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语教材中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语教材中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初语教材中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摘要 选入苏教版初语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那么学生必然就会学无所获。选编篇目中的鲁迅小说,语言往往具有声响效果,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而且作家还习惯使用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选篇中的鲁迅散文,语言却比较注重简约、凝练之风,以及音乐美和节奏感,尤其擅长巧妙运用标点符号来传情达意。这两种不同文体的教学,自然也对教师如何把握住语言的不同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不同要求。因此,小说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散文课堂上使学生“感同身受”,不仅是较好的设计思路,也是引领学生感受鲁迅作品语
2、言魅力的极好途径。关键词 苏教版 初语教材 鲁迅作品 语言特点 Linguistic Features of Lu Xuns Works in the First Language Textbook of the Jiangsu Education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lu xuns works in the early language textbooks published in the jiangsu edi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3、Chinese teaching. If teachers fail to teach, students will inevitably learn nothing. In the anthology of lu xuns novels, the language often has the sound effect, the scene description, the character description picture sense is very strong, and the writer is also used to use the contrast, the repeti
4、tion and other rhetorical devices to shape the character image; Lu xuns prose, howeve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implicity and conciseness, as well as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the sense of rhythm. He is especially good at using punctuation marks to convey his feelings. These two different styles of te
5、aching naturally put forwar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o grasp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to desig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links and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Therefore, it is not only a good design idea, but also an excellent way to lead students to feel the l
6、inguistic charm of lu xuns works, that students can be immersed in the scene in the novel class and empathize in the prose class. KEY WORDS soviet versio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Lu xuns works Language features 目 录引 言1一、动感而富于画面美的小说语言1(一)语言具有声响效果1(二)语言具有画面感2(三)对比修辞手法3二、简约而富于音乐美的散文语言5(一)语言
7、富于音乐美5(二)语言具有简约风6(三)巧用标点符号7三、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启示8(一)演:感受“身临其境”8(二)读:体会“感同身受”8结语9参考文献11致 谢12引 言鲁迅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语言丰富而简练,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形象,也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人物前后的不同,以此深化主题;他的散文写人写事真实自然,语言多简短、零散,喜欢运用声调起伏构造出一种和谐的音律美;他的杂文笔锋犀利,讽刺而幽默的语言增强文章的战斗性。相比于其他现当代作家,鲁迅的作品是被选编入中学语文教材数量最多的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鲁迅三篇小说,三篇散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8、选编鲁迅作品六篇,其中小说三篇,散文三篇;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鲁迅作品五篇,其中小说三篇,散文两篇。由此可见,教学鲁迅的作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学小说、散文的相关知识,也要注意教学鲁迅不同文体语言的特点。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感受鲁迅在不同文体中所展现出的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更深刻的理解鲁迅作品蕴含的深意。本文将以被选编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的作品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等为例,来探讨鲁迅小说、散文中不同的语言特点。一、动感而富于画面美的小说语言鲁迅是我国文坛巨匠,他的小说内容丰富,不仅营造了诙谐幽默的
9、氛围,而且暗含讽刺之意,其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凝练含蓄,在字词句运用方面注重动词和形容词的斟酌,同时也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鲁迅小说社戏孔乙己故乡中可窥探一番。(一)语言具有声响效果在鲁迅的小说中,他经常运用一些字词来增强文章的声响效果,也以此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出场时,是人未见,声先闻,不仅让人产生好奇心,而且还展现出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府中的地位,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方式与具有相同之处。在鲁迅还未看见杨二嫂真人时,怪声便穿过耳膜,“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
10、017年版,第57页。一个“哈”字和三个感叹号的接连使用,不仅表现出杨二嫂说话的突兀也表现出杨二嫂加重语气而显得声音怪异的特点。当看到鲁迅愕然之时,杨二嫂的第二句话脱口而出“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7页。,一个“么”字既表达了疑问也表达了鲁迅淡忘她的遗憾,而“咧”字则写出了杨二嫂言语的轻率。“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8页。当鲁迅愈加愕然时杨二嫂似乎面有愠色,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怪声怪气“那么,我对你说。迅哥,你阔了,搬动又
11、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吧,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8页。一句“我对你说”带有长辈对晚辈善意与严肃的劝告,并且“用”和“着”字加重语气,既表现出杨二嫂非常想要木器的心理,也表现出杨二嫂志在必得洋洋得意的语气。当鲁迅含蓄隐晦的拒绝杨二嫂的要求之后,如意算盘被打翻了的杨二嫂怒火中烧,愤恨的说:“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8页。“阿呀阿呀
12、,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页。这里的语气词“阿呀呀”“阿呀阿呀”不仅打断了鲁迅说话,有一种不愿听解释的无理取闹,而且其语气中的尖酸刻薄毫不掩饰。从这些语气词中,我们仿佛能够听到杨二嫂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音调。社戏中驾船去看戏时,鲁迅写到小伙伴们支起橹来,“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93页。划船去赵庄听戏。这里的“说笑”“嚷”是直接的描写出当时场面的闹腾
13、,而“潺潺”描摹行船撞击水的声响,让读者如耳闻其声,这种人声吵闹和潺潺水声的结合,表达了他们去看社戏的欣喜欢乐之情。在行船过程中鲁迅似乎听到婉转悠扬的横笛声,在船行如此之快以及如此吵闹的环境下,鲁迅单独写了一段悠扬婉转的笛声,让读者在热闹激烈的划船中骤然放松,仿佛耳畔真的传来笛声。当鲁迅和小伙伴们一起看戏时,有个小旦在老生之后出来咿咿呀呀的唱。这里的“咿咿呀呀”用了摹声的手法,既描写出了小旦唱戏唱不清词的糊弄,又表现出鲁迅没有看到所期望的精彩节目而十分扫兴的情绪。故乡中,还有描写深冬冷风的“呜呜”声,有描写猹偷吃瓜的“啦啦”声,这些词根据物体所发出来的声音,直接具体地用摩声词再现生活音响,能给
14、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词语具有声响效果,用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中能够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小说情节描写的更丰富,用在对自然声音的描摹中会刺激读者的听觉感官,让小说语言充满节奏感。(二)语言具有画面感语言的画面感是用文字再现一个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在鲁迅的小说中,我们仿佛听到杨二嫂在说话时的语调起伏,也仿佛听到船击水和猹吃瓜的声音,但其实在鲁迅的小说中,我们还能够根据鲁迅的描述,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出相对应的画面。孔乙己中,当别人说孔乙己因为偷书被吊起来打的时候,孔乙己脸色涨的通红,连青筋凸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他却仍然狡辩说是“窃书”而不是“偷书”,因为读书人不能和“偷”挂边。这是孔乙己急于向别人争辩关于
15、偷书这件事情的无赖表现。但是当孔乙己听到别人说他半个秀才都没有的时候,他的脸色瞬间垮了,灰头土脸的。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再现孔乙己与别人争论并伴随脸色变化的场景。这幅场景把孔乙己这样一个封建读书人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完美地展现了人物特征,也充分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孔乙己的毒害。紧接着后文中,孔乙己拿出读书人的高傲姿态,询问小伙计是否会写“茴”字,小伙计嫌弃孔乙己低贱的身份,不欲理睬,但在孔乙己恳切的语气中,小伙计懒懒的回复了孔乙己,听到正确回答的孔乙己喜上眉梢,接着发问小伙计是否知道“茴”的四种写法,小伙计耐心耗尽,努着嘴走了,孔乙己想教无人教,露出惋惜的神态来。这一部分的描写
16、将孔乙己好为人师,能够教别人写字的虚荣心理刻画出来,读者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孔乙己满怀嘚瑟的去卖弄自己会写字的画面。故乡中当鲁迅得知闰土要来见面时,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那是少年闰土在西瓜地中,手握钢叉去刺猹的画面。这一部分描写细致,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寂静和对闰土刺猹时的身躯矫健以及猹扭身逃跑的麻利动作的描写,动静结合,显得文章活泼生动,直观形象的给读者留下栩栩如生的画面。鲁迅用第一人称描写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这样能够更好地带动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跟着描摹画面。故乡中鲁迅还描写到杨二嫂像一个圆规,是因为她在说话的时候将两只手放在大腿上,而两只脚张开,这个造型很像圆规的外形,所以鲁迅说她活像
17、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7页。将杨二嫂说话时的形体动作描绘成圆规的外形,这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结合圆规的外形特点而对杨二嫂有很清楚的直观化的人物形象。语言叙述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的脑补当时的画面,甚至将自身融入那个场景,这样的文章就显得叙述更生动也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对比修辞手法修辞是为了能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而采取恰当的语言手段。鲁迅的小说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了精心的选择,显示了他高超的语言修辞艺术。他常常将对比手法熟练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此增强作品
18、的表达效果。故乡中鲁迅运用了很多对比的修辞手法。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擦着白粉,没有像圆规式的姿势,经营的豆腐店生意很好,人称豆腐西施;二十年后的杨二嫂颧骨凸起,薄薄的嘴唇,在与鲁迅讲话的时候,两手搭在髀间,两脚张开,活像一个圆规。这里从外貌的显著变化,揭示出杨二嫂日益窘困的生存现状。除了描写杨二嫂时鲁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描写闰土的时候鲁迅也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闰土紫色圆脸戴着银项圈,见人怕羞独不怕鲁迅,不到半天就和鲁迅玩熟了,是个天真的孩子,而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却是灰黄的脸和像松树皮一样的手,见到鲁迅喊“老爷”,是个自卑的人。少年闰土月夜刺猹,身姿矫健,而且知道很多鲁迅所不知道的稀奇之
19、事,是鲁迅羡慕的英雄,而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由于受尽苦难,变得麻木呆滞,像一个木偶人。通过把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他由一个活泼有趣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恪守规矩的老实人,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思想及行为上的压迫。除了上述的同一个人物不同时期的对比,其实杨二嫂与闰土之间也构成对比。杨二嫂爱占便宜,说话尖酸刻薄,而闰土神情麻木,说话嗫嗫嚅嚅,这是拿杨二嫂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农村妇女形象衬托出闰土的寡言少语却忠厚老实的人物形象。孔乙己中也不乏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两类人来酒店喝酒,一类是贫苦的劳动者,他们一般都站着喝酒,俗称“短衣帮”。一类是有文化的人,他们踱进酒店坐着慢慢喝酒,俗称“穿长衫
20、的”。原文中的“站”和“坐”,“长”和“短”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两类人不同的社会地位。而主人公孔乙己却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这样简单一句话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之处。不仅上面两类人彼此形成对比,而且孔乙己的特殊又与上面两类人形成对比,反映了孔乙己的格格不入,也暗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结果。后文中还写到当孔乙己想在短衣帮面前炫耀摆阔,掩饰自己慌乱的内心时,“排”出大钱买酒,而当孔乙己因为偷东西被打折腿之后,动作迟缓,所以只能“摸”出钱来买酒,这一前一后的对比,真实的刻画出孔乙己日渐潦倒的艰难处境。除了对比手法的熟练运用,鲁迅在孔乙己中还多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21、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19121页。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时隔好久不见孔乙己来喝酒,掌柜在取下粉板算账之时,提到孔乙己还欠钱,小伙计才想起来确实是这样,从侧面表现出孔乙己的地位卑微,连温酒的小伙计都不记得他不关心他,更不用说唯利是图的掌柜了。也由此引出孔乙己长久不来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缘故,甚至可能已经死了,而掌柜听完不再过问,仍然在算他的账,表明了掌柜冷漠无情。第二次是在孔乙己爬来买酒的时候,当掌柜听见孔乙己的声音便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
22、版社,2017年版,第120页。并且取笑孔乙己因为偷东西而被打断了腿。掌柜看到孔乙己悲惨的现状时,不仅毫不关心他,还嘲笑他,而且只记得他还欠钱。第三次和第四次都是在孔乙己爬着买酒之后,掌柜分别在年关和第二年端午再次提及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从这个时间跨度就能看出来掌柜对孔乙己欠钱这件事情记了很久,念念不忘。直到孔乙己再也没有出现,掌柜只在意他欠的那十九个钱,而不是孔乙己这个人。欠钱这句话反复出现多次,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在言语中透露出在封建腐朽制度下,国人的自私冷漠,麻木不仁。二、简约而富于音乐美的散文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鲁迅的散文大多简约质朴而又富于节奏感。他往往能够用简单的几笔,展现出
23、事物的要领,也能够注意用词用字的和谐,丰富文章的韵律感,将思想和语言融为一体,以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选编鲁迅两篇散文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以此为例,从中探讨鲁迅散文的语言特点。(一)语言富于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即鲁迅的散文语言极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受到一种和谐之美。好讲声调,注意音律的协调,是鲁迅在描写百草园时所用的语言在音乐美方面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原文中这样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42页。第
24、一个短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畦”,第二个短句的第一个字是“光”,这个“畦”和“光”都是平声,同理的“栏”和“高”都是平声,“树”和“紫”都是仄声,注意到了相邻句子中的平收平起,仄收仄起,还有同一短句中的“光”和“栏”是平声,“紫”和“葚”是仄声,注意到了同一句中的平起平收,仄起仄收,而且用的都是短句,一读一顿,一急一缓。后面的鸣蝉长吟、黄蜂伏在菜花上、云雀窜进云霄去,这几个短句的结尾分别是平声、平声、仄声,与分号前面的句子形成相呼应的关系。而“单是”引领的句子在“趣味”中戛然而止,给人带来一种绵延的喜悦感。因而,由于平仄的协调,在语气上就形成高与低、快与慢、急与缓的和谐。读来抑扬顿挫,形成一种独特
25、的旋律。而且这部分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一组词进行串联,使得前后衔接更加紧密,读来朗朗上口。鲁迅对教书先生的肖像描写文字也体现出了语言的韵律美。原文中说教书先生在朗读那篇文章时,会像古代私塾先生一样,仰起头,向后面拗过去。这里“仰起头”的音调分别是“上声、上声、阳平”,“拗过去”的音调分别是“上声、去声、去声”,但因为现代汉语的语音变化规律:当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当两个去声相连时,前一个去声要变成声调较弱的半去声。所以当我们在朗读这部分的描写时,会进行变调,使其读来更协调。而且“仰起头”的最后一个字是阳平,显得高昂开阔,连接后面的“摇着”就显得很顺畅;“拗过去”的最后一
26、个字是去声,还是相同短句的重复运用,显得低缓而有余韵。这整段的描写节奏舒缓又不缺乏音乐美。鲁迅的散文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意思简洁明快,并且注意音调和谐,气势贯通,适合表达丰富的情感,这种结合,使得散文的语言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抑扬顿挫,有极强的音韵美。(二)语言具有简约风鲁迅散文作品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语言的简练,他努力将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做到言简意丰,深而有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对冬天百草园的描写是非常有趣的,虽然地上的雪不够厚,不能堆雪人,但是可以利用这薄雪来逮麻雀,扫一块雪,露出地面,支个竹筛,撒把秕谷,拉掉短棒的方法就能轻易的将麻雀收入囊中。这里鲁迅在描写捕鸟的过程中没有重复和
27、多余的字,只“扫”“支”“撒”“拉”不仅将捕鸟的动作描绘的出神入化,还流露出捕鸟时的紧张心情,可见其用字简洁。在描写百草园的结尾中,鲁迅与其进行告别,说的是:“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46页。这里的“Ade”是德语,并且多用于儿语中,意思为“别了”或者“再见”,是一种亲昵随意的语气。而鲁迅将其借用在与百草园的告别中,传意传神,摹情摹态。将少年鲁迅对小动物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的依依不舍之情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藤野先生开篇,描写了清朝留学生赏樱花时的情景。那些留学生有的将头发盘在头顶,看起来
28、好像头上有一座富士山,有的将头发散开,甩在身后,还时不时的扭扭脖子,看起来是个极其标致的小姑娘。富士山被日本称为圣山,鲁迅用富士山去形容留学生盘着辫子的头顶时,不得不让人诧异,也产生了强烈的滑稽感。并且一群男人将头发抹了油,弄成小姑娘的发髻,除却了自身的阳刚之气,反倒不以为丑,甚至将脖子“扭一扭”,从“发髻”到“扭一扭”,从形象到动作,都能够显示出留学生丑陋的姿态。“标致”这个词用的非常巧妙,本意是个褒义词,是形容女生容貌出色,但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鲁迅把它用为贬义词,毫不留情的揭露了清代留学生的腐朽和迂腐,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毒害人性的批判。从修辞角度来说,鲁迅经常使用仿词、粘连等手法。由于受
29、到现有环境的熏陶,鲁迅比照现有的词语,更换其中的个别语素,仿造新的词,从而形成讽刺幽默的效果。例如藤野先生中写到“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79页。,这里鲁迅并没有将托尔斯泰、俄国沙皇和日本天皇等姓名和专有名词写出来,而是结合国内的环境现状写作“托老先生”“俄国皇帝”和“日本皇帝”,这样不仅让读者能够直接理解以上三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不乏讽刺的深意,让人感觉既庄严又荒诞。鲁迅能用寥寥数语,便准确把握事物的要领,从而将其表现出来,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富有张力和感染力。(三)巧用标点符号
30、除了上文的用字简洁,鲁迅在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也很巧妙,这不仅体现出鲁迅写文章时爱斟酌字句,而且也成为鲁迅散文用语简约的另一表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教书先生念文章时“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49页。这里“呢”“噫”“嗬”三个词,是因为教书先生在满怀激情的朗读,因此无意识的在句尾增添的语气词;“铁如意”“金叵罗”这两句后面分别加了个逗号,用来断句,这其实是因为先生在读书时感情过于充沛,无法一气呵成的读完一整句,所以他需要通过停顿来调整自己的气息,以酝酿出更加强烈的情感
31、;句尾加了波浪号和省略号,既表示声音的高低起伏也表现出教书先生在读书时拉长音调,显现出余韵悠远的情态。鲁迅巧妙的运用了标点符号,让读者感受当时先生那种自我陶醉的状态,也让读者明白,在一个小孩儿眼里,先生吟诵时的状态是好玩的,令人难忘的。藤野先生中“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81页。这句话中分号的使用才是这个句子的重点,这个分号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侦探和围观者都是影片里的人,而鲁迅是在讲堂中,所以用分号。第二则是虽然同在一间教室,
32、但探子和围观者都是麻木不仁的国民,而鲁迅是想唤醒愚民的爱国青年。他们精神迥然不同,因此运用分号含义深刻。由此可见,对于鲁迅来说,标点符号不只是简单的用来表示停顿的作用,也是可以用来表示自己情感态度的符号。三、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启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鲁迅不同体裁的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小说与散文学习的不同引导方向。只有抓住文体特征,抓住不同文体的教学突破点,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一)演:感受“身临其境”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场景描写又具有画面感,适合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演出。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式的表演去感受作家对笔下人物的情感,以及对文本主题的挖掘。比如,在学生充分
33、理解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将孔乙己与别人争辩“偷”和“窃”的场景改为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在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提出要求: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台词要能够充分的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身份地位,最后要能够将孔乙己前后神态语气的变化表现出来。教师将学生以三人分为一小组,分别扮演酒店喝酒的客人,孔乙己以及念旁白,之后学生自己排练,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学生们熟悉台词,更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揣摩孔乙己说话的语气。将小组的排列顺序作为学生表演的顺序,表演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最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本改编的体会。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少会通过直观的形象去再现课文场景,只靠言
34、语的表达,学生是无法感受课文要表达的情感,而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使得文字更加具象,有高浓度的艺术魅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有必要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掌握角色的语气和语调,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促进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艺术氛围中,去体会感受人物心态和情感,从而有效的消化课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再如编排杨二嫂来鲁迅家里要木器的场景,抓住杨二嫂和鲁迅的对话,感受杨二嫂说话语气的变化,学生可以感受到杨二嫂唯利是图的人物形象,再结合鲁迅描写的杨二嫂前后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底层妇女的灵魂扭曲。课本剧的编写与演出,比设计学生互相
35、讨论的教学环节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易于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更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所以说,课本剧有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二)读:体会“感同身受”相比小说,鲁迅的散文更注重音乐性和简约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探讨鲁迅是如何安排字词句之间的关系,其中音调是否有变化,以及鲁迅是如何炼字,让散文中的文字如此简练却又将事物刻画的一清二楚。比如,在学生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写景状物文字读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将描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的几个短句进行声调标注,先从声调上直观的看出规律,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用手势模拟声调起伏,感受鲁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音调
36、的高低起伏,并且教师及时补充平仄声调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理解鲁迅这样安排的巧妙用意,在多次朗读之后,感受其中的音乐韵律感。后文中还有描写冬天捕鸟的过程。在学习这一部分之前,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捕鸟视频,之后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视频中捕鸟的过程,写一段不超过300字的捕鸟过程,之后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互相点评,之后教师总结优缺点,并且指出有的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赘述过多或是有的学生的描述出现跳跃现象,不够连贯。然后再进入文本学习,看看鲁迅是如何叙述的,引导学生将这一段的动词都圈出来,之后再朗读的过程中,将动词重读,多读几遍,以体会鲁迅描写的简练恰当,最后学生齐读鲁迅这一部分的描写
37、,深入感受鲁迅在保持简练的文字基础上将捕鸟活动刻画的活灵活现。在学习到鲁迅刻画教书先生读书这一片段时,教师将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原文展示出来,请同学齐读,之后再齐读鲁迅描写的片段,找出不同点,教师明确最大的不同点是标点符号的不同。诗词原文句子中间没有间隔,而鲁迅在描写教书先生读书的时候有用逗号隔开,结尾还用了波浪号和省略号。由此教师提问,为什么鲁迅要用这些标点符号?我们通常什么情况下会用逗号,波浪号和省略号?这些标点符号通常有什么样的作用?能否将鲁迅描写的教书先生读这首词中的逗号,省略号和波浪号去掉,直接用原词中的标点符号,为什么?明确答案之后引领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读法,该停顿的地方停顿,
38、该拉长语调的地方拉长语调,就连教书先生读书时的头部动作也不能丢,以此来体会教书先生对这首词的喜爱,而这些标点符号是教书先生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象征。散文与小说是教学中常见的两种文学样式,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文本特征来确立教学的侧重点。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富于画面感的描述,也夹杂着部分的声响效果词,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画面的呈现。而散文的语言特点大多体现在语句的节奏感或者是简约化的表达,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作者的炼字和音律和谐的现象。结 语本文重点分析了苏教版初语教材中选编的鲁迅作品,其小说注重声响效果、画面感以及反复的修辞手法,而散文则更注重简约风和音乐美以及标点符号的巧妙运
39、用,而这两种不同文体的教学对教师教学设计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要求,也由此希望让学生能够更了解鲁迅的每一种文体的写作实践都有与众不同的方式和风格。鲁迅的杂文虽然没有被苏教版初语教材选编,但是鲁迅的杂文也有其独特的行文风格。他的杂文内容丰富,形式自由,有随感、杂感、闲谈、漫笔甚至是“无题”。鲁迅善于在杂文中运用逻辑思维,无情的揭露现实矛盾,有高度的说服力,并且讽刺手法是鲁迅写作杂文的基本手法之一。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多样,手法不拘一格,拥有强大的思想威力。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驱,鲁迅创作的白话文作品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鲁迅作品中的“双言”现象。受到作家本身的生活地点的影响,鲁迅作品中含有不少的方
40、言,比如阿Q正传中,秀才骂的一句“忘八蛋”。这句虽是方言,但也是全国都能接受的。再比如鲁迅作品中不只是白话文,还含有文言文,藤野先生中的“呜呼,无法想象。”这句“呜呼”则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叹词。这种集口语和方言为一体去创作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是新时期鲁迅研究及现当代文学作品可拓展的一条新路径。参考文献1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2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3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4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
41、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5洪宗礼: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6杨文新.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研究J.神州,2019(6):64-64.7魏楠杭.论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J.山花:下半月,2014(5):114-115.8徐美珠.试析反复辞格形成的动因以鲁迅小说语言为例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9):128-130.9陈国权.鲁迅散文的语言美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1999(3):128-130.10贾增妍. 浅析外文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J. 阅读与写作, 2007(02):10-10.11杨帆.论鲁迅散文简练语言的文化风格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5):86-87.12陈治勇,叶会彬.言语密码透真情-藤野先生文本细读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8):63-72.13柴普隆.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初中语文多元阅读教学以散文藤野先生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12):53-53.14鲍静静.因体而教:回忆性散文的教学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2017(20):55-57.15金玉,卢艳君.从鲁迅杂文特点看当代杂文创作J.辽宁师专学报,2001(6):31-32.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