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23诗词曲五首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诗歌,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及其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今天和平生活的情感;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志。重点诵读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诗歌的主旨。难点理解诗词曲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借古
2、讽今的表现手法,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志。标注法:让学生标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学生:通读古诗词,对生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2课时 十五从军征当代社会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神圣职责,无比光荣,火热的军营生活让人生绽放异彩!然而在兵役制度极端不合理的封建时代,一旦踏上军营之路,很可能陷入悲惨的境地。今天我们学习十五从军征,感受一位老兵的令人心酸的悲惨命运吧!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
3、倩所编。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2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一个少年从军的老兵,晚年归乡时无亲可依、家园荒芜的悲剧。1你是如何理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却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作者以此句开
4、篇,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2描绘老兵回家后见到的庭院中的情景有何作用?由遥看到近见,描绘了满眼荒凉凄楚的景象,从侧面反映了家中已无人的境况,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3请赏析“泪落沾我衣”。“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含丰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反映了老兵悲惨的遭遇,更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兵役压迫之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4这首乐府诗通过明白如话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以此揭露了什么主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揭露了“不义的战争给百姓家庭带来骨肉分离的悲剧”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同情百姓遭遇、反对不义之战的情感。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
5、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故事。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以叙述为主,语言质朴。本诗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这首完整的五言叙事诗,还保留着质朴的民歌语言风格,它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光彩,并且给后世作家以无穷的启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往今来,送别诗不胜枚举。其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感受一份别样的送别之情。 岑参,唐代诗人。其诗作气势豪迈,色彩瑰丽,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风格与高适相近,二人并称“高岑”,同为
6、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岑嘉州集。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为轮台(现在新疆轮台)。这是诗人第二次出塞,武判官即其前任,本诗正是诗人在轮台送其归京时写下的。1读准字音。折(zh)衾(qn) 阑(ln)羌(qing)掣(ch)2读准节奏。3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第一部分写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即雪景);第二部分描写送别武判官的情景(即送别之情)。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一词妙在何处?赏析这个写雪景的名句。妙处:不仅写出了塞外天气的变化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还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雪比作春花,生
7、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雪满枝头的奇丽景象,比喻新颖,想象丰富,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富有诗意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以苦为乐的精神,格调高昂豪迈。2诗歌描写了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所展示的景象。大风夹着雪花飞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4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示例一: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示例二: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
8、云满天的景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写出了人们的乐观精神。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能显出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有何表达效果?“掣”字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被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从侧面表现了天气的严寒。6任选角度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赏析:(描绘画面)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的身影,只看到地上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角度二)这两句诗写友人已去、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分别时无限惆怅的心情。炼字:“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
9、惜别之情和分别时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首诗以“雪”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1)大开大阖,意境壮阔。全诗开得好,收得巧。起始四句写风雪是外景,接着四句描写军营中内景,进而又由内到外,用两句诗写军营外的冰雪世界。然后,又由外景转向内景,写饯别宴席,再由内转向外,写送别时的情景,画面一个接一个推出,如此大开大阖,奔腾跳跃,使诗的意境波澜壮阔。(2)不枝不蔓,章法严谨。唐诗三百首评析解释这首诗说:“全诗关键在四个雪字,第一个雪字是写送别以前的雪景,第二个雪字是写饯别时候的雪景,第三个雪字是写临别时候的雪景,第四个雪字是写送别之后的雪景
10、。”所以,虽然全诗转折突兀,结构错综变化,但始终以雪为中心线索抒情写景,显得不枝不蔓,章法严谨。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体会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抒发的感情。 辛弃疾(11401207),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又名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
11、著名词章。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小组讨论,翻译词的大意。3这首词上下阕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上阕:写对“千古兴亡”的感慨。下阕:借对孙权的赞颂,表达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1题目的“有怀”,就是有所怀想之意。词人怀想的是什么?怀想的是失去的中原大地。2作者盛赞孙权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作者之所以把孙权当作英雄人物来肯定,目的在于借古讽今,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3怎样理解词人于词尾引用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引用曹操的话的言外之意是:如今南宋也只是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相比的吗?鲜明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
12、前途的担忧。4整首词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首词中,词人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表现出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词中多处用典,如上阕“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出自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杜诗是写个人流离潦倒之悲,而辛词却是写国家兴亡之感,意境不同。再如尾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的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对南宋当朝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