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来自西域的乐器 琵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09397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来自西域的乐器 琵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3.来自西域的乐器 琵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来自西域的乐器 琵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来自西域的乐器 琵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来自西域的乐器一一琵琶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在汉语里,对“琵琶”这个词最早的解释是“推手前日枇,引手却日杷”, 意指弹奏琵琶时往前弹、往后挑这两个动作。在秦汉之际,琵琶不是指目前我 们熟悉的这种曲项梨形的乐器,而是指一种类似现在的三弦、圆形共鸣箱那样 的直杆而两边蒙皮的乐器,叫“秦汉子”,也叫“秦琵琶”。世界上有一个乐 器大家族叫鲁特琴,这个弦乐器大家庭里的成员,都有一种梨形共鸣箱,都是 靠拨弹发声的。在古埃及的壁画里就发现了这种乐器形态,其后在欧洲,从中 世纪一直到浪漫主义勃兴,这种类型的琴有很多种,且深受人民喜爱。在中亚 地区,例如土耳其等许多国家也都有这样的乐器形制。在中国,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2、曲项琵琶就是南北朝之前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 中原的。一般人提到丝绸之路,更多想到的是货物的流通,比如从西域传来葡 萄、苜蓿、香料,我们传出去丝绸、瓷器等。其实除了货物,还有更多“非物 质”的、精神上的东西是通过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从南北朝到唐朝达到鼎盛 的文化交流,除了佛教,最多的就是音乐。包括从中亚和西域传到中原的许多 乐器、乐曲及音乐理论,都是中外文明互鉴的结果。这些外来的音乐到中原之 后,经过各民族音乐家不断传承、创新、发展,逐渐和中原本土音乐融合,最 后形成我们今天的国乐。琵琶传到中原后,就像现在的“流行音乐” 一样,迅速得到从帝王、皇族,一 直到老百姓的喜爱。地处现在新疆与中亚地区

3、的“昭武九姓”国当时音乐很盛, 很多当地的音乐家来到中原生活。现在一些汉族人的姓氏,例如曹氏、安氏、 史氏,大都源自“昭武九姓”。尤其是曹氏,北齐有一个音乐家叫曹妙达,到 中原定居后,就因为琵琶弹得好而“封王开府”,显赫一时。除了曹妙达,唐 朝的曹善才、曹刚等,也都是靠弹琵琶在中原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富足生活。琵琶在刚传入中原时,还保留着一个游牧民族的乐器特点,即横抱。因为它是 马上之乐,人骑在马上,右手要弹,左手除了按弦,还要作为乐器的支点,所 以我们从敦煌壁画里看到的从北齐到唐朝的琵琶都是横抱怀中的。琵琶后来变 成今天这样竖置于腿上演奏,是因为来到中原后逐渐适应农业文明的生活习惯 而产生变化。

4、中国人在宋朝之前还没有普遍使用现在这种高的家具,宋朝以后 才逐渐流行用高的桌椅。既然不再骑在马、驼之上,而是端坐于椅上,琵琶也 就可以安稳地放在腿上,由原来的横抱变为竖抱。琴师的左手不必再托着琵琶 起承重的作用,于是可以更大范围地在琵琶的弦上自由地游走,丰富了乐曲的 弹奏技巧和表现力。唐朝的裴神符是一个琵琶改革家,他第一个弃用拨子,改用五根手指来弹琵琶。 拨子只有一个,手指却是五根,不但手指更灵巧、更方便,而且以指直接触弦, 不再借物触弦,更加人性化,能更好地达成“人琴合一”的境界。这件从西域 传进来的乐器,经过各民族音乐家的不断改造,演化为立起来弹奏(解放了左 手),用手指代替拨子弹奏(解放了右手),极大地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成 为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对外族游牧文明成功改造和提升的例子,促进了琵琶“中 国化”的进程,也使中国的琵琶成为鲁特琴家族诸乐器中技巧丰富、独具特色 的乐器。目前在中国,只有南音的琵琶还保留着从南北朝到唐朝琵琶的演奏方 式和形制,不仅仍旧横抱怀中,而且用拨子弹奏,这也是南音成为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