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分析与组织模式26008.doc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6869583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8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群式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分析与组织模式260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集群式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分析与组织模式260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群式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分析与组织模式260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群式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分析与组织模式26008.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加上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大。特别是在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中,“3C”所带来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进行组织和制度形式的创新,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作为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范式,正成为诸多地方经济实体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群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以浙江的“块状经济”和广东的“专业镇经济”为代表,涌现出一批经营灵活的中

2、小企业集群,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只是出于对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而进行简单的“扎堆”,企业之间存在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整个集群系统缺乏一个高效、科学的供应链系统来进行整合。本文从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耦合的角度出发,从目前主流的以某一企业为视角的单链式供应链管理研究,延伸到以某一产业集群为视角的网络式供应链(即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章首先对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一般性的梳理和归纳,为后面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打下基础。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结合起来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深

3、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认为集群式供应链是一种“源于企业,但不限于企业;依于集群,但不囿于集群”的产业组织。文章接着对集群式供应链的特征和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指出我国当前主要存在单一中心型、多中心型和无中心型三类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文章在总结不同类型集群式供应链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和归纳出集群式供应链的总体组织构架(名词性组织),并进一步指出驱动集群式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四个驱动因素。接下来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即从四个驱动因素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集群式供应链具体的组织模式进行研究(动词性组织),并分别给予相应的产业集群实例进行论证。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从政府、中间结构以及

4、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集群式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的具体政策及保障措施。关键字:产业集群,供应链,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模式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 it makes the uncertainty of market demand increase that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customer enhancing continuously,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tensifying and the great

5、ly change of the econom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uncertainty chang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3C”, makes enterprises carry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system form innov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themselves, especially during the progress

6、of economy transforming and being melted into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carrier of region economy and the model of organization manage, is becoming the ke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r many economic entities an

7、d the enterpris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cluster economy in China has developed fleetly and emerged many small-sized enterprise clusters, take the “block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specialized town econom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r example. They accelerate the local economy

8、development enormously, and cause the high recognition for many local authorities and the enterprises. In fact, the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only collect simply to share th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There lacks of one highly effective supply chain system to integrate the enterprises t

9、ogether, and exists more competition than cooperation in cluster.This paper takes the coupling betwee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supply chain as the new angle, from the study of single supply chain that is the mainstream theory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at present, to the study of net supply chain based

10、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First, the article generally 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supply chain, paving the way for the joint research of the two later, then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luster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

11、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f the two together, considering the cluster supply chain as such a organization: “originated but not limited to the enterprise, based on but not localized to the cluster”. After giving the concept,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e types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clust

12、er supply chain generally, pointing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cluster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presently: single-centered, multi-centered and non-centered. Then the article gives a total description of the cluster supply chain, designs and concludes the whole structure of its

13、 organization, further pointing out the four factors which push the chain functions effectively. The core of this article is the research of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about different types of cluster supply chain from the angle of the four factors, and uses cases to prove it separat

14、ely. In the end, the article concludes some specific police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from the facets of government, mesosphere and the enterprise.Key Words: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Cluster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model目 录1 导 论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研究意义2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31.2.1 产业集群理

15、论综述41.2.2 供应链理论综述5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7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91.4.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9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102 集群式供应链及其驱动因素分析112.1 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理论112.1.1 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的提出112.1.2 集群式供应链的特征表述132.1.3 集群式供应链的分类162.2 集群式供应链总体组织构架及驱动因素分析172.2.1 集群式供应链总体组织构架172.2.2 集群式供应链驱动因素分析183 集群式供应链的组织模式223.1 单一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模式223.1.1 组织构架及特征描述223.1.2 具体组织模式2

16、43.1.3 实证分析以温岭摩托产业集群为例263.2 多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模式273.2.1 组织构架及特征描述273.2.2 具体组织模式293.2.3 实证分析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313.3 无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模式323.3.1 组织构架及特征描述323.3.2 具体组织模式343.3.3 实证分析以大连软件产业集群为例354 提升集群式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的保障措施374.1 政府层面374.1.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374.1.2 优化创新工作环境374.1.3 培育区域诚信文化384.1.4 促进集群系统产业升级384.2 中间机构层面384.2.1 提供持续的人

17、才及技术支持394.2.2 建设信息网络平台394.2.3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394.3 企业层面404.3.1 培育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内企业竞合意识404.3.2 优化集群式供应链流程体系404.3.3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41参考文献42后 记451 导 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纵观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存在三种形态:第一种是最原始,最初级的企业竞争形态,即从企业的角度,研究企业和本企业系统外的其它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关于企业之间的竞争,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最好的描述了这类竞争。第二种竞争形态是“产业集群”

18、之间的竞争。产业集群就是在同一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众多企业因空间集聚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态。“产业集群”竞争形态突破了第一类竞争形态的视野,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带来的协同与共享效应优势(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等)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外在的表现就是集群内企业同集群外企业以及集群与集群之间的竞争。第三种竞争形态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突破纵向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专业分工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构成竞争主体。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发挥企业核心优势的管理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备受企业青睐,从最初的

19、作业性管理工具上升为战略性的管理方法体系。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来赢得市场,收益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群体。但在实际运作中,对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和技术等的限制,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效果不尽人意,结果往往造成“供应链管理”是诸如HP、DELL和Wal-Mart等大公司的专利。产业集群通过共享相邻地域内的资源,信息,技术等元素,充分地发挥产业积聚的规模及范围效应,极大地促进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分工背景下,我国承接了许多产业的生产加工环节,并正成为“世界加工工厂”,这些所承接的产业转移

20、环节多以产业集群形式存在。而在产业集群中占主体的是中小企业,由于实力限制,在较大区域内实施供应链管理很不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作为介于市场与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组织管理范式,是企业竞争最新的有效载体。本文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结合起来,突破企业的狭隘视角,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的组织模式,提出“集群式供应链”,对提高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竞争和管理运作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1.1.2 研究意义(1)选题的理论价值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随

21、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以及传统利润源泉的萎缩,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寻找新的利润源泉的背景下而产生,并迅速在制造业行业的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和经营理念。其理论基础是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1985年)中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关于供应链的理论研究,在宏观上,主要将供应链视为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研究如何进行供应链的集成;在微观上,主要从供应商的选择、物流配送、安全库存、商品分销、电子商务等方面来进行细致的研究。不论宏观还是微观层次,概括起来主要还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

22、进行研究。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阿尔弗雷得马歇尔(1890)总结了企业区位集聚的原因,并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理论。随后有许多的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研究,像近代“工业区位论”先驱韦伯,区位经济理论的胡佛,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地理学派等。但主要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的成因和优势来源。20世纪90年代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从企业竞争优势获得的角度,研究了“集群”现象,并提出产业群概念和著名的“钻石模型”。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把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从产业集群的层次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供应链理论,其理论价值具体表现在以

23、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集群式供应链的研究,使对供应链的认识进一步从横向得以扩展。目前,对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企业为视角的垂直一体化方向上,很少从跨链间的横向上考虑供应链的管理问题,而集群式供应链则是已产业集群为视角,从纵横两个层面来研究供应链的运作机制。第二,通过对集群式供应链的研究,使对供应链的认识进一步从传统的单链式转向复杂的网络式。集群式供应链不仅强调同一单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更注重不同供应链之间的联系以及链上企业与分散于各供应链之间的大量松散配套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因此,集群式供应链是真正复杂的网络式供应链。(2)选题的实用价值虽然对于集群的理论研究虽然比较久远,但是产业集群

24、真正走进中国是在21世纪初。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良好的市场机遇和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队伍,更是催生了我国的产业集群,集群经济走在前面主要有广东的“专业镇经济”和浙江的“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对各自省份GDP的贡献率分别高达60%和56%之多。但是,也必须看到国内产业集群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运作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在2000年,浙江妙桥镇和江苏横扇镇羊毛衫产业集群由于趋同的产业定位,使得羊毛衫库存积压高达6000多万件,最终使得妙桥镇羊毛衫产业萎缩。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集群式供应链的组织模式研究,提高我国产业集群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地方区

25、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实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对集群式供应链总体组织构架的描述,揭示高效率的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企业扎堆”,而是通过供应链将集群内的企业进行有机串联,通过供应链动态的遴选机制来增强集群的竞争力。第二,通过对集群式供应链的组织模式的研究,揭示我国目前不同产业集群内部供应链系统科学的组织模式,以为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集群经济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第三,分别从政府、中间机构以及企业三个层面,对如何提升集群式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提供了相应建议和措施,以帮助地方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升级。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集群式供应链作为一类新型的网络型产业组织形式,其源于将

26、供应链运作平台移植到产业集群地域中,而形成的同时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网络供应链组织系统。集群式供应链是一种创新性的组织形式,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较少,为了更好的引入和分析集群式供应链,需要首先理清产业集群和一般传统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状况。1.2.1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应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位论(Marshall, 1922年)和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所提出的工业区位论(Webber, 1929年)。后来,随着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使得国内外学者对企业集群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形成了外部经济理论、增长经济理论、弹性专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

27、技术创新理论等几大理论学派。外部经济论是产业集群最早的流派之一,也是其它许多产业集群流派研究的基石,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外部经济论”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进行研究,认为大量企业聚集在一起所带来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企业通过聚集而共享“公共物品”所产生的外部经可以使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交易费用理论最早是由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中开创性地提出来的。但是真正把交易费用理论应用到产业集群研究的是威廉姆森(Willia

28、mson)和斯科特(Scott)。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源于生产中的分工、公司间交易活动的结构以及地方化发展中内生性出现的集聚经济,其兴起和增长是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费用之间进行抉择因降低交易费用而合作,因合作而聚集的结果。增长经济理论认为,内生经济增长是“干中学”的过程,无论企业、产业或地方区域经济都是如此。内生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在地域空间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聚集产生的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使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从而引起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弹性专精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适应性和专业性,是通过弹性专精的中小企业之间的高效的竞争和合作机制实现的。技术创新论认为,产

29、业集群网络组织内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机制是通过集群内知识的溢出来实现的,而这种知识必须通过地理上的临近,面对面的交流才能被有效的获取,因此为了提高创新收益,创新主体需要聚集以产生共享知识和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一行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如下:杨洸(1995年)将马歇尔的聚集经济思想和熊彼特的创新经济思想相结合,认为聚集经济是创新集群形成的内在依据,聚集经济和外部性对集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作用。仇保兴(1998年)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从产权、市场结构、产品和要素市场,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

30、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梁小萌(2001年)认为,产业集聚不仅能使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而且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内部规模经济。一方面,产业集聚使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了竞争优势,有助于实现内部扩张;另一方面,集聚在同一区域的企业,出于对同一产业链的依赖而密切联系,分工协作,容易实现企业的联合,实现外部扩张梁小萌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及区域协调改革与战略,2001年5月。魏守华(2002年)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角度研究企业集群,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继梯度推进,增长极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之后的新兴区域经济理论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

31、济,2002年1月。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较为系统的是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其在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一书中概括了产业集群理论和新产业区理论,将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分为五种类型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一是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二是智力密集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三是乡镇企业自然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集群;四是条件优越的开发区的跨国公司引导的集群;五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域。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不同的学派侧重的环节不同(见表11)。而这些不同理论的不同研究环节其实构成了供应链。表11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流派及其侧重环节主

32、 流 理 论主 要 观 点侧重环节外部经济理论因共享“公共物品”而聚集,因聚集而合作服务环节交易费用理论因降低交易费用而合作,因合作而聚集销售环节弹性专精理论因分工不断细化而合作,因便于信息交互而聚集生产环节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理论企业因创新速度加快和消费需求多样而聚集合作研发环节1.2.2 供应链理论综述供应链的研究最早始于1961年JForrester对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但他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供应链的概念。198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成为供应链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早期

33、对供应链的认识,局限于制造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从企业外部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经过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活动,将其转换为外部用户所需要的产品。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例如,Cavinato和Ellram等人认为,供应链只包括产品的买方和卖方以及双方由于交易而产生的相关活动。这种观点只注重公司层次的交易活动以及采购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后继的供应链研究,将视角逐步将从企业内的视角转移到了企业外部,开始注重研究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供应链应该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成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

34、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程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模式”。很显然,这些定义都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注重了供应链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目前对供应链的研究,已从“链状”转移到了“网状”,更加注重研究围绕核心企业形成的“供应网”关系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像国外的沃尔玛、丰

35、田,国内的长春汽车、鞍山钢铁等,都是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供应链管理(本文将其界定为准网络式供应链)。例如,哈里森(Harrison)认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其转换位中间产品和成品、并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关于供应链比较权威的定义有: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顾客交货等。总部设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全球

36、供应链论坛(The Supply Chain Forum)的成员于1994年提出并于1998年修订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所有为客户及其他投资人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关键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我国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一2001)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通过上述理论综述不难看出,供应链的研究和发展的大致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内部供应链研究、供应链管理研究、链式结构供应链研究以及网状结构供应链研究,关于供应链的发展阶段见图1-1。从上述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

37、出,供应链管理今后的研究趋势也必将是由简单的单链式供应链向更为复杂的网状式供应链的方向发展,本文所研究的集群式供应链就是一种以产业集群为研究平台,极为复杂的网状式供应链系统。图1-1 供应链发展阶段内部供应链供应管理链式结构供应链网状结构供应链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强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需关系强调企业之间的双向协调强调核心企业在供应链构建中作用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阐述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基础理论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第二部分是关于集群式供应链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内容有四个

38、方面:第一,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的提出;第二,集群式供应链主要特征表述;第三,集群式供应链的系统的总体组织构架(论述集群式供应链的“名词”性组织);第四,集群式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目前产业集群的分类,提出三种相应的集群式供应链,并从集群式供应链的四个驱动因素出发,分析不同集群式供应链的具体组织模式(集群式供应链“动词”性的组织)。第四部分是在本文的政策及建议部分,旨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中间机构三个层面对如何提升集群式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文章的研究思路见图22。图12 研究思路图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1

39、.4.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随着国内近几年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作为有效的区域经济的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模式,正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主流。但是,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围绕集群的形成机制、创新机制以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等方面;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链式供应链”,围绕供应链的集成、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库存与生产系统等方面。而把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却非常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产业集群为平台,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复杂供应链系统(集群式供应链)的具体组织模式进行研究。本文所指的集群式供应链的组织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名词性的组织;二是动词性的组织,具体创新点包括以下

40、两点:第一,名词性的组织方面。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进行有机的耦合,从产业集群的中观层次来研究供应链系统,提出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通过对集群式供应链概念的理解,对其组织特点、种类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进一步总结出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总体构架。第二,动词性的组织方面。通过对大量产业集群实证资料进行研究,根据前面所总结出来的集群式供应链的总体构架,从集群式供应链的四个驱动因素对不同类型的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具体组织模式进行了研究。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本文虽然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和掌握的资料比较有限,因此,整篇文章还存

41、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第一,由于资料获得渠道有限,因此基础理论部分未能按理论研究的发展步骤详细的梳理出来。第二,本文试图从产业集群的联结模式的角度划分了三种集群式供应链,但是很难穷尽我国目前所有的产业集群类型,也就很难穷尽所有的集群式供应链的类型。注 释:2 集群式供应链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1 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理论2.1.1 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的提出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分别在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中对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给出了详细地描述,为供应链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波特教授只是价值链(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分别进行了研究,并没有进一步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42、首先明确的将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系起来研究的是Humphrey和Schmitz (2002)。他们通过对墨西哥、泰国、巴西和美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进行了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交易合作层次上存在四种形式:短距离市场(Arm-length Market)、层级(Hierarchy)、准层级(Quasi Hierarchy)和网络(Network)。 Humphrey Jand Sc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 Regi

43、onal Studies, 2002, Vol36并在此基础上,把集群内的供应链分为相应的四类,即短距离市场供应链、层级供应链、准层级供应链以及网络供应链。每种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特点不同,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1)“短距离”市场供应链。集群内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下游企业所需的产品,并大多能满足下游企业对产品的要求。它们生产的产品是标准化产品,定制程度比较低,生产过程不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认证,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当地市场寻找自己所需的任何数量和种类的物料及其买主。因此通过相邻或同一地域的短距离市场即可完成交易和合作,而“长距离”市场无法承担位于不同区域企业基于供应链合作的载体,即使强行

44、合作也是一种无效率的合作。(2)层级供应链。集群中的核心企业通过自身的绝对支配力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企业拥有产权。这种状况决定了核心企业在集群中的主导地位,其他企业事实上是核心企业的不同“生产部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的企业没有自主的生产决策和经营权,集群所涉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活动都由核心企业统一决策.进行集中管理。(3)准层级供应链。集群内供应链上存在一个或多个企业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对集群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控制权(不是产权)。其表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发起,价值链中其他企业响应而进行合作的联盟机制。这种联盟机制是开放和非强制性的结构,核心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下掌握较多的信息优势,并依次

45、来相对控制其它企业。(4)网络供应链。这是一种基于更深层次信息交流关系的集群企业合作供应链,集群中存在多个核心企业组成各自的供应链体系,集群内部众多平行供应链在整体上表现为单向流动,实际上不仅供应链内部各企业相互合作,而且不同供应链的企业也进行跨链协作。同时,在这些供应链之外还存在大量处于游离状态的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它们的作用是补充和配合网络供应链的生产活动。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特色产业集群的特点,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结合起来研究的也比较多,具体有:浙江大学的葛昌跃、顾新建、韩永生等对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证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产业集群构建中重要作用。武汉理工大学的夏德、程

46、国平,从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共生性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的朱燕君,认为集群网络式供应链是介于市场和企业的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并对集群网络式供应链的具体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浙江大学的何炳华,他从浙江“块状经济”的角度论述了集群式供应链是提升块状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提出“集群式供应链”概念的是国内武汉科技大学学者蔡根女及其学生黎继子(2004年),他们认为,集群的发展依赖核心企业的加入和成长,核心企业的差异性以及差异化分工导致集群式供应链的不同。基于集群核心企业地位,可以看成是对准层级供应链分类的延伸。根据集群内的核心企

47、业在供应链上所处环节位置的不同,他们将集群式供应链分为三种:以营销企业为核心企业的Need(需求)型集群式供应链、以技术研发企业为核心企业的 Seed(种子)型集群式供应链以及服务型企业或机构为核心的Feed型集群式供应链黎继子、蔡根女基于cluster供应链组织系统体系结构科研管理,2004年3月。(1)Need型集群式供应链。这种集群式供应链中的驱动力来源于营销企业所控制和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通常,这种模式的集群地域是该产业或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或主要消费地,核心企业掌握着充分的相关产业信息。由于需求存在时效性,因此需求价值链集群必须将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分销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集中

48、在产品的集散地或消费地,实现即时设计、即时生产和即时销售,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并按照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调整。黎继子、蔡根女市场需求模式下集群式供应链的战略合作决策分析财经研究,2004年10月(2)Seed型集群式供应链。在这种集群式供应链中,技术研发企业或技术研发型生产企业在供应链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该供应链系统是以R&D为驱动的引导消费模式,通常是先有某种技术(如同“种子”),然后运用这种技术做成或渗透到某种产品中,最后再把这种产品推向市场。(3)Feed型集群式供应链。在这种集群式供应链中,服务型机构或企业在集群式供应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产业集群分工高度发达,衍生出大量的不同环节的企业和机构,这些企业和机构相互协作能力很强。在这些环节的组织机构中,低附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