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膜分离.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895934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膜分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第六章 膜分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膜分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膜分离.ppt(1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 第六章第六章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第五节第五节液膜分离技术液膜分离技术 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一、膜的分类及性能一、膜的分类及性能 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对膜进行分类:(1)按膜孔径大小分 微微滤滤膜膜0.02514m;超超滤滤膜膜0.0010.02m(10200);反反渗渗透透膜膜0.00010.001m(110);纳米过滤膜纳米过滤膜,平均直径2nm。(2)按膜结构分 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等

2、。(3)按材料分为 高分子合成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等;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面对不同分离对象必须采用相应的膜材料,但对膜的基本要求是共同的,主要有:耐耐压压:要达到有效的分离,各种功能分离膜的微孔是很小的,为提高各种膜的流量和渗透性,就必须施加压力,例反渗透膜可实现515nm微粒分离,所需压差为13801890kPa,这就要求膜在一定压力下,不被压破或击穿;耐耐温温:分离和提纯物质过程的温度范围为082,清洗和蒸汽消毒系统,温度110;耐耐酸酸碱碱性性:待处理液的偏酸、偏碱严重影响膜的寿命,例醋酸纤维膜使用pH28,如偏碱纤维素会水解;化化学学相相容容性性:要求膜材料

3、能耐各种化学物质的浸蚀而不致产生膜性能的改变;生生物物相相容容性性:高分子材料对生物体来说是一个异物,因此必须要求它不使蛋白质和酶发生变性,无抗原性等;低成本。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二、膜组件二、膜组件 由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收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称膜组件或膜装置。膜组件的结构根据膜的形式而异,目前市售的有四种型式:平板式,管式,中空纤 维式和螺旋卷式,具体结构见图6-1,6-2,6-3,6-4,它们的优缺点见表6-1。图6-1 平板式膜组件 图6-2 管式膜组件 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图6-3 螺旋卷式膜组件 图6-4 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第一节第一节

4、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三、膜在生物技术行业中的应用三、膜在生物技术行业中的应用 膜的种类不同,所应用对象也有所不同,如表6-2所示。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防止杂菌污染和热敏性物质失活等优点,所以在生物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1)细胞分离和发酵液澄清细胞分离和发酵液澄清 在细胞分离上应用包括整细胞收集整细胞收集:错流过滤不仅用于发酵生产中生物量或胞外产物的细胞收集、浓缩和清洗,而且也可用于重组受体大肠杆菌、活微生物细胞、酵母、球菌等的整细胞收集;细胞碎细胞碎片分离片分离:例如用错流过滤分离重组大肠杆菌细胞破碎液,可得含人牛氏激素90的活

5、性组份并除去细胞碎片;细胞循细胞循环发酵环发酵:如用酿酒酵母进行乙醇发酵时,使发酵液连续通过膜,膜将细胞截留而让乙醇及起抑制作用的副产物连续排至系统外,从而促进菌体的增殖,提高乙醇的生产能力,使发酵操作连续化。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2)除除菌菌和和纯纯化化产产品品 采用超滤或反渗透除去医药用水中的热源,较之原来使用的蒸馏过程省能方便,如英国制药公司于1981年初建设的带有反渗透法去热源原的游离水生产装置要比传统的蒸馏法优越得多,盐的去除率也在95以上。同样在氨基酸生产工艺中,使用超滤法能除菌或去热源。(3)酶酶、蛋蛋白白质质等等大大分分子子物物质质的的浓浓缩缩和和精精制制 采用超

6、滤技术将粗酶液进行处理,低分子和盐类可以与水一起从膜孔渗除,酶被浓缩和精制,目前已达实用化分离的酶有细菌蛋白酶、戊基葡糖苷酶、粗制凝乳酶、凝乳酶、果胶酶、胰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肝素以及-半乳糖苷酶等,采用超滤法后可大大简化工序,不仅可节能、降低操作成本,还可防止酶的失活,从而大大提高了酶的收率。第一节第一节膜及其应用膜及其应用 (4)低低分分子子量量发发酵酵产产品品的的分分离离与与浓浓缩缩 抗生素、氨基酸等低分子量发酵产品可用纳米过滤进行分离,例如采用MPW公司生产的MPF-50纳米膜可以分离含抗生素的萃取液,其中透过该膜的是纯化了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丁酯,可继续作萃取剂循环使用,而浓缩液中为高

7、浓度的抗生素等。对这些产品的浓缩也可用反渗透方法进行,降低能耗和产品损失,如浓缩抗生素能耗只有真空蒸发的13,而浓缩赖氨酸,其损失可控制在1以下。(5)膜反应器 可利用膜制作成不同类型的膜反应器,有的用来使酶循环使用而合成甘油酯,有的进行DL-氨基酸的拆分,如使N-乙酰基-D、L蛋氨酸拆分成L-蛋氨酸。也可进行淀粉酶转化葡萄糖并进一步用酵母转为乙醇,此外也可用膜反应器来生产单克隆抗体等。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一、膜分离过程机理一、膜分离过程机理 1 1膜分离过程的传质形式膜分离过程的传质形式 在膜分离过程中,膜相际有3种基本传质形式,即被被动动传传递递、促促进进传递和主动传递传递和

8、主动传递。如图6-5所示。图6-5a示最简单的形式,称为“被动传递”(passive transport),为热力学“下坡”过程,其中膜的作用就像一物理的平板屏障。所有通过膜的组分均以化学势梯度为推动力。组分在膜中化学势梯度,可以是膜两侧的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或电势差。图图6-5通过膜相际传质过程基本形式示意通过膜相际传质过程基本形式示意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图6-5b示“促进传递”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组分通过膜的传质推动力仍是膜两测的化学势梯度。各组分由其特定的载体带入膜中。促进传递是一种具有高选操性的被动传递。图6-5c所示“主动传递”,与前两者情况不同,各组分可以逆其化学势

9、梯度而传递,为热力学上坡过程。其推动力是由膜内某化学反应提供主要发现于生命膜。现已工业化的主要膜分离过程只有56种,见表6-1,均为被动传递过程。这些过程的推动力主要是浓度梯度、电势梯度和压力梯度,也可归结为化学势梯度。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但在某些过程中这些梯度互有联系,形成一种新的现象,如温差不仅造成热流,也能造成物流,这一现象形成了“热扩散”或“热渗透”。静压差不仅造成流体的流动,也能形成浓度梯度,反渗透就是这种现象。在膜过程中,通常多种推动力同时存在,称为伴生过程。过程中各种组分的流动也有伴生现象,如反渗透过程中,溶剂透过膜时,伴随着部分溶质同时透过。流速与推动力间以渗透系

10、数来关联。渗透系数与膜和透过组分的化学性质、物理结构紧密相关。在均质高分子膜中,各种化学物质在浓度差或压力差下,靠扩散来传递;这些膜的渗透率(permeability)取决于各组分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和溶解度。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通常这类渗透速率是相当低的。在多孔膜中,物质传递不仅靠分子扩散来传递,且同时伴有粘滞流动,渗透速率显著的高,但选择性较低。在荷电膜中,与膜电荷相同的物质就难以透过。因此,物质分离过程所需的膜类型和推动力取决于混合物中组分的特定性质。2膜分离过程机理膜分离过程机理 物质通过膜的分离过程较为复杂。不同物理、物化性质(如粒度大小、分子量、溶解情况等)和传递属性(如

11、扩散系数)的分离物质,对于各种不同的膜(如多孔型、非多孔型)其渗透情况不问,机理各异。因此,建立在不同传质机理基础上的传递模型也有多种,在应用上各有其局限性。膜传递模型可分为两大类。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第一类以假定的传递机理为基础,其中包含了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传递属性。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通过多孔型膜的流动;另一是通过非多孔型膜的渗透。前者有孔模型、微孔扩散模型和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等;后者有溶解-扩散模型和不完全的溶解-扩散模型等。当前又有不少修正型的模型,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多属溶解扩散模型。第二类以不可逆热力学为基础,称为不可逆热力学模型,主要有Katc

12、halsky模型和Spiegler-Kedem模型等。不论那类模型都涉及物质在膜中的传递性质,最主要的是溶质和溶剂的扩散系数和溶解平衡(成为吸附溶胀平衡)。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对膜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可以典型的非对称膜为例,分几个区间来描绘,如图6-6所示。图中所指溶质i是被膜脱除的或非优先选择的,如反渗透过程。主流体系区间()在此区间内,在稳定清况下,溶质的浓度(cib)加是均匀的,且在垂直于膜表面的方向无浓度梯度。图图6-6物质经过非对称膜的传递示意物质经过非对称膜的传递示意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边界层区间()此区间只有浓度极化(或称浓差极化)现象的边界层,这是造成

13、膜体系效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一种不希望有的现象。溶质被膜斥于表面,造成靠近表面的浓度增高现象,需用搅拌等方式促进其反扩散和提高其脱除率。表面区间()在此区间发生着两种过程:其一是由于膜的不完整性和表面上的小孔缺陷,沿表面溶质扩散的同时有对流现象。另一是溶质吸附于表面而溶入膜中。后者在反渗透过程中非常重要,是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在膜表面溶质的浓度(ci)m比在溶液表面中溶质的浓度(ci)低得多,通常这两浓度之比定义为“分配系数”(k)或“溶解度常数”(Sm)。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表皮层区间 此区间是高度致密的表皮,是理想无孔型的。非对称膜的皮层的特征是对溶质的脱除性。要求这层愈

14、薄愈好,有利于降低流动的阻力和增加膜的渗透率。溶质和渗透物质在表皮层中的传递是以分子扩散为主,也有小孔中的少量对流。多孔支撑区间 这部分是高度多孔的区间,对表皮层起支撑作用。由于其孔径大且为开孔结构,所以对溶质无脱除作用,而对渗透物质的流速有一定的阻力。表面区间()此区间相似于中所述的区间,其中溶质从膜中脱吸。由于多孔层基本上无选择性,所以非对称膜下游的分配系数接近于1,即溶质在产品边膜内浓度与离膜流入低压边流体中的浓度几乎相等。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边界层区间()此区间与中区间相似,物质扩散方向与膜垂直。但此间不存在浓度极化现象,其间浓度随流动方向而降低。主流体区间()此区间相似

15、于,在稳定状态下,其中产品的主流体浓度为cib。综上所述,溶质或溶剂在膜中的渗透率取决于膜两边溶液的条件和膜本身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传质总阻力为边界层和膜层阻力之和。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二、膜分离过程的类型二、膜分离过程的类型 1 1按推动力的不同进行分类按推动力的不同进行分类 (1)以以静静压压差差为为推推动动力力的的膜膜分分离离过过程程 如反渗透(RO或HF)、超过滤(UF)、纳滤(NF)、微孔过滤(MF)、气体分离(GS)、膜蒸馏(MD)及渗透气化(PV)等。(2)以以浓浓度度差差为为推推动动力力的的膜膜分分离离过过程程 如透析(D)、气体分离(GS)及液膜分离等。(3)以以

16、电电位位差差为为推推动动力力的的膜膜分分离离过过程程 如电渗析(ED)等。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2按操作方式不同进行分类按操作方式不同进行分类 (1)开路循环 如图6-7所示。循环泵关闭,全部溶液用给料泵F送回料液槽,只有透过液排出到系统之外。(2)闭路循环 如图6-7所示。浓缩液(未透过的部分)不返回到料液槽,而是利用循环泵R送回到膜组件中,形成料液在膜组件中的闭路循环。闭路循环中,循环液中目标产物浓度的增加比开路循环操作快,故透过通量小于开路循环。但其优点是膜组件内的流速可不依靠料液泵的供应速度进行独立的优化设计。图6-7第二节第二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 (3)连续操作 如图6

17、-8所示。连续操作是在闭路循环的基础上,将浓缩液不断排到系统之外。每一级中均有一个循环泵将液体进行循环,料液由给料泵送入系统中,循环液浓度不同于料液浓度。各级都有一定量的保留液渗出,进入下一级。由于第一级处理量大,所以膜面积也大,以后各级依次减小。最后一级的循环液为成品,浓度最浓,因此,通量较低。图6-8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膜膜在在实实际际应应用用中中,一一般般使使用用高高分分子子合合成成聚聚合合物物膜膜。膜膜分分离离实实用用化化产产生生的的最最大大问问题题:膜膜性性能能的的时时效效变变化化,即即随随着着操操作作时时间间的的增增加加,一一是是膜膜透透过

18、过流流速速的的迅迅速速下下降降;二二是是溶溶质质的的阻阻止止率率也也明明显显下下降降,这这种种现现象象是是由于膜的劣化和膜污染所引起的。由于膜的劣化和膜污染所引起的。膜的劣化是由于膜本身的不可逆转的质量变化而引起的膜性能的变化,造成的原因有如下三种:pH、温度、压力都是影响膜劣化的因素,要十分注意它们的允许范围。下面就膜劣化及膜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一、压密作用一、压密作用 在压力作用下,膜的水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膜外观厚度减少1/21/3,膜由半透明变为透明,这表明膜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和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有

19、关。内部结构变化使膜体收缩,这种现象称为膜的压密作用。膜对透过水的阻力主要在膜的致密表层,而下面的多孔层对水的阻力是很小的。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下面的多孔层会逐渐被压密。因而,水通量逐渐下降。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引起压密的主要因素是操作压力和温度。压力越高,压密作用越大。在10MPa的操作压力下,进料温度每升高1015,其压密斜率约增加1倍。为了克服膜的压密现象,除控制操作压力和进料温度外,主要在于改进膜的结构。也可制备超薄膜或超薄复合膜,使致密层和支撑层厚度在1m以下。皮层采用亲水性,有选择性功能的物质构成,并且有致密结构;支撑层由刚性耐压较强的高

20、分子材料组成,这种膜结构抗压密性强。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二、膜的水解作用二、膜的水解作用 醋酸纤维素是有机酯类化合物,乙酰基以酯的形式结合在纤维素分子中,比较容易水解,特别是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水解速度更快。水解的结果是乙酰基脱掉,醋酸纤维膜的截留率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截留能力。因此,控制醋酸纤维膜的水解速率,对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应用中,可控制进液pH和进料温度。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三、浓差极化三、浓差极化 在膜分离过程中,由于水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大分子溶质被截留而在膜表面处聚积,使得膜表面上被

21、截留的大分子溶质浓度增大,高于主体中大分子溶质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浓差极化可使膜的传递性能及膜的处理能力迅速降低,还可缩短膜的使用寿命,它是膜分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探讨其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浓差极化现象的影响。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在膜分离中,溶剂和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大分子物质被截留,从而使大分子物质聚积在高压侧的膜表面,造成了膜表面与溶液主体之间的浓度差(Cs-Cb),使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当操作压差一定时,过程的有效推动力将下降,使渗透通量降低;为了保持或提高渗透通量,需提高操作压力,从而导致溶质的截留率降低

22、,也就是说,浓差极化的存在限制了渗透通量的增加。另外,当膜面浓度增大到某一值时,溶质呈最紧密排列,或析出形成凝胶层,使流体透过膜的阻力增大,渗透通量降低,此时再增加操作压力,不仅不能提高渗透通量,反而会加速凝胶沉淀层的增厚,使渗透通量进一步下降。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主体浓度、流体力学条件等对渗透通量的影响以及渗透通量随压力增大而出现极限值的现象。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概括起来,浓差极化现象的发生会对膜分离操作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主要有:渗透压升高,渗透通量降低;截留率降低;膜面上结垢,使膜孔阻塞,逐渐丧失透过能力。在生产实际中,要尽可能消除或减少

23、浓差极化现象的发生。由以上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浓差极化造成的渗透通量降低是可逆的,通过改变膜分离操作方式,提高料液流速来减轻浓差极化现象。(a)常规过滤 (b)错流过滤图图6-9常规过滤与错流常规过滤与错流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膜分离操作一般采用错流方式进行,它与传统过滤的区别见图6-9所示。错流操作时,料液与膜面平行流动,料液的流动可有效防止和减少被截留物质在膜面上的沉积。流速增大,靠近膜面的浓度边界层厚度减小,将减轻浓差极化的影响,有利于维持较高的渗透通量。但流速增加,膜分离能量消耗增大。四、膜的污染四、膜的污染1膜污染膜污染 膜污染(水生物污垢)是

24、指由于膜表面形成了析着层或膜孔堵塞等外部因素导致膜性能下降的现象。其中膜的渗透通量下降是一个重要的膜污染标志,因此渗透通量也是膜分离中重要的控制指标。在膜分离操作中,渗透通量不仅与操作压差(推动力)、膜孔结构、溶液的黏度、操作温度等有关,还与料液流速、浓差极化现象及膜的污染程度有关。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一般来说,胶凝层具有很大的抑制溶质的能力,往往其阻止率高。与此相反,固结层和水垢的阻止能力是由作为停留层而起作用的,故其阻止率低。当产生堵塞时,不论其原因如何,都使膜透过流速减少阻止率上升,在超滤时这种堵塞最成问题;而反渗透时,因膜的细孔非常小,所以不太

25、容易堵塞,主要问题是附着层;微过滤法主要是利用膜的堵塞进行分离,所以产生堵塞不认为是问题;纳米过滤的影响介于超滤及反渗析两方面引起的原因。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不同的膜分离过程,膜污染的程度和造成的原因不同。微滤膜的孔径较大,对溶液中的可溶物几乎没有分离作用,常用于截留溶液中的悬浮颗粒,因此膜污染主要由颗粒堵塞造成的。超滤膜是有孔膜,通常用于分离大分子物质、小颗粒、胶体及乳液等,其渗透通量一般较高,而溶质的扩散系数低,因此受浓差极化的影响较大,所遇到的污染问题也是浓差极化造成的。反渗透是无孔膜,截留的物质大多为盐类,因为渗透通量较低,传质系数比较大,在使

26、用过程中受浓差极化的影响较小,其膜表面对溶质的吸附和沉积作用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2膜污染的清除及预防膜污染的清除及预防 膜污染后需经清洗处理。膜的清洗是恢复膜分离性能、延长膜使用寿命的重要操作。当渗透通量降低到一定值时,生产能力下降,能量消耗增大,必须对膜进行清洗或更换。根据膜的性能和污染原因,合理确定清洗方法,在药品分离生产中,常常用用物物理理法法、化化学学法法或或两两者者结结合合的的方方法法进进行行清清洗。洗。物理清洗是将海绵球通到管式膜中进行洗涤,可不必停止装置的运转,或利用供给液本身间歇地冲洗膜模件内部,并利用其产生的剪切

27、力来洗涤膜面附着层。一般采用清液,通过加大流速循环洗涤,称为正正向向清清洗洗;也可采用空气、透过液或清洗剂进行反向冲洗反向冲洗。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通过物理清洗,一般能有效地清除因颗粒沉积造成的膜孔堵塞。在实际生产中,还常采用等压清洗(又称在线清洗)的方法,一般是每运行一个短的周期(如运转2h)以后,关闭透过液出口,这时膜的内、外压力差消失,使得附着于膜面上的沉积物变得松散,在液流的冲刷作用下,沉积物脱离膜而随液流流走,达到清洗的目的。其它的物理清洗方法还有脉冲流动、超声波等。物理清洗往往不能把膜面彻底洗净,特别是对于吸附作用而造成的膜污染,或者由于膜

28、分离操作时间长、压力差大而使膜表面胶层压实造成的污染,需用化学清洗来消除膜污染。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化化学学清清洗洗是是选选用用一一定定的的化化学学药药剂剂,对膜组件进行浸泡,并应用物理清洗的方法循环清洗,达到清除膜上污染物的目的。如抗生素生产中对发酵液进行超滤分离,每隔一定时间(如运转1星期),要求配制pH=11的的碱碱液液,对膜组件浸泡1520min后清洗,以除去膜表面的蛋白质沉淀和有机污染物。又如当膜表面被油脂污染以后,其亲水性能下降,透水性降低,这时可用热的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浸泡清洗。常用的化学清洗剂有酸酸、碱碱、酶酶(蛋蛋白白酶酶)、螯螯合合

29、剂剂、表表面面活活性性剂剂、过过氧氧化化氢氢、次次氯氯酸酸盐盐、磷磷酸酸盐盐、聚聚磷磷酸酸盐盐等等,主要利用溶解、氧化、渗透等作用来达到清洗的目的。第三节第三节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膜分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3 3膜的消毒与保存膜的消毒与保存 大多数药物的生产过程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膜分离系统需进行无菌处理。有的膜(如无机膜)可以进行高温灭菌,而大多数有机高分子膜通常采用化学消毒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乙醇、甲醛、环氧乙烷等,需根据膜材料和微生物特性的要求选用和配制消毒剂,一般采用浸泡膜组件的方式进行消毒,膜在使用前需用洁净水冲洗干净。如果膜分离操作停止时间超过24h或长期不用,则应将膜组

30、件清洗干净后,选用能长期贮存的消毒剂浸泡保存。一般情况下,膜供应商根据膜的类型和分离料液的特性,提供配套的清洁剂、消毒剂和相应的工艺参数,用于指导用户科学使用和维护膜组件,防止膜受损,提高膜的使用寿命。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一、反渗透一、反渗透 1.1.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反渗透的基本原理 一一种种只只能能透透过过溶溶剂剂而而不不能能透透过过溶溶质质的的膜膜一一般般称称之之为为理理想想的的半半透透膜膜。当当把把溶溶剂剂和和溶溶液液(或或把把两两种种不不同同浓浓度度的的溶溶液液)分分别别置置于于此此膜膜的的两两侧侧时时,纯纯溶溶剂剂将将自自然然穿穿过过半半透透膜膜而而自自发发地地

31、向向溶溶液液(或或从从低低浓浓度度溶溶液液向向高高浓浓度度溶溶液液)一一侧侧流流动动,这这种种现现象象叫叫做做渗渗透透(Osmosis)Osmosis)。当当渗渗透透过过程程进进行行到到溶溶液液的的液液面面便便产产生生一一压压头头H H,以以抵抵销销溶溶剂剂向向溶溶液液方方向向流流动动的的趋趋势势,即即达达到到平平衡,此衡,此H H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参见图6-10)。图图6-10渗透与半渗透示意图渗透与半渗透示意图 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而与膜本身无关。在这种情况下,若在在溶溶液液的的液液面面上上再再施施加加一一

32、个个大大于于的的压压力力P P时时,溶溶剂剂将将与与原原来来的的渗渗透透方方向向相相反反,开开始始从从溶溶液液向向溶溶剂剂一一侧侧流流动动,这这就就是是所所谓谓的的反反渗渗透透(reverse reverse osmosis)osmosis),参见图6-8(b)。凡基于此原理所进行的浓缩或纯化溶液的分离方法,一般称之为反渗透工艺。2 2反渗透膜的主要特性参数反渗透膜的主要特性参数 (1)透水率 是是指指每每单单位位时时间间内内通通过过单单位位膜膜面面积积的的水水体体积积流流量量,用用F Fw w表表示示。透透水水率率也也叫叫水水通通量量,即即水水透透过过膜膜的的速速率率。对于一个特定的膜来说水

33、通量的大小取决于膜的物理特性(如厚度、化学成分、孔隙度)和系统的条件(如温度、膜两侧的压力差,接触膜的溶液的盐浓度及料液平行通过膜表面的速度)。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对于一定的系统而言,由于膜和溶液的性质都相对恒定、所以透水率就变成一个简单的压力函数:式中 膜的水渗透系数(体积),表示特定膜中水的 渗透能力,m3(m2sPa);膜两侧的压力差,Pa;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Pa。(6-1)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2)透盐率 透盐率是指盐通过膜的速率,用Fs表示,如式(6-2)所示,其值是膜的透盐系数B与膜两侧溶质浓度差的函数:(6-2)式中 C1膜低压侧水

34、溶液的溶质浓度,kgm3 C2膜高压侧界面上水溶液的溶质浓度,kgm3;由式(6-2)可见,盐的通过主要是由于膜两侧存在溶质浓度差的缘故。和透水率不同的是,正常的透盐率几乎与压力无关。一般 值以小为好,小说明脱盐效率高。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3)压密系数 促使膜材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操作压力与温度所引起的压密(实)作用,从而造成透水率的不断下降,其经验公式如下式所示:(6-3)式中 第1小时后的透水率;m3(m2s);第小时后的透水率;m3(m2s);操作时间;s;压密系数(或称压实斜率),%。m值一般可采用专门装置测定出来,它应该是越小越好。因为小的m值意味着

35、膜的寿命较长。对普通的反渗透膜而言,m值以不大于0.03为宜,根据有关资料得知,当m0.1时,即一年后,膜的平均透水率只相当于原来的55。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3 3反渗透膜分类反渗透膜分类 反反渗渗透透膜膜即即用用于于反反渗渗透透过过程程的的半半透透膜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反渗透器的心脏部分,因为评价一种反渗透装置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半透膜性能的好坏。关于反渗透膜的分类,如果从物理结构上来分,可分为非对称膜、均质膜、复合膜及动态膜。若从膜的材质上分类大致可分为乙酸纤维膜、芳香聚酰胺膜、高分子电解质膜、无机质膜及其他。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4 4反渗透

36、法的基本流程反渗透法的基本流程 反渗透技术作为一种分离、浓缩和提纯的方法,其基本流程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形式:(1)一级流程 一级流程是指在有效横断面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水一次通过反渗透装置便能达到要求的流程。此流程的操作最为简单,能耗也最少。(2)一级多段流程 当采用反渗透作为浓缩过程时,如果次浓缩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采用这种多段浓缩流程方式。它与一级流程不同的是,有效横断面逐段递减。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3)二级流程 如果反渗透浓缩一级流程达不到浓缩和淡化的要求时,可采用二级流程方式。二级流程的工艺线路是把由一级流程得到的产品水,送入另一个反渗透单元去,进行再次淡化。(4)

37、多级流程 在生物化工分离中,一般要求达到很高的分离程度。例如在废水处理中,为了有利于最终处置,经常要求把废液浓缩至体积很小而浓度很高的程度;又如对淡化水,为达到重复使用或排放的目的,要求产品水的净化程度越高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多级流程,但由于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操作才能达到要求,所以操作相当繁琐、能耗也很大。在工业应用中,有关反渗透法究竟采用哪种级数流程有利,需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要求和所处的条件而定。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5 5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 反反渗渗透透法法比比其其他他的的分分离离方方法法(如如蒸蒸发发、冷冷冻冻等等方方法法)有有显显著著的的优优点点:整整个

38、个操操作作过过程程相相态态不不变变 ,可可以以避避免免由由于于相相的的变变化化而而造造成成的的许许多多有有害害效效应应,无无需需加加热热,设设备备简简单单、效效率率高高、占占地地小小、操操作作方方便便、能能量量消消耗耗少少等等。目前,已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例如,从海水、苦咸水的脱盐开始,发展到了利用反渗透的分离作用进行食品、医药的浓缩,纯水的制造,锅炉水的软化,化工废液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城市污水的处理以及对微生物、细菌和病毒进行分离控制等许多方面。下面介绍反渗透在制糖工业上应用。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在制糖过程中对清净汁的浓缩通常是采用加热蒸发法。但此法需要大量燃料,而

39、且容易发生糖分的热分解。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制糖工业生产已开始采用反渗透法进行浓缩。根据巴济(Baloh)等的试验,如果采用反渗透法对甜菜制糖的稀糖汁进行浓缩,则可以节约蒸发罐用能量的12.7和糖汁预热用能量的16.5(合计节能29)。当然,反渗透用泵需要电能,但对于全厂的用电量来说,这是个不大的数字。此外,由于加热器的温度为100105,所以能使蒸汽的压力由常用的3.54.5大气压下降到1.5大气压左右,从而大大节省了蒸汽。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不过,由于高浓度的糖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蔗糖的饱和溶液,也即约67水溶液,为200大气压左右),采用反渗透法进行浓缩有一定限度。据

40、悉,在进行糖液的反渗透浓缩时,当糖的浓度超过360gL后,浓缩能力将急剧下降。二、超滤二、超滤 1 1超滤的基本原理超滤的基本原理 就目前所知,文献上已发表的关于上述膜分离方法之所以能使各种物质得以分开的假设较多,其中一种被广泛用来形象地分析膜分离机理的说法是“筛分”理论。该理论认为,膜的表面具有无数微孔,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了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通常,凡凡是是能能截截留留分分子子量量在在500500以以上上的的高高分分子子膜膜分分离离过程被称为超过滤。过程被称为超过滤。一般来讲,反反渗渗透透法

41、法主主要要用用来来截截留留无无机机盐盐类类那那样样的的小小分分子子,而而超超过过滤滤法法则则是是从从小小分分子子溶溶质质或或溶溶剂剂分分子子中中,将将比比较较大大的的溶溶质质分分子子筛筛分分出出来来,所所以以两两者者并并没没有有什什么么本本质质上上的的差差别别,只不过前者的溶质是小分子,因而渗透压比较高,所以,为了使溶剂通过,必须施加高压。与此相反,对于高分子的情况来说,即使是高浓度的溶液,因为渗透压比较低,仍可在不高的压力下进行过滤。所以,这两种方法不仅所用膜的性能上有差异,在装置和操作上也有所不同。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尽管如此,它们的截留界限仍然不甚分明,大体说来,对

42、对于于中中等等程程度度分分子子量量(约约数数百百)的的有有机机物物、高高分分子子聚聚合合物物(蛋蛋白白质质,核核酸酸及及多多糖糖类类等等)、有有机机和和无无机机胶胶体体粒粒子子等等的的分分离离称称之之为为超超过过滤滤;而而截截留留小小于于十十倍倍水水分分子子量量的的分分子子则则叫叫做做反反渗渗透透。至于超过滤物质的上限,多半是像病毒或巨大的DNA分子那样大小的物质。如果溶质分子再大,则称溶质为分散粒子更合适,对它的筛分就是所谓的微孔过滤了。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应当指出的是,若反渗透与超过滤两词完全用“筛分”的概念来解释,则会非常含糊,甚至在有些场合,二者几乎不容易分辨例如

43、在某些条件下,似乎孔径大小是物料分离的唯一支配因素;但对有些情况,膜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却起到了决定性的截留作用。譬如有些膜的孔径既比溶剂分子大,又比溶质分子大,本不应具有截留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却仍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所以,比较全面一些的解释,应该是说,在腹分离过程中,膜的孔径大小和膜表面的化学特性等,将分别起着不同的截留作用。在这方面Sourirajan博士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分析超滤现象,孔结构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另一重要因素是膜表面的化学性质”。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2 2超过滤膜超过滤膜 超过滤膜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各各向向同同性性膜

44、膜,常用于超滤技术的微孔薄膜,它具有无数微孔贯通整个膜层,微孔数量与直径在膜层各处基本相同,正反面都具有相同的效应。另一种是各各向向异异性性膜膜,它是由一层极薄的表面“皮层”和一层较厚的起支撑作用的“海棉层”组成的薄膜,也称为非非对对称称膜膜。前一种滤膜透过滤液的流量小;后者则较大且不易被堵塞。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3 3超滤膜的检验超滤膜的检验 一般情况下,超滤膜的检验至少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膜及其组件缺陷的检查 超滤膜及其组件的缺陷对于中空纤维型超滤器是较难检查的。通常,对于微孔膜可采用气泡检验法,但对于超滤膜其孔径通常在0.01m以下,在低压下(00.2MPa)

45、气体无法透过,所以不能采用汽泡法测定其孔径,不过可采用气泡法检测膜的缺陷和漏点。在中空纤维内侧注入0.2MPa压力的压缩空气,外侧充满纯水,此时应绝对无气泡产生,以此作为判断超滤膜无大孔缺陷的一般依据。当然0.2MPa压力尚不能确定无微孔级缺陷,但对于均匀孔径的超滤膜来说,已是足够的。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2)在稳定的工艺中取样,以各种不同分子量物质测定截留率,其最低截留率应接近于0,最高截留率为100,以其突变区的分子量标定出超滤膜的切割分子量标准。(3)在额定压力(0.1MPa)下,用纯水测定超滤膜的水通量(取进口和出口压力的平均值计算)。4 4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

46、超过滤法具有与反渗透法类似的特征例如相态不变,无需加热,所用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能量消耗低等明显优点,此外,还具有操作压力低,泵与管对材料要求不高等特点。它能够在室温或特定温度下脱除高达90的水分。因此,防止了对处理物的热降解或氧化降解作用。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超滤法有一定的缺限:一般情况下,超过滤法与反渗透法相比,由于其水通量大得多,因而膜表面极易产生浓差极化等现象,为了强化传质,势必要加大流量,因此超滤法的动力费用较大。和和其其他他浓浓缩缩方方法法相相比比,不不能能直直接接得得到到干干粉粉。对对于于像像蛋蛋白白质质等等溶溶液液,通通常常只只能能浓浓缩缩到到一一定定程

47、程度度,其进一步浓缩,尚需采用蒸发等措施。其进一步浓缩,尚需采用蒸发等措施。超滤广泛地用于某些含有各种小分子量可溶性溶质和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酶、病毒)等溶液的浓缩、分离、提纯和净化,因而推动了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药卫生、国防和废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建设。下面介绍应用超滤法制备胎白。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供静脉注射用的25人胎盘血白蛋白(即胎白),通常是用硫酸铵盐析法制备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的中间产物,即低浓度胎白溶液需经两次硫酸铵盐析、两次过滤及压干、透析脱盐、除菌、真空浓缩等加工步骤。该工艺的缺点是硫酸铵耗量大,能源消耗多,操作时间长,透析过程易产

48、生污染。常规的硫酸铵盐析法,要求最终的硫酸铵残留量必须小于0.05,去除硫酸铵的经典方法是在温度。15以下的流水中透析三天。由于透析时间长,易被热源污染。冻干法浓缩不但费用昂贵,而且容易导致白蛋白形成一些聚合体。真空浓缩法则存在着蒸馏器内壁易形成干蛋白膜而造成损耗(一般可达5%7%)的缺点。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选用超滤工艺可以同时解决上述脱脱盐盐和和浓浓缩缩时所存在的缺点,而且对于简化工艺、提高产品收率和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优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LFA-50超滤组件对胎白进行浓缩和脱盐所得结果如下:平均回收率为97.18;吸附损失为1.69;透过损失为1.23;截留率

49、为98.77。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滤技术改革目前的生产工艺,可以简化工艺步骤,减少能耗及原材料的消耗,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三、微滤三、微滤 1 1微滤的基本原理微滤的基本原理 微滤是利用微孔滤膜的筛分作用,在静压差推动下,将滤液中尺寸大于(0.110)m的微生物和微粒子截留下来,以实现溶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技术。由于微微滤滤所所分分离离的的粒粒子子通通常常远远大大于于用用反反渗渗透透、纳纳滤滤和和超超滤滤分分离离溶溶液液中中的的溶溶质质及及大大分分子子,基基本本上上属属于于固固液液分分离离。不必考虑溶液渗透压的影响,过程的

50、操作压差约为(0.010.2)Mpa,而膜的渗透量远大于反渗透、纳滤和超滤。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微滤和常规过滤一样,滤液中微的含量可以是10-6级的稀溶液,也可以是高达20%的浓浆液。根据微滤过程中微粒被膜截留在膜表面或膜深层的现象,可将微滤分成表表面面过过滤滤和和深深层层过过滤滤两种。当料液中微粒的直径与膜孔每项相近时,随着微滤过程的进行,微粒会被膜截留在膜表面并堵塞膜孔,这种过滤称为表面过滤。而当微粒的粒径小于膜孔径时,微粒在过滤时随流体进入膜的深层并被截留下来,这种过滤称深层过滤。第四节第四节典型膜分离技术典型膜分离技术 微滤的过滤过程有两种操作方式,即死端微滤和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