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减法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减法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4页DOC).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教学笔记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43例4,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2、14题。教学目标1.经历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2.结合生活情境,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解题的策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单刀直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爱逛商场吗?在商场购物时我们可离不开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解决问题)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43例4销售清单。【教学提示】根据题中所给情境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会如何根据需要去解决问题。(1)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师:上个星期天,小红一家去家电超市购物。看,他们买了什么?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表中信息,准确找到商品价格。(2)依据信息,提出问题。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情预设】预设1:买空调扇和学习机一共要多少钱?预设2:学习机比护眼灯贵多少钱?预设3:买这三种商品收银员应收多少钱?预设4:买齐三种商品小红的爸爸应该准备多少钱?对于可以一步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立刻列
3、式。【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笔记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43例4问题。【教学提示】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充分体会如何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策略。(1)阅读理解。全班齐读这两个问题,比较后说一说各自对两个问题的理解。学生分小组讨论,班内汇报交流。师:解决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分析后得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明确:小红的爸爸大约要准备多少钱,只要有个大致的估计就可以了,用估算来解决;收银员应收
4、多少钱必须精确计算。【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需要估算,没有必要精确计算。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独立计算,汇报交流”前安排了本环节。(2)小组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研究讨论,交流想法。汇报交流:交流“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师: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你们是怎么算的?【教学提示】加强对估算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时候该估大,什么时候该估小。【学情预设】我们可以把166元看作170元,把225元看作230元,把558元看作560元,这样一共需要准备170+
5、230+560=960(元)。也就是说小红的爸爸准备960元够用了。教师提示:要知道准备多少钱才够,估的时候一般都往大估。预设1:170+230+560预设2:200+250+600=400+560 =450+600=960(元) =1050(元)师生讨论:为什么估得的结果是960元或1050元就一定够了?学生估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往大估”能满足购物需要即可。交流“收银员应收多少钱”。分别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学情预设】计算166225558时,学生可能会用2个小竖式或者1个大竖式,注意细心计算。166225558949(元)教学笔记3.回顾反思,方法比较。师:比较一下我们刚才解
6、决的两个问题,想一想:同样是买东西需要的钱数,为什么解决的方法不一样呢?跟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教学提示】回顾与反思的落脚点不是仅仅关注做对了没有,还要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计算和估算各自使用的问题情境,学会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分清什么时候需要精确计算,什么时候只需要估一估就行了)。【设计意图】通过独立计算、汇报交流、讨论比较,使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的策略,掌握估算的方法。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1.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2题。师:解决“准备多长的网就够了?”这个问题
7、用什么策略更合适?【学情预设】用估算,把数据都往大里估,就一定够了。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还可以把问题改成“准备700米长的网够吗?”,并让学生说明解答的理由。2.增加练习。课件出示习题和问题(1)。学生质疑:没有数据。师:你想要知道哪些数据?【学情预设】座位数和三至六年级学生人数。师:主席台两旁的观众席有3200个座位。师: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选择用估算解决问题。773估成780,805估成810,841估成850,783估成790,780+810+850+790=3230(人),32303200,不够。773估成770,805估成800,841估成840,7
8、83估成780,770+800+840+780=3190(人),31903200,够了。预设2:精确计算。在多种方法对比后,发现本题用估算计算往大估,计算结果比实际大,但不能说明坐不下。用估算往小估,计算结果比实际小,但也不能说明能坐下。所以本题用精确计算更便于解决问题。课件出示问题(2)。教学笔记师:这个问题用什么策略更合适?【学情预设】用精确计算。【设计意图】本题设置特殊的数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方法的优化,同时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一味去用估算解决问题,却忽视了是否能解决问题和得到肯定的答案。3.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4题。独立解决问题,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每人表示出
9、一种即可。【教学提示】让学生先尝试,然后用简洁的方法(如列表法等)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注意有序思考。教师巡视,找到用示意图表示、有序思考、合理表达的学生,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学会清晰表达。集体讲解。课件展示解题过程。教师可继续追问: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更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吗?【学情预设】计算的过程很复杂,题目没有要求“至少”要运几次,所以可以把精确计算的过程改成估算。注意提醒学生:此时估大能更快、更准地得到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讲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优化意识。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解决问题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两个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应
10、用计算策略的成功时,体验有效利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价值。引导探究交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去关注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在分析与解答环节能轻松自如,会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运用,但在知识内化与层次提升上有所欠缺。在回顾与反思环节能够水到渠成,本次方法总结较顺利。二、实验小学准备靠墙用篱笆围出一块空地作为植物园(如图)。1.估一估,准备650米长的篱笆够吗?2.实际围的篱笆有多长?参考答案二、1.200+270+170=640(米)640650,够。2.194+265+162=621(米)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二十四日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07: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