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吉林省吉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2、已知某个体基因型为 AaBb,据此做出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如果该个体只有一个亲本.其基因型肯定也是 AaBbB.如果该个体有两个亲
2、本.其基因型肯定分别是 aabb 和 AABBC.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肯定是 4 种.各占 25%D.该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肯定存在着 aabb 基因型个体【答案】A3、某中学生物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近几次的生物小测验结果都不理想,他认为是这几个单元的生物知识过于抽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导致的,同时也认为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为了查明原因以提高学生成绩,这位教师宜采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是()。A.文献研究法B.教育观察法C.教育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C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
3、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D5、教师就自己设计的一个教案在生物学教师论坛上征求同行的意见,其利用的资源属于()。A.社区资源B.网络资源C.学生资源D.教师资源【答案】B6、某些植物和真菌的新个体的产生并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它们采用的无性生殖方式称为()。A.孢子生殖B.出芽生殖C.裂殖D.再生【答案】A7、下列选项中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生命活动的是()。A.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B.光反应中 ATP 与 ADP 的动态平衡C.寒冷时动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提高D.血液中 HCO;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答案】C8、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
4、关于哺乳动物的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运动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B.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C.运动消耗的直接能量是食物中的化学能D.运动离不开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答案】C9、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多元学习【答案】A10、下列因素中,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答案】A1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
5、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1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是()。A.脑千B.小脑C.脊髓D.大脑皮层【答案】C13、玉米糯质胚乳 WX 和黑绿菌基因 V 通常是连锁(即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的然而一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也能有自由组合,其原因是()。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侧位D.染色体易位【答案】D14、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
6、争关系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15、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包括()A.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B.从分化动作向整体动作发展C.从随意动作向不随意动作发展D.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答案】A16、下列选项中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生命活动的是()。A.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B.光反应中 ATP 与 ADP 的动态平衡C.寒冷时动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提高D.血液中 HCO;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答案】C17、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的“社会责任”素养的最高级水平的是()。A.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情
7、况B.关注并参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讨论C.向他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措施D.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答案】C18、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植物激素协调控制植物生长发育B.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答案】C19、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金指标是A.N-乙酰-D-葡萄糖苷酶(NAG 酶)B.菊粉清除率C.CystatinCD.UreaE.【答案】B2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K 十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8、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21、下列有关 DNA 和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 ATPB.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 ATPD.ATP 中的“A”与 DNA 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答案】A22、同伴交往中受忽视的儿童的特点包括()。多选A.热情B.好斗C.退缩D.安静【答案】C2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 AT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
9、.人体细胞合成 ATP 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细胞内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 ATPD.正常情况下 ATP 与 ADP 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B24、按照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游戏主要包括()。多选A.模仿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C.假装游戏D.规则性游戏【答案】B25、关于鸟类双重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鼻孔和口同时“一呼一吸”B.肺部和气囊均能进行气体交换C.吸入的气体先经过肺再进入气囊D.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均有新鲜气体交换【答案】D26、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A.虹吸式口器:蝴蝶B.刺吸式口器:蚊子C.舐吸式口器:蜜蜂D.咀嚼式口器:蝗虫【答案
10、】C27、患者,女性,26 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A.免疫学检测B.过敏试验C.X 线片检查关节D.红斑皮肤真菌检查E.B 超检查【答案】A28、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 ATP 都需要 O2B.只要提供 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 CO2 和 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 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 ATP 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29、静脉注射的药物,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病人心脏的()。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答案】B
11、30、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多选A.学习是主导活动B.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C.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D.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答案】A31、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C.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答案】B3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答案】B3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
12、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 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D3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 C02 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35、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 40 min,可能出现()。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D.血中甲状腺激素
13、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答案】C36、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酸碱度有关,与污物或衣物的性质无关C.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答案】B37、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同伴间互助互利,及小组成员间资源共享,同伴问互相支持和鼓励的重要性。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实验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时的以下安排不合理的是()。A.将
14、学习成绩相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组B.指导学生合理分工,组内成员间分担不同的角色C.给每个小组布置具有相互依赖性的任务目标D.在分发资料时,只给每个学生部分资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料【答案】A38、根据安斯沃斯的说法,婴儿的依恋包括()。多选A.安全型依恋B.道德型依恋C.回避型依恋D.反抗型依恋【答案】A39、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B.C.D.【答案】C40、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答案】
15、B41、关于 DNA 和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 有氢键,RNA 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 DNA 和 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NA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都含有 DNA【答案】C4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上升C.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D43、在开展调查某市常见传染病的活动时,下列哪一项不是开始调查就能完成的()A.确定调查目标B.制订调查方
16、案C.得出调查结论D.选取调查对象【答案】C44、出国旅行是现在人们热衷的旅游项目。人们入境前需要接受海关的检验、检疫,植物、动物及其制品都不允许随意进入国境,其主要原因是()。A.关税保护B.预防外来物种的入侵C.防止走私D.保护他国物种的多样性【答案】B45、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子叶的颜色和种皮的颜色B.马的长毛和短毛C.猫的蓝眼和果蝇的红眼D.棉花的细绒和长绒【答案】B46、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多选A.散步吹口哨B.背诵古文C.摇头晃脑D.小学生登山【答案】B47、在开展调查某市常见传染病的活动时,下列哪一项不是开始调查就能完成的()A.确定调查目标B.制
17、订调查方案C.得出调查结论D.选取调查对象【答案】C48、某校教师在讲解“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提问学生:“炎热夏天男生打篮球后球衣晾干后会有一道白色印记。你们知道这个印记是什么吗 是怎么出现的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属于哪种导入方式()A.俗语导入B.故事导入C.悬念导入D.情境导入【答案】C49、在课堂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最后教师作出总结。这种属于结束技能类型中的()。A.悬念启下B.比较异同C.巩固练习D.拓展延伸【答案】C50、关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
18、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材料某教师在“探究空气(氧气)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一只水杯、一条小活鱼、一块玻璃板。实验步骤:1把小活鱼放进盛水的杯内数一数自然状态下小鱼 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2用玻璃板把水杯盖严,不让外界空气进入杯内,盖的时间长短视杯的大小和杯内水的多少而定。原则是杯子大些或杯内空气多些的应多盖一段
19、时间。盖上盖的目的是让小鱼把杯内的空气(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3过一段时间再数小鱼 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实验结果:盖上盖以后,绝大多数鱼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都增加。结论:水中空气(氧气)含量对小鱼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中含氧量高鱼呼吸慢:含氧量低则鱼呼吸快。问题:(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10 分)(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10 分)【答案】(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该实验探究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遵循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和设置对照组实验。(2)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如下改进:实验观察前选大小相等的两个容器,分别
20、贴上“加玻璃板”和“不加玻璃板”的标签,向“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清水,并盖上玻璃板。试验时,选择两条活力相近的鱼,分别放人上述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置于同样的条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扰而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分别仔细观察各容器中鱼的各种行为表现并做好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鱼在“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和活动比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频率很快,并最终死亡。进而说明空气(氧气)对小鱼的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二、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
21、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和修改。(10 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10 分)【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
22、11 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不同食物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与蚂蚁的距离是影响变量单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是本实验
23、教学的难点之一。(1)设计该实验教学的导入。(10 分)(2)设计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单一性。(20 分)【答案】(1)创设情境,设疑导思: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死于此”几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这是天意,吓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乃拔剑自刎而死。想一想:蚂蚁受糖的诱惑,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糖的甜味与蚂蚁的取食行为有关吗(由此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导入的问题进一步追问:蚂蚁对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有选择呢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呢由此引导学
24、生提出探究问题: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食物与蚂蚁的距离不同是否也会对蚂蚁的行为有所影响如果用颜色、大小、形状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为实验材料是否会影响此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除了将要探究的味道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条件(颜色、大小、形状、食物和蚂蚁的距离等)均需一致方可。教师归纳总结这种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重点讲解有关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进而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在蚁窝外 20 厘米处相
25、同方向等距离设置 6 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准备 6 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四、(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
26、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2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 2 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将一条 6-10 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 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 分)【答案】五、材料:某教师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材、提取、过滤
27、、色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且实验效果良好:(1)用女贞叶替代菠菜叶;(2)用 95%乙醇替代丙酮;(3)过滤时,原来的做法为“将研磨液倒入有脱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优化后的做法为“不用过滤,用尼龙布覆盖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离时。原来的做法为“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定位线,再用毛细管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 23次”,改进后的做法为“用 2 片盖玻片,外面包裹 2 层纱布直接在尼龙布上蘸取滤液,印到滤纸上一次即可”。问题:(1)分析该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12 分)(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8 分)【答案】(1)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女贞
28、叶替换菠菜叶是由于女贞叶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丙酮易挥发且有毒,换成 95%酒精更安全;改进后,叶绿素提取液不用倾倒在脱脂棉的漏斗中,减少提取液损失,使操作更简便;用毛细吸管划线的环节,操作不方便极易出现错误,改进后用盖玻片蘸取滤液印在滤纸上会减轻学生的实际操作负担,能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实验现象及其总结归纳上。(每点 3 分)(2)随着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提升,高中生物实验将会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大量涌现。不论是眼下的应试环境还是素质教育培养,高中生物实验课程都将进一步发挥它的教学效果。未来生物实验必将成为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实验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
29、学优化的一般原则包括: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关注实验安全问题,减少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规范操作,以引导学生思维为出发点,以探究性学习为实验过程的手段。探究的程度与步骤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只有其中的几步。有据可依原则。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的知识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方向,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处理实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条件,主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实验整体的可行性,从而考虑设计的实验是否可行。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原则。六、“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不同食物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与蚂蚁的距离是
30、影响变量单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是本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1)设计该实验教学的导入。(10 分)(2)设计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单一性。(20 分)【答案】(1)创设情境,设疑导思: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死于此”几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这是天意,吓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乃拔剑自刎而死。想一想:蚂蚁受糖的诱惑,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糖的甜味与蚂蚁的取食行为有关吗(由此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导入的问题进一步追问:蚂蚁对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有
31、选择呢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呢由此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食物与蚂蚁的距离不同是否也会对蚂蚁的行为有所影响如果用颜色、大小、形状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为实验材料是否会影响此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除了将要探究的味道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条件(颜色、大小、形状、食物和蚂蚁的距离等)均需一致方可。教师归纳总结这种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重点讲解有关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
32、。进而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在蚁窝外 20 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 6 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准备 6 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七、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例如,案例“探究培养液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课题中基本程序是:1分组分工:2确定具体探究的因素:3制订实验方案并实施:4统计、分析:5讨论并得出结论。问题:(1)教师可以
33、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评价(10 分)(2)在确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0 分)【答案】(1)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如对比实验);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能否准确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相关数据;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2)教材特点,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即
34、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教师自身的特点。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组织形式。八、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 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 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 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 A,其原因是_。(3 分)(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 A 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6 分)(3)若要检测基因 A 是否翻译出蛋白 A,可用的
35、检测物质是_(选填“蛋白 A 的基因”或“蛋白 A 的抗体”)。(3 分)(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3 分)【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 A 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蛋白 A 的抗体(4)外源 DNA 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
36、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 A 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的方法,蛋白质 A 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 A 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等人曾经在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能使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
37、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 片段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九、材料:“DNA 是遗传物质”的教学片段一、课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认为,被视为生命中心分子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理由是蛋白质一方面对于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质不仅有二十种基本组成单位,并且形状和大小多样,简单地说,蛋白质是复杂的,这正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条件。直到1928 年,英国的医学细菌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为人类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二、教师呈现问题 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哪一步?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
38、经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为什么?三、教师展示格里菲思实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组 1:我们认为第四组实验最重要,因为这组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菌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混合,可以转变成有毒的 S 型活菌,是本实验的最大发现。组 2:我们也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四组实验,因为这组实验说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体内的遗传物质还有活性。组 3:我们同意前两组的意见。同时,我们认为,R 型菌由于某种原因稳定地转化成了 S 型菌。五、教师归纳总结,进行追问师:大家说的都是有道理,格里菲思当初做这个实验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已经杀死的 S 型菌里的某种因子促使 R 型菌转变成了 S
39、型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认为只要找到了构成转化因子的化学物质,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他找到了吗?【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本课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材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
40、过程,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明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共同学习后的结果,即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收获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根据上一个实验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实验。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自然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一十、材料:某教师在进行“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经
41、验、知识、能力、情感、学习风格等,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形成了如下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该班学生课堂参与高度、气氛活跃,有利于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本节课拟从一个探究实验入手,通过探究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从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发现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
42、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8 分)(2)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学生(12 分)【答案】(1)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如材料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 ATP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即为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分析,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采取适当的策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如材料中“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即是对学生认知及思维方式特点的剖析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如材料中“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
43、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班级整体个性。如“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2)正确进行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的方法:经验分析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观察法。这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过程进行考查的一种方式。资料分析法。这是教师基于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即教师通过已有的相关问卷或专门设计的问卷对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元的统计分析,为教学活动提供更进一步的量化与质化数据。访谈法,即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口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都可为学情分析提供基本的分析依据、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