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913036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文学代表作之一。20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不仅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茅盾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他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

2、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驳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些例子都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批评精神是文艺评论朝气锐气的主要来源。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

3、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分析与评价。具备批评精神,还意味着敢于对不良创作倾向和文艺现象表明态度,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明立场,及时纠偏扶正,有力地激浊扬清,真正起到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

4、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洞见的文艺锐评更能得到受众的信赖珍视和自发传播。倡导批评精神,强化褒贬甄别功能的文艺评论,还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敢于批评,不是以情绪化的表述代替理性思考,而是要提高专业性和说服力,以理立论、以理服人。评论者要能够从思想、艺术等多个维度,对文艺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优长,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 只有深入文艺现场,文艺评论者才能逐步培养起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

5、艺思潮敏锐的感受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才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及时捕捉到文艺创作、文艺生态与文艺思潮的新动向与新气象。这样写出来的文艺评论,也就跳出了“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等窠臼,言之有物,生机涌动,更容易和当下受众产生连接,引发共鸣,让文艺评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摘编自徐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 材料二: “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原本是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但事实上,因为利益和偏好而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却总是存在的。鲁迅在文章骂杀与捧杀中就批评过这种“骂”与“捧”的乱象,并指出“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现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艺评论的传

6、播渠道越来越多,文艺评论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人都是评论者成为现实,公众号、微博、短评、短视频、评分、跟评、弹幕等,构成文艺评论的大千世界。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其恶果在于,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混淆观众和读者的视听,引发种种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文艺界的公害,不仅影响到创作生产者的利益,而且也伤害了观众和读者的权利。 这种骂杀和捧杀,其共同点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罔顾理性。有的对文艺作品过度拔高,甚至举劣为优,“艺术创新”“史诗”“才华横溢”“艺术高峰”“爆款”“黑马”等帽子满天飞,背后其实反映的往往是票子、圈子、面子

7、这所谓“三子”的利益;有的则是对文艺作品大打出手,指责作品一无是处,而事实上剧集才刚刚开播、电影还没有上映,他们只是根据演职员名称、幕后消息、映前广告、第一印象等就盖棺定论,背后反映的往往是个人好恶、博眼球动机和种种不可告人的商业利益。 虽然骂杀和捧杀的现象常见,但是真正被“骂死”的好作品和被“捧火”的差作品却几乎没有。我们要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争鸣,抑制骂杀捧杀乱象;同时为理性、专业、独立的评论提供舞台。在这种“正与反”的较量中,在对媒介素养和评论素养的普及中,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读者会练就“火眼金睛”,不会忽略一部好作品,也不会迷惑于一部坏作品。在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读者心里有杆秤”。 (

8、摘编自尹鸿肃骂杀捧杀之乱象,倡风清气正之文艺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茅盾能够坚守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直言不讳,对阳翰笙的代表作地泉敢于做实事求是的评价,言辞犀利地指出其不足。 B.文艺评论者如果对某一作品或文学现象做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评论,就会言之无文,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C.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会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鲁迅曾撰文批评过这种“骂”与“捧”的乱象。 D.在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读者心里自有“一杆秤”,越来越多的读者会练就“火眼金睛”,那些差作品很难被“捧火”。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9、(3分) A.毕飞宇说:“批评家和作家,理论上是很好的聊天伙伴,其实是过不到一起去的两口子,但也有例外。”材料中茅盾和阳翰笙就是这样的例外。 B.焦菊隐认为不能过于靠明星效用来赢得票房,虽然遭遇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抵制,但这是一种有利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清醒认识。 C.李雪健说:“社会环境为名利膨胀的演员提供了土壤,有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这是一种富有锐气的评论。 D.中国戏曲理论家郭汉城认为“对待戏曲遗产的态度不能墨守成规,要遵循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这有助于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文中“读者心里有杆秤”观点的一项是(3

10、分) A.远征军老兵潘文汉评抗战神剧:电视剧可以适当的夸张和演绎,以增加电视剧的观赏性;但过分的夸张和不切实际的编造,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B.某网友看完电影花木兰留言:影片围绕忠于家国、爱家是为孝的主题展开,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对家人甚至是对家国的爱与守护。 C.唐宫夜宴播出后,有自媒体发文指出:唐宫夜宴涉嫌抄袭,与三年前央视国家宝藏的节目片段“撞脸”,表演者都着唐装。 D.“理论中国”公众号发表觉醒年代观评:按照历史大写意的标准来审视觉醒年代,该剧是近年来有关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电视剧的上乘作品。 4.鲁迅说:“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为

11、文艺批评的准则,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汪曾祺的自我阐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批评家对他的更为深入的探讨。其实,汪曾祺并不是一位以理论见长的作家,他的文论更多地带有中国传统文论的特点。”(王尧重读汪曾祺兼论当代文学相关问题)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雪友情金克木 这位来教小学的小学毕业生到校时只见史校长和一个看门兼做饭的工人。史校长有三十来岁,态度严肃,总像有什么心事。相处半年,见面不多,少年总记不起什么时候曾经见他大笑过。校舍是一所破旧的大庙,主要建筑只是一座大殿,算是各班共同教室。殿两旁

12、隔开的两小间屋,一边是校长卧室兼办公室,一边是教员卧室。中间是吃饭等共同活动的场所,用板壁和后面大教室隔开。 几天内又来了两位教员。一位姓石,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本县一位石烈士的本家侄子。一位姓王,曾在武汉进过什么干部学校,大革命失败,才回家来。 王老师总爱弹风琴唱“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的道情。石老师身体不好,总爱躺在床上,但并不睡觉。他们都比这个小老师大几岁年纪,又多了不少阅历。有一天王老师忽然板着脸问他: “你读过共产主义abc没有?” “没有。” “没读过共产主义abc的,能是共产主义者?我来教你。” “书在哪里?我去拿。” “你拿不到。书在这里。”王老师用手掌拍一拍肚子。石

13、老师斜靠在旁边的破藤椅上,笑了起来。 “这本书是危险读物,怎么能带来带去?我一章一章、一句一句背给你听。好好用心记住。第一章,商品。” “怎么?你把全书都背下了?” “那是当然。” 小老师也不感惊异,因为他早就背过古书和一些白话文。不过还没有背诵过犯禁的翻译外国人的书。第一章的题目“商品”,他就不懂。可惜王老师的背诵和讲解开始没有多久就开学,只匆匆说了全书大意,没有工夫也不可能再这样大声讲什么价值、价格、资本了。 眼看就到冬天了。一天,史校长把这个小老师叫进了自己的屋子,对他说: “现在有件非常重要的紧急事,我不能亲自去,只能你去办,听我讲完就出发。你的课我来教。注意听清楚了:先到团城子小学,

14、那里有一位毕校长等着你。什么介绍信都不能带,你只要对他说是我叫你去的就行了。一切听从他的。他会带你去堰口集。他是那里的小学校长。在那里,这一两天内有一次重大会议,不过并不要你参加。一切由毕校长主持。毕校长会把结果告诉你。你立刻回来向我报告。任何文字记录都不许有,只有凭心里记。明白了吧?立刻出发。到团城子只找毕校长。对任何人,不论是谁,都不能说你的事,不能提到我,只除了对毕校长一个人。有什么不明白的没有?好!快走。” 小老师悄悄走出校门。学生都中午回家了。老师和工人都在自己屋里。他快步溜出村子,向团城子进发。 刚到团城子小学门口,只见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穿着长袍的人站在那里。没等他开口,那人便问:“

15、你是哪里来的?来找什么人?”他刚说出是来找毕校长的,就听那人放低声说:“我姓毕。谁叫你来的?”“史校长。”“好,随我马上走。” 不由分说就上路。不料这位毕校长身高体壮,一步至少有这大孩子的一步半,没走几步路就把他抛在后面。他连赶带追,毕校长头也不回。出了村子,两人之间已经隔了一截路。毕校长仍然大步流星往前走,好像后面没有人同路。走了几里路以后,毕校长的步子放慢了,可仍不回头看。直到走出十里以外,大人才让小孩儿赶到约莫一丈开外之处。 毕校长站住了,回头了,笑呵呵地说:“累坏了吧?亏你赶上了。现在可以一起走了。”原来他是有意撇开同伴的。 “现在已经走出快十五里了。还得走十几里,走得动吧?天冷,出点

16、儿汗不要紧,只是不要被风吹。”毕校长用手摸摸同伴的头,看看没有什么汗,很满意,说了句:“不赖。” 又走了一段路,毕校长忽然脱下了长袍,往肩上一扛。这时露出了他身上挎着的一件东西。他一伸手把那些东西举起来,问:“认识吗?” “盒子炮(长筒手枪)。” “会打吗?” “不会。” “我打一只鸟给你看。以后我就可以教你打靶子。” “还是不要放吧。” “怕什么?这里是我的地界儿了。” “不是怕,是不想你浪费一颗子弹。” “那好,不打了。” “要打,也得穗子撩高些(往天上打枪)。”小孩子不由得卖弄一句新学来的江湖黑话。 “哈!你还会问两句。告诉你,会不全,就不要卖弄。三句话答不上来,就会闯大祸。你懂不懂?干

17、这一行,不是靠嘴皮,是靠本领,靠名声。记住了?干大事不是耍嘴皮子。尽管我有这个(他一拍手枪),在团城子里也不能露相。靠嘴上几句话是不管用的。那是编故事或者闲谈的人用的。” 毕校长这番教训给了他很深印象。史校长很少对他这样教训过。两人都是实干派,但表现性格不大相同。 到了毕校长的小学,天已经阴了下来,不过黄昏,已像黑夜。呼呼的北风也吹起来了。 吃完晚饭,毕校长嘱咐他不要出屋,不论听到什么响动都不要管。早早睡下,一切明天早上再说。 这一夜大风大雪。一觉睡醒,雪停风止,太阳从云中时隐时现,房檐上滴起水来了。 起来后吃早饭时,毕校长一言不发,面色阴沉,和前一天大不相同。 早饭后,天晴了,毕校长告诉他立

18、刻回去。化雪,路上泥泞,给他一双旧棉鞋,叫他慢慢走,小心别滑倒。雪深,又给他一根棍,探着路走,莫掉进路旁沟里。都嘱咐完了,没说一句正事。毕校长送他到校门外,又讲了讲回去的路怎么走。然后,他昂起头来,看看天色,嘴里咕叽几句,先高后低,忽高忽低: “霜后暖,雪后寒,现在还不算冷,快点趁有太阳走,说不定下午还会阴,尽快在中午赶到才好。见到史校长说我问他好。(低声)谈崩了。(声音高起来一些)你认识路了,有空来玩。(又低声)谈不拢,完了。(又高声)快走吧。(低声)快撤。”说完转身进校门。 本来不知道这位校长为什么要这样演戏,这时才明白了。不但门前有人走过来,而且斜对面的一大门里也走出来人。这时校内校外到

19、处都有人。 他赶回学校,两脚和两腿都成了泥糊的,身上也沾了不少泥。尽管有根棍,仍然滑跌了几次,幸好没有掉下沟。史校长等得不耐烦了,一听声音,跑出屋门,一把拉他进屋。 “毕校长说:谈崩了。谈不拢,完了。快撤。就这几句话。” 史校长眉头一皱,吁了一口气,伸头向门外一望,转身把他推出去,说:“快回屋,把泥鞋、泥衣裳都换掉。你到什么地方去,做了什么,对任何人也不许说。” 他换好罩衣、罩裤、鞋袜,再出来时,史校长门上一把锁。他不知哪里去了,饭也没吃。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校舍是一所破旧的大庙”,点出了学校的简陋,也暗示了当时开展革命工作条件艰苦、过程

20、艰难。 B.王老师总爱唱“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具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一夜大风大雪”,既写出当夜环境的恶劣,又渲染出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与当晚的重大会议相映衬。 D.史校长“不知哪里去了,饭也没吃”,意在说明他为革命奔忙,废寝忘食,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7.关于文中三位教员谈论共产主义abc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老师主动提出给小老师讲共产主义abc,表现了王老师作为共产主义者时刻不忘发展革命力量。 B.石老师的笑,包含王老师和石老师二人对小老师的认可,同时也说明小老师当时还显得有些稚嫩。 C.对于王老师将书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小

21、老师并未感到惊讶,说明了小老师对革命的认同和热爱。 D.没有多久就开学,王老师没有工夫也不可能大声讲解书的内容,暗示革命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 8.文章从“小老师”的角度,交代了史校长和毕校长“两人都是实干派,但表现性格不大相同”。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9.在革命中,情报员所从事的是危险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用克制而有张力的人物语言叙写了传递情报的过程,这样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珪传 朱珪,字石君,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三年成进士,年甫十八,选庶吉士,散

22、馆授编修。 出为安徽巡抚。皖北水灾,驰驿往振,携仆数人,与村民同舟渡,振宿州、泗州、砀山、灵壁、五河、盱眙馀灾,轻者贷以粮种。筑决堤,展春振,并躬莅其事,民无流亡。五十九年,调广东。嘉庆元年,授总督,兼署巡抚。和珅忌之,授受注礼成,珪进颂册,因加指摘。高宗曰:“陈善纳诲,师傅之职宜尔,非汝所知也。”会大学士缺,诏召珪,卒为和珅所沮。以广东艇匪扰劫闽、浙,责珪不能缉捕,寝前命,左迁安徽巡抚。皖北复灾,亲治振,官吏无侵蚀。三省教匪起,安徽亦多伏莽。珪曰:“疑而索之,是激之变。”亲驻界上筹防御,遍莅颍、亳所属,集乡老教诫之。民感化,境内迄无事。 四年正月,高宗崩,仁宗即驰驿召珪,闻命奔赴。途中上疏,

23、略曰:“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修身则严诚欺之界,观人则辨义利之防。君心正而四维张,朝廷清而九牧肃。惟愿皇上无忘尧、舜自任之心,臣敢不勉仁义事君之道。”至京,命直南书房,时召独对,用人行政悉以谘之。寻充上书房总师傅,调户部尚书。诏清漕政,禁浮收。疆吏以运丁苦累,仰给州县,州县不得不取诸民,珪谓小民未见清漕之益,先受其害,力争罢之。 年七十六,以老乞休,温诏慰留。未几,召对乾清宫,眩晕,扶归第,数日卒。上亲奠,哭之恸。赠太傅,祀贤良祠,赐金治丧。诏:“珪自为师傅,凡所陈说,无非唐、虞、三代之言,稍涉时趋者不出诸口,启沃至多。揆诸谥法,

24、足当正字而无愧,特谥文正。”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注授受,此处指乾隆传帝位给嘉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B.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C.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D.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11

2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职掌户籍、人口和财政,职能类似于今日之民政部与财政部。 B.漕政,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赈济灾民和接济军需时而采取的整套的政策办法。 C.太傅,中国古代高级职官,负责教导太子或辅佐皇帝,引导并矫正其做人做事或施政。 D.三代,这里指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朝,传统认为这三朝都有圣君治国,生活美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珪曾先后两度出任安徽巡抚,都遇上大灾,他每次都能亲临灾区,赈灾济民,减轻灾民的痛苦。 B.朱珪政绩突出,和珅妒忌他,在朱珪调职提升的过程中多次阻拦

26、,使二人的矛盾加深并复杂化。 C.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民众起事,朱珪不是简单地推测搜捕嫌疑人,而是深入民间善加训导,化解了危机。 D.清高宗对朱珪十分器重;仁宗对他更是信任有加,在行政时都征求他的意见。他的去世,使仁宗十分伤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广东艇匪扰劫闽、浙,责珪不能缉捕,寝前命,左迁安徽巡抚。(4分) (2)惟愿皇上无忘尧、舜自任之心,臣敢不勉仁义事君之道。(4分) 14.清仁宗认为朱珪“足当正字而无愧”,其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望巫山张乔 溪叠云深转谷迟,

27、暝投孤店草虫悲。 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 边海故园荒后卖,入关玄发夜来衰。 东归未必胜羁旅,况是东归未有期。 注张乔,晚唐诗人,一生漂泊困顿。伍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因受到楚王陷害,逃亡吴国,东过昭关,被官兵追捕,忧心忡忡,一夜白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在渲染幽深冷寂的栖宿环境的同时,透露出悲愁交织的情感世界,为后面直抒胸臆做了充分的铺垫。 B.诗人在陈述夜宿孤店的情状时,调动了视觉、听觉以及内心感受等多种感知方式,属于典型的“以我观物”。 C.张乔善于炼字,首联着一“迟”字,在描写步态沉重的同时,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落魄之状,很有神

28、韵。 D.颈联暗用伍子胥故事,抒写家园变故带来的心理冲击,为了强化忧怆之情而进行夸张,难免因失真而弱化表达效果。 16.有人评论张乔的诗在抒情方面具有悲怆奇崛的美学特质。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威震四海,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百越的君王最终只能“,”。 (2)有人用“寄傲轩”“易安居”给书斋命名,来源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3)现在人们常用“青眼相加”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青眼”的故事源自阮籍。古诗中诗人也常常借用这个典故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如“,”。

29、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小在农村长大,听惯了民间的歇后语。现在细思默想,慢慢咀嚼,觉得越嚼越有味道。记得少年时代,夏夜里常到门前乘凉。爱讲笑话、歇后语的堂叔常会给街坊邻居们带来精神“快餐”,博得大人孩子们。他讲的一句有名的歇后语,我始终记在心里。那个夜晚堂叔依旧亮开了他的大嗓门,笑着说:“在集上,有一个姓陈的男子,靠着个卖枣的农村妇女。这个姓陈的想买枣,俩人就开始,讲来讲去,最后还是买卖不成。这时候,了解底细的人就说你们为什么买卖不成?就是姓陈的靠着卖枣的陈枣(趁早)。”堂叔说了这个故事后,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

30、开了,传来传去也传成了歇后语:“姓陈的靠着卖枣的趁早。”老家的人们遇到没有把握的事和不靠谱的人都会借用这个歇后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事端。这些民间歇后语,乃乡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农村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来,颇接地气,富有乡土气息,有些还沾染着花草的露珠和芳香,现已葳蕤成一道道风景,为广大农村生活注入了和无限活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请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并分析其构成特点和缘由。(4分

31、) 水仙不开花 孔夫子搬家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是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层面对国人口腔健康的重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首次将口腔健康纳入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大部分人对牙齿的保健并未引起。很多人把口腔卫生等同于口腔健康,这是误解。人们日常的口腔保洁是必要的,但也只能维持较好的口腔卫生。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状况及口腔卫生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我国儿童和中年人群的口腔健康形势。事实上,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

32、的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健康状况与个人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增加了龋病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居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保健意识仍有待提高,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 21.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加点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B.小明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明等五口人。 C.李老师对未佩戴口罩的张三、李四、王五等三人进行教育。 D.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

33、等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4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通常在此状态时,人不愿被打扰。你的心流导向哪里,你的专注就到了哪里,你的成就也就会顺流而至。当然是不是有所成就,往往决定于专注的对象。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34、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错在“言之无文”,原文为“避而不谈”,题干故意偷换成“言之无文”,望文生义,似是而非) 2.B(“遭遇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抵制”无中生有) 3.C(文中应是正能量,C项与传递正能量不符,“都着唐装”不能算是抄袭,该评论属于炒作、吸引关注、骗取流量的行为) 4.这句话表明了文艺评论“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道德“底线”;(1分)这句话成为文艺批评的准则,彰显了今天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1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1分)从而及时纠偏扶正,真正起到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效果。(1分) 5.这一评论表明作者具备批评精神,敢于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作者及时捕捉到文艺思潮的新动向,为研究汪曾祺提供新视角;通过这一批评性的意见,能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汪曾祺及其作品;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促进文艺生态健康发展。(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6.D(“废寝忘食”错,曲解文意,只是出于当时革命形势考虑而暂时撤退了) 7.C(C项“对革命的认同和热爱”人为拔高,无中生有) 8.同:二人对待革命事业都尽心尽力、小心谨慎。(2分) 异:史校长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