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肇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题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什么是“非虚构”它是一种“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的写作方式,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或理念,抑或是一种写
2、作教育?现在还没人能解释清楚。这样,非虚构就成了一个大袋子,所有虚构性创作之外的传统写作,都涌了进来。我是作家,没有能力把这么一个崭新、庞杂、五光十色的概念弄清。现在我的脑袋里只想弄明白,非虚构写作是不是非虚构文学?虚构和非虚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学思维。小说是虚构的。你的写作背景是现实的,你的素材来自生活,但你的写作思维却是虚构。所谓虚构,就是用想象去表现或创造生活中没有的。我说过“科学是发现,艺术是创造,科学是发现世界中原本有的,艺术是创造生活中原本没有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居里夫人发现斜和镭,都是大千世界中原本有的;但文学和艺术的形象是世界原本没有的。贾宝玉、安娜卡列尼娜、冉阿让是没有的
3、,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的旋律也是没有的。所以,发现万有引力是伟大的,文学和音乐也是伟大的。小说创作的思维是自由的,它完全不受制约,因为它是虚构的。非虚构就不同了。它受制于生活的事实,它不能天马行空般地自由想象,不能对生活改变与随意添加,必须遵守“诚实写作”的原则。是不是非虚构的价值低于虚构的价值?当然不是!由于它来自真实的生活,是原原本本生活的事实,所以它是生活、历史和命运毋庸置疑的见证。作家愈恪守它的真实,它就愈有说服力。这是虚构文学无法达到的。但是,它究竟能否达到优秀的虚构文学的高度?我认为这正是需要凭借文学文学的力量。我认为在非虚构的写作中,文学的价值首先是思想价值。这
4、个思想价值,当然要来自你对自己选择的题材本身思想内涵认识的深度。比如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把细节作为文学的重要的元素。细节是文学作品“最深刻的支点”,它还能点石成金。小说中的细节可以成就一个形象,一个人物,甚至一部小说,成为最深刻的部分。我的小说常常在找到这样一个细节时才开始写作。比如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结尾中的那张伞。另一个非虚构文学的文学要素,就是语言。文学是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语言与文字是否精当与生动不仅关乎表现力,还直接体现了一种审美。中国文学史诗歌成熟在前,散文成熟在后,诗对文字的讲究影响到散文。在我国的文学史中,散文达到的水准太高。散文的叙述影响我们的行文。
5、非虚构作品无法发挥更多的审美想象,它的文学性往往更依靠语言的能力与品质。(摘编自冯骥才非虚构写作与非虚构文学)材料二什么是非虚构文学?迄今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众人皆服的概念来界定它。“非虚构”,即不能是虚构的、想象的、被安排的、叙事的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真实的、客观的、全部的、自然的。按照这一理解,非虚构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的客观的存在,即它“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定义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却经不起推敲。首先它假设了事物有本来的样子,有所谓的全部真实;其次,它排除了叙事的前提,因为“叙事”必然就涉及安排,是从“这个人出生时”写起,还是从他“重病时”写起,还是从他“死”写起,这是作者的安
6、排,而非事物的本来样子。显而易见,这样的定义不适合文学。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叙事,这是它天然的结构特点。它以文字为前提,必须有先后。有先后,就有选择,就会涉及作者的好恶、趣味、知识结构,这一切,也正是构成文学偏见的基础。这并不是说就没有非虚构文学。我们要在清楚文学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去探讨非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同样要谈叙事,要讲故事,只不过我们要探讨的是,在何种意义上讲叙事、讲故事。我曾经在另外一篇短文中给了“非虚构文学”一个简单的定义一种建立在基本事物之上的文学叙述。实际上,我们纠缠于非虚构文学是否是文学,主要在于,我们始终很难确定,非虚构文学中的“真实”是否就是“真实”这里的“真实”通常指的是
7、“物理真实”。毋庸置疑,非虚构必须是真实的。真实发生的事件,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这并不是非虚构文学的全部,或者说,这并不是非虚构文学“真实”的全部。这只是最基本的一部分。我以为,非虚构文学要求真实,但并不局限于“物理真实”本身,而要试图去呈现真实里面更细微、更深远的东西。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一件非常文学的工作,也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真实”要求你对情境、细节或事件过程进行准确描述并具有再现性。但另一方面,这些细节肯定不是最核心的要素。因为最终所有事物都必须组成意义,而这一意义是由作者的排列、意图和塑造产生的,它有结构性,也必然会
8、有倾向性。“真实”并非指“是这样”,它更指向“我看到的是这样”。所以,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作者最终呈现出的都是自己认识世界的一个图式,它包含着作者本人的偏见、立场,也包含着由修辞带来的种种误读。(摘编自梁鸿非虚构写作的“故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材料一认为,正因为“非虚构”的属性到现在也没人能解释清楚,所以非虚构成为一切虚构性创作之外的传统写作都能尝试的写作新方式。B. 材料一认为,文学形象与科学家发现的定律、物质的区别,在于大千世界是否有客观存在,这种不同也正是虚构和非虚构两种文学思维的区别。C.材料二认为,非
9、虚构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的客观的存在的说法,出现了假设和前提的错误,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能用来定义非虚构。D. 材料二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一样都重视叙事性和故事性,两者的不同之处则是所叙述的故事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真实人物。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要分析一个非虚构作品的文学价值,既要看作者是否对真实生活的还原有高度的自觉,更要看作者选择的题材思想内涵是否足够深邃。B. 冯骥才之所以能写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就因为他找到了“伞”这个可以成就形象、人物甚至是整部小说最深刻的支点的细节。C. 梁鸿认为,从事非虚构写作的作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追求“是这样”
10、的真实,而应该用故事向读者呈现出“我看到的是这样”的真实。D. 非虚构文学最终呈现出的都是作者所认识的世界,包含作者本人的偏见、立场和各种误读,所以没有必要过于纠结于非虚构的真实。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作家何伟认为“非虚构写作让人着迷的地方,正是它不能编故事。它逼着作者不得不卖力地发掘事实,搜集信息,非虚构写作的创造性正蕴含在此间。”B. 历史学者周琳认为“打磨文字,尽量使之精炼、优雅;站在读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好奇心和对个体经验的敏感,是学院派的历史研究者必须向非虚构写作学习的。”C.社会学学者周雪光认为“创新能力体现在新的研究问题、理论思
11、路等,这都需要写作来呈现。有力的表述、清新的写作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也可以凸显创新之处。”D.评论主笔卫毅认为“非虚构写作就是去掉报告文学所写人物背后的金光。我觉得这太形象了,非虚构写作正是把人为的金光给去掉,看看这个人物真正是怎样。4. 两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 近年,历来强调报道要真实的新闻界兴起了“非虚构写作”的风潮,获得了良好的反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鸡 肋徐懋庸曹操的大军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经一个多月了。在中军帐里,曹操心乱得很。这一天的下午,又开了军事会议。部下的
12、文武们,仍然有意见分歧,却没有提出一点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着前额,很少说话,最后右手一摆,叫大家散会。军事会议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烦乱了。环境很静,外面除了时而传入一阵阵的刁斗之声,万籁俱寂。头还是痛,脑筋却非常兴奋。他烦躁地在帐中踱来踱去,不断地用右手叩着头皮。偶然间,他看到一个烛台上的蜡烛快要烧尽了,正在上下地挣扎跳动。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唉!”他长叹了一声,“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他颓然地躺到榻上去。他回忆了一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在五十六岁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没
13、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他从小是有志气的人,想做一个英雄,但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权势的英雄,他有治国安民的理想。虽然在战争中多次遭遇生命的危险,但有“投死为国”的决心,整个的生活充满了生气然而,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势日益扩大,事情就起了变化。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他们不论文武,也大抵不是单纯追求权势的人,都有治国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国计民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们能够开诚布公,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建议,有批评。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阿瞒,”曹操对着烛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
14、去了,倏地从榻上跳了起来。他觉得在帐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凉的夜气,以清醒自己的头脑。于是拿起一把钢斧,披上一件罩袍,连侍卫也不带,走出帐去。全军已经休息了,大营昏暗静肃,但夏侯惇的帐中,却亮着灯光,许多人影在晃动,似乎很忙乱。他就走了进去。“啊,大王”夏侯惇惊异地叫道。“元让,你们在干什么”“在收拾行装哪!”“为什么收拾行装”曹操诧异地问。“大王不是传令准备退兵了吗?”夏侯惇也诧异地问。“谁说的?”曹操带着怒意了。“禀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说,“傍晚我请示口令的时候,大王不是说了鸡肋两个字么我回来传达下去,杨主簿听了,来对我说,鸡肋是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的东西。他说大王传下此令,
15、早晚必要退兵,所以叫我预做准备。我就把要紧的东西先收拾一下”“胡说!”曹操勃然变色道,“又是杨修那小子造谣生事吗?可恶!通知他明天来见我。”他紧握着钢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帐中去了。杨修进了大帐,意外地看到高级文武官员都已齐集在那里,他原来以为是魏王要同他单独谈话的。魏王尚未升帐,杨修向大家施了礼,大家只冷冷地答了礼,他便坐下。他感到情况有点严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贵,才华的优越并且向蒙魏王的赏识,而这次的过失也不算太大,只要随机应变,总可以滑得过去的。因此,他故作镇静,而且还做出微露骄傲的样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欢那种没有骨气的怯懦者的。魏王升帐了。大家参拜已毕,肃然归座。杨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
16、曹操炯的目光直逼着他。“杨修,你为什么说要退兵了”“根据大王的口令。”“我的什么口令?”“夏侯将军昨晚传达大王的口令是鸡肋。臣以为,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东西,用兵的人发生了这样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却了。”“呵呵”曹操冷笑了一声,“你倒是一个猜谜的老手,又在猜谜了。”“臣知罪了。在大王还没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时候,我就劝夏侯将军做退兵的准备,这是我的错误。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错的。”“嘿!众位,你们看他多么自以为是!”曹操对着大家说,“以人心之复杂,谁敢说能够窥尽别人的底蕴呢?”他又对着杨修,“这回你却猜错了!”“啊大王”“这鸡肋,我是指你和你一类的人的。”“大王”杨修委屈地叫了一声。
17、“你自以为了不起,很聪明,又仗着是杨家的儿子,袁氏的外甥,目空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实学你唯一的本领,不是只会猜谜么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本领你想出过一条治国安民的良策没有?”“唉”杨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现在的人们,大抵自恃聪明,但目的只在升官发财。方法呢,只凭心意,去猜测别人的心意,不顾世间的实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间用功夫,怎么办得了事,哪里会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这一番话的打击,脸色一红,哑口无言。杨修见曹操泛论到大家,便知机似的连忙说“大王明谕,实开茅塞。臣彻底认识错误了。臣承认对于大王,实在不过是鸡肋,今后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不再弄那猜谜式的玩意儿了。”“不!”曹操厉
18、声说,“你还不是鸡肋,比鸡肋都不如。你是一条毒虫!”“大王”杨修失色了。“这样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经太久了,希望他改悔,总是不改,这回竟对军国大事都捣起乱来了。”他用目光扫射了全场一遍,问道,“对于他,众官有什么意见”“杨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断。”全场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曹操对瘫痪着的杨修注视了一下,沉吟了一会,然后把右手一挥,喝令刀斧手把杨修推出斩首,将首级号令于辕门之外。(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杨修的“自作聪明”来自对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为他有一贯以来的优越感。B. 曹操年纪已大,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
19、。C. 曹操本来就希望杀掉身边不成器的下属,因而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D. 由于杨修向来恃才傲物,与群臣关系冷淡,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对比、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衬托出了杨修的精明。B. 小说节奏有张有弛,前半段较为舒缓,后半段则通过曹操和杨修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明显加快了节奏,扣人心弦。C. 小说整体语言明快晓达,又在几处借用、化用曹操相关的古诗文,这种文白夹杂符合人物身份经历,并不显突兀。D. 小说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实为依托展开想象,既与时代背景相连,又
20、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逻辑,因而具有艺术真实。8. 小说以“鸡肋”为题,具有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杨修之死”的叙述主要侧重于回顾杨修以往引发曹操疑忌的几件事,而本文则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曹操巡营前的心理描写,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徐达,凤阳人,精通韬略。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 未几太祖诣其庐,与论驱群雄以救生灵之策,达曰“定天下在德不在势。今元势虽强,意在必亡。诸雄,若徐寿辉强而自暴,张士诚
21、骄而自奢,刘福通行无纪纲,皆无志于生灵,未足定天下。诚能以仁义道德为心,不贪不杀为本,倾府库以固士民,则天下不足虑也。”太祖闻而忻然,遂请与至濠,又问战胜之道,达曰“上胜者以仁,中胜者以智,下胜者以勇,三者不可缺一。”太祖曰“公之雄才大略见于议论,有古名将风。”遂推授为帅首,因与谋渡江取金陵。正虑无舟,适巢湖水寨军师俞通海等,率兵万余船千艘来降,遂渡江东下采石,乘胜取太平。时元将陈也先、康茂才水陆来犯,达令汤和击其水军,邓愈击其陆军,遂擒也先。及闻也先之弟兆先集兵屯方山,达曰“也先既擒,兆先必约倪文秀,复拥舟师结寨采石以窥我太平矣。”乃东取溧水以阻其援。复设疑兵以分其势,而以正合与战。及战,又
22、出奇兵以捣之,由是文秀遁去,兆先亦擒,康茂才率所部来降。进围金陵,十日,遂鼎新于斯焉。达将兵取镇江,太祖戒之曰“尔能体我心,城下之日,戒士卒毋焚掠,毋杀戮。”达受命至镇江,元平章定定遁去,即克其城,兵不血刃,号令严肃,城中晏然。太祖喜曰“吾用徐达,近王者之师。”达为将言简虑精,令出不二,与士卒同甘苦,财宝无所私,妇女无所幸。是时南取吴越,北定中原,东平齐鲁,西入关陕,大抵皆达之功,故为开国功臣第一。太祖尝以汉之韩信、宋之曹彬拟之。卒封中山王,谥武宁。(节选自广名将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
23、岂宜远适他人/B.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C.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D.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帝星指紫微星,古人认为命宫星是紫微的人有帝王之相。B. 府库指私家贮藏文书、财物和兵甲的处所,乃仓库重地。C. 正合,语出孙子兵法势篇,意为以正兵对战敌人。D.平章,“平章政事”的简称,从一品官名,为丞相之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3分)A徐达沉毅有谋,见解深刻。在元末复杂动荡的政治形势下,他看出明太祖朱元璋有帝王之相,于是主动追随。B. 徐达有雄才大略,能临危不乱。对于元军的水陆两路夹击,他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而且判断准确,料事如神。C. 徐达以百姓为念,讲仁义道德。他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战略意图领会透彻,在实际作战中又能灵活地加以贯彻。D.徐达功勋卓著,青史留名。他是元末明初统一战争中许多重大战略的决策者和实践者,促成了明朝的建立与统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祖闻而忻然,遂请与至濠,又问战胜之道,达曰“上胜者以仁,中胜者以智,下胜者以勇,三者不可缺一。”(2)达将兵取镇江,太祖戒之曰
25、“尔能体我心,城下之日,戒士卒毋焚掠,毋杀戮。”14. 徐达攻克镇江,太祖喜曰“吾用徐达,近王者之师。”请简要分析“王者之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宋】苏轼百亩清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纵饮座中遗白恰,幽寻尽处见桃花。不堪山鸟号归去,长遣王孙苦忆家。【注】晁太守谓晁仲约,北宋官吏,曾任兴州太守,工于文学。灵运即谢灵运,东晋、刘宋间诗人,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他爱游览,任永嘉太守时经常带领属吏、宾客寻山越岭,到处吟咏。白恰即白恰帽,隐者之帽。山鸟即子
26、规,杜鹃鸟的别名,其叫声仿佛“不如归去”,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晁仲约在兴州太守任上,在城里新开了一个百亩大小的池塘,为兴州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兴州百姓们对此称赞不已。B. 颔联为晁仲约自吐心声,他希望自己效法谢灵运,把兴州治理得像永嘉一样美丽,人们可以在秀山丽水间尽情游历吟咏。C.“纵饮”和“幽寻”两句写人,通过对晁仲约特殊服饰和不拘形迹的行为特征的巧妙描写,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的隐逸情怀。D.本诗寄题东池,实则意在塑造晁太守尽忠职守的“官长”形象,他虽然苦于俗务渴望归隐,但却能牺牲小我、为民谋利。16. 苏辙写了一首兴州新开古东池
27、,首联为“山绕兴州万叠青,池开近郭百泉并”。试与本诗首联进行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和秦王朝的覆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并假设如果秦王朝爱护六国的人民,“_,_?”这一观点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思想。(2)作为一个诗歌意象,“沧海”既可以表达开阔的胸襟与奋发的情感,又可以承载别离的伤感与忧伤的思绪,前者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后者如李商隐的“_,_”。(3)“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当它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往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
28、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对1996年远赴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传授菌草技术之艰难,林占煌_。那时该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他们看到了这里迫切期盼脱贫的村民和发展菌草业_的土壤气候条件,于是_,利用遍地可见的咖啡壳和野草做菌草原料进行栽培,让这里的人们一步步摆脱了贫困,盖起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巴布亚新几内亚样本”是茵草项目对外援助的缩影,逐步推广至南非、卢旺达、斐济国际援助项目接二连三,林占博带着中国菌草团队,以草的顽强坚韧在世间一块块贫瘠的土壤上扎根;像高速的风一样,传播于大洋与大洲之间;让繁
29、茂的菌,成为不同肤色人们的食用之源。谁会怀疑中国方案呢?莱索托的妇女作证,她们为菌草创作了民歌 “有人说, 她是野草她,是食物,也是药物她,是希望之物”菌草在奔跑,如期而至,轻风拂面,罩着世界每一个溃烂的伤口。林占嬉和菌草团队每到异国他乡,都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他因为“点草成金”而成了国际英雄,被联合国授予“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称号。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仿照画横线句,改写第、句。要求与句结构相同;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变个别词语。(4分)以草的顽强坚韧在世间一块块贫瘠的土壤上扎根_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
30、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今天,更快的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带来的各方面压力,_。记忆功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_,一直是科学家和大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提升神经突触的连接并改善记忆。在这一前提下,科学家倡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科学运动,实质上是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激活我们机体本身,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近年来,科学家聚焦“运动因子”,即机体在运动后释放的一类细胞因子或代谢物等分子。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因子和记忆功能的机制,有望在不久的未来,通过定量评估机体内不同运动因子的水平,预测或是评估运动干预
31、的脑健康功效,进而指导个体调整运动方案和强度,_ ,促进记忆力的发展。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下列句子中的“机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机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警示我们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B. 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C. 科学家对陕西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恐龙灭绝可能的新机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团队在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四、
32、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欧阳修集),这些来自中国古代先贤的至理名言,都揭示了人生大道理。17岁的马克思把“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确立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鲁迅留学学医时说“做医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劳苦同胞治病出力”,这些推动历史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伟大人物的道路选择,呈现了人生大智慧。在党的二十大的光辉照耀下,世界目光越来越聚焦中国,历史重任越来越赋予青年。青年人该如何认识和处理“公与私”“大与小”“人与我”的重大关系,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彰显青春价值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
33、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材料二并不认为这一说法不能用来定义“非虚构”,只是认为“这样的定义不适合文学”。)2.(3分)D(A项,判断非虚构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只看这两者,同时两者之间也不是递进关系;B项,作者指出,自己是找到“伞”这个细节“才开始写作”,并非找到“伞”这个细节就“能写出”这部小说C项,梁鸿不认为“没必要去追求是这样的真实”。)3.(3分)B(A项说的是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性”;C项说的是非虚构写
34、作运用到学术写作的价值;D项说的是非虚构写作与报告文学的区别。)4.(4分)都使用设问开头,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都从对概念的思考开始;都能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经验展开讨论。(每点2分,答对任意2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5.(6分)“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实现的,这为新闻界进行“非虚构写作”提供了基础“非虚构写作”对“文学性”的追求,有利于吸引读者,延长新闻的生命力。(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A(B项,曹操并不是因为精力不足不能做出决定而心烦,他心乱的原因在于年纪老迈、激情不再。C项,杨修的死有其必然性,不能认为是机缘巧合。
35、D项,从文本中并不能看出这层因果关系。)7.(3分)A(夏侯惇听信了杨修的说法,准备退兵,引发了曹操的不满,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发展,这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并不在于和杨修构成对比。)8.(4分)指曹操颁发的口令;体现了曹操既不满意自己丧失了往日的激情,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曹操不满身边如杨修等阿谀奉承的部下,怀念以前的下属,但又无可奈何。(答对第一点1分,第二和第三点能答出“不满意自己丧失激情”“不满意自己的下属”各得1分,能答出无可奈何一类的意思再得1分。)9.(6分)展现曹操的内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从单纯的“多疑”变得更为丰满立体。情节的发展更充分,曹操最后决定杀死杨修不仅仅因为杨修本人,更是因为
36、曹操在当时的困惑和焦虑。现实寓意增强,讽喻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求务实,但求迎合上级甚至阳奉阴违的现象,也展现了人在权势下的异化。(每点2分。其中,概括观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A(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皆慕而欲起之,达不赴,曰“帝星旺在本乡,岂宜远适他人。”)11.(3分)B(府库指国家贮藏文书、财物和兵甲的处所。)12.(3分)A(“主动追随”错。)13.(8分)(1)太祖听了非常高兴,于是邀请徐达一同到濠州,又问起用兵制胜之道,徐达说“高明的胜利靠的是仁德,一般的胜利靠的是才智,下等的胜利靠的是武勇,但三者缺一
37、不可。”(大意2分;“忻然”1分;“请”后补充宾语“徐达”1分。)(2)徐达又统兵进取镇江,太祖告诫他“我知道你能体谅我的用心,城池攻下的那一天,一定要告诫士兵不要纵火掳掠,不要任意杀戮。”(大意2分“戒”“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3分)能征善战;法纪严明;爱护百姓。(3分。答到其中一点得1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徐达,凤阳人,精通兵法韬略。当时徐寿辉、刘福通、张士诚这些起义军头领都很仰慕他,想拉他入伙,徐达一概拒绝。他说“本乡已有帝星闪耀,怎么可能再跑到他处伺候别人。”不久太祖去他家拜访他,和他纵论驱逐群雄以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对策,徐达说
38、“安定天下在于修德政,而不在势力强弱。现在元朝的势力虽然还很强,但我推测要不了多久,必然灭亡。各起义军,如徐寿辉,实力强但统治暴虐,张士诚骄奢淫逸,刘福通行动没有法度,这些人都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都不能使天下安定。如果真能严守仁义道德,不贪图名利,不滥杀无辜,舍得把府库中的储备拿出来赈济百姓,那么天下安定就是迟早的事了。”太祖听了非常高兴,于是邀请徐达一同到濠州,又问起用兵制胜之道,徐达说“高明的胜利靠的是仁德,一般的胜利靠的是才智,下等的胜利靠的是武勇,但三者缺一不可。”太祖又说“人们都说先生雄才大略,有古代名将的作风。”于是推授徐达为统帅,与他谋划渡过长江进取金陵。正在为没有舟船发愁,
39、正好俞通海等统率巢湖水师,水兵万余人、舟船千余艘前来归降,于是率军渡过长江向东攻下采石,乘胜袭取了太平。当时元将陈也先、康茂才率领水陆两军进犯,徐达命令汤和攻敌水军,邓愈攻敌陆军,最终将陈也先擒获。等到听闻陈也先的弟弟陈兆先收拢兵力屯驻在方山时,徐达说“陈也先已被擒,陈兆先一定会联络倪文秀,会再次拥有舟师并在采石结寨,进犯太平。”于是向东进取溧水以阻止敌人增援。又设疑兵以分散他们的势力,而用正兵与敌人交战。战斗开始后,又派出奇兵直捣敌军要害,倪文秀不得已逃走,陈兆先也被擒获,康茂才率领所部投降。后进围金陵,十日后,该地换了主人。徐达又统兵进取镇江,太祖告诫他“我知道你能体谅我的用心,城池攻下的
40、那一天,一定要告诫士兵不要纵火掳掠,不要任意杀戮。”徐达接受命令后到达镇江,此时元朝将领平章定定已经逃走,于是占领镇江。徐达军队兵不血刃,号令严明,城中安静。太祖听说后非常高兴,说“我用徐达,是因为他的部队最接近王者之师。”徐达身为大将,言语不多,但思虑很深。他下的命令从没有前后不一致,又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他不贪图钱财,不近女色。当时南面攻取吴越之地,北面平定中原,东面平定齐鲁,西面进入关中陕西,大抵上都是徐达的功劳,所以都认为他是开国第一功臣。太祖曾将他比作汉代的韩信、宋代的曹彬。他死后被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A项,“在城里新开了一个
41、百亩大小的池塘,为兴州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有误;B项,“晁仲约自吐心声”有误;D项,“意在塑造”有误,“苦于俗务”“牺牲小我”不当。)16.(6分)选择略。(1分)比较从内容上来看,苏轼句由池到人,侧重写人对于池的态度;苏辙句由山到池,侧重写自然环境。(2分)从形式上来看,苏辙句对仗严整,而苏轼句对仗较为随意。(1分)(若有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均可赋分。)选择理由略。(2分)(可单独陈述,也可在“比较”中陈述。)(选择1分,二者不同3分,选择理由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2、3)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1分。句中有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给分。第3句不限于参考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3分)记忆犹新 得天独厚 因地制宜(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4分)以风的速度在大洋与大洲之间传播以菌的繁茂给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食用之源(每点2分。其中,句式1分,不改变原意1分。)20.(4分)设问先用“谁会怀疑中国方案呢”提问,然后自己作答,能起到提请注意、强化回答内容的表达效果;拟人把菌草比拟成会奔跑的人,投射了作者对菌草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每点2分。其中,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1分;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21.(6分)影响了我们的记忆功能如何有效促进记忆力从而实现科学运动(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3分)D(文中画横线处的“机制”指的是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A项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B、C两项指的是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四、写作(60分)23. 略。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