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12044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敦煌之名从何而来?又有何含义?引用最多的,就是东汉应劭为汉书作注时的解释: “敦”,大也;“煌”,盛也。关于敦煌最早的神话出现于山海经,那里面讲“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现在的三危山景区位于敦煌东南,主峰在莫高窟对面。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敦煌只是西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为什么敦煌如此特 殊,能形成一门以其地名而命名的学科,而且成为世界关注、举世闻名的学科?敦煌之所以引人关注,是由其地位决定的。今天,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国际组织和普通百姓是很 难知道它的;如果没有敦煌学,

2、世界的学者也难以对敦煌有深入了解。汉唐时期,敦煌是丝绸之 路的“咽喉”之地,而丝绸之路又是古代很长时期内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道路。敦煌在丝绸之路 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赋予敦煌以地名学的条件。敦煌文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这是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修当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历史。由于敦煌文书包 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所以被称为“学术的海洋”、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 敦煌学之所以能形成一门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百科全书”式的文献, 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敦煌的石窟。这又是“西夏学” “徽学”“吐鲁番学”等无法可比的。 虽然说敦煌是中外文

3、化交流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源头也在印度,但敦煌文化却有独特的地位。莫 高窟的创始者乐傅是敦煌本地人,法良也是“从东届此”。这就说明,敦煌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固 有文化的反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自刘进宝敦煌学何以成为国际显学)材料二:敦煌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1900年藏经洞 的发现。1908年,伯希和来到莫高窟对所有洞窟进行编号、测量、拍照,拍摄了大量照片,同时 抄录了各文字题记。其后,编为敦煌石窟图录6卷出版。伯希和于1909年曾在北京展示被其 劫走的敦煌文书,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中国学者开始对敦煌文献进行记录、刊布和研究,但是 对于敦煌石窟的艺术一直没有重视。1941年,画

4、家张大千到敦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临摹。张大千为山洞窟编了号,共编309号。在敦 煌文物研究所的编号没有公布之前,张大千的敦煌石窟编号被学术界普遍采用。1942年5月,由 当时教育部成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陆续到达敦煌,不仅考察了敦煌石窟,还考察了 敦煌周边的汉长城,并发掘了敦煌地区的古墓葬。这些调查成果陆续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 关注。1944年1月,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对敦煌石窟有计划的保护与研究工作逐步展开。 20世纪80年代是敦煌石窟艺术研究飞速发展的时代。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的中国石窟敦煌莫高 窟(15卷)以及重要工具书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先后出版。20 世纪

5、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敦煌石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壁画图像的考证研究是参加人数 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敦煌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这些壁画内容的考证、定名,探索其 来源,是敦煌石窟研究的基础工作。石窟考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学者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A、B、A、【解析】(1) B. “一直沿用”错,原文是“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编号没有公布之前,张大千的敦 煌石窟编号被学术界普遍采用”。C.材料二并未论述敦煌石窟“未来的研究方向”。D. “只要对其加以研究,我们就能破解

6、疑难字词的含义问题”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敦煌 写本文献可以为我们破解这类疑难问题提供重要线索”,而非只要研究了敦煌写本文献,就 能破解疑难字词的含义问题。故选Ao(2) B. “如果没有就不会也不会”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国际组织 和普通百姓是很难知道它的;如果没有敦煌学,世界的学者也难以对敦煌有深入了解”。故选B。(3)材料二按照时间顺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进展、成果。其中重点论述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在壁画图像的考证研究、石窟考古研究、石窟艺术研究上取得的 成就。A.发布的丛书很好地介绍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成果,能够支撑材料二观点。B.论述的

7、是敦煌文献的史学价值,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C.论述的是敦煌人的由来,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D.论述的是敦煌不同辞书文献的相关内容,也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故选Ao(4)材料一第一段先论述“敦煌之名从何而来?又有何含义”,对敦煌名字进行溯源。第二段指 出“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并提出为何敦煌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学科的问题; 第三段回答问题,“敦煌之所以引人关注,是由其地位决定的”,列举出敦煌石窟具有“特殊的 地理位置和百科全书式的文献”以及“敦煌的石窟”等优势,使得它成为国际显学,层层递 进,结构清晰。在论证方法上,溯源敦煌地名来源时引用汉书山海经的内容来论证,采用了引

8、用论证的 方法。(5)根据材料二“敦煌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这些壁画内容的考证、定名,探索其来源,是敦 煌石窟研究的基础工作。石窟考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把考古学应用于佛教石窟研究,为 中国佛教考古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参考” “以段文杰、史苇湘等为代表的学者对敦煌石窟艺术与 古代历史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论文” “赵声良主持完成的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是对敦煌早期石窟发展史的全面阐述”“敦煌服饰研究 引起广泛关注。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先后有学者进行专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等可以 看出,敦煌艺术百花园中的佛教、壁画、美学等艺术价值巨大,为我们提供

9、了学习和研究的范 本。根据材料一 “敦煌文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修 当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历史。由于敦煌文书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所以被 称为学术的海洋、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材料三“敦煌文献大多是晚唐五代这个 界标前后的产物,在汉语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些文献对于推究古今汉语演变之轨 迹,考索宋元白话之沿溯,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对了解唐代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风俗 等大有帮助,是普通百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具体记载”可见,敦煌壁画及文献中记录的社会及 历史风貌,有益于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与学习。根据“敦煌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

10、石窟考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 员赵丰为首的学者,还对国内外所藏的敦煌丝织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不仅考察了敦煌石窟, 还考察了敦煌周边的汉长城,并发掘了敦煌地区的古墓葬。这些调查成果陆续发表后,引起了社 会的强烈关注”等可见,敦煌是巨大的艺术品宝库,其中的绘画、丝织品、石窟、书法等永远 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答案:(1) A(2) B(3) A(4)运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先论述敦煌之名从何而来,有何含义,而后论述了敦煌学何以 成为国际显学,由浅入深,结构清晰。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山海经和汉书的相关内 容来回答敦煌之名的由来和含义。(5)敦煌艺术百花园中的佛教、壁画、美学等艺

11、术价值巨大,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敦煌壁画及文献中记录的社会及历史风貌,有益于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与学习。敦煌是 巨大的艺术品宝库,其中的绘画、丝织品、石窟、书法等永远值得我们研究学习。(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 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 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作答

12、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不仅包括比喻论证、举例 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包括论证的结构特点。通读相关材料,从以上 特点入手分析即可。(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 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 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

13、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 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 效的结论。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 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 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69 .【答案】C、C、【解析】(1)C “电车上的乘客们没有一点同情心”错误,后文得知情况,大家“立刻不作声”, 可见电车上的乘客对少年工人充满同情。故选:Co(2) C ”在小说前半部分,少年工人的面目是模糊的

14、,第段转入正面描写”错误,从“我 刚上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 着”可看出,作者在开始对少年工人的面目有着比较细致的描写,并非“面目模糊”,而第簸 中“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可笑的”表明,“我”并没有看到少年工人的脸,所以没有正面描写。故选:Co(3)全文故事情节都通过“我”在车厢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我”是这个车厢里的一个乘客, 真正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全过程,是见证者与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贯穿全文,开头写“我”看到周围的景物,中间写“我”看车厢里发生的事,结尾写“我” 有所感触等

15、,可见,“我”是小说的线索。由文中“一个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 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 子” “青年觉得对不起他,说他那个包,可以把一半搁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间”等内容可知, 本文通过“我”对车厢内少年、年轻人和男子的观察,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我”的思考和感受来引发读者思考,“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在小说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活 动的描写,在看到少年工人的凄惨处境时,“我”却无能为力,“我”的感受代表了二战刚刚结 束时大多数日本人的感受,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主题,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性主题。(4)第一问,这是一篇反映二战时期

16、日本刚刚战败时日本国民心态的小说。通过小说中“我刚上 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大家好像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立刻不作声了”等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国民对战后日本现状迷茫困惑、灰暗悲凉的心境。 第二问,为了表达这种心境,作者在小说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灰暗萧条的夜景,“天空阴暗,灰色 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大了,同时联系 后文中车上人们的表现,这一景物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车厢中人们灰暗悲哀的心境。小说中“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其中对“我”有不少的心理描写,如“我也是 其中的一个,觉得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

17、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正面表现“我” 黯淡、阴郁的心境。而通过“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表现,则是从侧面表现表现了当时日本国民 的迷惑无奈,强化了小说凄凉哀伤的氛围。如“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 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如果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 本能地跟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从里边行上了块手巾布,头戴着一项军帽,帽檐下露出肮 脏的脖子,瘦得可怜。他现在不摇晃身子了,脸不住地挨擦着车窗与车门之间的那块夹板”“到 哪儿,都没有关系”等。最后,“身边的搭客们,以后再没谈那少年工人,大家觉得反正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觉得

18、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如果给他钱,即使白天或 许也买不到吃的,何况现在是晚上九点钟了”,作者将车厢作为一个具体化的日本社会,车里的 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处境和心境,正是战后日本悲惨社会图景的缩影,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答案:(DC(2) C(3)“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对少年工人的凄惨处境无能为力,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性主题。(4)第一问:体现了 “我”及乘客们对战后日本现状迷茫困惑、灰暗悲凉的心境。第二问:以小见大。车里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处境和心境,正是战后日本悲惨社会图景的

19、缩影。以景衬情。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灰暗萧条的夜景,有力地烘托了车厢中人们灰暗悲哀的 心境。正侧结合。小说正面表现“我”黯淡、阴郁的心境,并通过“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少年 工人和其他乘客的表现,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日本国民的迷惑无奈,强化了小说凄凉哀伤的氛围。(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本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 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

20、学生对小说表达的心境及其表达的方式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小说中的“我”为第一人称,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小说,是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把自己当做故 事的见证人写进文章中,甚至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这样写可以通过“我”把整个故事 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想 法,让内心活动更好地表现出来;以“我”的见闻、感受、感情为线索;但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要受到“我”的观察点、立场和所处的时间空间的限制。1014.【答案】B、C、D、【解析】(1) “出政施教”“赏善罚暴”都是并列短语,是并列结构,所以“教”“暴”后分别

21、 断句,排除AB; “天下之乱”和“社稷之危”是对举性结构,“也” 一般不出现在句子的开头, 排除A。译文: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 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 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故选:Bo(2) C ”是后人为两位国君所设立的庙号”错误,“幽”与“厉”是后人为这两个国君所设的谥 号。故选:Co(3) D. “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虚心采纳谏议”错误, 整篇文章都在批判那些自身不努力而非要以“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狡辩的人,与“不能虚 心采纳谏议”

22、无关。故选:D。(4)“视”,看待;“恶”,怎么;“亡”,通“无”,没有。译文: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 像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中”,内心;“实”,确实;“强非”,努力批驳,强烈反对。译文: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 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5)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为狭隘的“命运”观所麻痹,要靠自己 的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等。题目探讨的是“为人为政”所获得的启发,这一问 题可结合墨子的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中的素材来解答,同时要注意作者借助历史规范当下的做法 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由

23、原文“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又日吾命固将穷”可知,不能好好地对 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 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由 此可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由原文“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是以入 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可知,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 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 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 百姓没有得到

24、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由 此可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由原文“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 所以共挖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可知,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 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由此可知,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答案:(1) B(2) C(3) D(4)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 不努力批驳它。(5)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业精于勤而荒

25、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考译文:文本一: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 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 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的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 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 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

26、伐封国, 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大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 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文本二: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 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 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 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 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 子,富有天下,在

27、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念。在外驱马打猎射鸟, 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 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 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 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 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所以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 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答道:他认为努力必能治理,不努力就有混乱;

28、努力必能安宁, 不努力就有危险。所以不敢懈怠。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 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 足。如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 百姓,百姓没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 利。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所以墨子说:“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 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说道:有命之说,是暴君捏造出来的,是穷人传播出来的, 不是

29、仁者的话。今天行仁义之道的人,将不可不仔细辨别而努力反对它,就是这个道理啊。”(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

30、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

31、、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B、【解析】(1) B. “以对偶的手法写了登楼之所见”理解错误。首联只有上句“迢递高城百尺楼”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没有对偶。故选B。(2)颔联两句使用贾谊和王粲的典故,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 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 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纤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 属寄人篱下。作者用两位古

32、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表达怀才不遇之悲。颈联两句使用范蠡的典故,表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 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要等回天撼地之 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两句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表达了自己既以 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又追求淡泊宁静的超远人生情怀。尾联两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 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怀光明磊落,淡泊宁静;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脾睨蔑视, 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33、答案:(1) B(2)颔联使用贾谊和王粲的典故,述说自己像他们一样困顿不得志的境遇,表达了诗人的怀才 不遇之悲。颈联由“欲回天地”可知,诗人仍抱有挽回国家命运的建立功业之志,有力地表达 了自己毕生的抱负,同时借范蠡功成名就退隐江湖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又追求淡泊宁静的超远人生情怀。尾联借庄子寓言,表明诗人无意于功名利禄和睥睨一切的心 态,反击了朝中小人对自己的恶意中伤,既有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又有对猜忌小人的无情嘲讽。译文:高大绵延的城墙上城楼高百尺,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我始终向往将来成就一番回转天地的事业后,带着满

34、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 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竟然对鹅雏猜忌个没完。赏析: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 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 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 传诵的名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I。”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 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 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

35、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 都由此生发。“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 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 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 售,同样萦纤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 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 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

36、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 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 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 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 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 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 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

37、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鹦雏竟未休。”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 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 坦率地对他说;(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 把鸥(鹤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 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 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

38、敦煌石窟做出了严谨细致的分期排年研究,不仅对敦煌石窟作出了科学分期,而且把考古学应用 于佛教石窟研究,为中国佛教考古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参考。由樊锦诗主持完成的敦煌石窟全 集第1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可以说是敦煌考古学近年来最重要的成果,这是敦 煌石窟的第一部考古报告。在石窟艺术研究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以段文杰、史苇湘等为代表的学 者对敦煌石窟艺术与古代历史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论文, 后来分别集成了敦煌石窟艺术论集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等著作。赵声良主持完成 的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是对敦煌早期石窟发展史的全面阐述,而且注重对印 度、中亚佛教

39、艺术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敦煌早期石窟艺术风格的源流和发展。进入21世纪,敦煌服饰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先后有学者进行专门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赵丰为首的学者,还对国内外所藏的敦煌丝织品进 行了全面的调查,出版了系列著作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摘自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硕果累累)材料三:敦煌文献大多是晚唐五代这个界标前后 的产物,在汉语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其中以白话为主体的变文、曲子词、王梵 志诗、疑伪经,以及发愿文、契约等社会经济文书,更是近代汉语语料的渊薮。这些文献对于推 究古今汉语演变之轨迹,考索宋元白话之沿溯,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敦煌

40、文献的发现,为汉 语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孕育或推动了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俗字研究等一些新兴学科的诞生和 发展。敦煌文献中保存的词语,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多用口语,是当时语言面貌的真实记录, 是近代汉语语料的渊薮。对了解唐代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风俗等大有帮助,是普通百姓生活 和生产活动的具体记载。借助敦煌文献中丰富的写本资料,我们得以接触到大量古人笔下未经传 刻窜改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古今汉语演变关系就变得 明朗起来。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些字词,大型辞书提供的用例滞后或非第一手资料的现象突出, 未能揭示其生产、演变的历史,而敦煌文献则往往可以提供这些字词更早的

41、用例。由于时代的变 迁,或者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刻本文献中有些疑难字词的含义无法确解,有些文句的校勘问题 也不易找到答案。敦煌写本文献则往往存留着其演变或讹变的蛛丝马迹,可以为我们破解这类疑 难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摘自张涌泉敦煌文献为汉语研究注入新活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特殊地位,这是敦煌以地名学 的条件之一。B.画家张大千到敦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临摹并为洞窟编了号,张大千的敦煌石窟编号被学术 界一直沿用。C.材料二按时间顺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进展、成果以及敦煌石窟未来 的研究方向。判那些捧

42、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 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推,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 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一一贾生垂涕、王粲远 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 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 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狷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 典,既灵活,又确切

43、,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相关 语句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可以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 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等,进而具体分析。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

44、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 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17【答案】【小题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小题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小题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解析】故答案为:(1)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重点字:矜)(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度)(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重点字:馔)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 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添字,

45、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 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 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 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 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820.【答案】耳熟能详 潜移默化 一蹴而就、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 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成功之处有:突出了劳动对我们的意义

46、。启 示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公益广告词:劳动让我们体会生活的美好。【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及一般词语的能力。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语句,整 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前后文的具体语境和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来选择正确的词语。做 好这类题,要从四个方面考虑:第一,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的 感情色彩;第三,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第一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们都非常熟悉,故填“耳熟能详”; 第二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影响是慢慢渗透的,故填“潜移默化”。 第三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事情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应填“

47、一蹴而就”。2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 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 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原句的语病有: 搭配不当,去掉“把握”改为“掌握”;语义重复,去掉“切忌”。3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公益广告词的能力,“美好未来”是说劳动的意义;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热爱 劳动,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公益广告词:劳动让我们体会生活的美好。21 .【答案】D【解析】D

48、. “只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错误,应该是让她过着不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故选:Do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解 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多思索。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耍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分析每 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名著,有时间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 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22 .【答案】人也是消费者,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解析】第一空,此处与“人是生产者”照应,应采用“人也是者”的句式表达;再根据后 文“有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还有教育、医疗、就业、娱乐等其他需求”可知,这里是说人 也是消费者,可填“人也是消费者”。第二空,此处是说人口问题,内容上照应“人口增长速度”,与后面“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 快” “有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过慢”对应;句式上采用“人口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