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 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 (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原因:10不是3的倍数。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原因:9不
2、是2的倍数。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如何?(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4)教师引导提问:墙面的边长除了6dm,还可以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dm、18dm、24dm等等,最小的是6dm。原因: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5)2和3的公倍数:6、12、18、其中最小的是6.所以可以铺的正方形的边长会有很多个:6dm、12dm、18dm、,边长最小的是6dm.【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1.指导学生完成第
3、5题。2.指导学生完成第6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至少要多少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说明浇水的天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至少是最少的意思,所以要找4和6的最小公倍数。3.指导学生完成第7题:理解题意: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说明这些人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即这些人数是6和9的公倍数且小于40。4.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5.指导学生完成第9题,此题复习公因数。6.学生独立完成第10,11题。7.指导学生完成第12题。这题是个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完成。解题思路是:先从小到大写出36的所有因数,然后从中依次观察,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答案
4、:7.18人或36人。8.12,24,18。9.6和9有公因数3。10和18有公因数2。15和30有公因数3,5。20和8有公因数2。10.至少过24分钟两路车再次同时发车。11.(1)至少12分钟后两个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4圈。妈妈跑了3圈。(2)略 12_.因为36有因数有1,2,3,4,6,9,12,18,36,所以以36为最小公倍数的两个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36和它的一个因数;另一类有4和9,4和18,9和12,12和18。【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最小公倍数(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
5、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学生在复习前面所学的有关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在求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中,通过分组、观察、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每组中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规律。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并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肯定自已或他人表现好的方面,反思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在各方面做得更好。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6、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通分(1) 【教学内容】 用通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教材第7374页例4、例5、及75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能熟练地,快速地比较。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3.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4.经历探索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重点难点】 1.掌握通分的方法。2.能很快地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熟练灵活地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复习导入】 提问: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7、。2.与,哪个大,为什么? 教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通分。【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73页例4。(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放手让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比较,学生相互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2)小结:要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和的大小。是3个,是7个,所以大于。(3)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8、)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4)再出示: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5)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以和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所以3个小于3个。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分母大的比较小。2.出示教材第74页例5。(1)提问:和这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思路:一种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一种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教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
9、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2)教师提问:用什么数做公分母?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请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先求出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作公分母。板书:(4)教师提问:根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指出: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板书: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5)教师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提问:为什么用
10、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吗? (6)在通分的基础上,比较和的大小,让学生完整写出例4的比较过程。3.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判断时要求学生说出根据。答案: (2)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答案: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小的比较小;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分母大的比较小;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1. 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11、。通分(1) 例3:例4: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通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并掌握通分的方法,它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掌握通分的方法,为此教师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联系起来,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通分(2)【教学内容】 通分练习课(教材第7576页练习十八第412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熟练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进行两个以上分数的通分。2.熟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将两个
12、以上分数按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3.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重点难点】 1.三个分数通分的方法。2.能很快找出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3.熟练掌握求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求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复习导入】 1.回答下列问题。(1)你是如何比较分数大小的? 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异分子分数的比较。(2)什么叫做通分?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小黑板出示)8和6 15和25 16和40 3和4 5和9 12和7 2和6 6和18 15和30 说一说,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简便
13、方法。3.给下列各组分数通分。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最后全班同学评价。【新课讲授】 1.呈现情境图。(课文第75页练习十八第6题图)2.提出问题。教师: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这三个洲中,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小? 3.学生讨论。(1)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问题?(三个分数大小比较)(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比较三个数的大小)4.汇报讨论结果。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数的通分和大小比较的知识,所以学生汇报可能明确解决这个问题要分两步:第一步:通分(将这三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第二步:比较大小(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通分? 学生可能出现逐步通分和一次性通分。如:(1)逐步通分
14、。从而得出:亚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南美洲最小。这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上两种不同的通分过程,想一想,哪一种方法方便、简单。【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7576页练习十八的第412题。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4、5、7、9题。2.指导练习第8、10、11、12题。(1)第8题:同第6题一样,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同时找三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2)第10题:此题是将六个分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它涉及到了六个分数的通分,因此关键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公分母。我们可以用去因素法找公分母:6,3,2是12的因数,5是10的因数,所以只要找出12和10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6个数的公分母。(
15、3)第11题:比较4道题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积。(4)第12题:此题需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方面知识,由于和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所以在和之间不能直接写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需要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扩大若干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p 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答案:李叔叔的比赛成绩更好一些。5.略 亚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南美洲的陆地面积最小。写有数字“0”的卡片多。科普类书多选购些,其次是历史类书,最后是童话类书。9.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
16、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通分(2)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三个分数通分,可以逐步通分,也可以一次性通分。本课的学习以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作为铺垫,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依据,将三个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下一单元将要学到的分数加减法做延伸。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练习设计中努力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1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教学内容】 小数化成分数(教材第77页例1及第78页练习十九的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
17、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复习导入】 1.填空。(1)0.7表示( )分之( )。0.09表示( )分之( )。(2)0.3表示( )分之( ),写作 。教师小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2.教师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77页例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
18、后请同学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并分别板演到黑板上。310=0.3(m)35=0.6(m) 310= (m) 35= (m) (2)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m和0.3m有什么关系?(0.3=)(3)提问: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么写?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77页的“试一试”。0.07= 0.24= 0.123= 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4)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课堂作业】 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13题。答案:【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
19、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谁愿意具体地说说小数怎样化成分数?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在复习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唤起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互化关系的回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在教学中,教师安排猜想、探索等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表达
20、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第2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教学内容】 分数化成小数(教材第77页例2及第7879页练习十九第410题)。【教学目标】 1.经历确定分数化小数,还是小数化分数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经历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分数化成小数。3.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4.能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
21、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3,0.25, 0.08,1.04,2.315。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 34 1545 18 510 910 615 3.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77页例2。把0.7、0.25、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1)提问:这6个数中,有分数,有小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该怎么办?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二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提问: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化成小数比较简便)(2)
22、让学生尝试把化成小数。老师提问: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该怎样化成小数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再点人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方法: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725=0.28 (3)再让学生将化成小数。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看看出现了什么问题?(分母45不能转化成10,100,1000,作分母,用分子除以分母时,出现了除不尽)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化成小数时,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这道题要求保留
23、两位小数。=11450.24 (4)现在,你能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吗?学生独立完成。(5)小结:分数化成小数时有几种方法? 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6)完成教材第77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哪几个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哪几个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再写成小数,哪几个分数只能用一般方法,然后独立完成,集体纠正。【课堂作业】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10题。(1)第9题:引导学
24、生先审题,再独立完成,交流方法。统一小数比较:0.833因为0.8330.9,所以0.9 统一成分数比较:0.9= = = 因为,所以。(2)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方法。统一乘以时为单位的数,再比较。统一乘以分为单位的数,再比较。提醒学生注意:速度相同,谁用的时间长,谁家离学校的路程远些。答案:7.略 8.略 9.统一成小数比较:0.833 0.8330.9李阿姨打字快些,统一成分数比较:= 0.9= 0.9,李阿姨打字快些。10.25分=时,时=时 因为,所以小林家离学校远些。【课堂小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你能说说它们之间互化的方法吗? 【课后作业】 完成练
25、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2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让学生体会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比较多个小数方法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自身的示范为学生做好表率,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与培养。5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26、,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指导】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p 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课时安排】 建议
27、共分2课时 第1课时 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第2课时 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旋转 【教学内容】 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p 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
28、报时可能会说出:(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观察:出示动画(指针
29、从1指向3)。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 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从学
30、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旋转运动的特点印象更加深刻,进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第2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
31、征和性质。【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
32、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
33、把点OA,OB,AB连接起来。(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3.完成第83页“做一做”。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
34、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2课时 欣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1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 两个同分母分数的
35、加法、减法计算(教材第8990页的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复习导入】 1.填空。(1)3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 )个18是58,712里有( )个112。(3)3个15是( ),47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36、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89页例1。(1)提问: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是1个,是3个,合起来也就是,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板书:+= 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提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小结:分
37、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3)即时练习:+ + + 2.同分母分数减法。(1)教材第90页例题1第(2)问。教师: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张饼? (2)学生讨论。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出算式? 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你有什么体会? (3)反馈讨论结果。板书:-= (4)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3.小结:观察例1的第1问和第2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概括)。教师总结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4.即时
38、练习。完成教材第90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这是同分母加、减法的单项练习。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结果应化为最简分数。答案:【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谁能具体的说一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1.复习分数单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的知识,为推导分数加减法算理与整数加减法算理相同作铺垫,
39、提高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p ,以算理引入算法,教学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第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 三个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课本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511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重点难点】 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复习导入】
40、1.口算下列各题。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新课讲授】 1.出示以下例题3。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2.提出问题,尝试解决。(1)问题一: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找出前三类节目所占的分数。( )尝试计算这三个分数的和。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明为什么? (2)问题二: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每天播出的总时间用什么数表示?(1515或1)求其他节目时间应该怎样算? 列出算式:1- 尝试计算:3.归纳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课堂作
41、业】 完成教材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511题。1.第5题 这是一道利用连加、连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p 题中的数量关系,由学生独立列式解决第(1)(2)题,然后全班反馈,解决第(3)题时,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理由和解答的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第68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3.第9题 这是一道分数连加、连减的开放型练习,条件和问题同时开放,练习时要让学生审题,按要求分类,再写算式。4.第10题 算式接龙。多让一些学生起来做游戏。5.第11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线段
42、图来理解题意。答案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例3:(1)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2)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在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两个分母相同
43、的分数的加、减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将自主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1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
44、。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2.通分 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新课讲授】 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自主探索。(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出示课本第93页例题1(呈现课本例题图)。学生自主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当学生列出算式+时,教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尝试计算“+”。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的几种不
45、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2)集体评价这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弄错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是不能直接相加的。(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找出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计算。反馈探索结果。(4)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你如何比较和的大小? 要求比多多少,怎么计算? 板书:-=-=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师生共同归纳异分母分数
46、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板书)4.即时练习。(1)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查。(2)完成课本第94页“做一做”的第12题。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学之间交流。第2题是一道比多比少与求和的应用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可独立列式解答。(3)解下列方程:5.专项练习。解方程:+= (1)说一说怎么求的值,根据什么? (2)解方程:算出等于多少? (3)汇报过程,强调方程格式。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并强调解方程的格式。【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1.第1题:这题是异分母加、减法的基本练习,练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认真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