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pdf(1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ZHONGGUO LISHIYIWU JIAOYU JIAOKESHU七年级上册七年级 上册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上册七年级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定价:元历史与社会课程用书绿 色 印 刷 产 品 绿 色 印 刷 产 品 历史社会课标初中封面中国历史7上.indd 1历史社会课标初中封面中国历史7上.indd 12020/7/23 下午2:202020/7/23 下午2:20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北 京教育部组织编写总主编 齐世荣统编版总 主 编:齐世荣本册主编:瞿林东 叶小兵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卜宪群 叶小兵 余桂元 张 静 陈琳国 钱益汇责任编辑:
2、余桂元美术编辑:张 蓓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教育部组织编写出 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7 号院 1 号楼 邮编:100081)网 址 http:/重 印出版社发 行新华书店印 刷印刷厂版 次 2016 年 7 月第 1 版 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开 本 787 毫米 1092 毫米 1/16印 张 7字 数 118 千字印 数 册书 号 ISBN978-7-107-31243-4定 价 元审 图 号 GS(2019)2884号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部分违者必究如发现内容质量问题,请登录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
3、响阅读,请与 联系调换。电话:-统编版第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2第课 原始农耕生活.8第课 远古的传说.14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课 夏商周的更替.20第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25第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29第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3第课 百家争鸣.38第课 秦统一中国.44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50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54统编版第16 课 三国鼎立.80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85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89第1
4、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93第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97第21 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104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107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57第13 课 东汉的兴衰.63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67第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72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统编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
5、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统编版2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
6、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第 1 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被称为“化石”。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统编版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3北京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7、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距今300万年左右,有的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并会制作工具,后来进化成直立人。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到距今约5万年,早期智人进化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相关史事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问题思考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北京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元谋人遗址马坝人遗址长阳人遗
8、址蓝田人遗址丁村人遗址和县人遗址黄河长江国界古人类遗址渤海黄东海海南海注:图中所有要素为今内容统编版4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北京人的大脑容量平均为1060毫升,而现代人平均为1400毫升。科学家主要根据出土的动物和植物化石来研究当时的环境。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
9、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牙齿化石当时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常有动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也有丰美的水草。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北京人使用这些统编版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5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
10、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复原头像统编版6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1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 后 活 动1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2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于1930年。后来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发现3个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以及至少代表8个个体的遗骨化石。山顶洞人的脑容量
12、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这表明山顶洞人已掌握挖孔技术和磨制技术;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相关史事统编版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7知识拓展碳-14年代测定科学家发现,凡是和大气中的CO2进行过直接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包含碳-14。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生命过程一旦终止,与大气环境进行交换的活动即告结束,不再补充碳-14,而且已有碳-14的水平值会按每5 73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减少。通过测定标本现存的碳-14水平值,并与原有水平
13、值比对,就可以得出生物死亡或停止交换的年代。后来,考古学家将这一原理广泛用于对考古发掘获得的古代遗迹、遗物的年代测定。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测算出来的。但是,碳-14年代测定方法也有局限性,它只能对那些5万年以内的生物体进行测定。统编版8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10 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
14、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稻遗存,它们的年代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10000年至8000年前。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
15、作出的重要贡献。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统编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9东胡林遗址西安赤峰北京渤南海南海黄河长江半坡遗址贾湖遗址上山遗址石峁遗址陶寺遗址石家河遗址宝墩遗址大汶口遗址红山遗址兴隆洼遗址河姆渡遗址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良渚遗址海黄海余姚杭州万年陕山西湖北四 川内蒙古自治区西浙江江西东 海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南海诸岛国界特别行政区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未定注:图中所有要素为今内容山东河 南北京市玉蟾岩遗址湖南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 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由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当时农业
16、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有的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具有某些相似之处。相关史事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统编版10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DisK)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
17、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河姆渡人的生活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河姆渡遗址
18、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0 000多年的陶器。相关史事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统编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1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
19、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半坡居民的生活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较今天更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
20、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从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开始,人们就使用石头作为工具。最初的石器是对石块进行简单的敲砸而成。距今20 000多年前,为了提高石器的使用效率,人们开始在石器的刃部进行磨制。距今10 000多年前,出现了对石器通体磨光的磨制石器。此后,到金属制生产工具出现之前,磨制石器一直被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相关史事统编版12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原始农耕生活/课 后 活 动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内画“”。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 聚落 磨制石器 城市的出现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问题思考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
21、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xOn)。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距今6 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流行着一种具有特色的陶器。人们制作陶坯的时候,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颜料绘出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就留下了彩色的纹饰。这种带有彩色纹饰的陶器,被称为“彩陶”。距今5 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这里的原始居民还从事原始手工业,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
22、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距今4 000多年前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社会分化更加严重。相关史事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统编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13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和玉钺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3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 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良渚遗址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
23、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
24、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知 识拓展统编版14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本课将结合考古发现,揭示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第 3 课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
25、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统编版第3课 远古的传说15传说中炎帝和黄
26、帝的发明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湖南炎陵炎帝陵庙里的炎帝像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材料研读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27、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统编版16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LRi)祖会缫丝,擅长纺织。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问题思考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 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
28、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向周围地区施加文化影响的结果。相关史事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中原地区及周围地区的彩陶统编版第3课 远古的传说17尧舜禹的禅让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shSn)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
29、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山西临汾尧庙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问题思考禹的父亲鲧(GLn)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大禹治水像统编版18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课 后 活 动1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
30、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黄帝陵远古的传说知 识 拓展陶寺都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15千米,距今4 3004 000年,1999年发现,面积达280万平方米。这座大型城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以及可能用于宫殿之上的陶质建筑残料。城内有两处高等级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
31、画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很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有学者从陶寺遗址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时间推论,这座大城很有可能是尧都平阳,认为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彩绘龙纹陶盘和朱书符号陶壶礼器,用于祭祀等各种礼仪活动的器物。统编版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
32、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统编版20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重。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
33、让制。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阳城,今河南登封。考古学者在登封王城岗发现城址,年代为公元前21世纪左右,被认为是传说中禹的都城阳城。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统编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1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因发现于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而得名。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是
34、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西南发现了商代最早的都城;又在郑州发现商代早期最大的都城,年代晚于偃师商城。专家认为偃师商城是西亳,其后商都很快迁到郑州商城,这就是文献记载的亳都。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夏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相关史事商汤灭夏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BY)。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
35、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统编版22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 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 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商 朝为巩 固 统 治,设 置 监 狱,制 定 酷 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6、,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商代铜爵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其典故就出于此。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里做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会被奴隶主随意转让、买卖,甚至会被奴隶主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相关史事奴隶,是失去人身自由
37、的人,被奴隶主任意驱使、买卖,甚至随意杀死。戴枷奴隶陶俑周河淮江殷水岐山曾作过商都城的地点水亳牧野水渤海黄海东海商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殷.在今河南安阳亳.在今河南郑州周.在今陕西岐山牧野.在今河南新乡统编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3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问题思考燕河海水镐京淮水江水晋鲁齐宋吴洛邑都城东都诸侯国国都渤海黄东海海周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镐京.在今陕西西安洛邑.在今河南洛阳晋.在今山西翼城鲁.在今山东曲阜齐.在今山东淄博宋.在今河南商丘燕.在今北京吴.在今江苏苏州武王伐纣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
38、周部族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So)京,史称西周。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统编版24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知 识 拓展安阳殷墟
39、 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原本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直至商朝灭亡,共经历了250多年。殷都有大型宫殿和宗庙建筑,还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墓葬区,目前共发现13座王陵和1 400多个祭祀坑。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制造玉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武器、装饰品等,而最著名的当属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夏商周的更替课 后 活动1右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2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
40、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统编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25四羊方尊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 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 000年的铜镜。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
41、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爵、觚、(hR)等。商朝贵族好饮酒,青铜酒器的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guJ)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相关史事统编版26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b
42、Fi)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司母戊鼎,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后母戊鼎”。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 400个以上,已
43、经识别的字在1 500个以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三星堆青铜面具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有金杖、青铜树和众多的青铜人像。这是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统编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27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形声
44、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相传,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得了病,在达仁堂买药,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认为这是古文字,就把药店里所有带符号的龙骨都买下来。学者经过研究,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的文字。相关史事甲骨文字形举例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日明河正借为征田从柄右借为佑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
45、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统编版28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知 识 拓展金 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刻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课 后 活 动青铜器与甲骨文西周毛公鼎及铭文西周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一说499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A B C 2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周
46、代青铜器夏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1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统编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如何?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
47、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相关史事统编版30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
48、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材料研读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争霸春秋时期有
49、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统编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31春秋护头铜胄春秋争霸形势图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诸华”“诸夏”,是早期华夏族的统称
50、。铜胄,铜制的帽子,古代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用具,在冷兵器时代作用明显。全部殉马600多匹,实际出土殉马334匹,反映出当时齐国的强盛国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相关史事燕秦晋卫楚吴越齐鲁宋淮河海海水水水江临淄周城濮水渭水水济周王城诸侯国国都齐 楚 晋国进军路线吴国进军路线越国进军路线、汉周.王城在今河南洛阳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齐.都城在今山东淄博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楚.都城在今湖北荆州秦.都城在今陕西宝鸡吴.都城在今江苏苏州越.都城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