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913092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第04课论语十二章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喻:比喻。 B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 C文胜质则史史:失实。 D可以群,可以怨怨:怨恨。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 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若火之始然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知者不惑 D君子喻于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恕乎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2、也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在止于至善 C仁以为己任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知皆扩而充之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止于至善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B天下归仁焉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B君子喻于义(明白)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筐)D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

3、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正其心 A见贤思齐焉B在明明德C自贼者也D先诚其意 12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克己复

4、礼为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文胜质则史 D如礼何 13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知者不惑 D未成一篑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 B请事斯语矣 C非礼勿视 D敏于事而慎于言 1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A游于赤壁之下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D甚矣,汝之不惠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小子何莫学夫诗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

5、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葳。故笔法超绝。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寓意处全无迹相B盖脱胎于诸子 C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D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蟠时年

6、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之。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家。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寿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B足以感无耻之孙 C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D为符传护送蟠 19下列有关论语的

7、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 2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机敏慎:谨慎 B质

8、胜文则野文:华美、文采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比喻利:利益 D迩之事父迩:近事:侍奉 2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9、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就有道而正焉B策之不以其道C任重而道远D朝闻道,夕死可矣 2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

10、,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加之以师旅(侵略)比及三年(等到)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 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BCD 26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袭,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季路侍译文:颜渊、子路伺机跟孔子交流。 B愿

11、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译文: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直到这些东西破旧了才不用。 C愿无伐善,无施劳译文:希望不讨伐善良之人,也不烦劳他人。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27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与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巳矣。”子曰:“食夫稻,农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

12、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A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时间过长,应该缩短为一年,从而使君子更好地为礼与为乐。 B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丧的时间的看法,而是先问其“安心”否。 C君子守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大多是内心忧伤、思念所致。 D孔子认为宰我没有念及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而擅自停止守丧,这是不仁的行为。 2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姑苏台记 宋荦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台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小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

13、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台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仅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绣。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猱腾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传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淼中。环望穹窿、灵岩、高峰、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人无能言之者,不禁

14、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试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先后写了途中之景、登台之景、台上之景和台的四周之景,完整地描述了作者游姑苏台的过程。 B文章开篇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描写了农忙的景象,一方面表现了农夫的“忙”“乐”,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苦”。 C姑苏台上已没了古迹,前人游记中记载的穿孔方石等也没有了,“

15、颇讶不逮所闻”流露出作者的失落感,为下文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凉奠定了基础。 D文章描写了登台之景的生机盎然、台上之景的荒芜冷落、四周之景的气势雄浑,细致地描摹出作者由欣喜兴奋到失望伤感,再到感慨叹息的情感变化。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温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远得道者多助 C迩之事父不足以事父母 D敏于事而慎于言回虽不敏 二、情景默写 3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_,_”。 (2)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3)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

16、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_”,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_”。 (4)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_,_。 (5)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 31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

17、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 3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 (2)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 (4)大学之道中,表明物和事皆有规律,推演万物皆有道的句子是

18、“_,_,_,_”。 33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1)在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2)在十二章中,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_。 (3)在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 (4)在十二章中,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这句话就是:_,_。 (5)在十二章中,孔子赞同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 (6)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

19、,从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8)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 (9)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比及三年,_,_。” 3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2)在逍遥游里,庄子指出,人要有定力与辨别力,以便能分清内心与外物,辨别光荣和耻辱,表达此意思的句子是“_,_”。 (3)劝学中“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

20、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35子贡和子路都从君臣之“_”的角度否定管仲是个“仁”者,“披发左衽”言外之意是“_”。 36以上三人对管仲的评价,对你评价一个人产生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公

21、冶长)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 37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 38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

22、语.为政) 39第一则材料中,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什么? 40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孔子对“学”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注)纷纷:指民心不统一。 41上面两段文字,都体现了_的治国策略。 42请指出两则材料在治国策略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作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

23、,完成下面小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3“父母唯其疾之忧”中的“其”有两种理解,当“其”指代“父母”时,“孝”的内涵是_;当“其”指代“子女”时,“孝”的内涵是_。 44同是“问孝”,孔子回答不一,请结合材料对孔子所说的“孝”加以评析。 45概括下列各句中君子具备的品格。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24、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子曰:“君子不器。” (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

25、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论语.季氏) 颜渊在评价孔子时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请简要分析以上三则章句,说说孔子是如何循循善诱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颜渊死,颜路

26、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注)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47解释材料中加点字。 (1)恸:_(2)徒行:_ 48对于颜渊之死,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表现为何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先进)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

27、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49孔子熟悉教育对象,对“柴”“参”“师”“由”等弟子的品评都很中肯。在所学课文关于“闻斯行诸”一问两答的对话中,孔子对冉有、子路的评价分别是_、_。(用原文回答) 50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说说你对这教育思想的体会。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材料二: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

28、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三: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你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注)彻:通“撤”。 51(1)材料一中的“弟子”是指_,“先生”是指_。 (2)这两段文字对孝的认识上,材料一可以用_词来概括,材料二可以用_来概括。(摘录原文词语) 52

29、试比较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瞻养父母问题上的相同之处;子夏、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侧重点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长沮)曰:“是知津矣。”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从辟人之士,启若从辟世之士哉?”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期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53孔子与接舆等人在处世方式上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孔子_而接舆等人_

30、54接舆等人对待孔子等态度完全相同吗?你如何看待儒家等处世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红楼梦.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材料二: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泛的团体。 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