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复兴的背景、目的及口号考点训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921188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复兴的背景、目的及口号考点训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儒学复兴的背景、目的及口号考点训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学复兴的背景、目的及口号考点训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复兴的背景、目的及口号考点训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儒学复兴的背景、目的及口号专题复习训练1、韩愈认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据此可知韩愈( )A.否认孔子学说B.崇尚法家思想C.主张礼法结合D.反对儒学独尊2、东晋孙绰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B.儒家思想仍占据突出地位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3、杜牧诗作江南春中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事实上北朝当时的寺庙远比南朝要多。杜牧的主要意图是( )A.倡导儒学复兴 B.揭示南朝灭亡教训C

2、.暗讽崇佛现象 D.描述南方别致景色4、元代中期,武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仁宗说:“修身治国,儒道为切。”盛誉儒教,并恢复了中断八十余年的科举考试,专以程、朱所注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这说明元代中期以来( )A.欲借助儒学以巩固统治B.士大夫阶层参政热情高涨C.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选拔人才方式趋于多样化5、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其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注”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学者对“注”的解释,称为“疏”。他们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但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从而使儒学陷入危机之中。这说明儒学( )A.正统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C.

3、自我革新的内在诉求D.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违背6、唐朝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 )A.世俗观念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C.魏晋玄学的挑战D.程朱理学的挑战7、唐中叶,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要“文以载道”;反对当时骈文只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但不能自由表达儒家思想,也不能推行儒家的社会教化的现象。这反映了( )A.借助古文运动重建儒学道统B.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古文运动受到了理学的影响8、范仲淹为谪守岳阳的故友滕子京作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周敦颐任职邵阳时辟池种莲,以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4、妖”的人生修养。两人的精神诉求源于( )A.科举制度对宋代文人的影响B.新儒学对崇高人格的规范C.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和修为D.士大夫的社会责任和担当9、北宋时,有人指出:“(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这说明北宋时()A.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 B.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D.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10、魏背至隋唐时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北宋以后,佛教逐渐走向势微,儒学复兴。由此可推知( )A.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B.佛教理论来源单一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儒学理论建设加强11、魏背至隋唐时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5、”。北宋以后,佛教逐渐走向势微,儒学复兴。由此可推知( )A.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B.儒学理论建设加强C.佛教理论来源单一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12、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A.佛教的传播B.道教的兴盛C.儒学的复兴D.理学的僵化13、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

6、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14、北宋初年,宋太祖停止对寺院、佛像的废毁,使佛教再度兴盛。南宋后期,宋理宗赵昀特别推崇道教,推荐其经典太上感应篇,使该书宣扬的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间。同时他运用皇权竭力抬高理学,确立理学的正统地位。据此可知( )统治者好恶决定宗教的兴亡 儒学受佛道冲击开始出现了危机儒学在外力助推下实现复兴 道家学说吸收了儒学的思想A.B.C.D.15、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

7、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学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创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儒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吸收佛、道的思想主张 B.否定“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C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D.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16、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7、在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甚至不及周公、颜回,至多与荀子比肩齐名;然而到了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8、)A.儒家思想升格为封建正统思想B.儒学已实现与佛学的合流C.孟子思想有利于儒学摆脱困境D.孟子思想优于孔子的思想18、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B.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D.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19、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2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9、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这一主流价值观最符合的是( )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B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C北宋儒学复兴运动D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21、面对百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北宋初期的统治者为了尽快医治创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制定“偃武修文”政策。这一政策( )A.体现对社会管理的放松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促进了文教科技的发展D.推动了主流思想的革新22、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这表明( )A.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C.道学背离了儒学价

10、值观D.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23、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人在里面。”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理是先验性的规则B.理产生于宗法关系C.理是人的道德修养D.理来源于三纲五常24、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2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11、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指 (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竹理化、思辨化 B.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6、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四书”在宋元主要是作为( )A.儒家的基础性读物B.科举命题的唯一依据C.研究儒学的学术根据D.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27、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 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 )A.儒学

12、复兴运动效果显著B.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D.政府法定节假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

13、、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 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2. 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参考答案1、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韩愈认为孔子主张德治的主张不如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反映了唐代法律以礼入法的特点。故C项正确。韩愈是儒家代表人物,A、B、D项都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佛教代表人物孙绰强调“孝”,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强调“忠孝和顺仁信”,故可得出儒家思想仍占据突出地位的信息,故B项正确;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于唐朝,不符合材料时间,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佛、道吸收儒学思想,而非挑战儒学,故D项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材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信息体现佛教的兴盛,该现象对儒家思想构成冲

15、击,因此杜牧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儒学复兴,故A正确;B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说法片面,排除;D牵强附会,排除。故选:A。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武宗和元仁宗推崇儒学,并恢复科举制,这说明元代中期以来,统治者欲借助儒学来巩固统治,A项正确;B、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D项;自汉武帝开始,儒学就已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排除C项。故选A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的情况,说明儒学亟需自我革新完善,C项正确。这一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没有出现动摇,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自我革新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

16、挑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没有讲到儒学对时代发展的阻碍,排除D项。6、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佛教和道教发展对儒学主流地位的冲击,与世俗观念和魏晋玄学无关,排除A项、C项;程朱理学的出现在宋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古文运动反对辞藻华美的骈文,因为它不利于表达儒家思想,且不利于推行儒家社会教化。结合所学可知,针对这一情况,韩愈、

17、柳宗元等人主张“文以载道”,借助古文运动重建儒学道统,复兴儒学,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而不是语言的重要性,故排除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理学是宋代出现的,而不是唐中叶,故排除D。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儒学新思想的影响。注意题目设问是“源于”,两人的精神诉求源于新儒学中对崇高人格的规范,故选B。材料没有直接信息指向科举制度,排除A;C和D并非精神诉求的来源,而是体现了精神诉求本身的内容,故排除。9、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儒学影响力减弱,佛教影响力增强,因此到北宋时,儒学面临着复兴的重任,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

18、,虽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但是儒学仍是官方主流意识;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到隋唐时期佛教的影响,无法得出北宋时期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10、答案:D解析:相比于魏晋时期儒学的衰微,宋代佛教势微,儒学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儒学大量吸收佛道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因此儒学复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的价值观念,排除A项; .B项不符合史实,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吸收了儒家思想,因此理论来源单一不符合史实, 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B12、答案:C解析

19、:根据材料“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学者吸收佛道思想而成的新儒学是一个以“天理”为核心,并把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思想体系,实现了儒学的复兴,c项正确;根据材料“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儒学的复兴,没有涉及佛教的传播问题,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儒学的复兴,没有涉及道教的兴盛,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儒学的复兴,没有体现理学的僵化,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儒家思想自汉朝成为统治思想后,作为维护统治工具,极力宣扬通过自身的努力,树

20、立忠君报国思想的志向,因此依据材料中的内容,明显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道德观念开始依据于政治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起,故A排除;C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的,故排除;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从汉朝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开始的,故D排除。故选:B。1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宽松的宗教政策,促使佛教、道教盛行,推动理学产生,宋理宗运用皇权竭力抬高理学,确立理学的正统地位,以外力助推了儒学复兴,南宋时期,道教经典宣扬宗法伦理道德,说明道家学说吸收了儒学的思想,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统治者个人的爱好并非宗教兴亡决定因素,儒学受佛道冲击开始出现危机是在魏晋时期,说法不符合题意,与之

21、组合的ABC三项错误。15、答案:D16、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时间范围。宋代朱熹编著“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故答案是C项;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大一统时期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由材料可知,到了宋代,孟子升格运动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结合所学宋代儒学的转型可知,宋代之所以出现孟子升格运动,是因为提升孟子地位有助于传承儒家道统,摆脱儒学困境,促进儒学的复兴,故选C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

22、时代已经成为正统,故排除A项;孟子地位的提升与儒佛合流无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没有优劣之分,故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宋代雅俗兼备,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审美情趣,这与宋代理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理学兴盛促成了文人阶层的思想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则带来了市民阶层文化的兴起,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看法,造就了雅俗兼备的审美观,故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而非原因,且仅涉及“雅”,未涉及“俗”,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审美观发生变革,而是强调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宋代的审美观念,排除C项。宋代国家主要统治思想仍是儒学,并未发生转变,排除D项。19

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材料认为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继承了孔孟学说,是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道”是宋儒讲究的“性命义理”之学,以继承孔孟“道统”自居,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道”并非道学,故D项错误。20、答案:C2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偃武修文”即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削弱和抑制武将权力,大力发展文教事业,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从而促进了文教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削弱武将权力,振兴文化教育事业,这是加强了社会管理,而

24、非放松,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故B项错误。北宋初期主流思想还未革新,材料也未涉及,故D项错误。22、答案:A解析: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被视为“伪学”,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说明宋朝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A正确;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B错误;道学属于儒学范畴,C错误;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D错误。23、答案:A解析:由材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可知,朱熹主张理 先事后,结合“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

25、入在里面”可知,朱熹认为理是先验性的规则,故A项正确; 由材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可知,朱熹主张理先事后,而非 理产生于君臣父子的伦理宗法关系中,故B项错误;材料体 现了朱熹对理与事物关系的探讨,与理是人的道德修养无关, 故C项错误;材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 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可知,朱熹主张理先事后,而非理产生于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中,故D项错误24、答案:A解析:根据“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佛教冲击儒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儒学缺乏思辨,利用 孟子对抗佛教是因为其较强的思辨

26、性,故 A项正确。25、答案:A26、答案:A解析: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A项正确。三字经是儒家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四书”“五经”都是科举命题的依据,研究儒学的学术依据主要是“五经”。27、答案:A28、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制度:察举制(或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 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或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或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3.特质:延绵不断(或尊王传统);兼收并蓄(或与时俱进)。解析:1.第一小问“因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保

27、留了帝国的传统”即可得出“充分保留传统”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皇帝按才干选拔官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即可得出“制定合理的选官制度,实行德治”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中国的文字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即可得出“汉字延续功能强”的结论。第二小问“制度”,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按照出身选拔官僚”可知,此应为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按才干选拔官僚”可知,此应为注重才干的科举制。2.第一小问“积极作用”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理学家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即可得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佛道思想对儒学的挑战、宋明理学家的创新等角度思考作答。3.据材料一“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延绵不断(或尊重传统),据材料二 “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得出兼收并蓄(或与时倶进)的特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