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咏史怀古诗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咏史怀古诗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咏史怀古诗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第2轮复习:高考咏史怀古诗解析与基础训练 考点: 1.(唐)李远听话丛台 2.黄庭坚念奴娇 3.(宋)张昪离亭燕 4.陈造在予七十赵监税见贺以诗次韵 5.岑参山房春事 6.李白越中览古与李白苏台览古 【考点解读】 一、怀古咏史诗(全景式介绍)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常见 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常见 意象前代的都
2、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后庭花。 常见 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 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言
3、 特点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咏史怀古诗 1.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3.内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
4、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三、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四、表达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物是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五、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六、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
5、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 七、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八、常用的表达技术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九、解题思路 (1
6、)要弄清史实。(2)要体会意图。(3)要领悟感情。(4)要分析写法。 【考题对接】 一、(唐)李远听话丛台 听话丛台 (唐)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注释】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登台玩乐。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B诗人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
7、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2前人赞扬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请结合诗句对“变成”“留作”进行赏析。 一、(唐)李远听话丛台【答案】 1B【解析】B项,“作者站在丛台上”理解错误。诗中所写景象,都是作者通过友人的描述,想象出来的景象,而不是“作者站在丛台上”所看到的景象。 2“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
8、两个词语,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 【解析】颈联中“变成”“留作”是动词,弦管指管弦乐器,代指音乐;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这里写音乐变成了山鸟叫声;五颜六色的丝绸衣饰变成开放的野花。这两个词使诗句构成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早已飞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古今形成鲜明
9、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昔日繁华如今落魄的更迭现象,使得缓慢的历史变迁直观鲜明地通过这两个词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表达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注释】 (1)听话:听人论事;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前325-前299)为阅兵和歌舞而筑。 (2)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 (3)漳河:位于邯郸市南方。该句又衍树绕漳河掌上来。 (4)弦管:管弦乐器,代指音乐。 (5)舆:车,亦指轿子;辇:用人推挽的车。秦汉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车;金舆玉辇:此指赵武灵王宠爱的惠妃,常携其登台玩乐。 【译文】 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
10、,站在丛台上极目远眺,白云绵绵,飘在襄国上空;繁茂的绿树顺着张恪弯曲的河道蜿蜒而来,经过丛台的脚下;丛台上却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早已看不见当年金舆玉辇来往的痕迹,只有在风雨的见证下不断生长的绿苔。 【赏析】 诗人借朋友游丛台之事,将朋友眼中见到的丛台景象加上自己的感慨,描绘出丛台一片荒凉萧索情景,抒写了自己吊古伤今之情。首联交待作诗缘由,次联写远望之景。颈联以对比手法,衬托丛台之荒凉,有声有色。尾联以往日赵武灵王之豪侈繁华与眼前台上长满绿苔的荒芜景象再作对比,更见出今日丛台之落寞凄凉。诗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所写景物
11、也不是一般的景象,而是诗的意象,即这些景物包蕴诗人及客人吊古伤今的情思。为了表达这种情怀,诗人除了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还采用了对比联想的手法来涤化。诗中所写的白云、树木、野花、绿苔、山鸟等,无不与昔日丛台的人、事、物相关联,这是对比的关联;从昔日丛台之盛对比今日丛台之荒,从而表达出富贵不存、时光难再、人世沧桑的感叹。如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各式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年武灵王与惠妃金舆玉辇的车辙都附满青苔了。这种对比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二
12、、黄庭坚念奴娇 念奴娇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姬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作于词人谪居戎州之时。姬娥:嫦娥。醽醁: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净秋空”运用了倒装句法,突出了烟消云散、玉宇澄清的动态感和清新的美感。 B月色并不十分明亮
13、,“驾此一轮玉”的嫦娥是词人的想象,凄美的形象惹人怜爱。 C“共倒“相属”等与李白的“飞羽觞而醉月”异曲同工,写觥筹交错的宴饮之乐。 D孙郎感遇有知音,于是用笛子演奏,用那悠扬的乐声呼应了词人的“最爱临风曲”。 2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试作分析。 二、黄庭坚念奴娇【答案】 1B【解析】B.“凄美”“怜爱”表述错误,上阕的嫦娥形象是词人的想象之笔,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此处嫦娥的形象应该是“兴高采烈”“光彩照人”的,能激发人的兴致的“乐景”。 2(1)赞同。景象特点相近:苏词选用“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景,描绘了雄阔的古
14、战场,黄词选用“秋空”“万里青天”等阔大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秋景。表现手法相似:两首词都运用了写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了豪迈乐观的情感。 (2)不赞同。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描写赤壁古战场上的人和事,黄词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雨后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手法不同:苏词以古人与自己作对比,即以周郎的年轻有为与自身的功业未成作对比,黄词则没有对比。情感不同:豪迈乐观情感中,苏词还借古抒怀,寄寓了人生短促、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可以持赞同态度: 景象特点相
15、近:苏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选用“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景,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黄词“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万里青天”意象阔大,描绘了明净、壮阔的秋景。 表现手法相似:两首词都运用了写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描绘了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黄词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苏词虚写周瑜,实写自己。用自己与周瑜的对比,突出自己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凄惨。黄词“驾此一轮玉”中嫦娥驾驶玉轮
16、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与现实中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相互辉映。 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了豪迈乐观的情感。苏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黄词“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曲”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可以持不赞同态度: 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凭吊古战场和追念
17、风流人物的才略、气度、功业。黄词开篇就把读者引入开阔博大的景致中,景色之美给他的是精神亢奋.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雨后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 手法不同:苏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以古人与自己作对比,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黄词则没有对比。 情感不同:豪迈乐观情感中,苏词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人生短促、老大未成的忧愤、苦闷之情。 【注释】 此词豪放,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云:“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 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西长江边上。 张
18、宽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金荷:金质莲花杯。 文不加点:谓不须修改。 断虹:一部分被云所遮蔽的虹,称断虹。 山染句:谓山峰染成青黛色,如同美人的长眉毛。 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扶疏:繁茂纷披貌。 姮娥:月中女神娥。汉时避汉文帝刘垣讳,改称嫦娥。一轮玉:指圆月。 醽醁(lngl):酒名。湖南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绿色,取以酿酒,甘美,名酃渌,又名醽醁。 老子:老夫,作者自指。 临风笛: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予在蜀,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韵。及居蜀久,习其语音,乃知泸戎间谓笛为独,故鲁直得借用,亦因以戏之耳。” 霜竹:指笛子。 【译文】
19、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桂影繁茂,谁知道,今月亮的清辉不足?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寒光零乱,在为谁斟酌这醽醁? 我和一群年轻人在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离开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老夫,在江南海北,最爱的是是临风笛。孙郎微笑着,是因为听着这笛子的声音。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
20、。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
21、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
22、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创作中。 三、(宋)张昪离亭燕 离亭燕 (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
23、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离亭燕:词牌名。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低亚:低垂。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词人鸟瞰金陵,运用比喻、拟人法,形象地写出此地秋日山水之美。 B上片“霁色”紧承“碧天”,“冷光”紧承“水”字,色彩明亮,画面绮丽,意境清幽深远。 C“怅望”两句写了夜幕即将降临,词人因为光线暗淡无法远眺先前的美景而怅然若失。 D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深而情厚,笔法冷峻,格调沉郁,有别于婉约派词风。 2请给本词拟一个题目,并阐明理由。 三、(宋)张昪离亭燕【答案】 1C【解析
24、】C“词人因为光线暗淡无法远眺先前的美景而怅然若失”理解错误,“怅望”两句写了夜幕即将降临,词人登楼远望,眼见太阳西下,想到渐衰的国事,而忧心忡忡。“无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景中寓情,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也暗示了词人对宋朝由盛到衰的哀叹感伤。以景结尾,意蕴无限,令人回味。不是因为“光线暗淡而无法远眺先前的美景而怅然若失”。 2题目:金陵怀古、一带江山如画、金陵怅望; 理由:(1)结合注解可知,此次写作地点为金陵,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在天青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 (2)下片通过怀古,诗人独倚层楼,面对清秋寒日缓缓西下,内心无限怅惘。诗句融情于景
25、,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深沉感慨。 【解析】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 因此,既可以结合上片写景将题目拟写为“一带江山如画”,也可以结合下片抒情将题目拟写为“金陵怀古”“金玲怅望”之类的。 一首词的题目,说明词的中心意思或者记述内容。考生若能结合词作的内容拟题,言之成理即可,做此题,可让学生参考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怀古之作拟题。 【注释】 离亭燕:词牌名。 一带:指金陵(今南京)
26、一带地区。 风物:风光景物。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浸:液体渗入。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断:接合部。 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相射:互相辉映。 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客帆:即客船。 低亚:低垂。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渔樵:渔翁樵夫。代指普通老百姓。 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译文】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
27、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这首词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词的深沉感慨。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 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先对金陵一带的全景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但这里作者却说“风物向秋潇洒”
28、,一切景物显得萧疏明丽而有脱尘绝俗的风致,这就突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这个“水”字承首句的“江”而来,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将如此宏阔的景致,用一个“浸”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来。近处则是“霁色冷光相射”,“霁色”紧承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一个“射”字点化了这一画面。接着词人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洲、屿是蓼荻
29、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这样,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的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下片先荡开两笔,写词人,再抬头向远处望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标志着人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这里在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这种隐忧在歇拍两句里,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瞭望
30、景色时的心情,倚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歇拍的调子是低沉的,他的隐忧没有说明白,只从低沉的调子里现出点端倪,耐人寻味。 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陈造在予七十赵监税见贺以诗次韵 宋代诗人陈造在予七十赵监税见贺以诗次韵中这样写道:“平生烛之武,况已雪髯翁。誉我犹时用,君言恐未公。”请结合课文,解说这首小诗的意思。 四、陈造在予七十赵监税见贺以诗次韵
31、【答案】 【答案】诗人陈造认为,自己一生就像烛之武一样,从没有被重用过,何况现在已经是胡子雪白的七十岁老人。您赞誉我说还会被重用,我担心您说的不是公允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解读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浏览全诗,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对诗句进行大意上的翻译,并结合翻译对诗句进行解读。 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在借烛之武的遭遇感慨自己的生平。结合诗的题目“予七十赵监税见贺以诗次韵”可知,诗人对赵监税对自己的赞誉说自己仍然会被重用表示不赞同,抒发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平生烛之武,况已雪髯翁”我已经七十岁了,像烛之武一样从未被重用过,况且已经胡子雪白了。“誉我犹时用,君言恐未公”,您赞誉我说还会被重用,我担心您说的不是公道。 五、岑参山房春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2.诗的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