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珍爱生命 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89189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珍爱生命 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珍爱生命 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珍爱生命 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珍爱生命 文本1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2.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文本文本 1 1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 (节选节选) )学习目标 1.理解“我”与地坛的关系,体会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及感悟。2.感受母爱的深沉、内敛与伟大。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荒芜( ) 坍圮( ) 恪守( )焦灼( ) 撅( ) 蝉蜕( )颓墙( ) 嘈杂( ) 譬如( )祷告( ) 亘古( )答案 w tn p k zhu ju tu tu co p do n(2)多音字剥Error! 熨Error!藉Error! 隽Error!答案 b/bo yn/y j/ji jun/j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Error! (2)Error! (3)Error!答案 (

2、1)譬如/荒僻/癖好 (2)熨帖/贴心/砧板 (3)嘈杂/漕运/马槽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亘古不变:_2(2)坚忍:_(3)声名狼藉:_(4)失魂落魄:_答案 (1)从古到今从未变过,形容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2)(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3)形容名声极坏。(4)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青山无墨,却是一幅亘古不变的画卷;流水无琴,却是世间最质朴的音乐;情谊无痕,却总是能心领神会。( )(2)他从小就无恶不作,干尽了坏事,在这个村子里早已声名狼藉。( )(3)他就像那样失魂落魄地写着,跟周

3、围的世界离奇地脱了节。( )答案 (1) (2) (3)2.辨词填空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了某种切身感受。它重在“境” ,强调的是一种感受。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强调的是一种换位思考。在第三届生态博览会上,加拿大魁北克省、厦门、哈尔滨等 11 个国内外低碳示范城市将全面展示其生态城市建设的特色亮点,我们可以到现场,_地感受未来生态城市的发展脉搏。一名优秀的记者除了追究事情真相之外,还要有一颗时时_为当事人着想的心。答案 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

4、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3金光。(3)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4)她有一个长到二十

5、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2.课外名句史铁生的生命感悟(1)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史铁生我与地坛(2)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

6、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史铁生病隙碎笔(3)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的悲壮。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史铁生(4)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史铁生我与地坛(5)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史铁生病隙碎笔一、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21 岁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

7、一直靠做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去向。 ”4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 ,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 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

8、出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二、背景展示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 15 年间,“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 400 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中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三、文化常识地坛,又称方泽坛

9、,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当我们惊叹于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时候,当我们为刘伟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感动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想起还有那么一个人曾从容不迫地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5结合文章内容,在图中处填写出地坛与“我”的特点,在图中处填写出母亲和“我”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答案 荒芜但不衰败 残疾但并不颓废 饱尝苦难、伟大;

10、疼爱、理解儿子 被命运击昏了头,认为自己最不幸;理解母亲、怀念母亲,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阅读文章第一部分,回答问题:1.这部分有三段景物描写,其特点各是什么?每处景物描写,作者有何感悟?段落景物描写景物特点作者感悟第 3段剥蚀的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的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的一段段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愈见苍幽的祭坛四周的老柏树、茂盛得自在坦荡的到处都是的野草荒藤、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的太阳第 5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第 7段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

11、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秋风忽至,6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答案 段落景物描写景物特点作者感悟第 3段剥蚀的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的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的一段段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愈见苍幽的祭坛四周的老柏树、茂盛得自在坦荡的到处都是的野草荒藤、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的太阳。古老、荒芜、冷落、沉寂从地坛的沧桑巨变中,看到了人生的真相;在满园的沉静中,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第 5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

12、窸窣窣片刻不息。荒芜但并不衰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那么,我虽然残疾却也不应该颓废。第 7段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充满生命的激情园子虽任人肆意雕琢却未改变本色,所以我也不应因为残疾而改变生命的本色,应该同样活得有意义。2.作者和地坛有着什么样的联系?答:_答案 (1)地坛是作者残废了双腿之后的活动场所之一,是作者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7(2)地坛是作者感悟人生的场所,在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地坛的景色给予他许多感悟,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使他

13、认识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认识到活着的意义。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问题:3.这部分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 (1)母亲形象:理解、宽容、体谅儿子;饱尝苦难却聪慧坚忍;对儿子毫不张扬地疼爱;伟大。(2)作者感情:对逝去的母亲的深切怀念;对过往不理解、不体谅母亲的痛悔;理解了母亲之后,对母亲经历的苦难的痛惜;对母亲聪慧、坚忍、伟大的赞扬;对母亲深深的爱;对母亲逝去之后,才懂得母亲的遗憾。4.文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何联系?答:_答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部分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

14、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我”在突遭双腿瘫痪的不幸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重点写地坛对“我”的启迪;一是“我”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与激励。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2)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过“我”关于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面对生命的态度

15、,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_答案 (观点一)有轻微的消极情绪在里面。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实际上8是对命运打击下的一种残酷的深刻认识。(观点二)这是直面现实、珍惜生命的一种认识。在残酷的命运的打击下,就要认识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就应消灭幻想,勇敢地面对现实,思考怎样活下去,怎样活得更精彩。明暗两线并行的结构方式明暗两线并行的结构方式我与地坛运用了明暗两线并行的结构方式。明线是“我”与地坛、母亲的故事,暗线是在这两个故事中暗含着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明

16、线是一条事线,暗线是一条情线,明线把地坛、 “我” 、母亲三者联系起来,暗线把地坛这个精神家园与母亲这个生命的家园联系起来。可以这样说,地坛是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作者心中永远的地坛,写地坛是为了写“我” ,写“我”是为了写母亲。如此层层铺垫,在明线的进行中,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因此,两个线索互相映衬,影响到整篇文章,使这篇少有的长散文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技巧点拨1.明线一般就事论事,暗线寓深层含意。2.一明一暗的两个线索,平行交织,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不仅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而且不断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主题思想

17、深化。迁移运用请以“糖醋排骨有点酸”为题目,运用明暗双线结构写出作文的构思方式。答:_答案 题目:糖醋排骨有点酸明线:“我”烧制糖醋排骨的线索。暗线:“我”与小伙伴相知、产生误会、发现真相、和好如初的线索。明线、暗线安排:暗线是文章表现的主要内容,明线起烘托、渲染作用。明线、暗线交织表达的主题:朋友之间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但只要你用心烹饪、调和,友9谊就会如糖醋排骨一样,酸酸甜甜好滋味。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

18、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运用示例 母爱无私无声,无边无价。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我”的身边始终有一个神情黯然、无奈无助的母亲,或是在面前,或是躲躲闪闪。她不用言语,而是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用匆匆步履、四处张望来传递这世间最伟大、最真挚的母爱。 “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她想, “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 ”儿子的不幸与痛苦,在母亲那儿真的是要加倍的。“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可是,在“我” “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

19、熬不住了” , “我”失去了生命哪怕是这残酷的生命的孕育者,失去了母爱,这使得“我”的心一下子破碎不堪了。二、课外素材不屈的灵魂2005 年,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 ”史铁生 21 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 30 多年,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后来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这个顽强的汉子时刻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获奖的病隙碎笔 ,前后写了 4 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在一般人看来

20、,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悲伤的。史铁生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于意志,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放下,否则可能就彻底放下了。在 2010 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走了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考他留下了一本本厚重的著作,包含着思想的火花,用残10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又丰满的思想。当然,这些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不会因作家的逝世而丧失价值。选材感言 不管生命中遭遇了什么,直面现实,珍惜生命,奋勇生活,活得漂亮,这是史铁生带给我们的启示。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

21、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

22、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

23、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11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读后启悟 这篇文章文字很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满心情绪的宣泄,以及对生活如此不公的抱怨。可是他想表达的并不在这一层面上,他不只是告诉大家他的情绪、他的愤懑,他想说的是当你的不幸降

24、临,并不真的天崩地裂了,你的不幸也是你亲人的不幸,记住关心你的人比你更难过。史铁生的母亲只是想让儿子,看看“北海的菊花开了”告诉他的儿子要坦然面对生活。可是儿子与母亲并没有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但儿子从母亲的死真正领会了生活的真谛!也就是无论生活把你打倒多少次你都要勇敢地站起来,微笑着面对生活。这篇文章感伤、平静,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要好好儿活”借花朵的各种颜色象征母亲坚强的品格,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论语论语经典名句赏读经典名句赏读1.名句子曰:“学而时习之,

25、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赏析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 “学而时习之” ,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 ,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和谐发展, 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千古至圣大师教育思想的精髓。2.名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26、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这种人很少;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孝悌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赏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12尽忠。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孝悌是仁的根本,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3.名

27、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的善的脸色,这种人仁德太少了!”赏析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花言巧语,虚伪讨好的人是不会讲究“仁”的。4.名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练习了呢?”赏析儒家十分重视个

28、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曾子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符合忠信和实践的标准,这反映了他严于律己的精神。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件事搞得我声名狼藉,让我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难堪极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那亘古不变的天空,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记忆。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危言危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们提到鲁迅先生,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A. B

29、. C. D.答案 D解析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使用正确。心想事成:心里想到的,都能成功。多用于祝福语。不合语境。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使用正确。亘古不变:从古到今从未变过,形容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使用正确。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13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使用对象用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的原因。B.她不是那种光会理解儿子而不懂得疼爱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C.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

30、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D.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答案 C解析 A 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原因” 。B 项逻辑有误, “光会理解儿子而不懂得疼爱儿子”应改为“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 。D 项主语残缺,应在“几乎”前加“他的作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_。_。_。_。_。_。 ”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31、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A. B.C. D.答案 C解析 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三句联系较为明显,是说史铁生的创作,是说史铁生创作的艰辛,有“文字” “一个个字”相照应,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4.2010 年 12 月 31 日,著

32、名作家史铁生因病去世。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坚持着精神的高度,坚守着心灵的高贵和生命的尊严,坚持着文学的崇高信念。在我们送别史铁生之际,请参照所给出的语句,续写出自己对史铁生的理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经历到的是14_,_;他体验到的是_,_。答案 (示例)生存在窄缝里的艰难 带给我们的却是豁然开朗的喜悦 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贯通,语句通畅。21 岁瘫痪,30 岁患肾病,1998 年开始做透析,史铁生在 59 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 40年与病魔抗争,一生与轮椅和医院相随相伴。_。

33、他紧握“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书写了一篇篇坚强的“生命之歌” 。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官,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在这物化与浮躁的当今,_。答案 (示例)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 他为我们树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

34、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

35、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15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

36、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

37、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

38、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身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

39、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6.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地坛,地坛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答:_答案 古老沧桑,沉静落寞,荒凉破败,富于生机。167.地坛带给作者一些生命的启迪,助其走出厄

40、运的阴影。作者在地坛中得到了哪些对生命的启迪?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传递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个人在时间的伟力、宇宙的浩渺面前微不足道,故应冷静、乐观、豁达地对待生命。地坛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的印迹,启示作者对人生应持有一种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8.史铁生先是双腿瘫痪,接着是肾病发展为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命运不断地捉弄他,但他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 (观点一)赞同这种观点。苦难的确成就了史铁生。在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而绝望的他在荒芜但并

41、不衰败的地坛里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一个人更应该去思考活着的意义和方式。走出心灵困境的史铁生,致力于写作,成就非凡。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更是以其作品给更多处在困境中的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指引。(观点二)不赞同这种观点。苦难并非史铁生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疾病在他狂妄的年龄夺去他的双腿,在安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在极为需要人才的那个时代,史铁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观点三)辩证理解。苦难本身不是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的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情况,它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

42、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 10 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

43、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17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

44、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 ”她说。 “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她说。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 7 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

45、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 ,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