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讲义大纲.doc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6908881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讲义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讲义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讲义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讲义大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讲义大纲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讲义大纲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 P2-3) 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p 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p

2、 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0_2) 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3、梅瑞尔,1996) 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瑞格卢斯,1994) 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4、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分析p 设计 学习需要分析p 存在什么问题(界定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目标是什么? 如何测定目标是否达到? 采用哪些教学(培训)策略才能教材原型 :教材包括哪些内容? 媒体制作 :教材如何通过视听途径来表现内容 形成性评价 :教材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学用户是否愿意采用所开发的课程程”或“程序”。教学设计模式(P19)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学科性质 意义:( P7 ,8 8 ) :学科性质:( P9 ) 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多学科理论,理念,技术,方法的创新应用.恰当地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以达到教

5、学效果最优化.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设计最主要的任务是提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层次:(P10,11)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计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材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和策略来完成目标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来共同完成 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p 教学目标、教

6、学目标的功能(P32-33)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比较 相同点:(1)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 (2)两种理论在分类的细化都存在层级关系:布鲁姆整个目标体系的划分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 加涅在认知结果的智力技能分类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构成的层级关系 (3)两个理论在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等方面对教育过程都有其积极的意义。不同点: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加涅分类法则基于

7、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结构体系不同 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 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教学目标分析p 的方法(举例说明)(P42-44)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举例说明)(P45-51) 第三章学习者特征分析p 认知结构(P61)、学习动机(P66)、学习风格(P69) 教学中通常分析p 的学习者特征(本题未找到具体答案) 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新特征(P72-73

8、) 第四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P80-81) 几种以教为中心教学模式、策略的 特点、步骤(如掌握学习(P87)、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P85)、示范-模仿(P89)等)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接受学习模式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模式 九段教学模式 掌握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掌握教学的特点 不改变学校和班级组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体教学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 教师认为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功课的信念,对学生学业成功的期望,对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起促进作用。示范- - 模仿教学策略的步骤 动

9、作定向 要对学生解释完成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以及掌握行为技能的要领; 对学生作形体演示 参与性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模仿分解动作入手,参与进行尝试性练习。自主练习: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通过反复练习,使技能熟练掌握。技能的迁移:在其他学习情景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常用的协作学习策略(P99-)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P103-104)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P106-107) 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P114-115) 教学模式或策略选择时的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知识掌握时,可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 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或

10、方法的培养,在教学中更多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 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价值观,要多采用突出社会活动、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 一门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同时会涉及多个目标,要在教学中适当对不同模式加以组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特点 学科特点,语文、外语等学科宜采用讲授;生物、化学等学科宜讲解与演示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宜用练习 在教学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语文教学,在教诗歌时,朗读的训练较多,教小说题材的文章时,较多地应用谈话法。教学 过程的复杂性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的认知复杂性是不同的 如果所要进

11、行的学习活动主要依赖较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可选择结构严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学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详细严格的规定,如程序教学等。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认知复杂性,需选择结构较松散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及教学程序的控制性较低,允许学生进行主动的、开放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的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模式、非指导性教学等 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包含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是一种绝对的、非白即黑式的思维模式,其中会尽量减少矛盾冲突 中等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避免绝对化,不盲目相信权威 高复杂性的认知活动体现了更多的辩证思维,需要灵活地、多角度地看问题,需要深刻地进

12、行思考,且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习者特点 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上更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观经验,应采用突出学生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 高年龄阶段的学生可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可以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更多的间接性经验。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是这一年龄段较为有效的模式。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风格、教学时间 教师特点:每一位教师有自己不同的特长、素养和教学风格 如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能用生动、简洁、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则可适当多采用语言为主的方法; 有的教师

13、善于制作、运用直观教具,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做一些教具,并结合采用观察、演示、示范等方法; 擅长多媒体的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教学软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教学时间有一定限制 讨论法、参观法、探索-发现法、归纳法等方法比讲授法、接受-复现法、演绎法等耗费的时间多,在选用时应考虑时间是否允许 教学资、环境等客观条件的要求 不少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 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教师可因陋就简,尽量创造条件加以运用,但不宜过分强调 第五章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P123-125)、学习资(P134)、认知工具(P137)、课堂问题行为(P143)、课堂氛围(P140) 简述学习环境设

14、计的内容(本题未找到合适答案) 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举例说明)(P130-132) 学习资设计的心理学依据(P134-136) 常用的认知工具分类(P137) 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的主要作用(P138-139)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如何调控(P146-147) 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P153)、一对一评价(P170)、进行中的评价(P174) 一对一评价:即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诊断性评价阶段 设计人员往往需要和 3 名或者 3 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一起工作,从每个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 知识准备:高于平均水平;中等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学习态度:积极态度的;一

15、般态度的;消极态度的 经历:有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 2 到 5 年工作经验的;工作经验不到一年的 目的: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初的使用数据和反馈 可从明晰度、影响力、可行性等方面进行 过程:设计者向学习者进行必要说明,学习者使用材料,学习者和设计者交流 收集数据的途径:观察记录、学习者讨论的记录、教学完成后的问卷和测验 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教学设计人员应在合适而可行的时候对学生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否能够保持,是否能够在其他应用环

16、境中使用。通过评价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明确:教学在促进技能迁移上的优缺点 能够更好的支持迁移和技能运用的地方 解决阻碍运用技能于实际场景的教学障碍 可以采用现场观察、记录和反思报告、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要获取信息 既可以直接从学习者处获得,也可通过教师、同学、家长等间接得到 不仅适用于培训、产品等教学系统设计成果,对课堂教学同样适用 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含两个环节:搜集反映课堂数学效果的有关信息资料 搜集资料的方法:测验、调查和观察 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 调查适宜于搜集情感类目标的资料; 观察适宜于搜集技能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根据信

17、息资料所反映的教学状况做出即时反馈 形成性评价中的反馈有 3 种:校正性反馈:当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采用的反馈形式,即教师及时调整当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与需求 鼓励性反馈:对大多数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应采用的反馈形式,即教师根据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恰如其分的肯定和鼓励 帮助性反馈:对少数或个别未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应采用的反馈形式,即教师应尽量对其提供帮助以设法补救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内容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属于教学评价的范畴,它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趋向完善的重要环节。教学系统设计的评价从确定教学目标时已经开

18、始,并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应该包含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系统设计方案、教学材料和支持工具等 对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形成性评价的一般过程(P175) 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p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实践领域 第八章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混合式学习的应用阶段 根据学习方式结合的紧密程度,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可分为四个阶段: 组合阶段,将不同的学习方式简单组合在一起,这些学习方式没有关联,各自开展,设计上较简单 集成阶段,尝试建立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连接关系,将在线学习和面授等形式根据学习目标聚合起来,同时制定测评方式 协同阶段,使学习方式间的组合更为紧密,需要组建学习群体和管理制度,进行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持续跟踪 扩展阶段,通过学习方式的混合,达到某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法达到的目标,促进学习到工作的转化,提高工作绩效。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的实现途径 利用能提供教学策略支持的多媒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