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语故事三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成语故事三则.docx(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成语故事三则 8成语故事三则(通用15篇) 8成语故事三则 篇1 :宗阳春发表时间:2022-4-29阅读次数:15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同学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训练。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方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
2、点: 指导同学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知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
3、文中不理解的词,预备质疑。 2.同学自读课文,老师巡察指导。 3.检查自学状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简单读错,要提示大家留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其次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同学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同学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同学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留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
4、留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留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终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留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其次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冲突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
5、;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争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同学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冲突”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四周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
6、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竿竽,他总是叫很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叫很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经常叫很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总是叫很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竟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很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7、。”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争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惊奇、惋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赞叹不已) (4)
8、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惊奇到怀疑最终赞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同学自由争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8成语故事三则 篇2 8成语故事三则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同学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同学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方义。 3.加强朗读和
9、复述训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详细的语言材料,
10、使同学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训练。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冲突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争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同学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冲突”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四周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
11、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总是叫很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叫很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经常叫很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爱听吹竽,他总是叫很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竟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很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12、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 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争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季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同学自由争论。 (五)布置作业。 8成语故事三则 篇3
13、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训练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同学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留意:要加强朗读训练;要引到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作包含的意思。 本篇课文教学后老师可以引导同学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同学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指导同学读通读顺课文。 难
14、点:引导同学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对策:给同学充分自读课文的时间。 教学预备: 同学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谁来告知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同学自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宇字
15、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预备质疑。 2.同学自读课文,老师巡察指导。 3.检查自学状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简单读错,要提示大家留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其次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同学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同学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同学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留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
16、字册)。 (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同学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方义。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赐予同学学习的方法,让同学主动地参加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 词语。 2、 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冲突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争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
17、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同学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冲突”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四周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
18、的样子,竟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很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同学自己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自己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同学沟通收获。相机争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沟通、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
19、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超群。 (6)思索: 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争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 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惊奇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查找其他的成语故事,预备下次沟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详细说说“自相冲突”、“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沟通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难点: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 对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学
20、预备:同学事先的资料预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默写词语: 腾空 墙角 张口结舌 自相冲突 逼真 神韵 画龙点睛 赞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请大家来沟通一下。 同学在小组中相互启发、沟通。 指名沟通,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同学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预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沟通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索。 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望洋兴叹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
21、 不学无术鸡鸣狗盗抱薪救火梁上君子 杯弓蛇影夜郎自大盲人摸象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戳穿 自相冲突:夸口 矛 - 盾 张口结舌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 一样的俸禄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惊奇不信佩服 课前思索15 早在三天前我就让同学预习成语故事,今日我一说明天要学习了,孩子们都兴奋地叫起来:“哦,太好了!”咦?怎么爱好那么深厚?一问,原来他们可喜爱表演了,纷纷表示学习了故事后就可以排演课本剧。看来,这些小家伙肯定都艳羡班上那两位表演课本剧的同学,也想过过瘾了! 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要让同学反复读故事,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每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把故事读通读顺读流利。引导同学精读自相冲突,
2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四周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其次课时中,我先引导同学回忆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和同学一起学习,适当指导;然后让同学自学第三则故事。接着,告知同学要预备排演课本剧,让同学说说应当留意些什么,进行小结:一要熟知课文主要内容;二要留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同学自选一则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并进行表演,然后在班上表演。 第三课时中,对字词等进行复习,并指导造句,背诵画龙点睛,说说三个成语的意思。让同学开个成语故事会。(根据蔡老师的设计来进行。) 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同学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预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沟通一下
23、,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索。 课前思索: 本课需要积累的东西许多,所以肯定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同学去读成语,寓言,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悟,能在生活中运用它们,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体现出语言的强大工具性作用吧。 过对这三则故事的阅读,我觉得应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定学习内容。 自相冲突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同学的对话朗读,要求同学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朗读上没什么特殊,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但南郭先生这个人的心抱负法,没写出来,而抓住了他的心抱负法,对这个故事所含
24、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三次写话,一是写写南郭先生预备混进去时的想法,二是写写他拿到俸禄时的想法;三是写写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想法。 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写上很生动,所以首先要求同学能做到有感情朗读,另外游客们赞叹不已,这个地方有一个空白,可以请同学说说这时的游客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重点是抓住语言、神情。来感受张僧繇绘画技艺的超群。 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怎么区分 寓言即有所寄予的话;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什么是成语?成语的特点和来源?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
25、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它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容。 特点:结构的相对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其他传奇。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故事包涵了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 课前思索: 成语故事中有三个寓言故事,编者的侧重点在第三个故事画龙点睛。在教学中先引导同学理解题中的“睛”和“点睛”。接着引导同学朗读,比较点睛前后龙的不同形态,扣住文中的词语引导体会,点睛前的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不能游动;点睛后的龙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中腾空飞去,从而可体会到其点睛之笔的奇妙。在这基础上
26、,让同学围绕“游客看到点睛之后的龙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绽开想象和争论,领悟故事的寓意。最终,同学熟读并背诵这则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13 成语故事三则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三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好理解。通过对这三则故事的阅读,我觉得应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定学习内容。自相冲突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同学的对话朗读,要求同学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在汇报沟通时,同学表现超出了你的想象。在表演自相冲突的时候,楚国人夸张的语气,同学都能演出来。特殊是有的小组,在表演时用米尺作矛,用小黑板作盾,表演得活敏捷现,赢得同学
27、们的阵阵掌声。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朗读上没什么特殊,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同学对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我让同学自主学习,学后仔细朗读课文,重点是让同学依据“滥竽充数”的两个不同意思来说说生活中的故事,同学讲了许多故事,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涵义。 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写上很生动,所以首先要求同学能做到有感情朗读,另外游客们赞叹不已,这个地方有一个空白,可以请同学通过完成这个填空练习,来感受张僧繇绘画技艺的超群。 三个故事就是这样结束的,虽然我的这种教学缺少理论的支撑,但我想在课堂上同学的乐观性被调动起来了,同学的合作力量,表演力量,想象力量,朗读力量都得到熬炼了
28、,课文内容同学也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也懂了。 本课的教学只支配了两课时,惋惜课堂上来不及进行小小成语故事会了,我让同学搜集“来自语言故事、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并细心预备一个故事,在第三课时中进行沟通。 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三则第一课时除疏通课文之外,还学习了第一则成语自相冲突。 一、读 指导同学读出卖矛之人的夸口,由同学自己读,再指名读,到齐读,读出一个“夸口” 二、做 抓住“张口结舌”,争论张口结舌的缘由,做一做张口结舌 三、写 假如你是围观的人,看到卖矛之人张口结舌的样子,你会说点什么?借这一环节,引导同学明白“自相冲突”的意思,所叙述的道理。 四、演 本则故事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
29、,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请同学演一演,并把写的话也添上。既激发了同学的爱好,又复习了故事的内容。 教学反思: 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进展挨次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冲突”的主题思想;而其次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 “滥竽充数”的结果,如“喷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竟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奇妙。这样一来,本课的训练点就找到了。抓住训练点
30、进行有效的训练,同学的学习兴奋点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首先朗读方面,对于这样短小直白的文章,五班级同学不难做到正确、流利,但对于人物语言、动作的朗读却由于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那么第一个学习起点就是在同学通过预习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文本,把书读得“立起来”,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其次,虽然课前同学都能说出三个成语的意思,但这样的学问来源,要么源于前一天晚上预习时把词典的解释背下来;要么源于过去在生活中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熟悉,并未在他们的心灵里产生真正的共鸣和感悟。因此,其次个学习起点应当是在同学初步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走近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
31、验。 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紧紧抓住文中的两个动词 “混”和“逃”,引导同学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道德熟悉,使成语蕴含的意义迎刃而解,昭然若揭。这样的习得比仅从词典或生活中得到的一知半解来得更深刻,也更丰富。 但在同学中的作业中发觉用滥竽充数的两种意思造句,做得并不尽人意,说明课上的讲解不到位,或者是同学缺乏用这个成语的阅历。 教学反思: 三则短小的成语故事,同学读来觉得很有情趣,很受启发。回顾课堂教学,主要采纳了这样的发式来激发同学自主阅读的深度。 1、三则成语故事主要是表扬或讥讽谁?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同学明白
32、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 2、三则成语故事中,主要抓住哪个字来表达深刻道理的?同学通过认真揣摩文字,明白了文中“夸”、“混”、“点”字在三则成语故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紧扣上述提到的三个字。让同学进行感悟后的表达,指导读好楚国人的“夸口”,读好南郭先生“混”的模样,读好张僧繇奇妙的点睛之笔。这样文章的重点凸现了,寓意也就随之显现出来。 8成语故事三则 篇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4、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同学在理
33、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训练。教学重点:1、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方义。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教学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媒体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10月8日(总第 30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指导同学读通读顺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老师活动同学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发爱好,了解成语1让同学说成语。2什么样的词语称为成语,说说自己把握的成语,沟通,初步了解成语特征。读三则成语的题目。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读通课文1.布
34、置课内自学,巡察指导2,检查自学状况,相机正音,疏通句子。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分小节读文。三、再读课文了解三个成语故事引导叙述三个故事什么时候的事?仆人翁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依据提示先自己练习,把故事讲详细讲完整。四、字词学习巩固字词,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表中的字。2,出示第三题词语。读字词看清“矛、楚”的字形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写词语。3、写出三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其次课时10月9日(总第 31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训练。2、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3
35、、 背诵画龙点睛。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同学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训练。教学过程:1、复习字词巩固字词1,出示词语2,填字成词 自相( )( )画龙( )睛( )( )充数张( )结舌 赞叹不( )读词口答二、精读故事1,自相冲突2,学习滥竽充数3,学习画龙点睛学习造句三、布置作业引导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意思会用指定词语造句1,书“戳”引导读文: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利用插图熟悉:矛、盾2,那个人是怎么推销他的冲突的?结果又怎么样呢?4,引导理解意思5,加深感悟1,板书“竽”关心区分滥的多和劣意思2,引导质疑并归纳成:
36、谁是滥竽,为什么充数,为什么能充数,充数的结果如何?3,读文自牾在同学沟通为什么能充数时引导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二方面回答。4.理解意思1,板题故事的仆人翁是谁?2,引导感悟他是怎样画龙的?他是怎样点睛的?游客们的前后反应怎样?点睛的结果?出示相关词语1,总是-不要-而要2,收集成语故事并讲故事,组词说说“戳穿”的意思读文熟悉 “ 矛、盾”为兵器,以及它们的作用。思索:假如矛戳穿盾、戳不穿盾 说明什么。从冲突两方面说。感悟:怎么推销矛的:抓住“夸口”通过表演读好他的话。同法学习怎么推销盾的,结果呢,读文,看图感悟其狼狈,抓住“张口结舌”想想为什么至此,你想对那个人说什么?你的生活中有过同样的状况
37、吗?朗读课文。熟悉字形,看图熟悉竽用竽组词质疑自主阅读思索沟通你是南郭先生的伴侣的话,你会怎样对他说?你又会怎样对齐宣王说?你又会怎样告戒自己?朗读课文。读题读文画出写龙的句子读体会他的画技。读点睛句抓住“轻轻一点”体会抓住游客三处反应体会读句师读点句省读结果句。你是游客你会对画家说些什么?说说对画龙点睛的理解。读课文。读句子试造板书设计:盾:都戳不穿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矛:都戳得穿 滥装逃 话点飞自相冲突 不信佩服教学反思: 提高同学提炼语言力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这么几种方法:课题扩展法、问题综合法、段意合并法和要素归纳法。课题扩展法是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课文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主要内容,这
38、就可以依据课题扩展,把课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问题综合法通常是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阅读课文,提几个要害问题。其次步再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出主要内容,但要留意提出的问题要精确,必需抓住的思路,紧扣全文的重点。段意合并的方法是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最牢靠的方法,就是将各段段意恰当地联结起来,进一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值得留意的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要内容决不是各段段意的简洁相加,概括时,要引导同学统观全文,区分重点段和非重点段,段意连接时,要有详有略,有的甚至要舍去,在表述上也应留意意思的融合,语句的通顺,语气的连贯。要素归纳法是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
39、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大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能够弄清晰这几个要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抓住了。 班级同学学习状况分化较大,学习力量强的同学不用老师多指导,就能较为精确地把课文内容大意说清晰,而学习力量差的同学需要老师翻来覆去多指导,因此这节课我重点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能抓住重点,并让力量强的同学做示范,带动力量弱的同学学会概括文章内容。我以课后练习2中的滥竽充数为例,指名让同学读了几遍,并让同学进行争论,这篇寓言故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的?很明显这是用了段意合并的方法进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纵观其余两篇寓言,也是如此,因此让同学用这种方法进行概括另外两篇文章。 8成语故事三则 篇5
4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同学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方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预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41、吗?今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知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预备质疑。 2、同学自读课文,老师巡察指导。 3、检查自学状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简单读错,要提示大家留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其次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同学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同学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