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资源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技资源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学 院 商学院专 业:姓 名:指导老师:国际经济与贸易潘嘉敏学 号:职 称:160803101800高微讲师中国珠海二二 年 五 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科技资源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论文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承诺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科技资源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而这些发
2、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加上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其主要市场国的贸易额出现下降。在此期间,即使面对这种困境,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新兴市场国如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的贸易额仍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新兴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潜力。本文基于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的背景,通过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新兴市场国的现状并利用计量面板模型来分析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得出科技人才和资金流动对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存在着显著正效应,充分证明了科技资源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3、最后结合研究结果,为加强科技资源在中国与新兴市场国间流动提出相关可行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科技资源 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 新兴市场The influence of the flow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on the export of Chinese high-tech productsAbstractChina is the largest exporter of high-tech products. United States, EU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t
4、he main export markets of high-tech product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quite series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and rise of trade protectionism, Chinas total export figures of high-tech products to EU market have fall
5、en a lo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otal export figures of high-tech products to some emerging markets such as ASEAN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One belt one Road” route still maintain steady increase, which indicates high-tech products have certain competitiveness and potential in some emerging markets
6、.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ransnational flo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xport of high-tech products to emerging market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ransnational flo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on Chinas export of high-tech pro
7、ducts by using the panel model of measurement. After analyzing the panel data, it was found that the transnational flo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xport of high-tech products. So we hav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transnational flo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play
8、s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xport figure of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esearch,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flow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Keywords: transnational flow of scientific and
9、 technological resources,high-tech products,export,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目 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二)研究思路和方法21.研究思路22.研究方法3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3(一)核心概念的界定31.科技资源跨国流动32.高新技术产品43.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的影响机制4(二)基础理论分析51.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52.新要素贸易理论53.斋藤优的N-R关系理论54.小岛清的投资与贸易互补模型6(三)国内研究述评61.科技全球化的研究62.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的研究63.高新技术产品
10、贸易的研究7(四)国外研究述评81.相关文献研究82.文献述评8三、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和引进科技资源现状分析9(一)出口贸易现状分析9(二)引进科技资源现状分析121.引进科技资金现状分析122.引进国际人才现状分析133.引进科技技术现状分析15四、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16(一) 面板数据模型16(二)变量数据的选择说明161.中国对某国或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EX)162.某国或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FTA)163.中国实际利用某国或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FDI)174.按国别或地区分的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额(TCI)17(三)分析与结果171.模型构建1
11、72.单位根的检验183.协整检验194.描述性统计195.模型选择206.模型回归207.实证结果分析21五、促进科技资源流动的策略研究21(一)制定鼓励新兴市场国人才来华留学的政策22(二)增加国际留学生在华就业的机会22(三)助力国际人才融入中国的社会环境22(四)为高技术外资进入创造有利政策条件22(五)改善外商直接投资营商环境23(六)完善技术引进的相关法律23六、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23(一)创新点23(二)不足23参考文献24附录27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一直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因为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与国间贸易摩擦
12、的影响,海外市场变动的风险逐步变大,2010至2016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增速有所放缓,原因是中国与主要市场国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停滞不前。特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家的贸易额更是有明显的下降。但是在2014-2019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国从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否能通过与新兴市场国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来打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遏制,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是一个值得研究问题。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正进入以科技资源跨国流动为背景的科技时代,国际间要素的流
13、动越来越频繁,合理引进并利用国际科技资源都对中国科技和创新力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也正在加快推动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的步伐,努力实现引资、引智和引技相结合,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例如,近年来中国不断吸引国际人才来华留学和工作,其中来华留学生人数从20世纪50年代的30余人发展到2018年的49.21万人,2018年来自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学生人数已高达约26万人,约占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3%。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外国在华申请专利和国外技术引入合同均是科技资源流入中国的关键渠道,亦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中国高技术企业可通过吸收该国际技术来促进技术
14、进步,从而提高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研究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研究意义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表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2020年出口的奋斗目标是努力达成4.5千亿美元,令其约占中国出口贸易额的45%,由此可见国家将会重视并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使之成为中国在经济转型期间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点。事实表明过去学者们大量研究的传统自然资源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逐渐下降,获取和高效使用非传统各类要素对提升国际竞争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对国际科技资源获取和使用。伴随着要素跨国流动的不断被激活、升级和优化,世界各国均加大力度制定并执行吸引国际科技
15、资源的战略。例如:新加坡为获得高质量国际人才,允许获得认证的院校开通签证申请的“绿色通道”且无需面签;日本推出2020年“留学生30万人计划”;韩国利用“后发展国”的优势,制定多项技术引进政策。这使韩国在10年内将霍普曼比率(轻工业部门附加值/重工业部门附加值)从1.5%优化至0.5%。但我国当前针对引入国际科技资源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新兴市场国科技资源跨国流入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为使中国充分发挥要素自由跨国流动的正外部性作用,提出加强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的对策建议,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国际贸易产生积极的作用,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二)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首先说明该
16、研究对象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寻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再简要阐述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该课题的研究结果,提出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来说明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性意义。其次,对中国各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各新兴市场国的科技资源流入中国的角度,筛选代表科技资源流动的指标,利用Eviews软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实证结果,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相关参考建议和对策,使多方科技资源在中国互动耦合、并且实现价值倍增。主要框架如下:科技资源流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出口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理论研究出口影响因素理界论定回范顾畴和文献综述现状分析搜集相关资料数据和实证研究提出建议、对策2.研究方法(1)文献
17、研究法查阅从网上收集到的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献,了解、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其整理和归纳来对本文研究对象科技资源进行深入的了解。文献研究法在分析资源流动、科技全球化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和趋势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本文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基础。 (2)调查法通过统计年鉴、UN COMTRADE、中国统计局和网上搜索引擎等渠道获取有关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最新资讯材料及相关数据,同时,筛选出有效信息,利用软件把搜集到有用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比较。 (3)数学建模法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将研究对象和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整理,以研究其内在联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果来解释实际存在的
18、问题。本文采用面板回归随机模型对科技资源跨国流动所引出的解释变量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各细分国家的贸易额进行研究,基于回归结果,提出加强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的对策和建议。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一)核心概念的界定1.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科技资源是一国经济蓬勃发展和产出优秀科技成果的前提条件,学术界对广义的科技资源界定是包括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四个方面。科技人力资源流入有以下三个方面:(1)接受高等教育来华的国际学生(2)国际科研人员来华移民(3)在华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国际人才;科技信息跨国流动包括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技术扩散;科技资金跨国流动主要渠道表现在跨国公司海外
19、投资研发和外商直接投资。2.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这类产品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并无统一的界定。本文参照中国商务部的划分方法来界定高新技术产品。其涵盖了以下九个大类:航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和其他技术。本文收集的中国出口到某国各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编码HS2012六位数代码的贸易数据,因HS编码一直在不断更新版本, 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决定对数据的收集作如下处理:全文统一以HS2012编码为依据收集数据。详细HS编
20、码数据整理在附录。3.科技资源跨国流动的影响机制(1)FDI跨国流动促进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机制首先,由于FDI的“溢出效应”会带来国际先进的技术,中国企业吸收“溢出效应”带来的新技术和经验,不仅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还能提高产品工艺水平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其次,FDI所带来的“市场进入外溢”效应也有能改善中国企业出口时效和前景,能在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间建立起通畅的贸易桥梁,有效减少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2)技术跨国流动促进高新技术出口的机制技术引进加速了技术进步,提升了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引入先进的技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提升中国高新技术
21、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在改善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减少资源消耗(2)提高要素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3)在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亦可帮助中国高技术企业改善其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科技人才跨国流动促进高新技术出口的机制科技人才的跨国流动能有效降低贸易成本,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体现在以下方面:科技人才熟悉母国市场和语言,有利于降低贸易交流壁垒,从而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最终促进贸易规模的增长。(二)基础理论分析1.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中认为存在有两个外部条件和四个内部条件:政府与随机事件、要素条件、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需求条件。其中初
22、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被包含在一国最基础的要素条件中。其中,高级要素的范畴包含本文研究的国际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波特认为发展高级和专业的生产要素可以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同时,指出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优秀的人才和对应的技术力量可以为各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获得持久的生产优势。波特也赞同国际人力资源、国际专利知识和国际技术等均是可以跨越国界流动的,而伴随着要素跨国流动的不断被激活、升级和优化中,能有效地应用流动的高级生产要素的国家或地区,通常也能成为国际间贸易竞争中的赢家。2.新要素贸易理论新要素贸易理论在基于国与国间贸易比较优势的背景下,从新的角度定义生产要素,在原
23、有的传统资本、土地和劳动三要素的基础上,认为其他要素例如研究与开发、技术、信心、人力资源和技能等等也对国际贸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该理论也涉及人力技能理论、技术差距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等。3.斋藤优的N-R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需求(N)和其国家资源(R)共同制约着其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活动。国民需求和国家资源关系之间存在的“瓶颈”就是当今众多发展中国家正在面对的以下两个问题:资金和技术的约束。同时,因为N-R关系的不匹配,可能会引起技术资源向有发展空间的国家转移;出现技术瓶颈,当发展中国家计划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时,又会出现因资金有限带来的瓶颈。因此该理论强调对于技术后进国
24、可以采取技术吸收型发展战略,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后,注重对技术的学习和消化,并且逐步改进引进的技术,从而避免不断引进技术而带来的资本“瓶颈”。4.小岛清的投资与贸易互补模型直接投资属于以资本为载体代表从一国流入到东道国的一般生产要素,对两个国家间的商品贸易会有促进作用。但是小岛清认为,这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不是只有资本的流动,实际上还具有以下两种特点。其一是直接投资带来的是除了资本外,还包括知识技术、技能还有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综上,在理论模型中,应把直接投资作为包含知识技术、技能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其二小岛清还指出:直接投资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融合体现,是由一国向东道国特定企业的转
25、移,并非作为流动性很强的货币流入东道国。(三)国内研究述评1.科技全球化的研究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余永定,2002)。李红军、高茹英等学者认为,随着科技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科技合作逐渐变得多元化,已由原始的合作模式升级为国际多边合作,同时不仅涉及到资金的投入,且包含了物和智力的多层次的投入。因此中国应注重智力引进,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邀请更多的一流人才和优秀学者来中国做高级访问学者和教授等来迎接科技全球化的潮流。2.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的研究国内学者对要素跨国流动的研究结果如下,黄先海、王煌(2019)等基于要素跨国自由流动视角对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贸战略重构进行研究,认
26、为中国外贸战略须积极推进以下进程:注重边界的开放,让要素足以在国与国间顺畅的流通,同时做好政策上关于要素流入的创新和对要素流入中国的风险防控,即利用改善中国的规制环境和积极鼓励高端要素流入的战略,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曹监平、张淼(2018)等利用引力模型,选取资本和技术跨越国界流动这两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从2005年-2014年这个时间跨度,建立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的面板数据来分析要素跨越国界流动对流出国和流入国之间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技术跨越国界有序流动对流出国和流入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国内学者在人才流动知识溢出理论的前提下,主要从以下方
27、面来研究分析人才跨国流动:由国际高素质人才流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孙文松、唐齐鸣等研究了由国际创新型人才跨国流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是否给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水平所带来了影响,通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创新型人才跨越国界流动会给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水平带来显著的正向效应。冯梅认为海外人才对高技术产业的作用不仅仅有利于形成科技产业垄断地位,还掌握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通过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可以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魏浩、陈开军(2016)在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表明国际高素质人才跨国流入会带来以下三种效应:(1)交易总成本的降低(2)信
28、息有效的流通(3)交易契约的履行。这三种效应会对国际高素质人才流入国的国际贸易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同时利用面板数据建立模型,证明了国际高素质人才跨国流动对人才流入国的出口贸易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朱平芳、李磊(2006)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基础上,收集了上海市中大型企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数据,并建立模型研究分析了技术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两种技术引进方式所带来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有形技术的引进对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吴先聪、王成璋(2007)研究了影响三大产业技术进步的因素,其中以四川省为例,收集了该省2000年-2004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引进对三大产业
29、的技术进步是具有正向效应的,但边际显著,吴先聪和王成璋认为引起这个结果的原因应是国内三大产业企业没有在先进技术引进后的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消化、技术引进时存在的时滞效应、技术外溢的时滞效应和引进世界各国技术的结构不合理等等。袁立辉(2008)表明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会影响其出口贸易结构和产品质量等因素,同时他认为现今中国在推进技术变革进程的同时也在加强对国际各行业先进技术和FDI的引入,这会使中国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最后作用于中国机械制成品例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3.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研究国内学者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集中在研究中国与
30、特定伙伴国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其二是基于中国的角度,探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出口竞争力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李彬彬(2017)利用贸易引力模型选取2000-2015年共15年的时间跨度,通过收集和归纳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到阿拉伯国家相关的贸易指标来构建面板模型,从而来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阿拉伯国家19个样品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科技发展水平、阿拉伯贸易国与中国的实际距离和其贸易规制环境的开放程度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较为显著。张丹(2013)等对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东盟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可加强与东盟各国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提高技术引进、吸
31、收和消化的能力,通过提高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来促进东盟各国和中国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经贸合作。杨春艳(2011)对中国出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收集2003年-2009年共6年的相关贸易数据,同时建立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数据分析,杨春艳认为应转变出口结构为扩展边际型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四)国外研究述评1.相关文献研究根据对网上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发现目前国外学者在科技资源跨国流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1)人才跨国流动(2)国际先进技术跨国流动(3)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投资。同时,相关国外研究现状表明国际技术的跨国流动主要体现在(
32、1)技术转移(2)技术扩散这两个方面。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技术扩散是不具有目的性和组织性的技术流动。学者Sahal指出技术跨国流动是包括物质性的技术产品和无形的技术产品例如相关技术知识的流动。Madsen(2005)采用计量方法,通过收集相关1883-2002年的相关数据指标,通过技术进口实现国际技术转移的情况,分析得出技术进口令高新技术产业的TFP增长200%,且因为国际技术转移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国与国之间TFP收敛。2.文献述评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科技资源的跨国流动的单个因素例如科技人才、科技资金和科技技术跨国流动有了比较丰富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也对科技资源
33、的其中单个方面的资源流动形成了理论体系架构,这些理论以及概念被广大的学者所接受和推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研究都只是研究单个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因素例如人才、资金等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缺少整个关于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和数据分析。因此,针对科技资源流动跨国流动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正是本文研究该课题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中国引入科技资源具有深刻的意义。三、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和引进科技资源现状分析(一)出口贸易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呈现出向上趋势。随着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被认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如表3.1所
34、示,中国也越来越注重在R&D经费上支出,以大力发展国家的科技技术发展水平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由图3.1可知,从2005年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趋势是呈现整体向上的趋势的,且2005年到2013年间高新产品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5.53%。但从2014年始贸易额出现缓慢的增长,经分析,2014到2019年共6年的时间跨度中,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下降至1.96%,其中2015、2016、2019年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0.79%、-7.80%和-2.03%。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由下表 3.2所示,高新技术产品总贸易额出口顺差,出口结构
35、不均衡。同时发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优势大类。其中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航天航空技术、光电技术和电子集成制造技术均是进口贸易额大于出口贸易额,说明这六大类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低。图 3.1 中国高新技术产出出口发展趋势表 3.1 中国R&D内部支出经费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R&D内部支出经费(亿元)7063868710298118471301614170156771760619678R&D内部支出经费占GDP之比1.711.781.912.00 2.032.072.122.152.14表 3.2 2018年
36、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单位:百万美元)项 目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2018年7430446655211408565计算机与通讯技术505028124385629413生命科学技术325983638968987电子技术141525357424498949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163895827974668航空航天技术91464045349600光电技术289814032369305生物技术92824603388材料技术7460481712278其他技术9899891978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新兴市场国的贸易额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下表 3.3和表
37、3.4所示,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14、2015、2016和2017年的出口总平均增长率为0.03%、-0.79%、-7.8%、11.02%和11.34%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五个新兴国家平均增长率可达6.72%、5.04%、2.85%、18.16%和5.12%,因此有理由相信拓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新兴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表 3.3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某国的贸易额增长率年份印度新加坡泰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出口到五个国家平均增长率出口总平均增长率20110.0982 -0.2607 0.3015 0.2246 -0.0001 0.0727 0.1145 20120.0679
38、0.5124 0.2280 0.1625 0.4433 0.2828 0.0955 20130.0918 0.0630 -0.0804 -0.0451 0.0126 0.0084 0.0983 20140.0703 0.0943 -0.0644 0.1768 0.0589 0.0672 0.0003 20150.2119 0.1737 0.2714 -0.3498 -0.0551 0.0504 -0.0079 20160.1676 -0.1972 -0.0112 0.1767 0.0064 0.0285 -0.0780 20170.3112 0.0700 0.1308 0.2657 0.130
39、4 0.1816 0.1102 20180.0294 0.0438 -0.0078 0.2889 -0.0982 0.0512 0.1134 表 3.4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某国的贸易额(万美元/年)印度尼西亚泰国俄罗斯新加坡印度20103295684822894677961156685934065201132952562772057286185508210257912012475604770836665942129322210954932013481604708885635938137472311960462014509960663204748394150439712800812015481
40、87084322348662617657551551320201648494483380157262314176081811386201754816894282972476115168912375137201869436193547293412415833762444852(二)引进科技资源现状分析1.引进科技资金现状分析FDI不仅仅代表外资的流入,由于存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因此随之流动的还包括国际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该知识溢出效应还受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在孙洋、李春艳、陈艺毛等学者的西部论坛(2019)一文中以R&D经费内部支出与新产品开发支出之和来衡量企业的“吸收能力”。据下图 3.2可知,
41、近年来中国FDI的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由表 3.5可知,2018年制造业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29.77%,位列第一。房地产业紧随其后。且由指标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可知: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将会是外商投资的热门选择。图 3.2 中国FDI发展趋势表 3.5 2018年按行业分的外商直接投资行 业合同项目(个数)实际使用金额(万美元)比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个)总 计6052913496577100.0060560农、林、牧、渔业741801310.58741采矿业461228410.8946制造业6152411742129.776152电力、热力、燃气
42、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844423903.20284建筑业14491488091.081449批发和零售业228539766897.06228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544727373.42754住宿和餐饮业854901070.658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22211661278.437222金融业24698703668.712496房地产业1053224674016.2410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099188745913.65909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8196812984.9358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1474080.3415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8556
43、1660.41485教育26674200.05266卫生和社会工作83301780.228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49522900.387492.引进国际人才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吸引国际人才来中国就业或留学,并且并为此实施了吸引人才战略,试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智力支撑。据图3.3和表3.7国际来华科技合作项目参加人数可知,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来华和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是根据OECO的统计,发达国家的国际留学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比重大部分均在8%或以上,但是中国却只有约0.4%。据了解,导致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
44、国际留学生的需求(2)中国的移民政策十分严格,年均获批绿卡的人数较低来华留学生。由表3.6可知,新兴市场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率逐年上升,体现了中国正在扎实推进引进人才和教育开放进程,目的在于充分吸引国际来华留学生并发挥其智力作用,汇聚人才,激活国内创新要素的活力。特别是针对新兴国家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等国,为“一带一路”等倡议下的长期良好合作环境奠基。图 3.3 国际来华留学生人数发展趋势表 3.6 部分新兴市场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韩国629576244263488630296292366672705406382750600泰国131771414516675201062129619976230442788428608巴基斯坦740685169630109411336015654186262487928023印度9014937010237117811357816694181712091123198俄罗斯124811334014971159181720216197179711975119239印度尼西亚95391095713144134921368912694147141457315050老挝18592395277339995040691899071422214645哈萨克斯坦787482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