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例3)》教案 苏教版(共5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例3)》教案 苏教版(共5页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平均数(例3)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3和“练一练”,第51页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出示例3的主题图。谈话: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
2、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课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来看这两个小组同学的套圈情况,第一个出场的男生是李小刚,女生是吴燕(分别出示表示李小刚和吴燕套中个数的直条),李小刚和吴燕各套中了多少个?谁套得准一些?谈话:第二、三个出场的男生分别是张明、王宇(分别出示表示张明、王宇套中个数的直条),女生分别是刘晓娟、史敏敏(出示相应的直条),比较每组中同学的比赛成绩,你认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是怎样比出来的?谈话:第四个出场的男生是陈晓杰,第四、五个出场的女生分别是孙芸和沈明芳(出示完整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现在,你能比较是男生
3、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吗?你想怎样比较?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不同的意见:(1)找出男、女生中套得最多的,套中个数多的那个组套得准一些;(2)先分别算出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总个数多的那个组套得准一些;(3)先分别算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平均每人套中个数多的那个组套得准一些。讨论:你认为哪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明确:比较每个组的最好成绩,只反映了小组里某个人的套圈成绩,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由于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套中的总个数也不能反映小组套圈成绩总体水平;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
4、较合理。2揭示课题。谈话: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像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要看哪个小组套得准一些,可以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设计说明:上述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了三次比较活动,从“一对一”的比较到“三对三”的比较,再到“四对五”的比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发现新问题,进而打破认知平衡,引发学习和探索平均数的心理需要。】二、自主探索1求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指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提问:你能想办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先自己想办法解
5、决,再和同学交流。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活动后,指名到投影仪前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并组织讲评。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1)“移多补少”的方法利用统计图说明把多的移给少的,使4人比赛成绩相等的过程,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谈话: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板书:移多补少),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用红线标出平均数),这里的7表示什么?追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了7个吗?指出:“7”是6、9、7、6这4个数的平均数。(2)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先算男生套圈的总成绩:697628(个),
6、再算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2847(个)。提问:求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平均数,要先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求和再平均分。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结: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2求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指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再来看女生的套圈成绩,你能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追问: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可能大于10个吗?可能小于4个吗?为什么?谈话:怎样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平均数呢?先在下面试一
7、试,再把你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汇报用两种方法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过程,并组织讲评。提问:这里求出的6表示什么?(“6”是10、4、7、5、4这5个数的平均数)3小结。提问: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再问:和同学说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指出: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设计说明: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他们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估计女
8、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并在交流中体会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均数的感知,同时渗透了估计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概括平均数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平均数的本质内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巩固应用1做第50页“练一练”。出示三个笔筒,让学生移动笔筒里的铅笔,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提问: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让学生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比较: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2做练习八第1题。出示3条丝带的示意图,提问j你能估计这3条丝带的平均长
9、度吗?再问: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可能大于24厘米或小于14厘米吗?谈话:你想怎样求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提问:如果把其中1条丝带的长增加3厘米,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如果减少3厘米呢?指出:一组数中有一个数据变化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3做练习八第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算出4次飞行的平均时间,并组织反馈。提问:每次的飞行时间有什么特点?再问:表示这架飞机的飞行时间,是用平均数合适,还是用某一次飞行的时间合适?提问:如果让这架遥控飞机再飞1次,能得到和表中一样的飞行时间吗?追问:这时平均数会不会发生变化?4做练习八第3题。出示题目中的条件,
10、提问:“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表示什么意思?出示题中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并说明理由。5做练习八第4题。出示题中的条件和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根据统计图估计出是平均每天卖出苹果的数量多,还是平均每天卖出橘子的数量多?学生看图估计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并和估计的结果比一比,看估计得对不对。分别用红线表示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提问: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说明: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抓住平均数意义的重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组织学生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略)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八月四日2021年8月4日星期三22: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