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2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2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16三国鼎立. (2022年浙江湖州)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 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答案】C【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公元208年”“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 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公
2、元208年是3世纪初,排除A项;导致前 秦统治土崩瓦解的是泗水之战,排除B项;赤壁之战并没有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排除D项。故选C 项。1 .(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 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泗水之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孙吴联军打败曹操军队,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C项正确; 巨鹿之战是秦末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观水之战是东晋与前 秦的交战,处于两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 .(2022年黑龙江绥化)官渡之战为三国鼎
3、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对抗曹操,孙刘联军利用火攻打败曹操,奠定三国 鼎立的基础,本题说法错误。考点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2022年湖北荆州)2. (2022年福建)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 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A.强调不误农时B.主张种植水稻C.关注农具革新D.重视因地制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可知,小满的时候就要赶 紧锄麦种杂粮,如果过了小满,十天不种就不能收获了,所以这体现了先民强调不误农时,
4、A项正确;材 料给到的信息是锄麦种杂粮,没有提到主张种植水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具革新,排除C项;材 料与因地制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 (2022年四川广安)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远处看宛如一只“水晶鞋”,因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又名“雪飞天”,与“冰丝带”雪如意(河北张家口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冬奥场馆一样,突出中国元素, 彰显了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文化自信D.制度自信【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因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又名雪飞天.”可知,“雪飞天的造型融入了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飞天”,突出中国文化元素,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c项正确;题干中国元
5、素没有 涉及道路、理论、制度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4. (2022年山东临沂)下图所示的书法,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这种汉 字字体,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也称“真书”“正书”。该字体的创始人是A.镶繇B.胡昭C.王羲之D.颜真卿【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知,与钟繇有关。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 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A项正确;胡昭擅长隶书,排除B项;王羲之擅长行书,排除C项;颜 真卿擅长行书和楷书,排除D项。
6、故选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 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 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实现了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 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 了各民族的大交融,A项正确;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没有体
7、现“在中 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外贸易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 A项。2.(2022年广东)十六国时期,氏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 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氏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前秦政权也吸收汉族儒生参政。这中措施显然有利于民 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中举措不是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是有为而治,排除B项;重 用汉族人,不是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18东晋南
8、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022年山东临沂)王导是琅哪郡临沂县人,他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 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 的事了。”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该上书反映了A.王导主张健全法制B.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C.东晋朝廷重文轻武D.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 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可知,该上书反映了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B项正确;题干材料 阐述的兴办学校从重要性,没有涉及健全法制,排除A
9、项;材料反映东晋重视教育,没有涉及轻视武将, 排除C项;王导出身琅哪王氏,是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镇军司马王裁的儿子,不是平民,排 除D项。故选B项。1 .(2022年江苏盐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处的政权是A.西晋B.东晋C.北魏D.北齐【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北方是十六国时代,与十六国并存的是东晋,B项正确;西晋是统一王朝,排除A项;北 魏与北齐都是北朝时期与南方宋、齐、梁、陈并存的,排除CD项。故选B项。2 .(2022年河南)317 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 现了江南地区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
10、.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317 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由火耕水耨这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到施用粪肥, 这主要体现的是生产技术的进步,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环保意识增强、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优 越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考点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022年重庆A卷)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 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
11、革的成效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答案】B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解析】孝文帝改革时期实行迁都洛阳的措施。材料中描述洛阳的“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说明北魏孝文帝 改革的成效,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排除A项;虽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但是不 能消除民族隔阂,排除C项;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是隋朝时期,排除D项。故庙B项。1. (2022年浙江温州)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 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开发了江南地区 C.加强了中外交流 D.削弱了军队实力【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孝
12、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 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 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 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 汉化思想,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A项正确;材料和开 发江南地区、中外交流和军队实力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北魏孝文帝改革2. (2022年四川广元)广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制作了图示卡片。
13、下列选项与该卡片内 容最契合的是A.商鞅变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即位后,推行了汉化措施,规定说汉语,穿汉服, 改汉姓,通汉婚,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商鞅变法是秦国为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排除A项;文景 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治世,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治世,排除C项。故选D项。3. (2022年湖南郴州)下图是北魏时期的陶笼冠佣,该陶俑头戴纱织笼冠,身穿大袖上衣,下穿长裙,腰 间系带,是当时着汉装的侍女形象,这种“胡人汉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A.商鞅变法B.前秦的统一 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北魏时期、胡人
14、汉服”可得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他推行汉化措施,规定说汉语,穿汉服, 改汉姓,通汉婚,C项正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排除A项;前秦的统一使 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朝政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 C项。4. (2022年湖北黄冈)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土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 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 表明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B.当时出
15、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D. “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 民学习畜牧经验。”表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B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各民族之间的偏见 完全消除、“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这三项的“消解”、完全消除”、“彻底淡薄”表述太绝对,排除ACD 项。故选B项。5. (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 奋进的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改革措施中。孝文帝把都城迁到 A.洛阳B.长安C.北京D.
16、建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史实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接受中原先进的 文化,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该措施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和汉化进程,A项正确;孝文帝把都城由 平城迁到洛阳,而不是长安、北京、建康,排除B、C、D项。故选A项。6. (2022年黑龙江大庆)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用汉语,穿汉服,改汉 姓,与汉人联姻。这些措施A.实现了全国统一B.消除了民族隔阂C.促进了民族融合D.激化了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用汉语,穿汉服, 改汉姓,与汉人联姻。这些措施增
17、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时期统一了黄 河流域,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隔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激化了民族矛盾说法 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7. (2022年内蒙古包头)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 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 显著进步”可知,这些因素都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实现经济重心的南
18、移是在南宋,排除A项; 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说法太绝对,差异没有消除,排除B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吴国的建立,排 除D项;故选C项。8. (2022年四川广安)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等。这些措施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促进了民族交融C.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D.加强了社会经济控制【答案】B【解析】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是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B项正确;材料中措施有利 于民族融合,不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了科举制以及加强了社会经济控制,排除A、C和D项。故 选B项。考点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 (2022年海南)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表明范围广泛,各方面的内容都有,D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