(3)泥石流摧毁当地村庄,威胁人们生命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破坏交通设施,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形成堰塞湖,可能引发洪涝。【分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
30、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要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容易形成短时间内的强大洪水;沟谷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出现暴雨级别的降水条件,洪水侵蚀搬运能力强。(2)在上游坡度较大,有大量碎石的地区,暴雨在沟谷中形成巨大的洪流,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动形成泥石流形成区;从泥石流形成区继续向下游流动时,通过流通区向下流动,形成堆积体;巨大堆积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罕坝,阻碍水体下泄;河流来水不断在堰塞罕坝上游汇集,最终形成堰塞湖。(3)由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洪流中含有数量庞大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可以摧毁当地村庄,威胁人们生命安全,造成财产损失;泥石流能够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形成堰塞湖,可能引发洪涝。1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