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03239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专题要点】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要求】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纵横】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制约1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区域之间相互影响,如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 名称及分布模式图2差异性自然带 分布规律及如

2、何分析应用 【教法指引】综观历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从能力要求看主要表现在:识记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和位置(如:多次考查了自然带的名称与分布)、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等方面。纵观命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 由考查识记、理解为主向考查理解、分析、运用为主转变。2、 由单纯考查本章知识向与区域地理综合的方向转变。【典例精析】【例1】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做(1)(4)题。(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气候

3、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4)图中所示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

4、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规律性D不均衡性【解析】(1)洋面封冻,阻断了洋流的热输送,会导致该海域气候变冷,CO2浓度降低,温室作用减弱,也会导致气候变冷。生物衰落,光合作用减弱,CO 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2)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气候变冷,则大气对地面辐射吸引作用减弱。(3)选项D是臭氧层遭到破坏,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含量增加造成的后果。选项A、B明显错误,不符合题意。(4)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答案】(1)D (2)D (3)C (4)A【例2】(08年汕头二模)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

5、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3题。修建水库水库周围降水增多1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 C D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土壤肥力下降 产生土壤盐碱化 洪涝灾害加剧 渔业产量下降 三角洲面积扩大A B C D【解析】修建水库,可使土壤水增多(),也使蒸发量增大()。阿斯旺大坝修建,减少了洪涝灾害,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答案】1C 2 A 3D【例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

6、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解析】此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答案】:1(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

7、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例4】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解析】(1)河西走廊深居内陆,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祁连山冰雪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2)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的蒸发、大风等自然力的作用,土地资源将严重缺水,从而造成土地荒漠化。【答案】(1)主导自然条件是水。由于河西走廊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

8、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例5】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 ,B ,C ,D ,(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 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 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 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 月份(代表月份)。【解析】赤道以南的热带沙漠分布在大陆西岸沿

9、海,主要是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赤道 纬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3)本格拉寒流 7【例6】读我国北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为山脉,其以东的自然带是带。(2)B地东部的自然带是带,该地区所属的地形区为。(3)C地为盆地,其自然带是带。(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的地带性规律,这种分布规律主要以条件为基础的。(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带性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状况差异很大。(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地带性。【解析】该题以我国北部地区图为切入,考查了自然带分布规

10、律在我国的具体表现。A为大兴安岭,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分界线;B为内蒙古高原,C为塔里木盆地。【答案】(1)大兴安岭 温带落叶阔叶林 (2)温带草原 内蒙古高原 (3)塔里木 温带荒漠 (4)经度 水分 (5)垂直 水热 (6)非【例7】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图10-3北纬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BCD(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

11、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距42N大约11001800Km;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大约差110Km,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52N58N。(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递减,针叶林在山地分布的海拔也会逐渐降低。【答案】(1)B (2)C【例8】读下列等高线区域图,完成(1)(2)题。(1)该区域所属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2)该区域的自然土壤类型为A水稻土 B砖红壤 C红壤 D紫色土【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应是我国江南丘陵。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相

12、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里的代表性土壤应是呈酸性的红壤。【答案】 (1)B(2)C 【例9】(08惠州调研三)读右图,完成(1)(2)题。(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两地B、两地C、两地D、两地(2)、三地气候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解析】地由于海拔高(东非高原)而形成热带草原带,而不是热带雨林带;地由于受暖流、地形(山地迎风坡)而形成热带雨林带。、三地都属于热带草原带,但成因不同。【答案】(1)D (2)A【例10】读下面“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1)该山地可

13、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解析】(1)由图中南北坡自然带的高度可断定图示为南半球,从基带植被可知为温带(2)图中可看出没有永久性积雪和冰川,据山麓气温可知山地海拔不会超过2000米; (3)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只可能两种气候:一种是温带海洋气候,一种是温带季风气候。该山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所以只可能是西风影响下的温带海洋性气

14、候。 【答案】(1)C (2)B (3)C【例11】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是北坡, 是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解决此题:一是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如山脉的位置,向阳坡和背阳坡,山麓、山顶的自然带等;二要明确雪线的高度与所处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阳坡及降水量的多少有关。【答案】 (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15、3)B A(4)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海岸线北南海海高山植物区西东23.5SNM图1【专题突破】图1是某区域自然带沿不同方向的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不同自然带。读图回答14题。1、 图中高山的成因是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D. 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隆起2、M、N两海区表层的海水等温线A. 都向北弯曲 B. 都向南弯曲C. 在M海区向北弯曲 D. 在N海区向北弯曲3、 、自然带分别是A.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B.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C.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阔叶林带

16、 D.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4、 自然带的成因是A.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B. 夏季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C. 受副热带高压和离岸信风的控制 D. 由暖流加湿的东南信风受较高地形抬升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5-8题。5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C高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6、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A B C D7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河谷地形,地形闭塞A、 B、 C、 D、9该地居

17、民主要分布在A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 B河谷西侧山麓地区C山脉西侧山麓地区 D山脉东侧森林地区 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0-12问题。10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多项选择)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11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条件的变化而引起。12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_ (填写字母),它们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图2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13、.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14、.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1与5 B.1与6 C.3与5 D.3与6(2007江苏)图5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16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1-4CCBD 6-9DABC(ACD) 10、 纬度 水分 11、AC 热带种植园农业12-15 ACDB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