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研究精编版[40页].docx

上传人:yan****nan 文档编号:6867233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研究精编版[4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研究精编版[4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研究精编版[4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研究精编版[40页].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研究一、食品安全的内涵 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末形成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的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其中,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相对安全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已经基本形成如下共识: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

2、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我国法律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二、国际国内区内概况1、国际目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以及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新的危害和世界范围内由于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而引起的食品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以及世界各国近年来均

3、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包括机构设置、强化或调整政策法规、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2000年WHO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通过了有关加强食品安全的决议,将食品安全列为WHO的工作重点和最优先解决的领域。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体系和法规制度。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不仅对食品原料、加工品有较为完善的标准与检测体系,而且对食品生产的环境,以及食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都有相应的标准、检测体系及有关法规、法律。西方发达国家还以食品安全作为贸易壁垒,在进出口贸易中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如美国于1997年决定增加拨款1亿美元的年度预算,设立总统食品安全启动计划,1998年组成了多部门的总统食品安全委

4、员会。欧盟于2000年发布了长达52页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就应优先开展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继二噁英 (欧洲) 和大肠杆菌O157:H7 (日本、欧洲、美国) 后,又出现了牛海绵状脑病(BSE,俗称疯牛病;欧洲和日本) 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其中有的引起众多消费者急性发病乃至死亡,如大肠杆菌O157:H7引起近万人食物中毒;有的引起的病例虽然不多,但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如疯牛病引起人克-雅氏病;也有的化学污染物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长期和严重的潜在健康危害,如二噁英、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污染等。 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可观。如,美国每年约有7200万人(占总人口的

5、30%左右)发生食源性疾病,造成3500亿美元的损失。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后,1987年至1999年间证实的疯牛病病牛达17万头之多,英国的养牛业、饲料业、屠宰业、牛肉加工业、奶制品工业、肉类零售业无不受到严重打击。仅禁止进出口一项,英国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以采取的宰杀行动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据估计,英国为此次灾难要损失300亿美元。比利时发生的二噁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曾在WTO对簿公堂长达4年之久的欧盟与美国、加拿大的牛肉激素案,双方仅仅在打官

6、司上的费用就高达数十万美元。尽管美、加胜诉,但这两个国家由于若干年出口限制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分别达到1.16亿美元和1130万加元;而欧盟败诉后,美、加就欧盟向其出口增加了100%的惩罚性关税。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鲑鱼争端案也是旷日持久,两败俱伤。从国际上的教训来看,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使其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害,还可以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如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事件使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内阁垮台。2001年德国出现疯牛病后,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引咎辞职。欧洲消费者剧烈反对转基因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对政府的不信任。 2、 国内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7、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地区和国家频发恶性事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相当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的发展,在基本解决食物供应问题的同时,食物的安全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变得没有国界,世界某一地区的食品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全球,从而对我国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农业产品和产业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国政府领导人也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先后对国内及国际食品贸易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尽管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专业队

8、伍使食品安全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食物链中新的危害不断涌现,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潜在的食源性危害。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以及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力。WTO贸易技术壁垒(TBT)协定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防止欺骗行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情况下,允许各成员方实施与国际标准、导则或建议不尽一致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因此,世界各国无不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在保障消费者的前提下,寻求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合法”技术措施。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控制的研究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人民健康、也有利于保证我国农业和食品

9、工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促进我国的食品贸易。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有:1、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 据卫生部统计:1998年卫生部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55起,中毒人数为5836人,死亡88人;1999年共报告97起中事件,中毒4999人,103人死亡;2000年收到的中毒报告增至150起,中毒人数6273人,死亡人数150人。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数千人食物中毒中,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19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食源性甲型肝炎的大爆发,累及30万人。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

10、超过2万人;1999年在宁夏发生的沙门氏菌污染肉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发病人数上千人。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和食物为:沙门氏菌(禽、畜肉)、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剩饭)、肉毒梭菌(发酵制品、肉制品)、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乳制品)、椰酵假单细胞菌(银耳)和大肠杆菌O157:H7(肉制品)等。根据WHO估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为95%以上。以此推论,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我国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而如此高的漏报率,除管理上的问题外,致病性微生物性的检测和溯源手段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1、 2、造成我国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系源头污染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我国农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江河、湖泊、近海等水源的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我国1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处于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藻类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海域的“赤潮”也不断发生。利用这样的水源生产的水产品常常会受到工业化学品和藻类毒素(贝类毒素)的污染。在工业污染物中尤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将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与垃圾未处理,就用

12、于农田灌溉和施肥,也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饲料中非法添加的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等,引起人们对养殖动物产品的畏惧;而抗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已经使人们对食品中广泛存在的细菌耐药性产生了畏惧;这些问题需要从源头开始治理。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有集约化大中型奶牛、猪、鸡养殖场6000多家,日排出粪尿及冲洗污水80多万吨,年排放近3亿吨,目前粪便污水净化处理量不足20%,由此造成的包括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性疾病等生物性危害日益突出。 3、我国“菜篮子”的化学安全性问题 我国“菜篮子”的化学安全性问题以农药和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等的污染较为突出。在日常市场监督检查中发现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的

13、问题仍然十分广泛和严重。如农业部2000年底对我国14个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2110个样品检测,蔬菜中农药、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分别超标31.1%、23.5%和12.1%,其中尤以有机磷农药残留最为突出。在每年上报的食物中毒死亡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甲胺磷、双氟磷、氟乙酰胺、毒鼠强和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农、兽药残留引起的。前些年由于甲胺磷污染所致的“大陆输港毒菜”事件现在虽然已有缓解,但有机磷农药污染蔬菜而造成大陆居民中毒事件仍不断发生;如2001年6月13日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的78人食物中毒就是食用了含有大量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通心菜引起的。在家畜饲料中非法使用b-

14、兴奋剂克仑特罗 (瘦肉精) 而造成消费者食物中毒事件也在不止一个地方 (广东、浙江等) 发生。最近(2001年11月)在广东省河源市又发生猪肉中克仑特罗引起近800人的食物中毒。 据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为环境因素所致。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且浓度高于环境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经动植物的作用后变得更为复杂。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按美国毒物控制法登记的化学物质,大约有66,000种,且每年有300-700种新化合物引入经济用途 (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加工中直接使用和农药、兽药、化肥

15、、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而这些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与在动、植物体内残留规律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尚有待深入研究。 4、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 近年来我国食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1999年8月至2000年1月,我国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不符合美国政府的技术法规,遭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AD)扣留。更加突出的问题为:我国畜禽肉(特别是冻鸡)长期因兽药残留问题而出口欧盟受阻;茶叶由于农药残留问题而出口多国受阻;输韩鸭肉因含有禽流感病毒而受阻;以及最近的酱油由于氯丙醇污染问题而影响了向欧盟和其他国家出口。为了解决出口食品受阻和严格控制有害进口食品进

16、入国门,除了检测技术的不足外,目前主要的差距是缺乏一套科学化的监督、检验工作程序和系统,而此类程序和系统的建立必须基于一套目前我国尚缺乏的关键控制技术,包括进出口食品危害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进出口食品风险控制技术等。 建立合理的技术措施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的基本手段。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技术措施是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凭借其经济实力和食品安全研究水平,所设置的技术法规与标准自己很容易达到,但使得出口国望之兴叹。这些技术措施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和手段上的隐蔽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技术标准、法规繁多,让出口国防不胜防;二是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让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三是

17、有些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可以专门用来对某些国家的产品形成技术措施。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中国农业和食品工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食品(包括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但我国食品(特别是农产品)对发达国家出口时,发达国家依据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设置了许多贸易障碍,特别是对我国的畜产品、水产养殖产品等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检验指标和卫生要求十分严

18、格,无疑增加了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措施的难度。甚至有一些安全指标是特别针对中国农产品的,如2001年日本对我国香菇提出了严格的甲醛限制,而甲醛是香菇的代谢产物。为此,开展技术措施的对策研究十分必要。 3、区内内蒙古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隐患和问题是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人为掺假造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监管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强,食品监督合格率、覆盖率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转好。但是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幅员辽阔、情况复杂,食品产业整体水平低,除伊利、蒙牛等少数大型企业外,97.1%为中小企业,很多是手工作坊,食品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种种威胁。突出地表

19、现在:农畜产品生产过程中,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现象严重;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擅自添加、多加添加剂以及食品掺假杂现象时有发生;中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企业受技术水平和管理条件制约,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过程不符合食品安全控制要求,生物性、化学性污染严重,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餐饮业及集体食堂卫生问题比较突出,中毒事故频发;食品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手段落后、标准不统一,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设施设备相对比较缺乏、陈旧和老化,检验能力有限,不能对产品进行全项检验,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不健全,如有的生猪、活鸡屠宰市场,没有必要的检测设备,仅靠感官和经验去进行判断,对

20、检出的疾病无法准确定性,特别是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瘦肉精无法检出,给食品安全留下隐患。一些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新的不安全因素又在迅速增长, “三聚氰胺事件”就是集中的大暴露。特别是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和城乡结合部,农牧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受监管技术水平、公众消费习惯的限制,监管很难到位,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 (1)农村牧区,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存在的问题较集中 我区农村牧区食品卫生状况仍然很不乐观,主要表现在种植和养殖的源头污染、制假售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其中,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为多发区,农村食品市场更是急需整治的中心所在。(2)因经营和经济条件限制,区内多家

21、小作坊及个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隐患问题 自治区执法人员检查抽查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小作坊千余家,重点检查粮、油、米、面,白酒、茶叶、糕点,肉制品、散装食品、儿童食品。检查发现,食品小作坊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按要求标注生产日期或者乱标生产日期、不合格产品处理无记录、原料堆放不规范、自检报告有涂改痕迹、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备案不全等问题。(3)食品流通环节控管不严,奶粉中可致癌的砷含量超标 3年前我区查处的一批东方牌等劣质奶粉中砷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10倍,而砷超标可引起皮肤癌、肺癌以及各种内脏肿瘤和白血病等。这种名为东方牌劣质奶粉是2004年以来被检出问题最严重的劣质奶粉。为了促进销售,不法人员精心

22、设计,刻意在外包装上伪造了内蒙古伊穆河乳业、黑龙江三联乳业的企业名称。此案例是奶业食品安全事故的典型。(4)公众素质低下 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中,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偏低,法律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现象。由于严重缺乏相关的食品卫生知识,对问题食品存在的潜在危害性认识不够,同时,受“不干不净、吃上没病”等错误思想及收入状况的影响,农村牧区对质次价廉的食品仍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农村牧区孩子,往往容易受到那些包装华丽、价格便宜但却没有食品安全保障的小食品诱惑。这些致使生产者、经营者为了利润铤而走险,造成了目前农村牧区市场不合格食品屡禁不止的现状。(5)进货、配货渠道自由,为一些不合格食品进入农

23、牧区市场提供了条件 由于我区边远盟市地区加工业发展落后,为了节约经营成本、方便销售,他们所经营的食品大部分由外地购进,也有一部分从周边地区(银川、兰州及其它地区)进入。虽然这种形式大大方便了农牧区经营者,降低了经营成本,但同时也致使一些过期或临近过期的食品被推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而经营者受利益的驱动,加之批发商采取赊账等形式促销,更使源头失去防范意识,不合格食品很容易进入零售环节。(6)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力度力量不足 内蒙古地域辽阔,农村牧区食品经营户比较分散,受地理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加上监管手段滞后、成本高,工作任务繁重,监管区域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监管周期长,给违法经营者提供

24、了可乘之机。另外,监管观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自治区不少相关监管部门到旗一级就是最基层,农牧区食品安全基本上靠工商部门监管,一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往往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牧区”的监管意识,再加上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联系不够,难以形成执法合力,制约了农牧区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的提高。三、 内蒙古食品安全科技需求分析客观地讲,食品安全问题除了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外,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法律法规建设、管理监督水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全社会消费观念等。然而,长期存在的科技“瓶颈”是影响我区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推动了许多国家采取技术措施,重组科研力量,并

25、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研究的投入。而我区食品安全研究工作目前缺乏系统规划和组织,研究队伍、设备和经费都十分缺乏,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对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本底不清,无法开展有效的暴露评估,缺少指导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的安全技术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检测技术:对于目前一些公认的重要食源性危害,在检测技术方面,不少尚属空白或不能够完善,不能满足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在这方面不仅缺乏市场监督急需的和适应我国生产特点(灵敏、快速)的现场检测技术。在一些利用检测手段设置的技术措施中缺乏有效应

26、对手段。如,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检测技术属于超痕量水平,而“瘦肉精”和激素等农兽药残留、氯丙醇的分析技术为痕量)水平,需要大型精密仪器的准确定量和现代生物手段的快速筛选技术;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则无法开展污染调查和掌握人体暴露情况;对我输日大米和输欧茶叶,国外要求检测100多种农药残留(要求的最高残留限量为目前先进检测方法的检测低限),在农药残留的检测中要求一次能进行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就成为技术关键;疯牛病朊蛋白、禽流感病毒等的检测方法对于我国在进出口食品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产生的新技术(如基于DNA指纹图谱的细菌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网络(Pulsenet)和

27、基因芯片技术)可显著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监测和溯源能力,更是有效控制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技术。 2、危险性评估技术:危险性评估是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强调的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措施(法律、法规和标准及进出口食品的监督管理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评估食品安全技术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技术措施与国际水平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广泛地应用危险性评估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等致病菌对不同人群和个体的致病剂量尚不清楚;疯牛病与人的克-雅氏病之间的确切关系尚待阐明;国际上所报导的男性精子减少是

28、否确与二噁英和氯丙醇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增加有关;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3、关键控制技术: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在食品中应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HACCP) ”等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对提高食品企业素质和产品安全质量十分有效。而在实施GAP和GVP的源头治理方面,我国科学数据尚不充分,需要开展基础研究。我国部分出口食品企业已应用了HACCP技术,但缺少覆盖各行业的HAC

29、CP指导原则和评价准则,从而需要制定这一先进技术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准则,以便在我国广泛应用。 4、食品卫生标准:我国入世后,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与国际接轨(包括食品企业的素质)。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始建于六十年代,其整体结构与内容及其体系的建立,在方法上与CAC标准和外国标准有较大差异,已不能够满足入世后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具体表现为现行标准存在着标准体系与国际不接轨、内容不完善、技术内容落后、实用性不强、缺少科学依据等问题,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方面缺乏基础性研究、在创新性方面差距更加明显。许多产品标准没有充分利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总暴露量在各食品

30、中的分配状况,对横向标准(非产品标准)的研究和建设不够,现行食品产品卫生标准的覆盖面不广。许多情况下,国外提出某项安全限量标准、设定一个技术壁垒后,我国有关部门才开始被动地着手建立相关标准。这种被动的局面已经给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产品竞争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鉴于此,需要将危险性评估技术引进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包括食品安全的战略研究和技术措施研究),以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和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并促进市场竞争力。近几年,农业科技体系、食品工业科技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卫生、农业、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均设立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检验机构,并在各自的领域具备

31、了一定的实验条件。但是把食品安全纳入公共安全领域,从整体层面上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是空白,食品安全的概念取代食品卫生的概念也仅仅是近两年的事,还没有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完全得到认同。从国家到地方还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还没有形成覆盖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覆盖城市和乡村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使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技术支撑和依据。在内蒙古工业化的过程中,诸如食源性疾病、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违禁使用农业投入品和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等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当前内蒙古食品安全科技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标准体系和监测及预警体系不健全。(一)加强自治区农村牧区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力度 我区农村牧区是难点和死角

32、,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对农村牧区食品生产企业严格索票索证管理,对不具备卫生条件现场屠宰销售活禽的摊点要坚决取缔,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应该成为重点整治对象。同时,加大对农村牧区食品的监督巡查力度,对馒头、糕点、豆制品、生肉和熟肉制品等大众消费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加大处罚力度。取得农村牧区食品生产监督管理的胜利,就会赢得全区食品安全全局的突破性进展。(二)重点整治打击突出目标 在自治区范围内突出重点整治区域、重点整治对象和重点打击目标。要确定人流量大的苏木、镇集贸市场为重点整治区域,以粮、油、酱油、醋、蔬菜等与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强对各类儿童小食品的监管,要将影响恶劣

33、、屡教不改的食品经营户和屡次违规的小作坊确定为重点打击对象,使违法销售者为其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对其他违法行为形成有力的震慑。(三)强化技术检测,排除或避免食品安全事故 在自治区境内,尤其是牛奶加工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既提高了检验效能,又能为树立优质品牌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大对食品检测设备经费投入,结合我区实际,建立奶制品及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配备盟市旗县基层工商所专职食品安全监督员,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完善和拓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体系。要充分发挥农村牧区消费维权站(点)和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坚持食品安全事故属地管理、逐级上报的原则,强化食品安

34、全事故责任制,有关部门在及时控制现场的同时,将案情上报,上级部门应根据事故的等级,区别对待,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蔓延。(四)通过众多媒体大力宣传食品卫生法,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 食品卫生法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法规,它与全社会成员休戚相关。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千万群众的共同努力。建议各级政府召集轻工、商业、粮食、卫生、农业、化工、交通、铁路、工商、供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认真学习讨论研究如何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我区涉及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有关单位更要抓好组织干部职工(包括个体商品经营者)对食品卫生法进行认真的学习宣传并贯彻执行。各级卫生

35、行政部门、爱卫会办公室和卫生防疫站要组织所属人员认真学习、宣传食品卫生法,普及食品卫生科学知识,抓紧做好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议各地报社、广播电台(站)、电视台、文化宫(馆)等宣传单位,在媒体舆论能够顾及的范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要把食品卫生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宣传,大造舆论,使食品卫生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五)严把食品卫生流通环节关口 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对流动批发户的监管。要根据我区农村牧区食品市场进货的实际特点,推行监管“关口”前移最先端,实现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延伸,定期不定期组织对批发商仓库和“送货下乡”车进行检查,通过源头监控,有效预防不合格

36、食品进入零售流通环节,促使农村食品环境的根本好转。其二是加强对零售户的监管。建议自治区工商执法人员要加大日常巡查频率,要通过与经营者(包括个体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诚信承诺书等形式,引导经营者建立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制度,严格完善食品退市制度等,坚决在农村市场消除“三无”、过期食品,取缔制假伪劣仿造的厂地及窝藏点。(六)增强监管部门的责任感和执法意识,同时增添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 从我们了解并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失职或渎职等执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成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中的一个

37、顽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碍于情面和各方压力办“人情案”以及部分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地方保护等这几类情况。对此,应积极扩大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区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遵循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同时增添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强化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法律的尊严是靠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

38、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最终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为国家经济发展正常运行;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四、 食品安全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分析1、国内现有基础条件、已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和技术机构及其专业人员分属于卫生、农业、质检和环保系统,均有专业科研单位和从中央到地方(或口岸)的监督检验单位。有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和全国协作系统,有一批较高水平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一支专业知识强、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队伍,其中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大约在100万人以上,并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条件。 我国政府在建国之初就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卫生

39、系统在各级卫生防疫站均设立了食品卫生科或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有一支人数众多的从事食品卫生的监督检验工作的专业队伍。质检总局在进出口食品和内销食品(各地技监局对食品加工企业实施的监督)的把关、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食品加工安全控制、食品风险分析、食品安全预警机制、食品安全卫生检测技术及其相关研究经验,并拥有一支相应的专业基础深厚、技术能力强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队伍。农业系统也已经从以对数量的追求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方向发展,建立了从无到有的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队伍。此外,轻工、商业、工商、铁道、交通等部门负责其各自职责内的食品安全工作。我国先后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动植物检疫法和商品检验法。由此,我国食品

40、安全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阶段。卫生部制定并修订了近500个食品卫生标准及有关的食品卫生法规,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在设立卫生监督所的同时,将原卫生防疫站改建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验工作,并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检验体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各口岸都设立了专业机构(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入境食品安全的检验监督和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农业部建立了农药和兽药监察体系,负责种植和养殖阶段的食品安全工作,并承担动物性食品中人畜共患疾病的兽医检验。目前,农业部已经从对农产品产量的关注转移到以质量(特别是安全性)为中心,将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体系。同时教育部(原来

41、分别属于卫生部和农业部的大学)和中科院系统中也有一大批强大的从事食品安全性方面研究的科技队伍与优良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并多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与各部委的科研工作者有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本项目顺利完成的所需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和相关条件。这些法律(法规、标准)的出台和监督机构的设立,有力地保障了我国食品的安全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促进了食品贸易。 在食源性疾病方面,卫生部有一个食物中毒的调查、诊断、处理系统,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在污染物监测方面,科技部也已经启动了社会公益性项目。我国是全球环境监测系统/食品污染监测与评估规划(GEMS/Food)的参加国,承担GE

42、MS/Food任务,是唯一能够多次成功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作为WHO食品污染物监测合作中心(中国),多次通过有关农药、重金属和黄曲霉毒素的国际AQA考核,获得优秀成绩。该所近十几年来一直承担WHO、FAO及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协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卫生部及轻工部重点科研项目。在研究制备多种大分子蛋白(细菌菌体)或小分子半抗原(真菌毒素等)的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特异、灵敏的免疫化学检测方法;有丰富的菌种分离、鉴定及用HPLC、ELISA及GC/MS技术检测并确证化学污染物的经验;掌握了DNA序列分析、DNA杂交、指

43、纹图谱及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组织全国性食品污染物调查和检验工作的丰富经验,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食品卫生工作的协作网和全国污染物监测系统。这些协作单位均有一支专业性强、多年从事食品卫生研究的技术队伍,并拥有设备比较齐全、仪器比较先进的实验室,具备开展此项工作的良好条件;长期从事食品卫生专业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开展食品的卫生学、安全性及功能学评价,建立了霉菌毒素、农药及重金属在内的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及食品用具、设备等的一系列国家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在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毒性、辐照食品安全性评价、硒需要量和安全摄入量

44、研究、中国总膳食研究等近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一大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在质检系统,下属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和质量监督系统,都具有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由各种层次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队伍,相当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和相应科研资金投入,以及对国际先进技术和信息的掌握保证了较强的科研实力,尤其是以条条管理为特点的完整的组织结构保证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实验室之间有紧密的合作和信息交换关系以及技术设备共享优势。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设有中国进出口食品检验研究中心及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在食品检测、方法研究、安全控制领域有较强的研究背景。此外,各口岸及内陆各检验检疫局在食品检验和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

45、、监督、检验方法研究方面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在过去的十年里,质检系统完成了近300个食品的行业检验标准,为我国的食品进出口检验把关和解决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争端作了大量的方法开发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在HACCP技术的应用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已在某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认证工作。 同时,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规划,将从完善监测手段和条件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监测体系的投入,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同时,与卫生部合作,审查农药的安全性和研究安全使用规范;研究兽药残留规律、制定残留限量和测定方法,建立了养殖过程中的监控体系。农业部农药鉴定所和中国兽药监察所分别负责农药和兽药的登记和残留

46、监控工作,建立了一些分析方法。在人畜共患疾病方面,负责肉类的兽医检验工作。农业部、财政部从1999年起共同组织实施了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350项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现已下达三批计划中,都将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农药(兽药)合理使用、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最大限量、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等列为制标的重点。去年更是推出了首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制定计划,制定完成并审定发布了73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 在农药残留测定方面,卫生部、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都有相应的检验方法。此外,卫生部除了制定一系列农药残留限量(大约136种)和相应的123种农药检验方法外,还颁布

47、了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近50种农药)。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的一系列SN行业的农药残留检验方法(如有机氯和多氯联苯20种、有机磷22种、氨基甲酸酯15种、拟除虫菊酯类15种/AOAC方法等),但还缺乏多残留、系统的、快速检测方法。 在兽药残留方面,农业部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残留监控,发展了近50种单个兽药在饲料监控和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测定方法。国家质检总局每年也投入大量资金针对出口需要和欧盟检控需要建立了一些兽药残留检测方法。但对于某些禁用兽药(主要是b-兴奋剂和激素),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尚不能满足需要或大量监控的价格难以承受。对于克仑特罗(瘦肉精

48、),农业部已经颁布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筛选和气-质联机验证的饲料测定方法(NY438-2001),但未使用国际认可的确证方法(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卫生部组织了肉中克仑特罗中毒控制方法的探索研究,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分别建立了HPLC-紫外与电化学检测方法和GC-MS方法(正在卫生部系统内部推广),正在探索HPLC-MS/MS串联检测方法。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科学院均投入ELISA试剂盒国产化的研究。制备真菌毒素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和发展亲和层析柱的经验,可借鉴于亲和层析与ELISA、HPLC、GC-MS、MS-MS串联使用测定克仑特罗,因此,本研究可以在较高起点上进行。 对于二噁英,科技部于“九五”期间投入一定经费,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开展了生物筛选技术和串联质谱技术的研究,现拥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LIB4084方法所要求的串联质谱(GC/MS/MS)的条件。在价格昂贵的“金标准”高分辨质谱仪器方面,我国已有这方面的装备,如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深圳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地质系和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中国商检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