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预评估定性定量评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预评估定性定量评价分析.doc(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预评估安全预评估定性定量评价分析定性定量评价分析1.1.1 1 站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站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评价分析评价分析1.1.1.11.1 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 84:9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的相关规定编制了本单元安全检查表,参照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安全检
2、查分析。表表 1.1.1-11-1 站址及总平面布置站址及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一、场址选择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根据可研报告和总平面图,项目平面布置合理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宜,合理布置,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第 1.0.3 条2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 3.0.8 条项目位于 XX 县目县新民镇马场河坝,根据
3、可研报告,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要求符合要求3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满足生产、运输、防震、防洪、防火、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职工生活的需要,应经多方案比较后择优确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 4.1.1 条根据可研报告,满足要求符合要求4环境状况、气候条太阳光伏电根据可研报告,满符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件、风力状况、阳光资源等,应满足光伏电池的安装要求。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 84:96 第1.0.4条足要求合要求5太阳电池方阵应设置在四周无遮挡障碍物、无污染源(如烟雾、粉尘)、无腐蚀性气体等安全可靠的场所。太阳光伏电
4、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 84:96 第2.0.1条经现场勘查和调查了解,太阳电池方阵的设置场所满足要求符合要求6年平均日照时间大于 1800h 的场所,可建太阳能电站。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 84:96 第根据可研,项目年平 均 日 照 时 间1353.9h,经论证,可建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2.0.3条7光伏发电站可在环境温度-40-+60范围内设置。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 84:96 第2.0.4条本工程场区的多年 平 均 气 温 为13.2,多年极端最 高 气 温 为34.8,多年极端最 低 气 温 为-11.2,太
5、阳能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的工作温度均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符合要求8选择站址时,应避开危岩、泥石流、岩溶发育、滑坡的地段和发震断裂地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第 4.0.6 条根据地灾报告审查意见选址地带无危岩、泥石流、岩溶发育、滑坡的地段和发震断裂地带等地质灾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害易发区。9对位于山区的光伏发电站,应设防山洪和排山洪的措施,防排设施应按频率为2的山洪设计。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第 4.0.5 条工程位于新民镇马场河坝,可研中对周围防山洪和拍山洪的措施尚未进行明确建议完善10场址应位于不受洪水
6、、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 1.2.1 条 d款工程位于新民镇马场河坝,可研中对周围防山洪和拍山洪的措施尚未进行明确建议完善11光伏发电站的结构设计应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下列内容进行: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根据可研报告,暂未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建议完善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1 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 场地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
7、在抗震设防区划分的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 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12)第10.4.6条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论证分析;确定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以及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6 土壤腐蚀性。7 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的评价。12下列地段不得选为场址:发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断层、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采矿陷落(错动)区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 1.2.1 条 e项目所在地 XX 县目 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8、.15g。根据地灾报告审查意见选址地带无危岩、泥石流、岩溶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线内;爆破危险范围内;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国家规定的风景区及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IV 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III 级膨胀土等工程款发育、滑坡的地段和发震断裂地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地质恶劣地区;存在放射源危害的地段;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二、总平面布置1总平
9、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节能、施工、检修、厂区发展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1.1.1条本项目建筑物主要包括:配电楼、主控室、SVG、逆变器室等设施的设计。,均满足总体规划、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及防火、安全、卫生、节能、施工、检修、厂区发展等要求,总平面布置经济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合理。2总平面布应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10、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应采用联合、集中、多层布置;2 应按企业规模和功能分区,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3 厂区功能分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4 功能分区内各项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1.1.2条站区光伏方阵设施按功能分区联合布置,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紧凑、合理。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3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并应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1.1.5条根据可研报告,检修道路在
11、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平整、碾压即可满足施工车辆通行的要求;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和回填量不大,可基本平衡。符合要求4具有或能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源的车间、装置和设备设施与控制室、变配电室、仓库、办公室、休息室、实验室等公用设施的距离应符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1.2.2条e款本项目建筑物主要包括:配电楼、主控室、SVG、逆变器室等设施的设计。该项目35kV配电室布置在管理站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合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震、防辐射、防触电、防噪声等的规定。内、控制室、办公室、休息室在管 理 站 综 合 楼内,与光伏方阵、逆变器室等有足够防触
12、电、防火等距离。5场地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场地雨水的排除方式,应结合工业企业所在地区的雨水排除方式、建筑密度、环境卫生要求、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暗管、明沟或地面自然排渗等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要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7.4.1条根据可研报告场内排水利用场地的自然坡度,将雨水直接排出。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求:1 厂区雨水排水管、沟应与厂外排雨水系统相衔接,场地雨水不得任意排至厂外;2 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应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应对收集的雨水充分利用;3 厂区雨水宜采用暗管排水。6企业内道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满足生产
13、、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安全和施工的要求;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6.4.1条场内道路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及施工的要求。场内道路按功能分区呈环形布置。有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2 应有利于功能分区和街区的划分;3 道路的走向宜与区内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并应呈环行布置;4 应与竖向设计相协调,应有利于场地及道路的雨水排除;5 与厂外道路应连接方便、短捷;8 施工道路应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利于雨水排除,道路与场外道路连接方便、短捷。施工道路与永久性 道 路 结 合 设置。7光伏方阵各排、列的布置间距应保证每天9:001
14、5:00(当地真太阳时)时段内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根据可研报告,前后排阵列间距取4米。最大倾角为32能满足要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前、后、左、右互不遮挡。12)第7.2.2.2条求8光伏方阵内光伏组件串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不宜低于300mm。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第7.2.2.3条根据可研报告,前后排阵列间距取4米。但光伏方阵内光伏组件串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尚未明确建议完善9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升压室宜结合光伏方阵单元模块化布置,宜采用就地布置方式。逆变升压室宜根据工艺要求布置在光伏方阵单元模块的中部,且靠近主要通
15、道处。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第7.2.4条一个光伏发电单元 装 机 容 量 为1MWp,每个单元逆变部分由2台500kW 逆 变 器 组成,交流侧输出电压为270V,再通过1台1000kVA,0.27/0.27/35kV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变压器升压后与站内集电线路相连。全站共50个发电单元,10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并使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第1.1.2条根据可研和总平面布置图,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符合要求11变电站内各建(构)筑
16、物及设施的防火间 距 不 应 小 于 表1.1.2的规定。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第1.1.2条根据可研和总平面布置图,本项目建筑物主要包括:配电楼、主控室、SVG、逆变器室等个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距均满足要求12变电站道路设计应根据运行、检修、消防和大件设备运输等要求,结合站区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站外道路状况、自然条件和当地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确定。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 术 规程 (DL/T5056-2007)第8.1.1 条场内道路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及施工的要求。场内道路按功能分区呈环形布置。符合要求
17、13配置电缆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1.7.4条根据可研,对所有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和光缆的安装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提出了要求。符合要求14站内道路应能满足设备运输、安装和运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根据可研,本项目变配电站内的符合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行维护的要求,并保留可进行大修与吊装的作业面。(GB50797-2012)第7.1.5建 筑 物 主 要 包括、配电楼、门卫室、大门及围墙、35kV户外无功补偿装置。配电站依靠断面6m的水泥混凝土进场路与外部道路连接,站内道路均为6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满足场内设备运输及交通通
18、行。要求15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站区可设两个出人口,其位置应使站内外联系方便。站区主要出人口处主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第7.1.5根据可研,光伏电站的施工及检修道路可在场址原 有 地 面 上 新建,主干道路设符合要求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依据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干道行车部分的宽度宜与相衔接的进站道路一致,宜采用6m;次干道(环行道路)宽度宜采用4m。通向建筑物出人口处的人行引道的宽度宜与门宽相适应。计路面宽度大于7m,砂石路面,最 小 转 弯 半 径5m,道路长约为4.6km;支路道路设计路面宽度大于3.5m,最小转弯半径5m,道路长约为7.2km。16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
19、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7.18条进站道路和站内道路宽度为4m。站内不设架空管线,道路净宽度大于4m。符合要求1.1.1.21.2 平价小结平价小结本单元对该项目场址选择进行了 12 项检查,有两项在可研中未提及,明确总平面布置进行了 16 项检查,有一项在可研中未提及。1.1.2 2 太阳能电池组件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单元评价分析评价分析1.1.2.12.1 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阵列、逆变器、子方阵直流线路等,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本单元进行定性评价,情况见表1.2-1。表表 1.1.2-12-1
20、 太阳能电池组件单元预先分析表太阳能电池组件单元预先分析表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触电1.在阳光下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同时接触组件 的 正 负极。2.防护措施不全。3.安装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或缺乏相应的知人员伤害1.在阳光下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应使用不透光的材料遮盖太阳能电池板。按照规程进行操作,1.不要同时接触光伏组件的正负极。2.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靴。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装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使其掌握一定的光伏发电知识。4.加强运行巡检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1.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
21、级措施建议识。4.巡检过程中误碰带电体。1.绝 缘 老化,设备带电。6.检修安全措 施 不 到位,误送电造成触电。消除缺陷,防止绝缘设备老化造成触电。6.严格执行检修规程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设备检修的安全措施要全面到位,防止意外触电事故发生。光伏阵列倒塌1.地基选择型 式 不 合理。2.地基的不均匀沉降。3.因设计的基础承载力财产损失1.基础型式的选择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结构等进行综合考虑。2.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等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3.基础稳定、承载力应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4.严格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不能满足实际要求。4
22、.基 础 腐蚀。1.太阳能电池组件、建构筑物因天气因素如:大雪、大风等影响。6.基础设计时对于冻土的因素考虑不足,冻土的冻胀融沉作用对基础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的范(GB 50007-2011)相关的防腐设计。1.进行初步设计前,应充分收集本区域气象资料,选择合理的技术参数。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 91 号)、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等相关技术法律规范的规定,充分考虑风、雨、雪对屋面荷载的影响。6.按照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等规范进行基础及结构的设计。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影响。热斑效应1.硅片质量
23、下降,导致电池出现较大幅度早期光致衰减;2.一些组件制造厂组件制造工艺不合理,出现诸如电池片隐 裂、EVA交 联 度 不好、脱层、焊接不良等质量问题,这种组件在短时间内也设备损坏1.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有问题的硅片。2.选用有制造资质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高质量的硅片组件。3.安装硅片组件时,应在太阳电池组件的正负极间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以避免光照组件所产生的能量被受遮蔽的组件所消耗。定期检查并保持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的清洁度,去除粘附硬化的鸟粪、尘土、落叶等遮挡物。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会造成输出功率衰减或组件失效;有些组件制造商功率测试不准确。3.太阳能组件被污物遮蔽。逆变器故障1.因
24、运输不当 造 成 损坏。2.因极性反接 造 成 损坏。3.遭受雷击损坏。4.电压不正设备损坏、系统停运1.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防震及防碰撞措施,避免运输途中的设备损坏。2.加强施工管理,避免由于疏忽大意造成极性反接的质量事故。3.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安装防雷器。4.加强巡检、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常造成损坏或输出保险损坏。汇流箱故障1.汇流箱输入输出线接反,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其它设备。2.箱内熔断器由于过电流等因素熔断后,电池板处于开路状态,光伏电池电能不能输出。3.对汇流箱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在设备接线应按照安装说明书的要求,
25、相关人员应加强培训。2.定期检查汇流箱,及时发现熔断器的工作状态。3.应建立相关的光伏防雷汇流箱定期维护的检查和巡视制度,保证汇流箱安全运行。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内的安全管理缺失。接地网事故接地网如存在布置不合理、或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接地网电阻 值 不 合格,可引起接地网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的接地网由于运行时间过长,未按期进行检测、设备损坏加强接地网施工质量;定期检测、维护接地网,防止由于腐蚀导致接地网失效。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维护等,而发生局部范围严重腐 蚀 而 失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损坏1.当检修人员停止电网的供电,并对电力线路和电力设备进 行 检 修时,若并
26、网光伏电站的逆变器仍继续 供 电,会造成检修人员 伤 亡 事故;人员伤害设备损坏1.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人员检修电力线路和电力设备时应确保并网光伏电站的逆变器停止供电。2.在组件上并联一个二极管。通常情况下这个二极管不影响组件正常工作,当组件中的电池被遮挡时,此时二极管导通,从而避免被遮电池局部过热损坏。3.加强电池板的日常清洗和检查,如果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4.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设备出现损坏或故障后及时更换。1.设反向电流的过电流保护。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2.当因电网故障造成停电 时,若 并网逆变器仍继 续 供电,一旦电网恢复 供 电,电网电压和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在相位上
27、可能存在较大 差 异,会在这一瞬间产生很大的冲 击 电流,导致设备损坏。6.直流汇流箱避雷装置定期检测。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3.如果电池组件接地故障,在运行中可能有高电压窜入,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绝缘强度受到破坏 而 被 击穿。4.清洗不及时,可能引发 热 斑 效应,造成光伏电池板高温击穿。1.P-N 结的反向电流,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可能造成光伏 板 被 击穿。雷击1.光伏防雷汇流箱接地端与防雷接地线未进行可靠连接。2.接地电阻不 满 足 要求。3.光伏防雷汇流箱维护不及时、未对其工作状态定期的检查和巡视,引起箱内防设备损坏、人员伤害、财产损失1.在施工、设备安装
28、时应保证汇流箱接地端与防雷接地线进行可靠连接。雷电防护设施应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管,并按规定办理雷电防护措施的风险评估、图纸审核、质量监督、检测和竣工验收工作。2.应确定土体对接地体腐蚀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在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应对接地体的腐蚀性进行检测。3.建立相关的光伏防雷汇流箱定期维护的检查和巡视制度,保证防雷模块安全运行。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雷 模 块 失效。1.1.2.22.2 单元评价小结单元评价小结本单元中可能发生触电、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倒塌、热斑效应、逆变器故障、汇流箱故障、雷击的危险等级均为,是临界的,如果超过临界状态就会导致事
29、故的发生。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排除和控制,使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1.1.3 3 集电线路单元集电线路单元评价分析评价分析1.1.3.13.1 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该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相间短路和断相故障、电缆火灾、触电和电缆损坏等。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评价情况见表 5-3。表表 1.1.3-13-1 集电线路单元预先分析集电线路单元预先分析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相间1.电缆中间连接头、终端头制作质量不高。如果导线的设备损坏1.确保电缆连接头和终端头的制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短路和断相故障压接质量不好,使接头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或
30、热收缩过度等造成了绝缘老化,从而使绝缘层老化击穿,导致电缆接地短路或相间短路,使电缆头产生“放炮”现象,同时伤及附近的其它电缆。2.长期过负荷运行。长期超负荷运行时,导致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电缆温度不断上升,在高温、压力和电压作用下就形成了绝缘损坏。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电缆的温升常常导致电缆薄弱处和对接头处首先被击穿。3.机械损伤。作质量。2.科学调度,尽量避免电缆过负荷运行。3.防止外力损伤电缆绝缘。4.要严格施工和验收。1.运行后加强对电缆线路的运行管理。电1.控制、动力、高压等电缆 人员1.控制、动力、高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缆火灾未采用阻燃电缆。2.电缆孔洞未采取严密封、堵、
31、隔、涂措施。3.电缆长时间浸泡水中,外皮腐烂,绝缘下降、老化,造成击穿短路。4.电缆附件设计缺陷,施工安装质量不良,运行维护工作不当,造成电缆接头、终端头故障。1.电焊火花从不严密的盖板落入,使电缆着火,导线长期过负荷,电缆接头过热,绝缘下降。6.电缆施工工艺差,电缆受到机械伤害,动力、控制电缆混铺。7未采取防护措施,小动物伤害、财产损失压电缆采用阻燃电缆。2.电缆孔洞,应采取有效阻燃的封堵处理。3.电缆地下敷设,应注意地下水位条件,排水坡度不小于 0.5%。采用隧道时,应设置排水浅沟和适当的集水井。4.确保电缆附件设计质量、施工安装质量,加强运行维护管理,防止电缆中间接头,终端头故障。事故诱
32、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啃咬电缆,造成电缆短路。施工中人员和机械开挖造成埋地电缆短路。8电缆敷设不符合要求。9 动力电缆中间接头盒的两侧及其邻近区段,未设防火措施。10 电缆长时间超负荷运行,未及时发现并处理。11未设消防设施或者消防设施失效,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控制火灾。1.户外电缆沟盖板设计应牢固,保持盖板的完好。6.加强电缆的施工、检查和定期测试工作。7.防止小动物对电缆的危害,防止人员破坏或机械伤害造成电缆短路事故发生。8.动力、控制电缆分层敷设,且动力电缆在上,控制电缆在下。9动力电缆中间接头盒的两侧及其邻近区段,宜增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加防火包带等措施。10.运
33、行中的电缆不得长期超负荷运行,容量不足的要及时更换。11.电缆密集交叉处及电缆竖井应安装简易有效的固定式灭火装置。触电1.施工期间,工作的负责人、监护人,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人员能力搭配不当,出现严重的失职。2.工作人员对工作现场作业的环境及线路等不熟悉、精神状态不佳,在具体操作时,工作思路不清晰、班组成员人员伤害1.加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工作票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要流于形式。2.工作时工作人员要认真熟悉工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合作意识差等。作环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熟悉工作任务,工作思路清晰。电缆损坏1.电缆质量不合要求,饺断。2.过负荷、短路、绝缘损坏。
34、3.检测、施工、运行管理不完善,造成电缆损坏。4.外力破坏。电缆损坏、电网事故1.要选择有生产资质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电缆。2.所选电缆要满足负荷要求。3.要按要求施工,并加强运行管理。4.要防止小动物对电缆的危害,防止人为破坏和机械损伤造成电缆短路事故的发生。1.1.3 3.2 2 单元评价小结单元评价小结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可知,该单元中可能发生的相间短路和断相故障、电缆火灾、触电、电缆损坏的危险等级为级,是临界的,会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及电网事故,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1.1.4 4 升压站单元升压站单元评价分析评价分析1.1.4.14.1 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预先危
35、险分析法评价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升压站单元进行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情况见表 5-4。表表 1.1.4-14-1 升压站预先危险分析升压站预先危险分析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配电系统火灾1.TV,TA,开关等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不按规定进行检修。2.发生短路、接地,保护失灵,雷击。设备损坏1.选用质量合格的产品,并按照检修规程对设备进行检修。2.按照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试验。电缆火灾1.电缆过负荷,绝缘老化,短路击穿,造成火灾。2.检测、施工、运行设备损坏1.敷设电缆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电缆长期受阳光暴晒或浸水受潮。2.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
36、等级措施建议管理不完善、不定期清扫电缆头积灰。3.电缆头工艺不良。4.明火引燃、事故扩大。1.电缆孔洞未采取严密封、堵、隔、涂措施。6.电缆受外力损伤,绝缘损坏发生短路,造成火灾。、财产损失时汇报处理3.电缆头工艺应严格按设计要求。4.分段阻燃措施完善。1.穿越孔洞的电缆,应采取严密的封堵及阻燃措施。装设感烟、感温报警,消防设施完善,无死角。坚持定期试验,缺陷及时处理。6.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监督,要防止小动物对电缆的危害,防止人为破坏和机械损伤造成电缆短路事故的发生。接地1.接地电阻不合格。2.接地引下线腐蚀断人员1.地网接地电阻合格。对地网的设计应由设计部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
37、危险等级措施建议网事故裂。3.接地引下线动、热稳定不满足要求。4.雷击。伤害、设备损坏门详细有土壤电阻率实测及计算值,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监理到位。2.做好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和定期开挖检查。3.重要设备及架构,宜有2 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且每个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变压器中性点应有 1 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且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且变压器中性点不能有 2 点接地。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4.要确保接地装置的质量,试验连接可靠。电气误操作1.不执行“两票”及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2
38、.无闭锁装置或装置失灵。3.解锁管理混乱。人员伤害、设备损坏1.严格执行“两票”制度。2.选择具有“五防”功能的开关柜,高压配电室闭锁装置可靠。3.强化解锁管理,防止误操作。触电事故1.违章作业,如不执行“两票”及安规中的有关规定等。2.绝缘损坏、设备漏电。3.接地设施及漏电保护不人员伤害1.遵守电业安全作业规程中有关高压设备的安全规定,严格执行“两票”,检修前严格做好验电检查。2.检修和生活电源均应加装漏电保护器并定期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完善。4.临时电源 管理混乱,使用不当。1.高压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6.高压设备的作业安全距离不足。7.作业人员误入带电间隔。试验。3.
39、接地可靠、电阻合格。4.加强临时电源的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1.制定完善的检修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做好检修安全措施的确认工作。6.遵守电业安全作业规程中有关高压设备的安全规定。7.增设危险警示标志。1.1.4.24.2 单元评价小结单元评价小结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升压站单元进行评价。该单元主要危险因素有:配电系统火灾、电缆火灾、接地网事故、电气误操作、触电事故等,其危险等级均为级,属于临界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1.1.5 5 公用工程单元评价分析公用工程单元评价分析1.1.1.1.1 1 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法
40、评价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公用工程单元进行评价,评价情况见表1.5-1。表表 1.1.5-15-1 公用工程单元预先危险分析公用工程单元预先危险分析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机械伤害1.违反操作规程或检修规程,违章操作。2.水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损坏或被拆除。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接触机械转动部位。4.安全措施不足,作业人员在检修或日常维护工作中机械被误启动。1.缺乏安全意识,在人员伤害1.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检修规程,杜绝习惯性违章操作。2.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安全防护装置齐全。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远离转动机械设备。4.制定相
41、关的安全措施,加强监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1.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运转的设备或危险区域停留。围栏或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触电1.不严格执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2.设备电气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损坏或被拆除。3.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绝缘不良。4.在进行电器检修工作时,未按规定切断电源且未在电源开关处挂上明显的标志(如严禁合闸等),无关人员误合闸,造成触电。人员伤害1.严格执行安全用电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2.保持设备电气部分安全保护装置良好。3.电气设备按规定接地,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定期检测电器绝缘程度。4.在电气设备检修作业时
42、,按规定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挂上明显标志(如严禁合闸等)。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持证上岗。6.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线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1.作业人员缺少安全用电知识,或安全意识淡薄,或无证作业。6.长距离高压线遭遇大风天气,发生断线事故。路问题。火灾1.消防设施不按规定定期检查、试验、维护等,可能造成消防设施失效不能正常运行,同样会严重影响灭火工作。2.火灾探测报警装置若存在质量缺陷,遇到火情将不能及时设备损坏财产损失1.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维护,确保完好正常。2.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
43、014)的有关规定。3.火灾探测报警装置的设置应符合 火灾自动报警 系 统 设 计 规 范(GB501162013)有关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报警,将错失灭火最佳时机,最终酿成大火,造成严重损失。3.消防泵、消火栓等若存在质量缺陷,遇到火灾时,将无法用水进行消防灭火,将给风电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4.通风机若存在质量缺陷,蓄电池室、高压配电室等换气量就不能保证,蓄电池室内有害气体不能及维护。4.电暖器、通风设备应选用有相应资质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进场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定期对通风设备、电暖器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运行正常。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时排出
44、室外,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1.1.1.1.2 2 单元评价小结单元评价小结通过对公用工程单元的预先危险分析,可以得出该单元可能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爆炸等,危险等级均为级,属于临界的,如果超过临界状态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排除和控制,使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1.1.6 6 并网安全单元并网安全单元评价分析评价分析1.1.6.16.1 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并网安全单元进行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法评价情况见表 1.6-1。表表 1.1.6 6-1-1 并网安全并网安全单元预先危险分析单元预先危险分析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
45、施建议孤1.当大负载的突然投切时人1.光伏电站或电网异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岛效应或电网不稳定时,电网电压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此时保护系统误动作,即出现虚假孤岛保护现象,会对电网及用户造成影响。2.出现孤岛后,对光伏发电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负载容量大于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光伏发电系统过载运行,易被烧毁;在进行重合闸操作时,可能会导致该线路再次跳闸,有可能损坏光伏发电系统和其它设备。3.与电力公司的通信出现故障,光伏电站未提供如下信号:1)光伏电站并网状态、副员伤亡、电站停运、财产受损常、故障时,为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应具有相应继电保护功能,保证电网和光伏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维
46、修人员和公众人身安全。2.光伏电站需具备一定的过电流能力,在120%倍额定电流以下,光伏电站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min。3.加强与电力公司的联络协调。光伏电站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信号至少包括:1)光伏电站并网状态、副照度;2)光伏电站有功和无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照度;2)光伏电站有功和无功输出、发电量、功率因数;3)并网点的电压和频率、注入电力系统电流;4)变压器分接头档位、主断路器开关状态等。功输出、发电量、功率因数;3)并网点的电压和频率、注入电力系统电流;4)变压器分接头档位、主断路器开关状态等。电能质量等对电网的影1.光伏电站产生的谐波对电网运行的影响较大,光伏电
47、站滤波设备选型不合理或出现故障,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不满足电能 质 量 公 用 电 网 谐 波(GB/T14549-1993)的规定,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 电能质量公 用 电 网 谐 波(GB/T14549-1993)的规定。2.光伏电站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电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响至发生故障或烧毁。2.光伏发电装置的实际输出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输出功率不稳定,并网时对系统会造成一定的电压波动。3.并网运行时,由于并网逆
48、变器连接到同一个直流母线和同样的负载,电流会在并联的逆变器之间流动,从而产生环流,会导致输出电流畸变,同时使负载不平衡。4.无功电能的余、缺状况也可能导致供电电压偏差不满足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008)的规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光伏电站升压侧需安装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分析确保电能输出质量。3.光伏电站应当在并网运行后 6 个月内向电网企业提供有关光伏电站运行特征的测试报告,以表明并网光伏电站满足接入电网的相关规定。4.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应满足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定。1.光伏电站启动
49、时若有功功率变化较大,停机时切除功率未在电网允许的最大功率变化率范围内,也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6.光伏电站不具备一定的耐受电压异常的能力、频率异常变化的能力,在电网电压异常时脱离电网,引起电网电源的损失;电站不具备一定的有功功率控制、电压/无功调节能力,则不能响应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造成用户供电质量下降。(GB/T12326-2008)的规定。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满足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2008)。为阻断环流的影响,下一阶段应研究阻断环流通路或其他方法进行防治。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
50、008)的规定。1.光伏电站启动时应确保输出的有功功率变化不超过所设定的事故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最大功率变化率。光伏电站同时切除的功率应在电网允许的最大功率变化率范围内。6.光伏电站应具备一定的耐受电压、频率异常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有功功率控制、电压/无功调节能力。1.1.6 6.2 2 单元评价小结单元评价小结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可知,该单元中可能存在孤岛效应及电能质量等对电网的影响,其中孤岛效应的危险等级为级,是危险的,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电站停运、设备损毁,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杜绝上述事故的发生;电能质量等对电网的影响的危险等级为级,是临界的,会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及电网事故,应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