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68正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68正式版.doc(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每日免费获取报告1、每日微信群内分享7+最新重磅报告;2、每日分享当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3、每周分享经济学人4、行研报告均为公开版,权利归原作者所有,起点财经仅分发做内部学习。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公号回复:研究报告加入“起点财经”微信群。取势1 取势背景趋势篇1.1 中国智慧城市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通过充分融合物理设施、社会人文生态及数字空间,结合数据传输、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时感知、分析、协调城市运行动态,智能响应城市治理、生活、生产,实现城市的高效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国家,经过十几年不懈的试点探索和统筹推进,逐渐掌握了
2、建设高质、高效智慧城市的命脉。1、概念导入研究期(2008-2012):理论研究、提高认识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提出,拉开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序幕,全球各国开始逐步摸索智慧城市的建设,由于各国对于城市发展关注层面的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各有侧重,如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以人文生态为核心,而美国更加关注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由于地域广、城市发展水平不均的特点,在智慧城市的摸索阶段,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各城市逐步开始使用各类技术解决城市单点问题,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2、试点探索实践期(2012-2016):试点推进、瓶颈凸显2012年11月,住建部印发国家智慧
3、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试点探索实践期,鼓励在全国范围内积极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据统计,我国智慧城市的试点数量有将近800个,基本涵盖了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在该阶段,各试点城市主要集中在各领域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上,如增设智能感知设备,采集处理分析交通数据,指导城市交通等。我国智慧城市的试点探索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积累了各类经验,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了问题,2014年8月,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主要包括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等一
4、系列问题,且在某些地区思路不清,盲目建设。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制定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围绕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网络安全五个目标。1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3、集成融合发展期(2016-2020):资源融合、系统集成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清醒地看到城市规划的问题,要坚持规划先行和建管并重相结合,坚持统筹布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智慧城市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在国家层面上强调要以统筹的思想看待整体的布局建设,以往“打补丁”建设的方式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城市问题,应着力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打破数据孤岛。为
5、了推动智慧城市的高质量建设,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监管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GB/T 36333-2018,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强调了以城市需求为导向,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协调城市各要素,开展智慧城市需求分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该阶段的实践经验表明,应从总体层面上布局智慧城市的建设,变以往松散、单点的应用系统建设为统一、整体的城市智慧系统建设。我国智慧城市经过摸索,已经逐渐掌握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标准、体系也越发完善,整体建设质量也在逐步提升。4、全面推进上升期(2020+):创新应用、全
6、面赋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智慧城市作为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历经概念导入研究期、试点探索实践期、集成融合发展期之后,迎来了全面推进上升的阶段。在技术层面上,2020年国家提出并部署了“新基建”项目,智慧城市的建设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新基建的最终目的主要是服务其他产业,为其他产业增光添彩,而智慧城市便是新基建最好的施展舞台,2020年以来,伴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也在逐渐加快,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相关
7、技术与交通、城管、环保、金融等各领域的连接,有效实现了城市数字化、网格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城市运营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2取势大型城市的智慧化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到了有序地推进,为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提升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逐渐开始渗透到各个城市以及城市的各个方面,全面赋能城市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在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后,逐步向科学、规范的建设方式转变,可以看到的是,未来的智慧城市的
8、建设在政策推动、咨询引领、技术驱动下,一定能够爆发出无限的生机。1.2 中国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1.2.1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城市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在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社会矛盾激化、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大量消耗、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政府办事困难等等。习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无疑是应对城市化挑战的重要突破口,智慧城市通过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运用通信连接、数据、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实时动态的感知、分析、协调,并
9、能对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做出智能响应,从而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实现城市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1、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各类应用,解决城市在交通、安全、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优化城市的运行效率。通过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管,使城市全面融合感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通过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应急一体化联动,为城市应对重大风险和灾害提供更3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有效的解决方式。
10、通过全面网络覆盖,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跟踪和监管,提升城市治理效率。通过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医疗服务。2、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有力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时做出响应,为人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通过聚焦城市管理难点堵点,夯实城市数字底座,有效支撑城市运行管理效率效能的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2.2 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国,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迎
11、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智慧城市作为各类技术的集中效能发挥领域,是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驱动力量。1、整合城市数据,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首先,智慧城市能够提升城市数据采集和流转效率,通过数据共建、共享、共用赋予城市全面感知的能力,实现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而数据也同样是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的必不可少的财富;其次,通过充分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搭建数据汇聚、分析、展示等服务于一体的空间信息云平台,面向各类对象提供空间信息服务,为数字中国建设夯实基础。2、
12、优化城市结构,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深度创新应用,不断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激发数字经济的活力,促进数字经济向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渗透,拓展新兴业务市场,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同时能够助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有效支撑数字中国的建设发展。4取势1.2.3 新技术、新应用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在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引领下,科技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智慧的基础。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
13、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可争议地表明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先进技术与城市治理业务结合,产生了大量的技术及业务创新,辅助实现数据高效流转、应用充分融合、智能感知决策等智慧城市建设目标。1、5G5G技术作为新型技术,逐渐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5G技术结合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各行业应用,5G传感设备、5G+AI人脸识别门禁、5G+无人机、5G+巡逻机器人、5G+照明灯杆等在智慧城市中都在逐渐得到应用实战。如在智慧交通领域,5G和云计算等技术联合,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传输彼此的位置、速度、行驶路径,避免交通拥堵,还
14、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者提供预测模型。2、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智能摄像头对人脸、车辆、异常行为(人群密集、消防通道占用、电动车上楼等)等进行识别告警,智能感知设备监测气象、环境、燃气泄露、危化品泄露、森林火灾等异常现象,都是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的智能应用。构建全域覆盖、三维立体的智能化感知体系是目前智慧城市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如对燃气管网、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热力管网、桥梁、综合管廊等进行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人群密集场所安全等进行公共安全风险监测;对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进行生产安全风险监测;对地震、地质、气象、
15、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3、大数据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城市各部门积累了海量数据,数据已成为一个5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城市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城市大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的“数据底座”,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存储、融合与分析。统一汇聚存储城市各行业多源异构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城市信息拉通互通;整合融合原始数据,建立城市六大基础库(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库、电子证照库、公共信用库、宏观经济库)以及行业主题库、业务专题库、知识库,释放数据价值,支撑行业应用建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监测预警、态势分析等算法模型,为城市治
16、理提供决策建议,提升城市运营指挥能力。4、云计算云计算依托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易扩展性等技术特点,可有效整合城市各类软硬资源,实现“云网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基础的IaaS服务,还可以提供PaaS服务、SaaS服务,如在政务领域,通过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软硬资源,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连互通、业务协同;在交通行业,借助云计算强大算力能力,对道路交通路况进行实时预测及评估,分析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为道路交通疏导提供辅助决策;在医疗行业,构建城市居民的电子病历,分析城市居民的多发病症,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宣传,提高
17、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5、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在网络边缘来处理数据,实现数据实时的分析和响应。在公共安全领域,边缘计算赋能前端感知设备,降低网络带宽需求,减少数据传输时间,实现快速识别公共安全风险隐患以及预测事件态势发展。在农业领域,边缘计算能很好地解决部分偏远地区网络带宽资源不足问题,结合气象、土壤、光照等环境信息实时分析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以及预测农作物年产量,提升农业效益,助力农业生产数智化。6、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通过结合数据库引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础视觉能力,能够促进传统智慧应用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城市从网络化、数字化向智慧化加速提升,6取势有效促进城市精细化发展,推动
18、城市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如在安防领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智能监控识别、车牌识别等,同时可实现人员管理、轨迹查询、异常告警等应用,实现城市对象动态数字化;在交通领域,结合人工智能系统,实现路段的快速判断,为用户提供最佳、最通常的路线。7、区块链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技术特点。在政务领域,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务信息跨层级、跨地域、跨领域、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交换,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在社区治理领域,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居民关于“资金动用管理、业委会选举”等公共事务表决事项投票记录上链,杜绝“唱票”、违规操作现象;在医疗领域,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病人健
19、康档案,追溯全就医过程以及药物供应链监管,使就医过程更加透明,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8、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技术是在虚拟空间进行建模,反映相对应的实体部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数字孪生城市,在网络空间上构建一个同物理世界相匹配的孪生城市,采集城市各行业感知数据,以数据为支撑,全方位展示城市运行情况,包括城市经济、城市风险、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等领域。同时,根据历史运行数据,分析预测城市未来运行态势,做到城市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提升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1.3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我国在历经十多年的探索、试错、实践后,已经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以创新城市
20、治理、保障服务民生、提升产业水平为目标稳步推进智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平台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应用门户建设、运营指挥中心(城市大脑)建设。新时代对于城市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在有序推进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夯实智慧基础,为打造更加高质量的智慧城市充分注智。7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1.3.1 统筹推进:注重顶层设计,统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在工程学领域上是指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在建设之前,亟需科学的顶层设计,在更高层面、以全局视角把控城市未来发展方向,避免建设过程
21、中出现的各自为政、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科技滞后等问题。智慧城市应首先做好可落地、有针对性、可持续的顶层设计。1、做可落地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博人眼球,创造高大上的概念,而是要以实际落地为导向,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建设,提升整体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以提供更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因此,顶层设计首先不应超过地区经济的支持能力以及成本的回收能力,要有良好的投资效益分析对全过程进行指导;此外顶层设计不应超过城市各类对象需求的消化能力,应以实用有效为前提进行系统的部署。2、做有针对性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让人民生活、工作都有获得感,智慧城市的顶层
22、规划也应以人为核心,牢牢把握各方需求,做面向服务的设计。其中所提出的各类系统架构、应用解决方案都应以解决城市各类对象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应用,避免大而空的想象,导致实际落地时过于超前,背离建设初衷。3、做可持续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的建设、运营,逐步完善智慧城市的发展,而顶层设计正是实现这种持续性的总体规划。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既能够为城市明确阶段性的建设重点,也能够通盘考虑各个阶段的整体衔接,促进智慧城市有序建设。此外科学的顶层设计应能够依据智慧城市的评价结果和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整体的建设理念、建设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是基
23、础,运营是关键,应在顶层设计中将运营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整个过程,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富含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系统。8取势1.3.2 数据赋能:释放数据红利,提升城市活力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未来的智慧城市是利用数据资源,结合数据智能,以数据运维为基本方法对城市进行治理,智慧城市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城市的数据化、智能化,更是城市治理的新时代。云、网、AI、区块链、数据平台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其目的都是为数据服务,基础网络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云网融合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是数据产生价值的工具,数据平台则是数据运营、数据生产服务能力的依托。
24、1、有价值的数据是智慧城市“数智”的关键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特殊性,数据价值化是关键。数据是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掌握了高价值的数据,就等同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数据对经济运行机制、生产制造、流通分配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生活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资源供应链,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时序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商业智能处理、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交换等技术领域迅速成长发展。面对我国目前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传统行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及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最终完成产业转型,大数据促进产业的发展,培育新动能。2、有温度
25、的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新技术往往因其特有的未知性、前瞻性,冲撞人们的心理认知舒适区。“大数据骨子里是有温情的”,历史的发展潮流沉淀而来的大数据,同时又在精确地记录和塑造着历史,填补人类情感和记忆消逝的遗憾。数据和生活、医疗、教育等行业相融,能够产生一定的温暖价值。比如,建立个人的数据中心,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状态,社会网络,知识能力,爱好性情,情绪波动记录,这些数据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医疗机构将实时的监测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教育机构针对用户制定培训计划,服务行业提供符合用户惯的服务,社交网络为志同道合的人群相识相知,政府能在用户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及时干预,防范自杀,金融机构能为用户的资金
26、提供更有效的使用建议和规划,道路交通可以提供合适的出行线路。摸清大数据的“脾气”“习性”,能够有效推动其和实体经济、生活方式深度融合。9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3、可运营的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共性需求数据运营能够让数据产生价值,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5G+时代预示着我们进入泛在感知物联时代,数据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快。2021年,受益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试点等政策叠加效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大数据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日益深化,将持续引领全国大数据发展。未来,6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8个服务贸易扩大试点省市(区域)将围绕数据
27、要素价值释放,在新基建、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字货币、数字贸易、区域一体化等方面推动特色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在沪举行并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推动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字红利、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将有望成为引领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上海模式”。随着数据的价值被各行各业认可,政府及各大中型企业也开始开发、研发、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对政府、企业内部的各业务系统信息流进行采集和分析,由数据来引导政府和企业发展战略、重大决策、运营方案、市场拓
28、展等,促进内部价值链增值。数据融通共享、科技创新赋能、智慧网格联动,中国快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成为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有活力的“智慧生命体”。1.3.3 敏捷响应:构建敏态系统,增强治理能力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的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看到,以敏捷、高效为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后续的重点建设方向。构建实用高效、快速响应的敏态系统,增强城市应急能力是检验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的关键,是城市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实基础。1、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促进智能技术落地实践智能化技术应避免高大上的展现,而转向求真务实的应用,要以解决城市中的真实存在的问题和痛点为导向适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9、,促进真正的智慧化。另10取势一方面,智慧化的结果逐渐由场景导向转为效能导向,智慧化应用不仅仅是可视化的展示,而应能够根据数据采集、分析真正做到实时的应急指挥和管理,快速响应,实现敏态管理。2、以迭代优化为手段,不断提升城市应急能力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智慧城市的敏态系统的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优化,经过多次的迭代升级来提升整体效能及容灾能力。可通过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反馈进行精准优化,包括提升数据联动、处理、分析能力,以及应用的反应能力等;也可通过模拟运行,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优化系统问题。1.3.4 因地制宜:把握城市特色,拒绝千篇一律智慧城市建设既要
30、充分考虑城市基础配套通用设施建设,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云计算、边缘计算等算力应用平台建设;也要根据各个城市建设特色,因地制宜,凸显自身优势,避免千城一面。国内城市地域差异明显,从气候、人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均有很大差别,基于城市之间的地域差异,坚持本地化发展的同时兼容差异化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路径。1、分析城市特征,突出特色基因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应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本地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特征、社会型态以及经济基础等为出发点,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发展策略,确保规划能契合城市发展需求及发展特征,逐步突破地区在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局限性问题,
31、充分发挥地缘和产业等优势,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要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定位,紧扣城市的战略方向,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差异化可持续发展。要打破传统依靠政府投入的老模式,探索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主导的适用当地城市情况新模式。2、前沿技术赋能,推进特色业务11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城市管理方面,在AI中心、物联网平台、移动平台、GIS服务、身份认证、即时通信等智慧城市统一中台的基础上,可基于“大城管”工作模式,打造城市管理信息智能监控研判、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基于社会征信体系的城市治理等特色业务应用,为各级领导、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网格员、企业用户各部
32、门各角色提供服务。1.3.5 城市集群:整合城市资源,智慧协同发展城市集群由起核心作用的一个中心城市或各大城市对周边更大范围、更多中小城市辐射,形成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紧密联系的城市经济区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充分发挥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互补功能,通过城市集群发展协同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城市集群大多以行政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为核心,区域范围跨度较大,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城市区域性协调发展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原有发展格局与实际发展过程中有偏差部分,各核心城市之间重点领域难免有交错部分,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竞争局
33、面,整体布局规划需要从更高纬度予以统筹布局,在核心领域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工与引导,将资金导引到更加精准化的领域方向上去发展,提升行业布局效率,统筹规划,梯度配置各城市行业结构。2、跨城市产业资源整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服务水平,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依托跨区域产业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大数据,结合市场端、资金端给予智慧城市规划精准指导分析,为统筹决策插上智慧翅膀,将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要素、资本要素等更加科学精准地为城市企业所用,有效提升生
34、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生产浪费,提高生产价值。12取势1.3.6 重心下沉:打造智慧区县,平衡城市发展“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区县一级作为衔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载体,向上对接省市智慧化建设,向下指导乡村智慧化建设,肩负着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已经逐步从省市级大城市下沉到县域层级。据统计,我国当前拥有县级市数量超过300个,建制县更是超过10000个,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县域的基础设施水平、治理能力、服务能力仍然较弱,产业集聚协同程
35、度较低,区域发展不协调。推动县域数字化转型,打造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持续的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是当前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1、县域级智慧城市建设应夯实信息化基础配套设施薄弱是制约县域级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部署为导向,充分基于自身有限的资源,提升县域城市数据采集的覆盖程度,做深做厚城市数字化基础。结合先进的感知和网络技术对城市老旧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基于城市的需求,新增数据采集点位的部署,确保智慧的触角能够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2、县域级智慧城市建设应统一技术标准县域级智慧城市作为纵向贯通城市和乡村建设的纽带,在智慧城市整体布局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
36、的作用,需要统一的标准,确保所建设的平台、系统,能够向上贯通省市级平台,向下扩展智慧乡村的建设,提升城市整体治理能力。3、县域级智慧城市建设应具备可生长性相较于省市,县域级智慧城市体量小、需求聚焦、特色鲜明,需要搭建更加灵活的架构来响应城市建设的需求。应能根据县级城市独特的业务需求、数据处理需求配备相应的能力,且能够根据未来变化的需求进行弹性扩展,支撑智慧应用。同时能依据城市特征及特殊需求搭建智慧城市应用架构体系,增强城市特色。13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1.3.7 绿色低碳:智慧赋能绿色,打造和谐城市绿色低碳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打造绿色智慧城市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寻求城市的稳步
37、平衡向上发展的重要举措。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着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转型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更注重跟进国家双碳步伐,着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1、增强绿色智能设施部署,夯实绿色城市基础绿色智能设施的全面部署是城市实现绿色低碳的基础,能够有效降低城市污染水平。如通过智能充电桩的广域覆盖,促进市民向低碳化出行方式转变;通过智慧灯杆的共建共享、集约建设,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独具智慧的路灯能够促进低碳节能;通过布设智能垃圾桶,提升城市
38、的垃圾分类水平,促进资源回收利用。2、提升绿色生活服务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充分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低碳、绿色水平,打造智慧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促进低碳节能、绿色生活的融合发展。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效提升各领域的服务效率及便捷程度,有效降低各领域服务的能耗;其次,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智慧建筑占比,促进能源实用高效节约,有效提升生活环境;同时可结合信息化辅助实现低碳出行的目标,促进城市节能减排。3、推动城市绿色低碳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效率通过充分运用前沿技术,提升城市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判断、及时响应的能力,优化城市治理模式,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升级
39、。如实现对雨水污水的自动化管理、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及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4、构建城市低碳生产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效益低碳生产是指通过持续发挥工业互联网的效能,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同时14取势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如通过重工业企业的智能分析,优化生产结构,再如大力培育利废利旧企业,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智慧是城市绿色发展的技术保障,在智慧城市迅速发展的当下,应将信息技术充分渗透到城市治理、生活、生产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的污染排放水平,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1.3.8 产城互促:支撑产业转型,助推城市升级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成为永
40、恒不变的城市发展命题,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以注重赋能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经济、数字经济,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为出发点,实现“产城融合”的目标。1、智慧城市建设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基于新一代智慧技术应用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更好地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催生更多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发展,改变城市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竞争力。2、产业经济发展助推城市智慧升级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城市发展提供智慧升级的新动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物质、技
41、术和能力保障。产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带动了城市经济的提升,为城市智慧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15明道2 明道方法价值篇2.1 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战略2.1.1 新定位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了公用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物理设施,通信、数据、算法等数字空间,以及各类社会、人文、产业、生态等,应能通过通信连接、数据、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实时动态的感知、分析、协调,从顶层设计、建设实施和后期运营三大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从而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及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中国电信作为智慧城市规
42、划咨询的先行者、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的推进者、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的提供商,依托创新发展和专业服务能力,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中贡献自己的力量。1、智慧城市咨询规划的先行者智慧城市的咨询规划是统筹城市整体建设,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电信是智慧城市咨询规划的先行者,多年来结合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以“一城一策”为核心,打造科学、合理、有特色、可持续、统筹兼顾、创新引领的咨询规划方法论体系,驱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2、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的推进者中国电信能够基于自身的能力助推智慧城市纵深一体化建设。中国电信依托“云网融合”能力和全面的智能终端部署,提供物联网全连接管理服务,满足海量物联终端的接
43、入需求,同时,依托城市大数据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融合算力、算法、数据海量城市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此外,中国电信依托庞大的研发队伍,通过对物联网开放平台、城市感知平台、城市大脑平台等综合性平台的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模块化、敏捷化的技术支撑。3、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的提供者良好的运营能够激发智慧城市的活力,保障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电信16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多年来不断深化运营服务工作,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设施运营、数据运营、平台运营、应用服务运营等各类运营服务,以增强用户粘性、释放数据价值、促进城市自我循环生长为目标以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效能。2.1.2 新能力中国电信作为信息化服务
44、的提供商,以其突出的技术能力、服务支撑能力、生态整合能力,为智慧城市提供更加全面、精准、高效的管理、应用和服务。1、技术能力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中国电信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基于“云、网、数、智、安”等全方位的能力,为智慧城市各领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驱动智慧城市转型升级。中国电信拥有全球最大的天地空海全覆盖的立体网络,涵盖5G网、光网、物联网和独家运营的卫星通信,通过云网融合深度部署数据中心算力资源,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云网布局体系,以“聚数生智”的能力满足不同城市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无所不在”的惠民服务。中国电信以安全基础设施为支撑,从终端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
45、全、平台安全等多维度构建城市的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促进智慧城市的整体安全升级。其中在终端安全层面,依托通用使能平台,提供多种终端接入的认证方式,实现终端身份认证、通道和数据加密;在数据安全层面,通过云资源安全防护能力和平台安全防护技术,全面保障数据的存储和调用安全;在网络安全层面,结合各种VPN技术手段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在平台安全层面,从主机安全、内部安全、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综合提升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智慧城市系统平台的稳定运行。2、全方位的服务支撑能力围绕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三大阶段,中国电信能够提供咨询、实施和运营等全方位的服务支撑。首先在智慧城市咨询层面,中国电信依据国家战略、各
46、地区政策制定区域智慧城市总体战略,并从需求分析、总体规划、架构设计和17明道实施路径等方面落实城市建设,为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实施层面,中国电信具备基础设施部署建设、系统平台开发集成、服务应用门户搭建等多种实施能力;在运营层面,中国电信具备专门的队伍,能够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运营服务,持续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效能。3、生态整合能力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统筹推动,而中国电信能够基于统一能力底座,充分整合各类生态合作伙伴力量和智慧,发挥群体智慧,打通跨行业场景,构建全方位、多场景的智慧城市建设生态体系,不断优化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做好前后端协同,主战和主建协同,打通政企、实体渠道,打通线上、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