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33-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33-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133-P 备案号J959-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 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projects of landfill gas collection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2009-11-09 发布 2010-07-0120092009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 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projects of landfill gas collection treatm
2、ent and utilizationCJJ 133-200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0年 7 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9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 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f o r p r o j e c t s o f la n d f i ll g a s c o lle c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a n d u t i li z a t i o n CJJ 133 _ 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3、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开本:850X1168毫 米1/3 2印张:2%字数:68千字 2010年2月第一版 2010年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3.00元 统一书号:15112 17779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 t p:/www.c a b p.c o m.c n 网上书店:h t t p:/www.c h i n a-b u i ld i n g.c o 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 426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 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
4、规范的公告现 批 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 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33-2009,自2010年 7 月 1 日 起 实 施。其 中,第 3.0.1、3.0.7、5.2.10、6.1.12、7.3.1、7.3.5、7.3.7、8.6.2、9.2.4、9.4.3、9.4.5、9.5.1 条为强制 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 11月 9 日根据原建设部 关 于 印 发 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 改 计 划(第一批)的通知(建 标 2007 125号)的要求,规范
5、编制组经广泛调査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填埋气体产气量估算;5.填埋气体导排;6.填埋气体输 气管网;7.填埋气体抽气、处理和利用系统;8.电气系统;9.仪表与自动化控制;10.配套工程;11.环境保护与劳动卫 生;12.工程施工及验收。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 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 新
6、 里 3 号;邮编:100029)。本规范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光大集团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桃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郭祥信徐文龙梁湖清周岳峰牛志光俞觊觎龙吉生杨军华吴建虹钱晓东吕德斌夏兴邦赵树青欧远洋白 力冯 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冯 其 林 倪 久 成 陈 汉 明 李 湛 江 万 晓马 人 熊 王 元 达 黄 晓 文 严 小 亚次1总 则.12 Tfti吾.23基 本 规 定.34填埋气体产气量估算.45填埋气体导排.65.1 一般规定.65.2导气井.65.3导气盲沟.86填埋气体输气管网.106.1管网的
7、布置与敷设.106.2 管道计算.117填埋气体抽气、处理和利用系统.127.1 一般规定.127.2填埋气体抽气及预处理.1 27.3火炬燃烧系统.1 37.4填埋气体利用.1 38 电气系统.1 58.1 一般规定.158.2 电气主接线.158.3厂用电系统.1 58.4 二次接线及电测量仪表装置.1 68.5照明系统.178.6 电缆选择与敷设.178.7 通 信.189仪表与自动化控制.1969.1 一般规定.1 99.2自动化水平.1 99.3分散控制系统.1 99.4检测与报警.209.5保护和连锁.219.6电源与气源.219.7控 制 室.2 29.8防雷接地与设备安全.2
8、210 配 套工 程.2310.1工程总体设计.2 310.2建筑与结构.2 310.3给水排水.2 410.4 消防.251 0.5采暖通风.251 0.6 空 调.2 61 1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271 1.1 一般规定.2 711.2环境保护.2 71 1.3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281 2工程施工及验收.2 91 2.1 一般规定.2 912.2工程施工及验收.2 9本规范用词说明.31引用标准名录.3 2附:条文说明.357ContentsGenera l Provi si ons.Term s.Ba si c R equi rem ents.*Esti m a te of La nd
9、fi l l Ga s Genera ti on Vol um e Gui di ng of La ndfi l l Ga s.5.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5.2 Ex t r a c t i o n We ll.5.3 E x t r a c t i o n T r e n c h.Pi p e Li ne of La ndfi l l Ga s.6.1 L a y o u t o f P i p e L i n e .6.2 Ca lc u la t i o n o f P i p e s .Extracting,Treating an
10、d Utilizing System of La ndfi l l Ga s.7.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7.2 E x t r a c t i n g a n d P r e t r e a t me n t o f L a n d f i ll Ga s.7.3 T h e s y s t e m o f F la r e .7.4 Ut i li z a t i o n o f L a n d f i ll Ga s .El ectri ca l Engi neeri ng.8.1 Ge n e r a l Re q u i r e
11、me n t s .8.2 Ma i n E le c t r i c a l C o n n e c t i o n .8.3 Au x i li a r y P o we r S y s t e m.8.4 S e c o n d a r y Wi r i n g a n d E le c t r i c Me a s u r i n g I n s t r u me n t s8.5 L i g h t i n g S y s t e m.8.6 S e le c t i o n a n d L a y o u t o f C a b le s .8.7 Co mmu n i c a t
12、 i o n s .9 Instrum ent a nd Autom a ti c Control .199.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1 99.2 A u t o ma t i c L e v e l.1 99.3 Di s t r i b u t e d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1 99.4 De t e c t i o n a n d Ala r m.2 09.5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lo c k i n g .2 19.6 P o we r a n d Ai
13、 r Su p p ly.2 19.7 Co n t r o l Ro o m.2 29.8 L i g h t n i n g D e f e n c e,Gr o u n d Co n n e c t i o n a n dE q u i p me n t S a f e t y .2 210 Publ i c Engi neeri ng.231 0.1 P la n D e s i g n o f P r o j e c t .2 31 0.2 B u i ld i n g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31 0.3 W
14、a t e r S u p p ly a n d D r a i n a g e .2 41 0.4 F i r e P r e v e n t i o n .2 51 0.5 He a t i n g a n d V e n t i la t i o n .2 51 0.6 Ai r Co n d i t i o n i n g .2 611 Envi ronm enta l Protecti on a nd La bour Hea l th.271 1.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2 71 1.2 E n v i r o n me n t
15、a l P r o t e c t i o n .*.2 71 1.3 L a b o u r S a n i t a t i o n a n d S a f e t y .2 812 Constructi on a nd Accep ta nce.291 2.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2 91 2.2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A c c e p t a n c e .2 9Ex p l a na ti on of Wordi ng i n Thi s Code.31Norm a ti ve Sta nda
16、rds.32Ex p l a na ti on of Provi si ons.359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处理的法规和技术政策,保证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的质量,确保生活垃圾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使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 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化,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填埋气体收集、处理 及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 用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 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4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
17、及验收除 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 被动式导排 p a ssi ve venti l a ti on利用填埋气体自身压力和渗透性导排气体的方式。2.0.2 主动式导排 i ni ti a ti ve gui de a nd ex tra cti on 利用抽气设备对填埋气体进行导排的方式。2.0.3 产气速率 ga s genera ti on ra te 单位时间内的产气量。2.0.4 产气量 ga s genera ti on vol um e一定重量的垃圾在一定时间内在填埋场中厌氧发酵产生的气 体体积。2.0.5 产气模型 ga s genera
18、ti on m odel预测生活垃圾在填埋场中产气量或产气速率的数学公式。2.0.6 导气井 ex tra cti on wel l中间为多孔管,周围为过滤材料的竖向圆柱状导气设施。2.0.7 导气盲沟 ex tra cti on trench中间为多孔管,周围为过滤材料的水平棱柱状导气设施。2.0.8 排放管 em i ssi on p i p e向大气中排放填埋气体的管道。2.0.9 开孔率 ra ti o of hol e a rea管道表面开孔总面积与管道外表总面积之比。2.0.10 气体收集率 ra ti o of l a ndfi l l ga s col l ecti on 填埋
19、气体抽气流量与填埋气体预测产生速率之比。2.0.11 气体利用率 ra ti o of l a ndfi l l ga s uti l i z a ti on填埋气体利用设备消耗的气体量与填埋气体收集量之比。3基 本 规 定3.0.1 填埋场必须设置填埋气体导排设施。3.0.2设计总填埋容量大于或等于100万吨,垃圾填埋厚度大 于或等于1 0 m 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填埋气体主动导排 处理设施。3.0.3 设计总填埋容量大于或等于250万吨,垃圾填埋厚度大 于 或等 于2 0 m 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套建设填埋气体利用 设施。3.0.4设计总填埋容量小于100万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宜采用
20、 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3.0.5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应与填埋场工程同时设计;垃圾填埋 堆体中设置的气体导排设施的施工应与垃圾填埋作业同步进行。3.0.6 主动导排设施及气体处理(利用)设施的建设应于垃圾 填埋场投运3 年内实施,并宜分期实施。3.0.7 填埋场运行及封场后维护过程中,应保持全部填埋气体 导排处理设施的完好和有效。34填埋气体产气量估算4.0.1 对某一时刻填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其填埋气体产生量 宜按下式计算:G =M L 0(l-e-fe)(4.0.1)式中:G从 垃 圾 填 埋 开 始 到 第t年 的 填 埋 气 体 产 生 总M 所填埋垃圾的重量,t;U 单
21、位重量垃圾的填埋气体最大产气量,m3/t;k 垃圾的产气速率常数,1/a;t一一从垃圾进入填埋场时算起的时间,a。4.0.2 对某一时刻填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其填埋气体产气速 率宜按下式计算:Q t =ML0ke-k(4.0.2)式中:所 填 垃 圾 在时 间 时 刻(第 年)的产气速率,m3/a 04.0.3 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理论产气速率宜按下式逐年叠加 计算:G n =2 填埋场封场时的年数/)t=S MtL0kek(n 填埋场封场时的年数/)t =l、(4.0.3)式中:G n 填埋场在投运后第”年的填埋气体产气速率,m 3/a;n 自填埋场投运年至计算年的年数,a;M t 填埋场在第
22、 年填埋的垃圾量,t;/填埋场封场时的填埋年数,a。4.0.4 填埋场单位重量垃圾的填埋气体最大产气量(L a)宜根 据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碳含量按下式估算:L0=1.867Co9(4.0.4)式中:C。垃圾中有机碳含量,;9有机碳降解率。4.0.5 垃圾的产气速率常数的取值应考虑垃圾成分、当地 气候、填埋场内的垃圾含水率等因素;有条件的可通过试验确定 产气速率常数(幻 值。4.0.6 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工程设计,应估算出利用期间每年的填埋气体产气速率。4.0.7 在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工程实施前,宜进行现场抽气试验,验证填埋气体产气速率。5.1 一般规定5.1.1 填埋场垃圾堆体内应设置导气井或导气盲
23、沟;两种气体 导排设施的选用,应根据填埋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或组合。5.1.2 新建垃圾填埋场,宜从填埋场使用初期铺设导气井或导 气盲沟。导气井基础与底部防渗层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5.1.3 对于无气体导排设施的在用或停用填埋场,应采用钻孔 法设置导气井。5.1.4 用于填埋气体导排的碎石不应使用石灰石,粒径宜为 10m m 50m m 05.2导 气 井5.2.1 用钻孔法设置的导气井,钻孔深度不应小于垃圾填埋深 度的2/3,但井底距场底间距不宜小于5 m,且应有保护场底防渗 层的措施。5.2.2 导气井宜采用下列结构:1主动导排导气井结构应按下图(图 5.2.2-1)设计。2被动导排导气井结
24、构应按下图(图 5.2.2-2)设计。5.2.3 导气井直径(虫)不应小于600m m,垂直度偏差不应大 于 1%。5.2.4主动导排导气井井口应采用膨润土或黏土等低渗透性材 料密封,密封厚度宜为3m 5 m。5.2.5导气井中心多孔管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等高强度耐腐蚀 的管材,管内径不应小于100m m,需要排水的导气井管内径不 应小于200m m;穿孔宜用长条形孔,在保证多孔管强度的前提 下,多孔管开孔率不宜小于2%。5填埋气体导排6图 5.2.2-1 主动导排导气井结构 1 一检测取样口;2输气管接口;3具有防渗功能的最终覆盖(具体结构由 设计确定);4一膨润土或黏土;5多孔管;6回填碎石
25、滤料;7垃圾层5.2.6 导气井应根据垃圾填埋堆体形状、导气井作用半径等因 素合理布置,应使全场导气井作用范围完全覆盖垃圾填埋区域;垃圾堆体中部的主动导排导气井间距不应大于50m,沿堆体边缘 布置的导气井间距不宜大于25m;被动导排导气井间距不应大于30m o5.2.7 被动导排的导气井,其排放管的排放口应高于垃圾堆体 表面2 m以上。5.2.8 导气井与垃圾堆体覆盖层交叉处,应采取封闭措施,减 少雨水的渗入。5.2.9 主动导排系统,当导气井内水位过高时,应采取降低井 内水位的措施。5.2.1 0导气井降水所用抽水设备应具有防爆功能。图 5.2.2-2 被动导排导气井结构 1 一检测取样口;
26、2输气管接口;3具有防渗功能的最 终覆盖(具体结构由设计确定);4一膨润土或黏土;5多孔管;6回填碎石滤料;7垃圾层5.3导 气 盲 沟5.3.1 填埋气体导气盲沟断面宽、高均不应小于1000m m。5.3.2 导气盲沟中心管应采用柔性连接的管道,管内径不应小 于 150m m;当采用多孔管时,在保证中心管强度的前提下,开 孔率不宜小于2%;中心管四周宜用级配碎石填充。5.3.3 导气盲沟水平间距可按30m 5 0 m 设置,垂直间距可按 10m 1 5 m 设置。5.3.4被动导排的导气盲沟,其排放管的排放口应高于垃圾堆 体表面2 m以上。5.3.5 垃圾堆体下部的导气盲沟,应有防止被水淹没
27、的措施。5.3.6主动导排导气盲沟外穿垃圾堆体处应采用膨润土或黏土 等低渗透性材料密封,密封厚度宜为3m 5 m。6.1 管网的布置与敷设6.1.1 填埋气体输气管应设不小于1%的坡度,管段最低点处应 设凝结水排水装置,排水装置应考虑防止空气吸入的措施,并应 设抽水装置。6.1.2 填埋气体收集管道应选用耐腐蚀、柔韧性好的材料及配 件,管路应有良好的密封性。6.1.3 每个导气井或导气盲沟的连接管上应设置调节阀门,调 节阀应布置在易于操作的位置。导气井数量较多时宜设置调压 站,对同一区域的多个导气井集中调节和控制。6.1.4 输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 的场地下面或上面通
28、过,不宜与其他管道同沟敷设。6.1.5 输气管道沿道路敷设时,宜敷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不应在道路路面下敷设。6.1.6 输气管地面或架空敷设时,不应妨碍交通和垃圾填埋的 操作,架空管应每隔300m设接地装置,管道支架应采用阻燃 材料。6.1.7 地面与架空附设的塑料管道应设伸缩补偿设施。6.1.8 输气管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时,输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 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3m。当管径大于300mm时,水平净距不 应小于管道直径。6.1.9 架空敷设输气管与架空输电线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 应小于4 m,与露天变电站围栅的净距不应小于10m。6.1.1 0 寒冷地区,输气管宜采用埋地敷设,管道埋深
29、宜在土壤 冰冻线以下,管顶覆土厚度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8m;6填埋气体输气管网102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6.1.1 1 地下输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最小 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 B 50028和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 B 50251的有关规定。6.1.1 2输气管道不得穿过大断面管道或通道。6.1.1 3 输气管道穿越铁路、河流等障碍物时,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 准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 B 50251的有关规定。6.1.1 4 在填埋场内敷设的填埋气体管道应做明显的标志。6.2管 道 计 算6
30、.2.1填埋气体输气总管的计算流量不应小于最大产气年份小时产气量的80%。6.2.2 各填埋气体输气支管的计算流量应按各支管所负担的导 气 井(或导气盲沟)数量和每个导气井(或导气盲沟)的流量 确定。6.2.3 填埋气体输气管道内气体流速宜取(510)m/s。6.2.4填埋气体输气管道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损失宜按下式计算:ap O 2 T=6.2 6 X 1 0 7 -(6.2.4)I d5 T 0式中:A P 输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Pa;A 输气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I 输气管道的计算长度,Q 输气管道的计算流量,m3/h;d-管道内径,m m;9一填埋气体的密度,k g/m 3;T填埋气体温度,
31、K;To 标准状态的温度,273.16K。117填埋气体抽气、处理和利用系统7.1 一 般 规 定7.1.1填埋气体抽气、处理和利用系统应包括抽气设备、气体 预处理设备、燃烧设备、气体利用设备、建(构)筑物、电气、输变电系统、给水排水、消防、自动化控制等设施。7.1.2抽气、处理和利用设施和设备应布置在垃圾堆体以外。7.1.3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设施宜靠近抽气设备布置。7.1.4填埋气体抽气、预处理及利用设施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 件,不得使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聚集。7.1.5抽气、气体预处理、利用和火炬燃烧系统应统筹设计,从填埋场抽出的气体应优先满足气体利用系统的用气,利用系统 用气剩余的气体应能自动
32、分配到火炬系统进行燃烧。7.2填埋气体抽气及预处理7.2.1填埋气体抽气设备应选用耐腐蚀和防爆型设备。7.2.2填埋气体抽气设备应设调速装置,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7.2.3填埋气体抽气设备应至少有1台备用。7.2.4抽气设备最大流量应为设计流量的1.2 倍。抽气设备最 小升压应满足克服填埋气体输气管路阻力损失和用气设备进气压 力的需要。7.2.5填埋气体主动导排系统的抽气流量应能随填埋气体产气 速率的变化而调节,气体收集率不宜小于60%。7.2.6抽气系统应设置流量计量设备,并可对瞬时流量和累积 量进行记录。7.2.7抽气系统应设置填埋气体氧(2)含 量 和 甲 烷(CH4)含量在线监测装置,
33、并 应 根 据 氧(2)含量控制抽气设备的转12速和启停。7.2.8 预处理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及处理量应根据气体利用方案、用气设备的要求和烟气排放标准来确定。7.3火炬燃烧系统7.3.1设置主动导排设施的填埋场,必须设置填埋气体燃烧火炬。7.3.2填埋气体收集量大于100m 3/h 的填埋场,应设置封闭式火炬。7.3.3 填埋气体火炬应有较宽的负荷适应范围,应能满足填埋 气体产量变化、气体利用设施负荷变化、甲烷浓度变化等情况下 填埋气体的稳定燃烧。7.3.4火炬应能在设计负荷范围内根据负荷的变化调节供风量,使填埋气体得到充分燃烧,并应使填埋气体中的恶臭气体完全 分解。7.3.5填埋气体火炬应具有
34、点火、熄火安全保护功能。7.3.6封闭式火炬距地面2.5 m以下部分的外表面温度不应高于 50C。7.3.7火炬的填埋气体进口管道上必须设置与填埋气体燃烧特 性相匹配的阻火装置。7.4填埋气体利用7.4.1填埋气体利用方式及规模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埋气体利用方式应根据当地的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宜优先选择效率高的利用方式。2填埋气体利用规模,应根据填埋气体收集量,经过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气体利用率不宜小于70%。7.4.2 填埋气体用于内燃机发电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燃机发电的总规模应在合理预测各年填埋气体收集量 的基础上确定。132内燃机发电机组应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性好的产品。3
35、有热、冷用户的情况下,宜选择热、电、冷三联供的工 艺方案回收内燃机烟气和冷却液带出的热能。4 额 定 负 荷 下,内 燃 机 发 电 机 组 的 发 电 效 率 不 应 低于 30%。5内燃机发电机组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气体 燃料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JB/T 9583.1 的规定。7.4.3填埋气体用于锅炉燃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保填埋气体燃烧系统稳定、安全运行。2锅炉出力的选择应根据用热负荷和填埋气体收集量及热 值确定。3锅炉排放烟气各项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锅炉大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G B 13271的要求。4锅炉房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锅炉 房设计规范G B
36、50041的有关规定。7.4.4填埋气体制造城镇燃气或汽车燃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埋气体处理及甲烷提纯工艺应根据城镇燃气或汽车燃 料质量标准要求确定。2填埋气体提纯处理设施的设计、施工与运行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48电 气 系 统8.1 一 般 规 定8.1.1 填埋气体发电并网时,接人系统设计应符合电力行业的有关规定。8.1.2 高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过电压保护、防雷和接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3l l Ok V高压 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 B 5006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 置设计规范GB/T 5006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 配合D L
37、/T 6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 50057和 交流 电气装置的接地D L/T 621的有关规定。8.2 电气主接线8.2.1 发电机电压母线及厂用高压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 线分段接线方式。8.2.2 发电上网的填埋气体发电厂应至少有一条与电网连接的 双向受、送电线路。发电自用的填埋气体发电厂应至少有一条与 电网连接的受电线路;当该线路发生故障时,应有能够保证安全 停机和启动的内部电源或其他外部电源。8.3 厂用电系统8.3.1填埋气体发电厂厂用电接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厂用电电压宜采用380/220V。2厂用电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当设 有保安柴油发电机组等备用电
38、源时,可设保安公用段。3发电机与变压器为单元连接时,厂用电分支上应装设断 路器。154接有I类负荷的厂用母线,应设置备用电源。备用电源 采用专用备用方式时应装设自动投入装置。备用电源采用互为备 用方式时,宜手动切换。接有n 类负荷的厂用母线,备用电源宜 采用手动切换方式。i n类用电负荷可不设备用电源。5厂用变压器接线组别的选择,应使厂用工作电源与备用 电源之间相位一致,接线组别宜为D,y nl l,低压厂用变压器宜 采用干式变压器。6低压厂用电接地形式宜采用TN-C-S或 T N-S 系统,路 灯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 T 系统。7厂用电源正常切换时宜采用手动切换。在确认切换的电 源合上
39、后,应尽快手动断开或自动连锁切除被解列的电源。在需 要的情况下,厂用电源的切换操作应设置同期闭锁。8.4 二次接线及电测量仪表装置8.4.1电气网络的电气元件控制宜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 室的电气元件控制宜采用与工艺自动化控制相同的控制水平及方 式。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厂采用分散控制系统时,电气元件 的监控宜进入计算机控制系统。8.4.2 0.4k V、6 k V 或 10k V室内配电装置到各用户的线路,宜 采用就地控制方式。8.4.3采用强电控制时,控制回路应设事故报警装置。断路器 控制回路的监视宜采用灯光或音响信号。8.4.4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应设连锁装置。8.4.5电
40、气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力装 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3中的有关规定。8.4.6与电力网连接的线路的出口处应设置能满足电网要求的 关口电度表。8.4.7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慢速自动切换,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断开后,方可 投入备用电源。162厂用母线保护动作、工作分支断路器过电流保护动作、工作电源断路器由手动分闸或D C S 分闸时,应闭锁备用电源自 动投入装置。3工作电源供电侧断路器跳闸时,应联动其负荷侧断路器 跳闸。4装设专门的低电压保护,当厂用工作母线电压降低至 0.25倍额定电压以下,而备用电源电压在0.7倍额定电压以上 时
41、,应自动断开工作电源负荷侧断路器,并应启用备用电源自动 投入。5应设有切除备用电源自投功能的选择开关。6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8.5照 明 系 统8.5.1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 B 50034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 50016中的有关规定。8.5.2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宜采用下列供电方式:1正常照明电源,当发电机输出电压为400/230V的低压 时,可从发电机母线直接引接。当低压厂用电引自厂用变压器,且中性点为直接接地系统时,应由动力和照明网络共用的厂用变 压器供电。事故照明应采用蓄电池供电(或自带蓄电池)的应 急灯。2生产工房内安装高度低于2.2
42、 m的照明灯具及管沟、通 道内的照明灯具,宜采用2 4 V 电压供电。当采用220V供电时,应有防止触电的措施。8.5.3照明灯具宜采用发光效率较高的灯具。有填埋气泄露可 能的场所,灯具应采用防爆型;环境温度较高的场所,宜采用耐 高温的灯具。8.6电缆选择与敷设8.6.1 电缆选择与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力工程电缆17设计规范G B 50217的有关规定。8.6.2填埋气体发电厂房及辅助厂房的电缆敷设,应采取有效 的阻燃、防火封堵措施。8.6.3 厂房及厂区电缆应敷设在专用电缆沟内或电缆桥架上,少量电缆可直接埋设。8.6.4 有化学腐蚀环境的区域应采取防腐措施,防腐等级应根 据工艺要求确
43、定。8.7通 信8.7.1 利用填埋气体发电并与地区电力网联网时,宜装设专用 通信设施。189仪表与自动化控制9.1 一 般 规 定9.1.1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应适用、可靠、先进,并应根据填埋气体利用设施特点进行设计;应满足 设施安全、经济运行和防止对环境二次污染的要求。9.1.2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采 用成熟的控制技术和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适宜的设备和元件。9.2自动化水平9.2.1 填埋气体利用工程应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应能在少量 就地操作和巡回检查配合下,由分散控制系统实现对气体预处 理、气体利用及辅助系统的集中监视、分散控制及事故处理
44、等。9.2.2 抽气系统、预处理系统和气体利用系统应能实现连锁安 全控制。9.2.3 填埋气体利用场站和车间应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工 业电视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 规范GB 5 0 1 1 5中的有关规定。9.2.4自动控制系统应设置独立于主控系统的紧急停车系统。9.3分散控制系统9.3.1 填埋气体处理系统、利用系统、变压器组、厂用电气设 备及辅助系统,应以操作员站为监视控制中心,对全厂进行集中 监视管理。当设备供货商提供独立控制系统时,应与分散控制系 统通信,实现集中监控。9.3.2 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应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模 拟量控制功能、顺序控制功能
45、、保护与安全监控功能等。199.3.3 分散控制系统应按监控级、控制级、现场级分层分散设 计。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级应有冗余配置的控制站,且控制站内 的中央处理器、通信总线、电源,应有冗余配置;监控级应具有 互为热备的操作员站。9.3.4分散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应能满足设施安全运行和事故 处理的要求。9.4检测与报警9.4.1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的检测仪表和系统应满 足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应能准确地测量、显示工艺系统各设 备的技术参数。9.4.2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艺系统和主体设备在各种工况下安全、经济运行的 参数;2辅机的运行状态;3电动、气动执行
46、机构的状态及调节阀的开度;4仪表和控制用电源、气源及其他必要条件的供给状态和 运行参数;5必要的环境参数;6主要电气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状态。9.4.3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车间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并应与排风机联动。9.4.4 重要检测参数应选用双重化的现场检测仪表,应装设供 运行人员现场检査和就地操作所必需的就地检测与显示仪表。9.4.5测量油、水、蒸汽、可燃气体等的一次仪表不应引入控 制室。9.4.6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的报警应包括下列内容:1填埋气体中氧(0 2)含量超标;2填埋气体中甲烷含量过低;3工艺系统主要工况参数偏离正常运行范围;204保护和重要的连锁项目;5电源
47、,气源发生故障;6监控系统故障;7主要电气设备故障;8辅助系统及主要辅助设备故障。9.4.7重要工艺参数报警的信号源应直接引自一次仪表。对重 要参数的报警可设光字牌报警装置。当设置常规报警系统时,其 输入信号不应取自分散控制系统的输出。9.4.8分散控制系统功能范围内的全部报警项目应能在显示器 上显示并打印输出。9.5保护和连锁9.5.1保护系统应有防误动、拒动措施,并应有必要的后备操 作手段。9.5.2保护系统输出的操作指令应优先于其他任何指令。9.5.3各工艺系统、设备保护用的接点宜单独设置发讯元件,不宜与报警等其他功能合用。9.5.4经常运行并设有备用的水泵、风机球工艺要求根据参数 控制
48、的电动门、电磁阀门等设备应设有连锁功能。9.6电源与气源9.6.1仪表和控制系统用的电源应由不间断电源(U P S)供给。其电压等级不应大于220V,应引自互为备用的两路专用的独立 电源并能互相自动切换。9.6.2采用气动仪表时,气源品质和压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GB/T 4830中的有关 规定。9.6.3 仪 表 气 源 应 有 专 用 贮 气 罐。贮 气罐 容 量 应 能 维 持 l Om i n15m i n的耗气量。仪表气源的耗气量应按总仪表额定耗 气量的2 倍估算。219.7控 制 室9.7.1 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宜设一个中央控制室。9.7.2
49、 控制室内的设备布置应既紧凑、合理,又方便运行和检 修。控制室内宜保持微正压,其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仪表控制专业 的要求。9.8 防雷接地与设备安全9.8.1 电气设备外壳、不要求浮空的盘台、金属桥架、铠装电 缆的铠装层等应设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 接地。9.8.2各计算机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接地应分别通过稳定可靠的 总 接 地 板(箱)接地,其接地网按计算机厂家的要求设计。9.8.3 仪表与控制系统的防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物电 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 0 3 4 3中的有关规定。9.8.4 现场布置的控制设备应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9.8.5 在危险场所装设的电气
50、设备(包括现场仪表和控制装 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规范G B 50058的有关规定。221 0配 套 工 程1 0.1 工程总体设计10.1.1 填埋气体收集范围应根据填埋场已填垃圾的范围和填埋 操作规划确定。10.1.2填埋气体导排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垃圾填埋堆体设计和实 际堆体形状进行。10.1.3 填埋气体抽气、处理、利用厂区的总图设计,应根据厂 址地形条件并结合主体工艺设施、辅助设施以及厂内运输的要 求,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1 0.1.4 厂区道路的设置应满足交通运输、消防、绿化及各种管 线的敷设要求。道路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厂矿道路设计规 范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