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质量管理TQM精编版[82页].docx

上传人:yan****nan 文档编号:6865265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质量管理TQM精编版[8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全员质量管理TQM精编版[8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员质量管理TQM精编版[8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员质量管理TQM精编版[82页].doc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

2、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

3、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

4、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

5、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6、。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

7、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表1-1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发展状况1978年9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ISO 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20年来QC小组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

8、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

9、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

10、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

11、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表1-1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发展状况1978年9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ISO 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20年来QC小组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此外,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也为全面

12、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戴明戴明博士生于1900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的14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PDCA循环中,“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

13、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图1-2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约瑟夫朱兰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兰。约瑟夫朱兰博士出生于1904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质量大师,他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质量三部曲质量三部曲指的是质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通过识别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质量螺旋所谓质量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

14、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获得满意。顾客得到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菲利普克罗斯比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出生于1926年,他的主要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和质量没有眼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质量管理的经典著作之一。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最早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石川馨、新卿重夫日本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施QC小组活动

15、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生产和科研成果。在日本轰轰烈烈的QC推广活动中,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卿重夫。石川馨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后来,他又总结和发明了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这几种管理工具实际上就是统计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在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新卿重夫新卿重夫出生于1909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对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模具从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这一体系实际上就是JIT适时生产的前身。此外,新卿重夫

16、还提出了源头检验体系,将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企业本身延伸到了供应商。他认为,一个产品的质量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本身,还取决于外协厂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提供厂商等。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

17、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

18、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

19、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表1-1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发展状况1978年9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年以后开始贯彻

20、执行ISO 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20年来QC小组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此外,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戴明戴明博士生于1900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的14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

21、要的意义。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PDCA循环中,“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图1-2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约瑟夫朱兰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兰。约瑟夫朱兰博士出生于1904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质量大师,他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质量三部曲质量三部曲指的是质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

22、量控制,通过识别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质量螺旋所谓质量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获得满意。顾客得到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菲利普克罗斯比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出生于1926年,他的主要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和质量没有眼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质量管理的经典著作之一。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最早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质

23、量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石川馨、新卿重夫日本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施QC小组活动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生产和科研成果。在日本轰轰烈烈的QC推广活动中,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卿重夫。石川馨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后来,他又总结和发明了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这几种管理工具实际上就是统计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在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新卿重夫新卿重夫出生于1909年,他主要

24、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对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模具从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这一体系实际上就是JIT适时生产的前身。此外,新卿重夫还提出了源头检验体系,将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企业本身延伸到了供应商。他认为,一个产品的质量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本身,还取决于外协厂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提供厂商等。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以顾客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的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动

25、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领导的作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作用。一个企业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这样才能够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就是强调全员参与。在70年代,日本的小组达到了7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的小组已经超过了1500万个,这些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收益超过2500亿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

26、思想的核心。过程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方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和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管理。循环实际上是用来研究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系统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五个原则是系统管理。当我们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首先需要制定、识别和确定目标,理解并统一管理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由于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因而需要我们组织所有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六个原则是持续改进。实际上,仅仅做对一件事情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千上万次都做对,那才

27、是不简单的。因此,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持续改进工作。以事实为基础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背离了事实基础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七个原则。互利的供方关系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八大原则就是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之中。【自检】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有人认为,企业存

28、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本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需要考虑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需要考虑其他企业的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简单叙述你的观点。_(见参考答案1-1)不正确。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供应商,而仅仅考虑本企业的各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本讲小结】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在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制定质量

29、、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从诞生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例如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心得体会】_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至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情报资料。根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基本原理,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掌握产品质量的发展规律,必须掌握大量齐全的、准确

30、的第一手资料,这就是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工作的意义和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搞好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关键是要对来自各方面的因素有个清楚的认识。因此,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是掌握提高产品质量规律性的基本依据。由于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信息、判断、权衡的过程,各种决策必须建立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及市场的情况,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质量信息工作必须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质量信息工作的内容为了使质量信息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的要求,在企业的全面

31、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企业的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制定质量信息制度、规定质量信息责任制以及加强质量信息管理。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从信息的收集开始,经过加工、汇总、传递、储存一直到分析、提供等全过程的信息反馈系统。同时,要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中心,负责全企业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及时向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信息,保证质量信息的畅通,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质量部门的质量信息管理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在从事质量信息管理的工作中,应该认真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建立质量档案,使得质量信息可以追溯如同每批产品都要留样一样,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尽力建立

32、质量档案,使得质量信息可以追溯。建立质量档案能够使我们从历史的统计中获取经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探索的过程。此外,质量档案建立之后,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我们就可以根据档案,依照质量管理办法来寻找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加强质量统计和分析质量管理部门还必须加强质量统计和分析。在大多数现代企业中,每个月都会产生大量的质量数据报表,这种报表完全是由客观存在的数据来反映事实。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之前,质量分析报告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质量统计表,而加强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质量分析汇报制度建立质量分析汇报制度也是进行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当我们意识到质量成本存在的时

33、候,就必须定期向相关的领导部门、QC小组,甚至是向全体员工汇报对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所得到的结果。另外,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使用这些信息。全员进行质量信息的管理质量信息管理部门还应该充分利用全员进行质量信息的管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能够用来帮助我们进行质量信息管理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来获取和管理信息。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其他人、其他组织进行质量信息的共享。这些都能够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良好的效果。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概述质量责任制简介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34、,都应该做到“质”与“量”相统一,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只求数量而不讲质量的责任制是不可取的。质量责任制强调了质量,突出了“质量第一”,把产品生产在数量上的突破与质量上的提高统一起来,把质量真正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必须由企业的高层直接负责领导质量管理工作,并且给予质量管理工作足够的支持。因此,实施在总经理领导下的质量部门经理负责制,是企业高层可以采纳的解决方案之一。质量教育工作简介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工作要靠人来做,产品要靠人来制造,产品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员工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提高员工的素质抓起,把

35、质量教育工作作为“第一道工序”,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素质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保障。前苏联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证明,质量教育工作和培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促进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质量教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的时候,有必要将所有的员工分为领导干部、技术骨干和操作工人这三个层面,并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灵活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员工的全面质量意识。【本讲小结】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效、质量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和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

36、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基本的秩序和准则,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的技术手段,沟通质量信息的流转,维持和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持续和深入。它一般包括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等内容。【心得体会】_质量培训工作质量培训工作和其他培训工作一样,也需要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强调。这样就能帮助每一个员工形成质量管理的概念,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思想,进而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来。作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质量培训工作必须得到企业领导者的重视。在进行质量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设

37、置质量岗位,进行质量工作岗位职务描述,建立质量培训课程体系,实施科学的质量培训,并注重质量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设置质量岗位在进行质量培训工作的时候,质量部门中培训岗位的设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图5-1所示,在总经理领导下的责任制中,由总经理来直接领导质量部门,质量经理负责各项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并协调同其他环节的关系。图5-1总经理领导下的责任制进行质量工作岗位职务描述进行质量工作岗位职务描述是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当完成岗位设置之后,企业还需要对所设置的质量岗位进行详细的工作描述。尤其需要牢记的是,质量部门并不是独立的部门,它和企业的研发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以及其

38、他一些部门都会发生工作上的联系,这在图5-1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在界定和制定岗位职务说明书的时候,企业一定要把和其他部门进行联系的职责具体安排到相关的岗位上。例如,当我们需要收集客户对产品使用情况的数据时,不可能从质量部门派出一个人去调查,而是让市场部协助开展调查,这就需要有协调人。建立质量培训课程体系完成了对岗位工作的描述,也就明确了在岗位上工作的员工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符合岗位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培训课程体系,通过科学的培训来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我们将需要进行质量培训的员工分为三层:高级管理层、企业骨干人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普

39、通员工。对于不同层面的员工,培训内容也是不同的。其中,对企业的决策层,主要是加强质量理念的培训;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是加强质量管理系统方法方面的培训;对普通员工,则主要是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的落实,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实施科学的质量培训实施科学的质量培训,是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的基础。通常的做法是,建立一张质量培训课程的表格,横向排列各个岗位,如质量部门的QA和QC等,纵向排列企业为培训所设置的质量课程目录,以此建立起课程与岗位之间的有机关系。由于并不是所有的人员都需要接受所有质量课程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取决于岗位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因此,培训课程表格的设计意义重大。当我们设计出表

40、格之后,还需要对其中的课程时间进行统筹安排,用最经济的培训投入来达到最大培训效果。建立质量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在现代经济中,人才的流动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使得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新的层面。因此,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建立质量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如果企业没有注重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任何一个员工的离去都会使企业在某一阶段遭受质量方面的损失。例如,新旧人员的交替,容易造成计量方法和分析方法上的系统错误,最后导致企业质量成本增加。图5-2质量管理人员梯队建设中的QC和QA在进行质量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该设立如图5-2所示的部门,即在质量经理的管理下设置QC和QA两大系统。其中

41、,QC着重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而QA则将重点放在如何做好质量分析工作方面。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原则上交给QA,由QA负责对质量信息进行统筹和管理。质量目标管理我国企业自1978年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以来,逐步将目标管理制度同保证和提高质量的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实践证明,质量目标管理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技术,更是一种经营思想方法。实施质量目标管理的一般程序如图5-3所示。图5-3质量目标管理实施的一般程序建立企业质量目标制定企业的质量总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质量工作标准。它可以起到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统一质量工作步调的作用。因此,制定质量目标是开展质量目标管理的重

42、要环节。我国多数企业均以一年为目标周期,制定短期质量总目标;以三年或五年为目标周期,制定长期质量总目标。企业质量目标的制定,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也不是根据顾客提出的要求立刻决定的,而是在对企业以往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些质量数据可以根据质量部门的质量档案的统计而得到,也可以参考其他部门的质量档案而获得。质量目标的分解为了使企业的质量总目标落到实处,就必须按照系统的要求,将质量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使之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质量目标分解完成后,就会形成质量部门的质量目标以及其他部门的质量目标。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包括QA和QC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是管理,另一个是技术

43、,两者是相区别的。因此,在进行质量目标分解的时候,我们必须区分质量数据目标的分解和质量控制目标的分解。质量目标的实施根据企业质量目标的要求,建立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即质量体系。当企业的方针和总目标发生变化时,质量体系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在充分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和其他质量管理方法的同时,还应围绕质量总目标和质量计划,开展各种质量活动,例如QC小组活动、产品质量跟踪活动等,充分发挥综合管理的功能,保证企业质量目标如期实现。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将目标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应用到质量目标管理之中。例如,质量部门与其他部门、总经理与质量部门经理和其他部门经理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起质量汇

44、报制度。这些措施对于质量目标的最终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制定目标的考核质量管理应该是包括质量部门在内的全体成员参与到所有的质量要素和产生质量的全过程。质量目标一旦建立,如何对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就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质量考核指标的建立和质量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方法等同样成为质量目标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建立质量部门的质量目标考核指标的时候,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首先是业绩的考核,如产品的合格率、返修率、顾客投诉率等;其次是能力的考核,评估质量管理人员在QC小组或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效果;最后是态度的考核,考核能否做到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同理,其他部门的质量考核指标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自检】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某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质量数据,如A产品在前年的合格率为78.3%,去年的合格率为84.1%。而该企业所制定的质量目标为:A产品的合格率今年要达到97.5%。你认为这个质量目标的制定是否有科学依据?为什么?请结合质量目标的制定原则,简要叙述你的观点。_(见参考答案5-1)参考答案返回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