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运用(14分)(1) 要求填空。(1)携来百侣曾游,O ( 长沙)(2)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3)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o (短歌行)(4)杜甫登高中“, ” 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澎湃的激情热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体现了 “五四”时期敢于破坏和创新的 时代精神。B.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红烛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 信念的忠
2、贞。C.峨日朵雪峰之侧用凝重壮美的意象表达丰富深刻的诗情,表达了诗人昌耀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依然保 持坚定的信心。D.英国诗人雪莱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致云雀中热情赞颂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柔美、静谧、 神秘的象征。3 .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意境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C.温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寒树老鸦。4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难道吗? B.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土乎?怎么能呢? C.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难道吗? D.此所以败也。的原因 二、阅读(
3、66分)(一)(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典型人们把作家创作出来的那些高水平的人物,称为典型,或典型人物。从一般道理上说,作家所写的人物能够被广大的读者接受和认可,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人物就 是典型人物。但从理论上界定,还真是一件难事。从人类最初的叙事作品到今天,作家和理论家对于如何 写人物,看法发生了许多变化。朱光潜先生曾对典型这一概念作过考证:“典型” (Tupos)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义是铸造用的模 子,用同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与Idea为同义词。Idea本来也是模子 或原型,有“形式”和“种类”的涵义,引中为“印象” “观念”或“思想”。由这个
4、词派生出来的Ideal 就是“理想”。所以从字源看,“典型”与“理想”是密切相关的。这就是说,典型这个概念虽然在近代以后才被广泛使用,但人们对于典型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时就 开始了。亚里斯多德在为诗所作的辩护中曾指出,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诗人要写“有普遍性的事”,历史 则叙述个别的事。他说: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 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会给人物起名字。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提出了一条写人物的原则,先把人物普遍化,也就是抓住同一类人物的共性, 然后再给人物个别性,如起名字。在这一思想中,涉及到了人物的典型性问题,“典型”几乎与“口” 成了同义词。
5、其实,这主要还是一种类型化的思想,也就是从某一类人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征。这种类型 化思想反映出文学创作已经不满足于对个别的人物和琐碎的事件的描写,而要写出包含更多意义的作品, 这是叙事文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从此,西方叙事文学就沿着这条类型化的道路向前发展。18世纪以后,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获得长足的发展。黑格尔在美学中集中探讨了人物性格的 共性与个性问题,这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典型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朱光潜先生对此做了客观的总 结:第一,黑格尔并不把人物性格看作抽象的东西,而是把它看成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分的。其次,黑格尔 不但把人物性格和历史环境联系起来,而且看作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的辩证
6、发展的结果。第三,黑格尔要 求典型人物性格须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只是理念的象征或符号。未光潜先生的评价是公允的。马恩对典型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统一 问题,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问题。在17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叙事作品的批评,已经展示出相当 高的理论水平。他在水浒传的批评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物塑造方面的理论,其中,有关典型人物的 典型性格理论十分丰富和深刻: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 其声口。只是写入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 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勒,
7、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20世纪中期后,中国文艺理论界对典型理论的研究展开过较大规模的研讨,力图揭示典型作为艺术 形象的美学特质,形成的主要观点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典型人物必须是艺术的独创,是个有血 有肉的生命整体。5 .填入第段方框中 词语,最不贴切的一项是()A.共性B.原型C.类型D.特征6 .下列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古希腊时期对“典型”理论有了深入探讨和界定。B.文中阐释的“典型”概念不限于叙事文学的范畴。C.黑格尔的美学丰富了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D.马恩的典型理论是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和总结。7 .以下说法中,不能支持马克思恩格斯“典型理
8、论”的一项是()A.典型人物不是脱离生活的抽象符号。B.历史环境影响着典型人物的性格形成。C.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在于丰富和多元。D.典型人物须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整体。8 .用文中第段的观点,从“小通讯员”和“香雪”这两个典型人物中选择其一加以分析。(二)(16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放蜂人之歌项丽敏昨晚又梦到太平湖,梦到湖边的黄榛和山樱开花了,油菜地浮起一片明黄,蜜蜂倾巢而出,驮着阳 光的金色粒子在低空飞舞。还梦到一位戴着面罩的放蜂人,在湖边的大树上搭了个树屋。到处都是暖色调 的浓稠阳光,在梦里我同那些蜜蜂一样,被放蜂人的歌谣催眠,跟在他后面,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走着 走着竟然轻飘飘地飞
9、起来。但是很快,这个梦就变成灰色调飞在半空中的我撞进一团乌云,灰蒙蒙什么也看不见。恐惧从 四面袭来,绳索一样捆住我,喊救命,却怎样也喊不出声音。在拼命的挣扎中醒了过来,回想方才的梦境, 觉得那个放蜂人有几分面熟,虽然戴着面罩看不清眉眼。十多年前住在太平湖时认识一个放蜂人。二月末尾放蜂人的帆布帐篷突然出现在湖边的油菜地旁, 一同到来的还有放蜂人的妻子、孩子,一只大黄狗和围在地上的一排排木头蜂箱。从我的窗户就可以看见 放蜂人的帐篷,放蜂人的妻子将头发随意挽在脑后,怀里搂着孩子,安静地晒着太阳。放蜂人的家在北方,祖孙三代以养蜂为业,放蜂人说他自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到处跑, 没有读过书,长大后想改行也不行
10、了,只有接过父亲的蜂箱,长年在野外过着流浪者样的生活。”等孩子上学就不出来 了,自己耽误也就算了,不能再耽误孩子。现在蜜蜂也不好养,到处都在建楼,蜜源地越来越少,好不容 易找到蜜源地又是打过农药的,蜜蜂采了打农药的花就会死,前年有十多箱蜜蜂就这样没了。”放蜂人离开的时候是春末,也不知道是哪天,当我打开窗户望出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的时候,才 发觉帐篷已经不在了。想起几天前有辆大货车停在帐篷外面,放蜂人一家应该是跟着货车迁徙到别处去了。如果不是这个梦,我早已忘记了那个放蜂人。不过我梦里的放蜂人似乎又并不是他。我梦里的放蜂 人是会唱歌的,一首没有歌词的春之歌,可以把全世界的蜜蜂和花朵领着,翻过一座又
11、一座山的歌。就在 我醒来的那刻,耳边还响着歌声。梦到放蜂人可能跟最近看的一部纪录影片有关。影片的拍摄地在欧洲的北马其顿。哈提娜是养蜂女, 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与年老的母亲生活在已然成为废墟的村庄里。哈提娜的养蜂手艺很古老,近于天然,高山岩壁、村庄废弃的石墙、树洞,就是她的养蜂之所。对 她来说,蜜蜂是她除了母亲之外的亲人,需要她看顾照料,也给予她生命和情感的喂养。哈提娜已经不年 轻了,样貌苍老,甚至有些丑陋,不过她的身体还是轻盈的,如同一只野鹿,当她背着蜂笼逆光走在山间, 或跪在地上,将蜜蜂放飞在开满花朵的草地,嘴里发出温柔的充满魔力的歌调时,完全就是山野牧神的样 子。和那些蜜蜂、树木、石头一
12、样,哈提娜属于这片山野。哈提娜在固定的月份收获蜂蜜,她撬开墙洞的石块,看着储满蜜糖的蜂脾“恩赐,这是上天的恩 赐”。无论蜂巢里的蜂蜜多么丰足,哈提娜遵循祖辈的规矩,只收取一半,留下一半供蜜蜂食用,繁衍它 们的族群。哈提娜很容易就能获得满足和快乐,尤其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她甚至比那些孩子更像个孩子,拉 着他们的手唱歌跳舞,舞姿有让人感动的笨拙与天真。那些孩子是在某天随着父母来到这个村子的。一同 涌进村子的还有大群饥饿的牛。村子的宁静被突然到来的这一家人打破了,尘土和喧闹声四处宣扬。很显然,这户人家的到来意味着某种入侵。不过哈提娜似乎并不那么在意,她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 之后又喂他们吃蜂蜜,这是她能
13、拿得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也是她愿意与邻居分享的东西。当邻居向她讨教 养蜂技艺时,她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们。邻居很快用车子拖来了蜂箱,在与哈提娜一墙之隔的空地饲养起蜜蜂。起先他们还能依照哈提娜所 说的“取一半留一半”的规矩,但没多久邻居就抛开了这个规矩,他们有那么多孩子要喂养,这就使得他 们觉得拥有的始终不够,还需要更多。邻居饲养的蜜蜂在失去食物后开始大量减少,哈提娜的蜜蜂也跟着遭殃,被邻居家前来夺食的蜜蜂 攻击、咬死。哈提娜再也没有地方放飞她的蜜蜂,草木来不及生长就被牛群啃食,村庄和周围的山野变得 更为荒凉。当哈提娜在应该收取蜂蜜的月份撬开岩壁石块时,没有像从前那样看见里面挂满蜂蜜的蜂脾, 她原本
14、宁静自足的生活被击溃了。这部名叫蜜蜂之地的纪录片拍摄了三年之久。在这三年里,哈提娜失去了她的蜜蜂,后来又失 去了她的母亲。哈提娜的母亲半失明,长年卧在靠窗的窄床上。纪录片里有很多母女的对话,那些随意说 出来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话,听起来又温暖又心酸。当哈提娜问母亲“你能想象春天来的时候吗? ”母亲 说:“有春天吗?我已经历了太多冬天。”母亲去世之后,村子里就剩下哈提娜一个人了那户有着众多孩子的邻居也走了。不知道那些消失的蜜蜂是否还会回到哈提娜身边应该还会回来的,在村子恢复了宁静、春天来 临、草木又生长起来的时候。9 .赏析第段加点词“浮”“驮”“飞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0 .第段画线部分是如何
15、塑造哈提娜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加以分析。11 .本文以关于放蜂人的梦境入笔,请分析这一梦境在文中的作用。12 .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谈谈你的阅读感悟。(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从弟,堂弟。13 .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o.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A.浪漫瑰丽B.遒劲有力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品味“松柏”这一意象,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它抒发情感的。(四)(1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濂性诚谨,官内廷久,未尝许
16、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 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 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延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 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请一人之短, 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
17、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 步。帝大欢乐。九年进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贽善如故。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 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日:“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又明年,来朝。十 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教,乃安置茂州。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 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
18、,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注】胡惟庸:明朝开国功臣,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基:此指刘基,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1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恶可深罪()(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7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最合适的义项。长孙慎坐胡惟庸党()A.因获罪B.凭借C.因为D.判罪18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最合适的义项。其勋业爵位不逮基()A.捉拿B.追赶C.及得上D.到达19 .以下加点字词类活用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官内廷久/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B.又明年,来朝/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C.手酌以饮濂日/栗深林兮
19、惊层巅 D.于是帝廷誉之曰/扶而道苦之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第段中茹太素上书一事,表现出宋濂 的性格特点。21 .结合第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宋濂这一人物形象的。(五)(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又答王庠书苏轼圆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 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 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
20、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口。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 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 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乙)约取而实得叶名泮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礼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 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 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 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
21、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榜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楞腹:空腹。谓饥饿。23 .最适合填入甲文方框处的一项是()A.耳B.矣C.耶D.也24 .根据甲文画线句推测王庠来信的内容,以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A.赞美苏轼的成就。B.询问科举考试常见内容及题型。C.向苏轼求文以供自己学习D.寻求苏轼的举荐。25 .乙文画线句论述了 “强记之法” 效果,语言形象、论证有力,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26 .比较甲乙两文所论读书方法的异同,完成下表。(不得照抄原文)同(1)(2) 异甲文(3) 乙文(4) 三、写作(70分)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曾在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致辞:“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其实只是一种 鲜亮的平庸,却无关乎真正的卓越。”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