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4周教案)hyoz.doc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6869092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26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4周教案)hyoz.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4周教案)hyoz.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4周教案)hyoz.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4周教案)hyoz.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首页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习者在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教育信息化与IITIC的概念并理解教育信息化与IITIC的关系;2.理解IITIC的发展历程、内涵与实质;3.了解IITIC的误区及其正确的实施途径与方法;4.巩固并了解IITIC的学科理论基础;5.掌握IITIC教学环境的创设方法、ISD方

2、法、资源设计与开发方法;6.理解IITIC的常用模式,并在相关案例学习基础上应用相应的模式开展教学;7.掌握IITIC的评价方法;8.了解AI的发展及其对IITIC的深化与丰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考核方式考查教材选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课程说明及安排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5日授课地点F213 教学目的与要求q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内容结构框架q 知道本课程作用地位q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q 重点:本课程

3、作用地位q 难点:本课程作用地位教法与教具讲授法 多媒体授课提纲1、 师生相互认识2、 导入课题3、 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与平时要求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地位与作用5、 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作业预习第1章本章小结本节是第一节课,先让同学们了解这么课主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它,这样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 师生互相认识二、导入课题同学们,毕业后有一部分同学会从事教育职业,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进行教学实践,传递教育信息等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指导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4、,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信息技术月课程整合这门课程。三、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与平时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知道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本课程要求:认真听讲做笔记每一章结束后会布置一次作业期末考试: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地位与作用(一)提高学习效率(二)扩大教育规模(三)引发教学方式的改变(四)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五、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1.培养与提升良好的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内容2)信息素养的定义。2.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问题讨论与延伸:如何达

5、成上述目的?3.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课堂讨论:你认为如何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1.1认识教育技术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6日 2016年9月8日授课地点F213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教育技术的概念,并理解信息技术的核心;2.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规定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造;3.理解教育信息的概念,并理解其基本特征与相关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技术的概念难点:教育信息化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 导入2. 讲授新课3. 总结作业思考:信

6、息时代,有哪些工具软件运用到教学中本章小结本节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教育教学中的技术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并详细讲解了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讲解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 导入浏览第一章内容结构框架。说明本章重难点。二、 教育技术概念(二) 看图片,说说图片的学习方式与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5分钟)(三) AECT 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三、中国中小学教师

7、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四、案例研读教学中可用的技术工具资源包括哪些?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1.2技术如何运用于教学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12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知道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难点:工具资源的分类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导入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工具软件的分类小组分工作业小组调查一个工具本章小结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之后进行案例讨论分析,让同学结合实例更深入理解体会技术在教育教学的运用。教研室

8、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导入回顾上节学习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要求。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技能要求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三、工具软件的分类信息加工工具:文字处理工具,培养信息组织、意义建构能力。如:Word知识建构工具:“几何画板”、作图、作曲工具,培养创作作品能力。如:Photos

9、hop知识表达工具:“集成”工具,培养信息组织、表达能力;如:Powerpoint交流协作工具:培养信息获取、组织、交流能力。Prontpage教学评价工具:评价教与学的效果如:SPSS四、 观看未来的教室视频五、 案例讨论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2.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13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能阐述信息技术的组成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技术的组成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导入2、信息技术的概念3、信息技术的组成作业无本章小结本节结合教

10、学实例重点讲解了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组成。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教育技术及要素组成,那么技术如何与课程进行整合?二、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何谓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1信息技术的若干典型定义1)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2)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三、IT技术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四基元)1)感测技术。它包

11、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通信技术。即信息传递技术,其作用是传递、交换和分配信息。如光纤通信、卫星信号传输等。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即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4)控制技术,即施用技术,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3.信息技术四基元及其功能系统;信息技术体

12、系及其层次;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2.2信息技术如何整合于课程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5年9月19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影响理解信息素养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素养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 导入2、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3、 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作业无本章小结重点讲解信息素养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一)信息时代中教育的

13、若干发展方向1.培养与提升良好的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内容2)信息素养的定义。2.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问题讨论与延伸:如何达成上述目的?3.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课堂讨论:你认为如何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二、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一) 课程体系在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与角色;(二) 决定课程体系的相关因素;1.人类所积累和需要发展的知识2.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欲求;3.相应的社会环境、条件;4.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等特点;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上述四个决定课程因素的影响1.知识爆炸vs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2.传统文化传承方式vs信息文化3.传统课程vs信息化课程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

14、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2.3探究影响至深的整合教学经历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20日 2016年9月22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功要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技术对学生的作用难点:技术对学生的问题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 导入2、 小组讨论3、 小组成员汇报4、 总结作业无本章小结本节以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探究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经历,结合生活实例讲解,便于学生的理解。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

15、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 导入技术已经与我们的学习分不开了,那么技术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影响,你所经历的整合经历有哪些?二、 小组讨论案例:身边的行程问题学习任务:教师创设了五一黄金周出游的情境,要求学习者通过单元活动,包括查询、整理分析数据,小组论证,制订出假日旅行路线和旅行计划,并向全班呈现结果,交流汇总。学习目标:(1)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时间、路程、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主题探究形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信息获取、加工、表达等技能三、小组汇报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哪些环节与信息技术整合?四、总结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

16、程整合授课章节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26日授课地点F213教学目的与要求q 阐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教学重点与难点q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 回顾上节内容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功能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4、 总结作业预习下一章内容本章小结本节结合案例讨论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让同学结合实例更深入理解体会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

17、距为固定值18磅一、回顾上节内容如何理解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v 1、资源获取、加工、利用v 2、知识创建、展示、演示v 3、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v 4、交流、通信、协作v 5、练习、测试、评估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1、授导型教学:作为知识演示工具2、资源型学习:做为资源获取利用工具3、探究性学习:作为问题解决及合作交流工具4、情境化学习:作为情境创设和模拟手段四、总结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3.1什么是有效教学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27日 2016年9月29日授课地点F3

18、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知道有效教学理论q 理解与掌握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重点与难点q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 认识误区2、 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3、 总结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之后进行案例讨论分析,重点让同学们理解有效教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对信息技术价值与作用的错误认识(一)对技术的抵触与盲目崇拜共存;(二)为课件而课件;(三)求新求异的极端化;(四)课堂中信息技术使用的泛化;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错误认识(一)

19、主体地位的异化-主体意识放任自流;(自由的边界)(二)真正理解并实践信息素养的内涵;(三)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关键;(四)协作应注重实效;三、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二)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三)忽视对学习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四、资源建设与认识上的误差(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质量的提升;(二)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三)重视教的资源,忽视学的资源;(四)教学资源的建设缺乏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和五、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1、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对建构主义的批判性理解)2、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建构进行整合(一个合适的观察点-我的整合是否对传统教学的四

20、要素有所触动?);3、教学设计应学教并重(这种提法值得商榷!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这种提法的模糊性!)4、学科教学资源的提升;5、以适应各学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教学结构的改革!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3.2教学探究与实践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8日 2016年10月10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知道有效教学原则q 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把握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q 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把握原则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 导入2、 有效教学原则3、 案例研读4、 总结作

21、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结合案例,讲解有效教学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有效教学理论,那么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要注意把握原则。本节学习有效教学的原则。(四)课堂中信息技术使用的泛化;二、有效教学的原则原则1:有效的技术整合和教学要由有价值的学习共同体支持,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或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就能够彼此加深理解知识,互相帮助掌握技能。原则2:有效的技术整合要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和社会文化背景。在生活化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充分利

22、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原则3:有效的技术整合应该发生在支持性和挑战性的环境中。支持性是指教师所提供的一切帮助都应该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参与活动创造条件;原则4:有效地技术整合需要采取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方法。传统教学中注重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即重视事实性知识的测量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原则5:有效的技术整合需要教师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助学策略作为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三、 实例研读颐和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游记,由于介绍的景物较多,且作者对景物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不容

23、易理解。 四、 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对有效地技术整合的认识是? 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4.1什么是主题学习单元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10日 2016年10月11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能区分课时、单元、主题设计q 知道什么是主题学习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q 主题学习单元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导入教师讲解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主题式教学单元总结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以问题导入,讲解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主题式教学单元。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

24、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导入头脑风暴:什么是单元教学设计二、教师讲解:一课时教学设计:对适合在一节课内实施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对教材中的章或单元等相对完整、综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四、 主题式学习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25、。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五、总结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4.2如何设计主题学习单元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13日 2016年10月17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知道什么是主题学习的类型与特点q 知道选择主题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q 选择主题的方法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导入教师讲解总结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主要讲解主题式学习单元的选题方法。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

26、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导入上一节,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主题式学习单元,那么如何来设计主题式学习单元呢?二、教师讲解:1、主题式学习的类型按照主题学习的范围,可以把围绕一个主题的学习分为三类:l 单学科:围绕某一学科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科的即定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内容。l 多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将涉及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和活动,需要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l 超学科: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几乎不考虑课程领域,所学内容和课程无关,超学科的主题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范围。2、主题式学习的特点l 有一个主题相对集中,独

27、立的主题l 学习内容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l 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 l 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 五、 主题式学习选题的方法与来源教师提供、师生共同商讨决定、学生提出 结合教科书中学科知识和概念来确定主题,如:共同的家、走进戏曲结合青少年的作品和读物,如:走进西游记、我眼中的三国人物结合当前发生的事件确定主题:如:伊拉克战事分析、我看非典师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恐龙的灭绝、飞碟结合时令、节庆以及地方民俗活动和庆典。如:四季、春节、灯谜、中秋节善于用地方或者是社区资源文化遗产,如:傣族采风、走进青藏高原某种物体或者器物,如:小小鸡蛋知多少结合学校日程或者是重大活动,如:郊游、参观博物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

28、,如:购物、运动会学习能力或者是技能等,如:沟通能力、处理冲突能力三、总结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4.3探究:主题学习单元如何整合技术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17日 2016年10月18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知道主题学习单元如何整合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q 主题学习单元与技术的整合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案例观摩教师讲解自主活动小组分享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以问题导入,讲解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主题式教学单元。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

29、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案例观摩小组讨论配套光盘 “案例” “主题式教学设计成果案例”边观看边思考:主题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过程及设计要素,根据观摩心得填写P138表格小组讨论:提炼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核心要素,并提交到”模块9-主题 式教学设计过程“主题下二、教师讲解1主题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决定组织中心,确定主题;(2)教学内容分析,发展概念网络;(3)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分析;(4)建立引导性的问题与任务;(5)设计教学活动:时间进度、子活动设计、实施建议、资源设计、支持工具设计(活动模板、学生作品样例等)(6)评价设计 三、自主活

30、动,确定单元教学设计方案框架 从配套光盘“模块9“活动模板” 下载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保存到作业文件夹中,根据教师的讲解,并依据自身教学内容设计的需要进行填写,并保存。四、小组分享和修改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4.4教学活动实践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0日 2016年10月24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能区分课时、单元、主题设计q 知道什么是主题学习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q 主题学习单元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组内讨论,推选优秀方案班内汇报,记录感受修改和提交最终的

31、作业成果复习思考题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是教学实践活动,以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的形式进行。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组内讨论,推选优秀方案 在浏览过程中,可以记录小组其他成员对您作品的意见及对其他作品的感受,填写P142表。二、班内汇报,记录感受 轮流展示每组推选出的优秀作品,在观摩作品时记录您的收获。三、修改和提交最终的作业成果再次浏览自己的成果,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压缩作业上传文件,文件命名“学员名_单元教学设计成果”,上传到平台作业中的“模块9-教学设计成果”下。四、复习思考题 单元教学

32、设计的含义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主题式学习的特点主题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5.1什么是问题化学习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4日 2016年10月25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知道什么是问题化学习q 知道为什么要进行问题化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q 问题化学习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问题化学习定义为什么要进行问题化学习总结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以问题导入,讲解问题化学习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

33、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问题化学习定义n 头脑风暴:观看视频 n 问题:可以泛指任何需要给出解释的疑问、需要提供解决办法的困难,与期望状态有差距的需要等。 n 所谓问题化学习,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教学模式。二、为什么要进行问题化学习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思维、思维的核心在于问题。2、传统教育的弊端 片面过分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了思维教学和能力培养,把获得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把灌输知识作为主要方法。3、问题促进思维

34、发展问题意识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学习者将呆滞的知识转化为活性的知识,并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习者思维技能的全面发展,乃至产生创新。 三、总结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5.2设计问题化学习活动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7日 2016年10月31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知道问题化学习包含的要素q 知道问题化学习的设计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q 问题化学习的设计过程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导入教师讲解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主题式教学单元总结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以问题导入,

35、讲解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主题式教学单元。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如何开展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包含的要素: n 问题:进行设计 n 情境、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n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 n 问题解决过程 n 评价 二、认识问题化学习的策略(1)问题化学习过程: n 组织小组 n 导入问题 n 深入讨论 n 小组汇报 评价/学习反思 (2)问题化学习的优势: n 强调意义 n 重视学习的自主性 n 高水平的理解与良好的技能发展 n 人际技能与团队精神 n 自我调节的态度 n 良好的师生关系 n

36、高效的学习(3)问题化学习的不足: n 课程的改变 n 迁移的困难 n 时间多 n 开销大 n 教师缺乏参与动机 n 教师缺乏技能 (4)问题化学习的评估: n 书面考试 n 实践考试 n 概念地图 n 同伴评估 n 自我评价 n 助教评价 n 口头陈述 n 报告 五、总结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5.3信息技术如何支持问题化学习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0月31日 2016年11月1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能区分课时、单元、主题设计q 知道什么是主题学习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q 主题学习单元教法与教具教

37、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案例研读问题的设计问题引导的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指导的设计总结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以案例导入,分析在技术的支持下如何设计问题化学习。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案例研读头脑风暴:“酒与乙醇”的研究主题二、问题的设计按照“单元主题专题问题”的思路,设计针对主题层面的 基本问题;设计针对活动专题层面的情境性单元问题,设计针 对单元教学内容层面的内容问题。三、问题引导的学习活动设计分组,形成学习共同体,为合作学习创设氛围 小组成员搜索资料信息,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

38、假设 小组报告 小组反思 四、教师指导的设计提出问题阶段 筛选问题、聚焦问题阶段 问题教学组织阶段 案例 将问题引向深入阶段 发现新问题阶段 五、总结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5.4教学活动实践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1月3日 2016年11月7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能区分课时、单元、主题设计q 知道什么是主题学习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q 主题学习单元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确定问题式教学设计模板编写方案学生作品评价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是教学实践课,根据光盘素材,

39、让学生们分组进行问题式教学实践设计。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确定问题式教学设计模板根据完成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完成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下的某一份问题式教学设计方案析编写。选择模板:配套光盘”模块9“”活动模板“,下载您需要的模板 二、初步完在成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编写过程中可以研讨最终的成果:一份优化后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一份问题式教学设计方案 请参照模块1中“活动6:填写评价量表”的方法要求,登录网络培训平台,填写本模块的评价量表并提交该评价量表的结果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请务必实

40、事求是的完成三、作品评价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授课章节6.1什么是探究性学习班级人数12大3 49 人 12大4 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11月7日 2016年11月8日授课地点F307教学目的与要求q 知道什么是探究性学习q 知道探究性学习的设计要素教学重点与难点q 探究性学习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 谈论法 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导入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为什么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包含的要素总结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本章小结本节以案例导入,讲解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包含的要素。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王新平 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