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a - 解密丰田汽车生产系统的DNA[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a - 解密丰田汽车生产系统的DNA[12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解密丰田汽车生产系统的DNASteven SpearH. Kent Bowen丰田汽车的成功故事已被大量研究,并被详尽记录,但公司内部真实发生的一切仍然是个谜。这篇文章将提供新的见解,揭密那些使丰田保持其竞争优势的秘而不宣的准则。长期以来,丰田汽车的生产系统都被认为是使丰田汽车作为制造商取得杰出业绩的根本所在。这个系统中的颇具特色的经验比如看板卡,质量圈都已在其他地方被广泛运用。事实上,努力按照世界一流的制造公司的标准来比较和改进自己的一些公司,如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已经启动重大举措以建立起丰田式的生产系统。试图采取这种系统的公司非常多样化,包括航空航天业,消费品业,金属加工业以
2、及生产工业产品的公司。不寻常的是,几乎没有公司成功地模仿到了丰田的模式尽管这个公司对他们的经验向来非常开放。来自几千个公司的成千上万的执行官参观过日本和美国的丰田工厂。他们因为不能复制丰田的业绩而感到沮丧,以至于许多参观者猜测丰田成功的秘诀应归咎于他们的文化传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他的日本公司入如尼桑和本田达不到丰田的水平,而丰田已成功的把它的生产系统介绍到全世界,包括北美地区,在那里丰田今年将生产出一百多万辆轿车(car),小型货车(minivans)及轻型卡车(light trucks)。那么什么原因使解密丰田汽车生产系统如此之难?答案我们相信是观察者把他们在工厂参观所见的工具、惯例混淆
3、为系统本身,这使得他们不可能解释这个明显的有点自相矛盾的系统,也就是说,在丰田的工厂里,活动,联系和生产流程都是被严格编写的,但同时运作系统却及其灵活,可被调整。公司会不断的挑战工作活动和生产过程,并把他们的业务推向更高的层次,使公司能够不断的革新和提高。要揭开丰田成功的秘密,就必须解密这个矛盾的系统你必须了解,正是那些严格的规范才使得灵活性和创造性成为可能。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是花了四年时间,对丰田的生产系统进行了广泛研究,调查了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超过40家工厂的内部运作,这些工厂有的按这套系统运作,有的不是。我们研究的范围包括加工生产商process manufacturers和把数量众多
4、的,高度加工的部件组装成一件成品的生产商(discrete manufacturers),从生产活动房屋,汽车部件,汽车组装线,手机,电脑打印机,到注模塑料和铝型材。我们不仅研究了常规的生产,还研究了服务功能,比如仪器维护,工人的培训和管理,物流材料的处理和过程设计及再设计。我们发现,对于局外人,关键是要理解丰田生产系统创造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丰田无论何时要定义一个规范,都会建立一个个可被检测的假设。换句话说,它遵循的是科学的方法。要进行任何改变,丰田都会采取一套严格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有关于事件现状的详细评估和一份改进计划,计划要能有效的检测提议改变的结果。如果做不到这样精确和科学
5、,任何在丰田公司的改变都不过是胡乱的试验和错误盲目的一步。正因为这一科学方法在丰田根深蒂固,所以高度的规范化和严格的组织结构并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带来控制与命令型的工作环境。实际上,在观察丰田的员工工作和帮助设计生产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这个系统实际上激励工人和管理者积极参与到一个被广泛认为是学习型组织基础的实践中。这就是丰田区别于其他我们研究的公司的地方。 丰田生产系统以及支撑它的科学方法并不是强加在丰田公司上的甚至不是丰田有意选择它们的。这个系统是公司在超过50年的运作中自然生长成的。因此,这个系统从来没有被书面化,丰田的员工经常不能清楚地说明这个系统。也是为什么局外人如此难以掌握它的经验。
6、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试图展示丰田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会尝试把隐晦不明的说得清清楚楚。我们将会描述四个原则三个设计的原则,这些原则将展现丰田如何使他们所有的运作设计得如同实验;一个改善的原则描述丰田如何教会公司各个阶层的员工科学的方法。我们认为,正是这些原则,而不是人们在参观丰田工厂中所观察到的具体的经验和工具,形成了丰田系统的精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这些原则看作是丰田生产系统的DNA。让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原则。(“四条原则”的小结见补充报道)原则1:工人如何工作丰田的经理人们意识到细节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们保证每个工作的内容,顺序,计时和结果都高度具体化。例如,当组装一辆轿车的座位时,工人会按
7、照同样的顺序扭紧不同的螺栓,每颗螺栓扭紧的时间是具体规定了的,扭每颗螺栓的扭矩也是具体规定好的。不仅是进行重复动作的生产工人要遵循这样的精确性,所有人,不管他的任务分工,不管他们的阶层等级,都要遵循这样的精确性。每项活动都有具体规定这就是这个系统第一条不明说的规则。直言不讳地说,这条规则看似简单,你会以为谁都能理解并很容易遵守。但现实中,别的公司的经理人以及丰田的合作者并不能把这一准则运用到他们的工作规划和执行中即使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做到了。四条原则隐藏在丰田生产系统里心照不宣的认识可通过四个基本原则来表述。这些原则指导每个活动,联系,和每件产品和服务的路径的设计,运作和改善。这些原则如下:原则
8、1:所有工作的内容,顺序,计时和结果都是高度具体化的。原则2:所有顾客-供应者的联系必须是直接的,必须用清晰的是或否来发送要求和接受回复。原则3:每件产品、每项服务的路径必须是简单直接的。原则4:每项改善都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在一名老师的指导下,并尽可能在公司组织最底的层次上进行。这些原则都要求活动、联系和流程路径有内置的测试能够自动显示问题。正是这种对问题不断的反应使看上去严格的系统能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让我们来看一家典型的美国汽车工厂的工人如何在轿车中装上前客椅。他们应该会从硬指盒里拿出四颗螺栓,再带着一个转矩扳手来到车前,扭紧四颗螺栓,然后再在电脑里输入一个密码以表明工作已顺利完成
9、。然后他们就等着下一辆车。通常有经验的工人会通过演示教新来的工人如何操作。可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同事会帮助新来的人解决任何问题,比如没有把螺栓扭的足够紧,或忘记输入电脑密码。这个过程听上去很直接,那么有什么问题?问题就是,这些具体行为实际上允许而且甚至假设了工人工作方式的相当大的差异。谁都意识不到,新来的工人在把座椅装进轿车时,他有充分的自由做得和有经验的工人不一样。有些工人可能装好了后面的螺栓再装前面的螺栓,有些工人可能反过来做。有些工人可能先把每个螺栓放入位置再全部扭紧,其他的人可能一边放一边扭。所有这些差异结果带来低质量,低生产率和高成本。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差异掩盖了工作方式和结果之间的
10、联系,公司内部的学习和提高就会受到阻碍。而在丰田汽车的工厂,员工无论新老,职位无论高低,都遵循某项具体工作的一套详细规定的步骤。如果他们偏离了规则,立刻就能显现出来。想想一下在位于乔治城和肯塔基的丰田汽车工厂,工人们如何把右前座装入一辆丰田佳美(Camry)。这项工作被设计成七个步骤,因为车辆按照一个恒定的速度通过工作区,要求所有步骤在55秒钟内完成。如果一个生产工人在做步骤六(安装后座螺栓),此时步骤四(安装前座螺栓)还没有做,那么实际工作显然和设计的过程不一样,说明一定哪里出了错。同样,如果按原定设计到31秒时应完成步骤四,但超过40秒钟,某工人仍在做步骤四,那么同样,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11、。为了使发现问题更加简单,每个工作区域的地板长度都被划分成十块并做上标记。所以,如果这个工人正在通过这十块地板上的第六块标记处(如果他是在这个循环的第33秒)还在做步骤四,那他和他的组长都知道他落后了。由于这个失误即刻就显现出来,工人和管理者就可以立刻上前去纠正错误,然后决定如何改变具体规则或重新培训这个工人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发生。(见补充报道“丰田的工人如何学会这些原则”关于工人如何学习以这种方式规划工作的简要描述)丰田的工人如何学会这些原则如果丰田汽车生产系统的原则是密而不宣的,丰田人怎么传播它们? 丰田的经理人不会详细地告诉工人和管理人如何工作。更确切地说,他们会用教与学的方式使工人通过
12、解决问题来发现这些原则。例如,一个打算教工人第一条原则的管理者会来到工作现场,问正在工作的人一系列问题:你怎么做这项工作?你怎么知道你的工作方式是对的?你怎么知道工作结果是没有缺陷的?如果你有问题会怎么做?这个持续的过程会不断加深工人对于他或她的具体工作的理解。从许多此类的经验,工人渐渐学着归纳出如何根据原则一所包含的规则来设计所有的活动。所有的原则以类似于苏格拉底式的反复提问和解决问题来教授给工人。尽管这种方法对于教学非常有效,学习者却说不清他们学到的知识。因此,只有当经理人能够并愿意身体力行,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工人边做边学的时候,丰田汽车生产系统才能到现今如此成功地转播。 甚至是复杂和不规律
13、的活动也按照这个原则来设计,比如培训一个新建工厂的不熟练职工,启动一个新的模型,转换生产线或把工厂一个部分的设备转移到另一部分。比如,在日本丰田某一个供应者那,为了应对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化,需要创造一条新的生产线,工厂某一地区的仪器需要移动。那么移动机器的活动就被分成14个独立的活动,每个活动又被细分和设计成一系列的步骤。每个具体活动中的具体步骤就由不同的人来负责。既然每件机器都被移动,那么就可以比较步骤实际完成的方式和根据原计划被期望完成的方式,那么差异立即就能被发现。丰田提倡员工按照高度具体化的程序来工作,在这个工过程中,原则一迫使他们通过行动来检测假设。在设计中不明确的两个假设通过进行工
14、作来检测:第一,做这件工作的员工胜任这件工作。二,工作的进行实际上能够创造预期的结果。记得座位装配工吗?如果他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方法把座位装进去,那么明显就推翻了这两个假设中至少一个,于是说明这个工作要么需要被重新设计要么工人需要被培训。原则2: 员工怎么联系第一项原则解释了员工如何进行他们各自的工作;而第二项原则则解释了员工如何相互联系。我们对这条原则的解释如下:每个联系必须是标准化和直接的;明确地指明涉及的人员、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和数量、每位顾客发出要求的方式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预期时间。这条原则在每个人和提供他们具体产品或服务的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供应者-顾客的关系。因此,在谁于
15、何时提供给什么人什么东西上就没有含糊的灰色地带。当一个工人发出需要部件的请求时,就不存在供应者、单位数量或运达时间的疑问。同样地,当有人需要协助时,谁来提供帮助、怎样开始帮助以及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也不存在含糊不清的情况。丰田汽车生产系统的实验根据这四条原则来管理公司时,员工重复地进行实验,在操作中检测有关工人工作、顾客-供应者联系、通路、改善努力的设计的假设。这些假设、检测的方法和应对驳回的对策总结如下:原则假设出现问题的信号对策1人员和机器能够按照具体设计的那样完成工作 如果工作如同具体设计的那样被完成,说明产品或服务是没有错误的。工作没有按照设计的那样完成结果出错确定员工的技能真实水平或机
16、器的真实能力,然后相应的培训或修改。修改设计2产品和服务的具体组成和分量符合顾客需求。供应者可满足顾客需求。对策跟不上顾客的要求确定需求真实的组成成分和分量,确定供应者真正的能力,重新培训,修改工作,或重新适当搭配顾客-供应者组合。3每个与流程有关的供应者都是需要的。与流程无关的供应者是不需要的。一名人员或一件机器并不真正被需要。一个非特定的供应者提供中间产品或服务。确定为何不需要这个供应者并重新设计流程。了解为什么实际上需要这个非特定的供应者,并重新设计流程。4一件工作活动、联系或流程的具体改变将会以具体的量改善成本、质量、前置时间,批量大小或安全性。实际结果和期望结果不一样。了解工作实际执
17、行情况或联系、流程实际的运作状况,确定改变的真正效果。重新设计这些改变。在这里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丰田的人们是否和其他公司的人在互相配合上不一样。让我们回到座椅装配工身上。当他需要一盒新的塑料螺栓盖(bolt-cover)时,他向一个指定的供应螺栓盖的原料管理人发出请求。通常,这样的请求会用一张看板卡来做出一张薄片,上面具体注明部件的识别号、一盒的部件数目、部件供应者的位置以及需要它的工人(顾客)。在丰田,看板卡以及其他的工具如安灯线(andon cords)在供应者和顾客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个联系就如同奥运会接力跑队伍中传递接力棒一样流畅,因为这些联系是被仔细设计和执行的。举例来说,一
18、个盒子中部件的数目、任何部件循环中盒子的数量都是由生产系统的物质现实距离、切换时间等等来决定的。同样,每个小组的工人数量是根据预期发生的问题种类、小组成员需要的协助水平以及小组领导人的能力和技巧来决定的。其他的公司也为员工协调投入巨大的资源,但他们员工之间的联系普遍没有如此直接和清楚。在大部分工厂,经常要通过中间媒介兜个圈子,生产线工人发出的对原料或协助需求才能到达供应者那里。任何一个管理人都有可能回答任何一个求助的电话,因为没有指派一个具体的人来负责。如同丰田意识到的一样,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当一件事是所有人的问题时,就没有人来解决问题了。工作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回应供应需求这样的要求更进一
19、步减小了差异出现的可能性。在服务性需求方面尤其是这样。一个工人遇到困难,他应该立刻就寻求帮助。然后指定的帮助人员也应该立刻回应,在这个工人的周期时间内帮助解决问题。例如这个工人要在每55秒钟内装好一个前座椅,那么有人就必须在少于55秒的时间内回应并处理好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在55秒中内解决,那么这个失误立刻就会考验这个协助性的顾客-供应者关系。也许这个请求讯号是含糊不清的,也许这个指定的帮助者有太多其他的求助请求而且太忙,或者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用这种方法不断的检查这些假设可使系统保持灵活性,也使不断地有建设性地调整系统成为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当问题发生时,要求立刻就寻求帮助,对于习惯于鼓励
20、员工先自主解决问题再寻求帮助的经理人来说有违他的直觉。但问题依然隐藏在公司内部,没有公开也没有解决。如果员工开始自己解决问题并草率地决定何时问题才足够严重到寻求帮助,情况会变得更糟。问题积累起来,直到很晚才被解决,到那时有关问题发生的真实原因的重要信息可能已经丢失了。原则3:建设生产线在丰田,需建设所有的生产线,以保证每件产品和每项服务都通过一个简单、详细规定好的路径流动。除非生产线明显被重新设计了,否则不能改变路径。原则上,在丰田的任何供应链上流程都不能有分岔和重复。这是第三条原则。为了弄清楚这个原则的意思,让我再看看座椅装配工的例子。如果他需要更多的塑料螺栓盖,他会从一个负责提供给他螺栓盖
21、的具体原料供应人那里订购。这个指定的供应人再向他自己的供应人发出请求,这个供应人在工厂的商店工作,他会和螺栓盖工厂装运台上的指定供应者直接联系。就这样,生产线就把负责生产产品的和运送产品的各个人员联系起来了,从丰田工厂,经过制模工厂,甚至到塑料小球的制造商。关键是,当根据原则3设计生产线时,产品和服务并不是流向下一个有空的人或机器,而是流向一个具体的个人或机器。如果由于什么原因,找不到那个人或不能使用那个机器时,在丰田看来,就是一个问题,需要重新设计生产线。但是,这种每件产品遵循一条简单、事先规定好的路径的约定并不意味着每条路径都只为某一件产品专门服务。恰恰相反:在丰田的工厂,每条生产线通常都
22、供应比它的对手公司多许多类型的产品。第三条原则并不仅仅适用于产品生产,它也用在服务上面,比如请求帮助。如果我们的座位装配工需要帮助,这个帮助也会来自于一个具体的人。如果那个人不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她也有一个指定的助手。在一些丰田的工厂,这种帮助路径有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环节,从车间工人一直到工厂经理一直联接起来。 第三条原则与传统的生产线和资源共享经验正好相反,甚至和很多人所认为的丰田生产系统的运作大相径庭。根据已被大家接受的经验,当一件产品或服务从生产线上被传下来时,它应该被传到下一个有空的人或机器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同样的,许多人认为应该是第一个有空的人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来提供帮助。比如,在我们
23、研究的一个汽车部件供应商工厂,过去大部分部件可能被不只一个压具压印,被不只一个焊接站焊接。在这个公司采用丰田的系统前,它的惯例就是把每个部件传给第一个可用的压具,第一个可用的焊接站。在这个工厂按照丰田的指引进行了转变后,工厂里的每种部件都只遵循一种生产途径了。通过具体规定每个产品的通道,这条原则保证了每次在使用这个通道时,它都经历一次实验。这里按照原则3设计的通道中包含的假设是,每个联系到通道上的供应者都是需要的,而且没有联系到的都是不需要的。如果这个汽车部件厂的工人想要在另一台机器或焊接站上生产,或他们向指定的帮助人以外的人求助时,就可以得到结论,他们的实际需求或能力不能符合他们的期望。而且
24、哪台压具或哪个焊接站出了问题也是一清二楚的。同样,工人会重新考察他们生产线的设计。这样,原则三也同原则一、二一样,确保丰田能够进行实验并保持其灵活性、反应迅速。原则四:如何改善确认问题只是第一步。对于要持续地进行有效改变的人来说,他们必须知道如何改变及由谁负责进行改变。丰田清楚地教导员工如何进行改变,而不单单指望他们从个人经历中有所收获。这就是要介绍改善的原则的地方。具体来说,原则四规定,任何与生产活动、工人与机器的联系或与路径相关的改善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并尽可能在公司组织的最底层次进行。让我们先看看丰田的员工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员工如何学习改善。在1986年,Aisin S
25、eiki,一家生产复合产品如用于汽车工业的混合动力系统(power train)的丰田集团公司,为了利用剩余能力,在它的一家工厂里开发了一条生产线生产床垫。从从1986以来,床垫的种类已从200种成长到850种,产量从每天160个到550个,生产力增长了一倍。这里举例说明他们如何做到了这些。有一次我们参观这个工厂,我们观察了一组床垫装配工人,他们正在被指导如何通过重新设计他们自己的工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这些工人以前一直是只负责他们自己的标准化工作,他们从不负责解决问题。然后,一名领导被派来培训,教他们如果更好地分析问题,作出假设并检测这些假设换句话说,他会教他们怎么按前三个原则、运用
26、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他们自己小组的工作。结果另人难忘。如,这个小组的成就之一,就是重新设计把床沿流苏连接到床垫上的的方法,因此减少了90%的次品率。(见“Aisin 床垫工厂按需生产的方式”)Aisin 床垫工厂按需生产的方式Aisin seiki 按大小、软硬度、覆盖织物、拼布图案和边料分类,共有850种床垫。顾客可在零售店里订购,三天内送货上门。但Aisin在工厂中只保持有相当于1.5天需求的存货。为了做到这一点,Aisin在个体工作活动中、在顾客与中间商品和货物的供货商之间的联系上和整个生产线上进行了几千个变化。这张表显示了这些丰富的变化和及其结果。 19861988199219961997
27、风格200325670750850单位/天160230360530550单位/人811132026生产力索引100138175197208成品存货(天数)302.51.81.51.5装配线数目22332为了进行改变,人们需要清楚地解释假设的逻辑。让我们来看看这可以带来什么。Hajime Ohba,丰田供应商支持中心的总经理去参观一家工厂,那里一名TSSC的顾问在领导一项培训和改进活动(丰田生产系统腿心中心的作用请见补充“丰田致力于学习”)。顾问正帮助工厂员工和管理者减少一条生产线上的生产前置时间(订货至交货的时间)。Ohba 在旁观察这个团队的进步。团队成员开始介绍他们产品生产的步骤描绘他们第
28、一次观察到的一台机器换线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的问题,以及他们应对每一个问题的对策。他们总结到。“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切换时间需要15分钟,我们那时希望减掉三分之二用5分钟切换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二的批量大小。因为我们所做的修改,我们我们达到了切换时间为7 分钟,减少了一半时间。”他们介绍完后,Ohba 问为什么他们没有完成他们当初所订下的5分钟的目标。他们有点吃惊。毕竟,他们减掉了一半的时间,而Ohba的问题暗示着他们甚至有机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但他们没有抓住。他们解释说,与机器的复杂性、技术难度、仪器升级成本有关。Ohba 用更多的问题来应对这些回答,每一个问题都意图推动顾问和工厂员工去计算和怀
29、疑他们最基本的假设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可以改变。这些假设既指导、又限制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肯定需要4个螺栓吗?切换可能不可能用2个就能做到呢?他们能肯定切换中所有的步骤都是必须的吗?有些步骤能合并或者舍弃吗?Ohba 问他们为什么没有达成5分钟的目标,并不意味着他们失败了,而是试图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没有充分的抓住可以提高的机会,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地质疑他们的假设。Ohba 的锲而不舍还有另一个原因。他想让这个团队看到,他们的改进活动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试验。他们设立一个5分钟的目标,是基于一个前提:认为更快的切换、更小的批量比较慢的切换和较大的批量好。但他们混淆了目标和基于假设的预计。这个目标
30、不是他们通过计划一个个详细的步骤、而相信可以达到的一个预计。所以,他们没有制定提高的方法,没有象试验一样,对于这种假设“如果我们进行下列具体的改变,我们期望可以获得这样一个具体的结果”,他们没有清楚解释、明确论证。尽管他们大大地减少了切换时间,但并没有在努力过程中检测那些暗含的假设。对Ohba来说,这件事很关键工人和他们的管理者能够认识到他们如何进行改变和改变本身是同样重要的。丰田致力于学习我们所研究的所有根据丰田生产系统来管理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决定性的信念: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财产,投资增长他们的知识和技巧对竞争力建设是必要的。所以,这些企业里的经理都能够胜任他们所管理的每个员工的工作,也能够
31、指导员工如何根据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领导模式对于第一层次的“组长”级领导和对企业的高层适用的程度是一样的。因此,丰田的每名员工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中共同分享。事实上,从工厂经理开始,有一套下行式的教学,可对每一位员工进行培训。为了加强学习和提高进程,丰田集团的每家工厂和每个主要的业务单位都会雇佣几个丰田生产系统的顾问,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高级经理们把企业往理想中的目标推进。这些“学习者-领导者-教育者”做到这些,是靠不断发现更细微、更困难的问题以及告诉人们如何科学地解决问题。这些顾问中的许多人已在丰田运作管理咨询分部(OMCD)接受了密集地训练。日本OMCD的建立是Taiichi Ohno
32、 丰田生产系统最初的建筑者的努力的自然产物,这家公司在整个丰田和它的供货商那里发展和传播了这个系统。许多丰田的高层人员包括丰田汽车的新主席Fujio Cho 也在OMCD那里磨练了他们的技术。在可延伸到几年的OMCD培训期里,丰田的员工可从所有的生产线责任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在丰田和它的供应商厂家中进行的领导能力提高和培训活动。作为培训中心的OMCD,以支持丰田工厂和物流运作的方式,通过给他的顾问机会来解决许多棘手问题和教其他人同样的方法,培养起这些顾问的专业能力。1992年,丰田在美国成立了丰田供应商支持中心(TSSC),为北美公司提供丰田生产系统的培训。模仿OMCD,TSSC已经为14
33、0家公司开办了公开课,为超过80家公司提供直接援助。尽管大部分公司是汽车供应商,但没几家是丰田的专门供应商,参加者来自其他工业,来自大学,来自政府机构以及工业协会。事实上,这篇文章所作的研究很大部分参考了一位作者的经验,他曾经参加了一个TSSC小组5个月,推动了一家作为丰田和其他两家汽车组装工厂的供应商的丰田生产系统。谁来进行改进一线工人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进行改进,而他们的管理者象教师一样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果有时一个工人与紧邻的装配区域的某个供应者之间的联系出了问题,他们两个人都要进行改进,他们共同的管理人也要提供帮助。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Aisin 公司的团队包括装配线工人和管理人,管理
34、人也兼负指导人的职责。当在更大范围的改变发生时,丰田会确保在这个改进团队包括直接受影响的人和负责这条生产途径的人。因此,就是在最高层,改变过程也保持一致。在Aisin床垫工厂,我们发现工厂经理负责任领导三条生产线改回成两条的改变活动(增加一条是为了应对产品类型增加的需要)。他被包括进来不仅仅因为这是一个大的改变,也因为他对于从支线运输机到总装线的工作流程负有运作责任。这样,丰田就能保证在公司的所有层次上,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经验。当然,象我们已经看到的,丰田会请来外面的专家来确保这个学习过程的质量。从长期来说,按照丰田生产系统建立组织结构的公司会根据他们面临问题的性质和频率来不断调整以适应。结构
35、上的改变通常是在一个非常低的层次上进行的,所以对于局外人来说很难察觉。那是因为,问题的性质如何决定了解决问题的人以及组织结构的方式。结果之一是,甚至在同一个工厂内,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共同存在,相安无事。以日本Kamigo的一个丰田发动机厂为例,这个工厂有两个分厂。每个工厂都有三个独立的生产车间。我们1998年夏天参观这个工厂的时候,第一个分厂的生产工人向生产车间的领导报告,生产过程工程师直接向分厂的领导报告。但在第二家分厂,工程师被分配到三个车间中,而且,像生产工人一样,想各自的车间领导报告。不能说哪种组织结构一定更好。但,我们采访的员工解释说,第一家分厂的情况,正好需要工程师门互相学习并实行资
36、源共享。不同的是,第二家分厂的问题,需要工程师就在各自的车间里共同协作。因此,两家分厂所实行的不同组织结构反映了两家厂不同的问题。丰田的理念通过向各层次的员工灌输科学的方法,丰田公司可以保证,它的员工在执行计划的改进之前,能清楚地说明预期到考验。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遵循丰田生产系统的公司都拥有着共同的目标。他们对于什么是理想的生产系统有着同样的理解,这一共同的理解激励着他们向超越顾客现有需要的目标来进行提高。这个理念普遍为之接受,我们也相信它对于理解丰田生产系统至关重要。提到理念,丰田的工人不会说出抽象的哲学概念。他们脑子里有着非常清楚的想法,这一想法在整个公司都是一致的。对丰田的员工来说,一
37、个理想的人、团队或者机器,具体就是:l 无次品/无错误(即达到顾客期望的特点和质量);l 一次可递送一项任务 (一件的批量);l 可按照要求的量来供应;l 可立即递送;l 可被生产而不浪费任何原料、劳动力、精力或其它资源(比如存货成本)以及l 对于每个员工来说可在一个物质上、感情上以及职业上安全的工作环境中生产。我们发现遵循丰田生产系统的企业总是朝着这一理念进行运作上的改进。比如一家生产电力机械产品的公司,工人们发明了一些非常聪明的检错技术,能够对于他们工作的成果是否无错给出简单清楚的是或否的信号。但在另一家生产注模部件的工厂里,工人们改变一台大型模具的所需时间由原来已很迅速的五分钟减少到了三
38、分钟。这就使得每个部件的批量大小减少了40%,接近了部件的理想批量大小。当丰田向这一理念努力靠近时,它可能暂时使某一部门比其他部门更重要。有时候这甚至会导致违背丰田通常的运作方法。我们看到这样的例子,丰田保持了比一般的即时生产企业所预期的更高的存货水平或更大的批量大小,就象我们在补充材料“丰田生产系统的对策”中所看到的一样。丰田的理念在很多方面与流行的大规模定制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一理念意味着尽可能有效率地、尽可能在低成本上创造出无限的变化的能力。在最后的分析中,丰田的理想工厂可以真正成为一个这样的地方:它的顾客可以直接驾车来到装卸码头,要求定制的产品或服务,并以最底的价格、顺利地立刻获得这种产
39、品或服务。就丰田工厂或丰田工人的能力来说,虽然还达不到这样一个理想,但这一缺憾造成的紧张,回促使丰田为创造更大的进步而努力。丰田生产系统的对策丰田并不认为,很多局外人观察到和复制的工具如看板或安灯是丰田生产系统的基础。丰田只用它们来暂时应对具体的问题,直到发现更好的方法或情况有所改变。他们更愿意用“对策”而不是“解决方法”,因为那就意味着对一个问题有了永远的解决。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公司开发了许多强大有效的工具和措施作为“对策”,但其中许多随着改进的发生而变化了甚至被弃用。所以,一个公司是否使用丰田的工具或措施并不是它是否忠实履行丰田系统设计与改进的原则的标志。特别是,与认为丰田系统核心概念是零
40、存货的想法相反的是,我们在丰田观察到许多例子,公司事实上建立起物料存货作为对策。理想的系统不应该有存货的需要。但实践上,有些情况可能需要存货:不可预知的产量或停工期有时候由于一个不可预期的机械故障,人员或机器不能对要求做出响应。为此,需保持安全存量以保护客户不受突发情况的影响。负责保证机器或生产过程可靠性的人员需保存那部分存货,并且努力减少停工的频率和长度,这样可以减少安全存量。耗时的准备时间把一台机器从生产一中产品切换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所带来的困难可能会影响供应者即时作出回应。所以,供应者会生产大于一件的批量产品作为存货以便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供应者应该不断努力减少切换时间以保留尽可能最
41、小的批量大小和存货量。这里,对问题的发生负责的人和提供对策的人是机器操作工和团队领导,他们有责任减少切换时间和批量大小。客户需求的组合和数量的多变性有些情况是,顾客需求的变化非常大、不可预测,以至于工厂想要足够快地调整他们的生产简直不可能。在这些情况下,需要在或靠近装运码头保持调节性库存储备作为对策。这个调节性库存储备对生产和销售经理来说也可发挥信号作用,提醒他们,直接和顾客打交道的人必须帮助客户消除任何可被防止的需求改变的潜在原因。许多情况下,同一种产品会存放在不同类型的存货中。丰田不会共同使用不同类型的存货,即使这样做可能短期内会减少它的库存需要。也许对于以憎恨浪费出名的管理系统来说,这听
42、起来有点自相矛盾。但当我们意识到,丰田的管理者和工人是想要把每项对策与每个问题对应起来,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矛盾了。“保持安全存量的原因”“过程不可靠性” 与“保持调节性库存的原因”“顾客需求的变化”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把两者放在一起,会使“单独的生产活动”和“相关的顾客供应者联系”区分变得困难。存货会有很多使用者,使用它的原因也会变地含糊不清。因此把存货放在一起共享,含糊了拥有权和问题根源,为提高改进带来困难。原则对于组织结构的影响如果这些原则使采用丰田生产系统的公司成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他们不断地进行试验,那为什么这些企业没有变得一团混乱呢?为什么一个人进行改变,而不会影响到生产线上其他人的
43、工作呢?丰田如何持续地在运作上进行改变,而能保持他们全速的运行呢?换句话说,丰田如何能够在提高的同时保持稳定呢?同样,答案还在这些原则上。这些原则通过保证员工有能力并有责任去做好和提高他们自己的工作,通过标准化每个顾客和供应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把联系的决心和流动问题推向最底可能的层次,建立起嵌套式的模块结构的企业,就好像传统的俄国洋娃娃一样,一个套一个。这种嵌套式模块的巨大好处是,员工可以在某一部分进行设计改变而不过分地影响其他部分。所以,丰田的经理可以如此投入到他们的责任中而不引起任何混乱。其他实行这几条原则的公司也有可能进行改变而不引起不适当的中断。当然,其他公司的结构与实行丰田生产系统的公司有相似之处,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没有一家不实行其系统的公司有着全部丰田系统的特点。最后可能是,你只有投入象丰田一样多的时间,你才能建立象它们一样的系统。但我们相信如果一个公司致力于掌握这些原则,它就更有可能复制丰田的DNA连同它的业绩。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一月十九日2021年1月19日星期二2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