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完美整理版(安徽合肥地区考试适用)(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完美整理版(安徽合肥地区考试适用)(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角色 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3.教学效能感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4.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生产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5.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
2、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6.教育机智 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7.教师胜任力 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心、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8.接受学习 就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9.发现学习 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
3、,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10.动机 引起和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11.学习动机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必要条件,它必然影响学习效果。1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美国心里学家耶克斯多德逊研究发现,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型的函数关系:激活水平太低,影响行为效率;激活水平过高,行为发生紊乱,同样缺乏行为效率,而当激活水平适当时,其行为效率高。研究还发现,动机激活水平和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最佳的动机激发水平和任务难度有关,任务越容易,动机激发的水平越高,任务越困难,动机激发的水平越低,而任务难
4、度中等时,动机激发水平适当。13.创造力 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凡是对创造力这个名词不太熟悉的人,大都会把创造力和任何一个领域的高品质新产品联系起来,尤其是艺术方面的杰作。创造力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想出别人所想不出的观念”的能力即独创力,并且把创造力视为一种产品或任何创造的结果。创造力的第三层含义便是忽视所谓的质,而把产品的数量看得比创意更为重要。创造力的第四层含义强调思维运作的状态比实际产品更重要。创造力的第五层含义则认为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有关,面对问题能够寻求解决的方法,就如创造性思维的头脑有了品质证明一样。14.学习迁移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
5、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15.自我意识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16.人际交往 从动态角度: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角度: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说的人际关系。1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18.健康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全
6、的人,才算完全健康。”广义的心理健康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综合起来: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1.研究心理学的任务?(简答)描述: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解释: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预测: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有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提升: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心理
7、学家从事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1)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3)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3.如何理解教师这一种社会角色?(简答)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从:(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2)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者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公民角色。(5)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6)教育科学研
8、究者角色。4.学习的概念?(简答)广义的学习:人类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5.学习的作用?(简答)获取知识。人们要获得知识,就得通过一定形式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学到手,使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发展智能。人们通过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人的智力和能力。提高素质。学习在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
9、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简答)(一)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较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7.学习动机的功能?(简答)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强化功能。指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影响。8.学习动机结构?(简答)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基
10、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达到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的心理特点。据此,可以将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作用。1.学习需要与诱因:需要-因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诱因-满足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2.学习期待:期待-个体对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客观的活动目标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3.相互关系: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紧密相连。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引发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简答)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大学生需要
11、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其学习动机是极其多样的。大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他们已经是没有领工资的成年人,大部分人面对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他们的学习动机千姿百态。2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大学生学习动机不仅是多元的,而且相互渗透,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大学生直接性的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年减弱,而间接性的学习动机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当前的、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而社会责任感的学习动机得到培养和提高。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把学习的内容与大学生未来就业需要的知识日益紧密结合,逐步认识到所学专
12、业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意义。10.大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简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也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2.情绪与动机。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情绪对问题解决也有一定影响,紧张、惶恐、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3.对问题情境的知觉。问题情境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通常称为问题
13、条件。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4.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度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的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度支解决问题。它使人按照某种较为固定的方式支解决问题,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情境的需要,常常在为解决问题的关键。6.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是
14、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相似之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11.创造力的构成?(简答)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敏锐力对问题的敏感度;发散力产生观念的多少;变通力思维角度的多样性;独创力新颖、前人未有; 精致力追求细节、精益求精。12.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简答)1、认知因素(1)智商:门槛理论,IQ低于120,正相关。(2)领域知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3)策略性知识:步骤、方法、技巧、策略。2、人格因素(1)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2)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3)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态。13.如何培训大学生的创造力?(简答)1、创
15、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首先,改革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方法;其次,课程设置上要为学生留下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的统一。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1)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3、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1)保护学生的创造欲;(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3)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4)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法(2)类比思维法(3)逆向思维法(4)转换思维法(5)直觉思维法 14.品德的心理结构?(简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
16、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又称道德观念,是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善恶、好坏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的意志品质,是人们自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与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对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17、。道德行为主要包括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品德与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一方面,品德结构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组成成分是彼此互相促进的,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整体中。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并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的作用;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动力;道德行为是品德的综合表现和检验依据;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重要环节。尤其在道德情感受阻、道德行为不能实现时,道德意志的作用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品德结构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组成成分又各具不同的特点。15.自我意识结构包括
18、哪些?(简答)1从形式上看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知情意)。2从内容上看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3从角度上看(从自我认识的观念上)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16.自我意识的发展?(简答)1.自我中心期。2.社会自我发展期。3.心理自我发展期。17.自我意识的功能?(简答)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感情世界;发展意志能力;促进道德形成。18.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简答)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观念的自主性;3.交往内容的丰富性;4.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9.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简答)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
19、6.情绪乐观向上7.意志行为健全8.人格统一完整9.身心特征一致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简答)1.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2.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3.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手段;4.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2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简答)(一)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二)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具体来说就是要: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3、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22.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简答)1.仪表:仪表之所以成为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爱美是人类的天性。2.空间距离:因为距
20、离近,使双方交往和接触的机会增多,彼此间更容易了解熟悉。3.交往频率: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因而越可能建立密切的关系。4.相似性:相似性有助于人际交往,因为:一是各种相似的因素使人具有较多的共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二是相似性可使交往双方产生一种社交增强作用,能满足双方共同的需要;三是相似性可使人与人之间的意见容易沟通。5.互补性:互补是指人的个性表面的差异,由内在的共同观点或看法来弥补。6.能力: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或有某方面的专长,对别人就有一种吸引力,使人愿意与他交往。7.个人品质:优良的个性品质具有更持久的人际吸引力。2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与
21、调适 ?(简答)1大学生交往自卑及调适:原因:1)缺乏自我认知;2)消极的自我暗示:3)长期的环境影响;4)生理条件相对不足。调适:1)要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长处与短处;2)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3)要善于表现自己,积极与他人交往。2大学生交往孤独及调适:原因:1)性格因素;2)过于自尊;3)环境因素。调适:1)要把自己融于集体中;2)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3)要修正不良的性格。3大学生交往嫉妒及调适:原因:1)相对主体的差别;2)错误的认识;3)病理的信念。调适:1)学会转移注意;2)要提高认识;3)学会自我反省。4学生交往恐惧及调适:原因:1)直接经验的影响;2)间接经验的影响;3
22、)家庭背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调适:1)应当明确认识社交是增长才干、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有效途径;2)要调整心态,多参加交往活动;3)要掌握相关知识。2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简答)1.环境适应。高校新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要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帮助大学生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虚心学习,不怕失败,大胆实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指导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其二是指导大学生重新确立自我形象。2.学习活动。第一,要强化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
23、内在力量,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学生才能有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高校教师应启发学生对社会需要、社会期望的正确认识,并创造条件以利于学生自我定向、自我定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第二,要培养学习兴趣,在高校中,要引导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才会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三,改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当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帮助大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3.人际交往。第一、培养大学生提高增强人际关系的能力意识;第二、对大学生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第三、进行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训练。4.恋爱与性。一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
24、,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调节,自觉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5.求职与就业。第一,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第二,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为人们服务思想。第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论述)大学生学习动机起源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和未得到满足的学习需求形成的内心紧张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驱使大学生采取学习活动来满足学习需求,以解除或减轻其紧张程度,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把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之成为实际而持
25、续地推动其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朝着成才的目标前进。这就是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中,大学生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起点,也是引起(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努力行为的关键和最根本的动力。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材内容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学习材料的内容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
26、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时,可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并激发起上进心。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自信心差的学生更应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也其不足之处。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竞赛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由于相互比较、竞争而激发自己的内
27、在潜力与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内在的潜力与能力获得有益的开发。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努力,可以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学习,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研究发现,最佳的动机激发水平与任务难度有关:任务越容易,动机激发的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动机激发的水平越低;而任务难度中等时,动机激发水平适当。根据耶克斯多
28、德逊定律,科学设计大学生学习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水平,从而实现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优良成绩目的。总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其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论述)一、大学生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有效学习迁移的发生需要具备许多条件,这些条件既有外在环境因素,也有内在心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以及心理定势的作用等。1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两种学习内容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相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学习内容中
29、存在的相同成分促进学习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习内容之中具有共同的结构成分,就会产生正迁移;结构成分不同则不能促进正迁移,甚至会产生负迁移。所以,想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的形成,必须使学习的内容之中存在相同的结构性成分。2较高概括程度的已有知识。已有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或结构性是学习迁移产生的最重要条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越基本、越概括,对新学习、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泛,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则越容易产生较多的正迁移。3一定的技能和策略。学习迁移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在迁移过程中,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已有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已有技能和策略的掌握水平必然要
30、影响到迁移的实现。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以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4心向或定势。心向也称定势,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当后面的任务是前面任务的同类课题或它的特例时,心向能对后来课题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新的学习任务与先前任务不是同类或者需要灵活变通的相似任务时,心向就可能干扰新的学习,对学习迁移起阻碍作用。3.如何促进学习迁移?(论述)1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迁移,教师必须按照迁移产生的规律来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选用
31、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要依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组织教学活动。1)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要运用有利于学生以后能够更加灵活地提取信息的方法来传授知识、组织教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新知识能够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2)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组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在遵循教学方案的前提下,要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顺序依次展开,既要有教学的灵活性,又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切忌把零零散散、支离破碎的知识教给学生。3)
32、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既要引导学生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要帮助学生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既引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原理,也要指导学生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意义、特点和归属,认清其类别,确定其使用范围,使学生装能够把知识的概括和知识的分类有机地结合起来。4)帮助学生建构迁移的心向。心向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心向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养成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心向对学
33、生的干扰。2根据迁移的形成条件促进学习迁移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其次,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序列性原则;此外,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而具体。2)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精选教学内容,必须注意用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代替过时的材料,不断充实新的内容,特别要将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吸收到大学教材之中,使之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内容为学习迁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有了教学内容不一定就能够产生迁移;同样的学习材料,不同的教师支教迁移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
34、后,要想使一定的教学内容产生有效的学习迁移。教师就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一是设计学科的宏观教学程序:要把本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二是设计微观的教学程序:根据概念生成和规则习得的原理安排教学过程。4)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要依照学习迁移的规律选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自己在事实材料中发现规则,概括总结出基本原理。这样,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最有效方法。5)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向学生提
35、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4.如何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论述)1)发散思维法:用途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方法发散。2)类比思维法(类比思维法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形态类比、结构类比、功能类比、过程类比。3)逆向思维法:是指思维从一定的事物、事理或观点、方法等相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4)转换思维法:是指通过对某种观念、理论或策略、方法等进行变换,而使问题最终获得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方法。5)直觉思维法:1.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2.进行灵感性思维训练;3.进行整合性思维训练;4.进行猜测性思维训
36、练。5.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论述)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即从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6.人际交往的功能?(论述)1信息交流功能:
37、人际交往是一种获得和交流信息的有效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就能以更迅速的方式直接获得信息。2促进发展功能: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无不与同他人的交往相联系。在交往过程中,彼此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可产生1+12的智力共振。3协调整合功能:通过人际交往将社会信息传递给每个社会成员,从而促使人们的行为相互协调、保持一致。人际交往常能使人们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合的主体。4自我认识功能:人需要了解别人,也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自我不稳定感会引起人的高度焦虑,并促使人去同他人进行交流,进行有意无意的社会比较,以便获得有关自我状况的社会反馈,了解自我,使自己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并使自我价值感重新得到确立。7.
3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论述)(一)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1.不过分追求完美;2.要保持心理平衡;3.要保持合理的期望。(二)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1.学习负担适量;2.生活节奏合理;3.注意保护大脑。(三)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1.保持自我情绪的最佳状态;2.学会妥善处理心理冲突;3.锻炼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的途径。大学生的友谊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五)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依此付诸社会实践。另外,树立切实的目标,还包括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六)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1.不
39、断提高心理发展的动力水平;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的原则(了解):1平等的原则:社会上的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往。2尊重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所以大学生首先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果实。3信用的原则:人离不开交往,而交往离不开信用。信任是忠诚的外在表现,讲信用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没有交往便没有信用问题,单独的个人是不存在信用问题的。4互助的原则:互助的关键是要出于真诚,但互助也要讲双向性和互利性的。5宽容的原则:宽容他人也就是宽容自己,苛求他他也就是苛求自己。不会宽容他人也同样得不到他人的宽容。要能宽容别人,首先要理解别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要以一个宽容的心态对待所出现的问题。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了解)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