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52-95火力空冷凝器试验方法(document 34页).docx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6862161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9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552-95火力空冷凝器试验方法(document 3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DLT552-95火力空冷凝器试验方法(document 3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LT552-95火力空冷凝器试验方法(document 3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552-95火力空冷凝器试验方法(document 34页).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 DL/T 552-95 Thetestingcodeofdrycoolingtowerandcondenserofthermalpowerplant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04-12批准 1995-10-01实施 1总则 1.1编制本试验方法的目的是,为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的空冷塔及直接空冷系 统的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提供统一的试验程序、试验方法、试验数据 的整理方法及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1.2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新建或改建的空冷塔和空冷凝汽器的冷却能力 的考核试验及性能试验;适用于空冷

2、塔、空冷凝汽器所采用的空冷散热器(元件, 下同)试验室选型试验及热力阻力性能试验。 本试验方法原则上也适用于投运多年的空冷塔和空冷凝汽器的性能试验。 1.3用于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空冷散热器必须经过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测 定其技术指标及性能。 火力发电厂新建或改建的空冷塔、空冷凝汽器投入正常运行后一年内,应对其 冷却能力进行考核试验。 新设计的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和首次使用的空冷散热器(包括布置形式的改 变),在投入正常运行后的一年内,应进行性能试验。 1.4同一火力发电厂新建或改建多座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当其类型、各部分几何 尺寸、所用空冷散热器及其布置形式完全相同时,可对其中一座进行考核

3、试验。当 上述条件不同时,应分别进行考核试验。 如果新建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设计是套用其他工程的,对其类型及各部分几 何尺寸、所用空冷散热器及其布置形式没有作任何修改,且使用条件相近,在其他 工程中又进行过考核试验或性能试验,则该新建的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可不进行考 核试验。否则,仍应进行考核试验,性能试验一般可不再进行。 1.5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和性能试验,应由具有空冷设备检验资格的测 试机构独立承担,不受设计、施工、制造及运行管理单位的干预。 1.6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及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热力阻力性 能试验应按下述步骤进行: a)根据试验的性质、内容及要求编制试验

4、大纲; b)进行试验前现场或试验室的准备工作; c)进行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现场测试或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测试; d)整理及分析试验数据; e)编写试验报告。 2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1试验大纲应包括下述内容: a)试验目的和要求。 b)被测试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主要概况;空冷系统图,设计单位提供的空冷 塔、空冷凝汽器设计性能曲线;被测试空冷散热器的设计制造图及有关性能曲线等 资料。 c)测试项目、测点布置、测试方法和使用的仪器仪表,需要加工制作的设备和 工具。 d)试验范围及试验工况。 e)资料整理方法和评价方法。 f)试验人员的组成及分工。 g)试验工作进度计划及实施方案。 h)安全操作注意

5、事项。 2.2为了保证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在良好的运行工况下进行试验,各部件、设备及 被测试的空冷散热器应满足下述各项要求: a)冷却水的水质满足设计要求; b)空冷系统的输送汽、水管道及旁路无阻塞、泄漏;闸阀严密、灵活、可靠; c)空冷散热器无破损变形,表面干净,无粉尘严重污染及杂物粘堵; d)自动控制系统准确、可靠、无故障,手动操作系统灵活、方便; e)百叶窗启闭灵活、自如; f)所有风机、抽气机、电动机运转正常; g)试验大纲中提出的其他要求。 2.3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试验中应使用经校验合格的仪器仪表,使用 过程中注意检查,保证其达到试验要求的精确度。 2.4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

6、试验前应在测试现场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a)确定各测试项目的测点位置; b)提供测试所需用的电源; c)加工及安装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 d)清除现场有碍试验工作进行的杂物,保证试验现场有良好的测试环境。 2.5试验前应准备好各种试验所用的记录表格、简易工具及用品。 2.6参加测试人员应熟悉各测试项目和所用仪器仪表,并按试验大纲的要求进行空 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的预测试。 3试验条件和要求 3.1雨雪天和外界离地面10m高处风速大于4m/s时,不应进行空冷塔、空冷凝汽 器的考核试验和性能试验;在出现大气温度逆变的情况下也不应进行上述试验。 3.2测试工作应在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的

7、各项测量参数调整稳定 30min后进行。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中,每一工况持续测试 的时间不应少于60min,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中,每一工况持续 测试的时间不应少于30min。 3.3各工况内相同参数的测量次数和每次测量的间隔时间应相同。空冷塔、空冷凝 汽器及空冷散热器必须测量的参数,其测量次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每一工况各参数的测量次数 3.4空冷塔: 3.4.1空冷塔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应在设计规定的保证值大气温度下进行,此温 度与设计大气温度的偏差不超过3。考核试验时空冷塔所有散热器应全部投入 运行,所有百叶窗处于全开状态。 空冷塔的一般性能试验,是

8、在设计工况下对设计水量、投入散热器数量、百叶 窗开度等进行的各种组合试验。 3.4.2空冷塔考核试验时,要求机组保持90%以上负荷,冷却水量与设计值的偏差 应在10%范围内。性能试验时,应根据试验要求,将机组负荷分成100%、 80%、60%直至机组允许的最低负荷,在各负荷下进行试验。机组负荷、进口空 气温度、冷却水量的波动不大于5%,并应切断进入凝汽器的各种疏水及其他热 源。 3.4.3空冷塔性能试验时,应测量空冷塔出口空气温度及各个扇形段的进口水温和 散热器进口断面风速分布等有关资料,以便计算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并为冬季防冻 提供依据。 3.5空冷凝汽器: 3.5.1空冷凝汽器进行考核试验、

9、性能试验时,应满足下述条件: a)考核试验时,机组负荷应不低于额定负荷的90%,性能试验时,机组负荷应 不低于额定负荷的40%; b)考核试验时,空冷凝汽器的热流量应不低于设计热流量的90%,性能试验 时,空冷凝汽器的热流量应不低于设计热流量的50%; c)考核试验时,风机最大功率应不低于额定功率的90%,性能试验时,风机最 大功率应不低于额定功率的50%; d)进口空气温度应在空冷凝汽器设计性能曲线的设计保证值3以内; e)所有风机都全速运转,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有8%以上台数的风机处于停车, 也不应有多于1台的K-D组处于停车,如有一台分凝器风机停车,则整个K-D组应 当停运; f)关闭进入凝

10、结水接受槽的各种疏水。 3.5.2每一工况测试过程中,各参数的每次测量值相对于该工况平均值的允许变化 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a)Ta11.0; b)Te1.0; c) W5%。 3.5.3自然通风空冷凝汽器的试验方法可参照机力通风空冷凝汽器的试验方法进 行。 3.6空冷散热器: 3.6.1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的测试装置,由空气系统和热水(蒸汽) 系统两部分组成,且均应有稳定段和测试段。图1给出空气-热水系统试验装置示 意图。 图1 试验装置 -蜂窝器;-试验元件;-风门;-温度调节器; -水泵;-水箱;1-测压孔; 2-温度测点;3-流量孔板及U形管差压计;4-动压管及U形管差

11、压计;5-温度测 点 3.6.2每一工况测试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每次测量值相对该工况的平均值的允许变 化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Ta1(Ta2)1.0; b) t10.5; c) W2%; d)进出口水温差t0.5。 4测量仪表和测试方法 4.1空冷塔 4.1.1大气风速测量 4.1.1.1测量大气风速的仪表宜采用旋杯式风速风向仪或遥测式风速风向仪,优先 选用遥测式风速风向仪。 4.1.1.2大气风速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应位于距空冷塔2040m远处的开阔地带,沿塔周测点不应少于4处; b)风速风向仪的安装高度在地面以上10m处,风向标的方位和字标必须正确设 置。 4.1.2进口空

12、气温度测量 4.1.2.1测量进口空气温度的仪表应选遥测通风温度计或遥测通风干湿球温度计, 其精确度不应低于0.25%。 4.1.2.2进口空气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仪表距地面高度应为进风口高度的2/3; b)仪表距塔边缘的距离应为34m; c)在塔周设置48个对称的测点; d)悬挂仪表处需遮阳和通风; e)如系散热器竖直布置的空冷塔,亦可将测点设在散热器上部平台外侧。 4.1.3出口空气温度测量 空冷塔出口空气温度测点宜选在空冷塔喉部内侧,宜使用遥测温度计测量。 4.1.4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 4.1.4.1测量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福廷式或空盒式大气压

13、力表及手动或电动阿斯曼干湿球温度计。 4.1.4.2大气压力和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仪表距地面高度应分别为0.5m和1.8m; b)仪表距塔的距离应为2040m; c)在塔周围设置24个测点; d)放置仪表处应有遮阳和通风装置。 4.1.5进塔水温度测量 4.1.5.1测量进塔水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仪表分度为 0.1,仪表精确度不应低于0.25%。 4.1.5.2进塔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进塔母管靠近塔边的截面顶部设置温度测点; b)温度计应安放在温度计套管内,温度计套管应伸入管内不小于300mm的长 度; c)温度计套管内应灌注少量汽轮

14、机油,油量应能淹没温度计的感温元件。 4.1.6出塔水温度测量 测量出塔水温度的仪表与测量方法同4.1.5,测点应布置在出塔母管上。 4.1.7冷却水量测量 4.1.7.1测量冷却水量的仪表,宜采用皮托管、流量孔板或电磁感应流量计、超声 波流量计。采用皮托管或流量孔板测量时,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1.0%;采用电磁 感应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时,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2.5%。 4.1.7.2冷却水量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冷却水量的测点应选在进塔母管或出塔母管上。如有多根母管,每根管上均 应布置一个流量测点。 b)测点前应保持长度不短于8倍管道直径的直管段,测点后应保持长度不短于 5倍管道直径的

15、直管段,在此直管段范围内无闸阀。 c)在管道上安装电磁感应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时,应满足该仪表其他的技术 要求。 4.1.7.3采用皮托管测量冷却水量时,应在管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上分别设置 测点。当管径小于500mm时,也可仅在一条直径上设置测点。管道截面等面积圆 环的划分数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不同等面积圆环的测点位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2 管道截面等面积圆环的划分数 表3 等面积圆环中心至测点距离与R的比值 4.1.8凝汽器排汽压力测量 4.1.8.1测量凝汽器排汽压力的仪表宜采用内置式测压探头及其他测压仪表,其精 确度不低于0.75%。 4.1.8.2凝汽器排汽压力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6、: a)混合式凝汽器测点应布置在凝汽器喉部以下、距水室顶部约2m处的器壁 上;表面式凝汽器测点应布置在距凝汽器第一排管子以上300mm处的器壁上,对 称布置,测点数不少于2个。 b)内置式探头不应受汽流的直接冲击影响。 c)如采用内置式探头配U形管差压计,则U形管差压计宜高于传压管,而传压 管又高于采样探头,使测量系统自动向凝汽器内疏水。 4.1.9主蒸汽压力、流量及温度测量,发电机功率测量等采用电厂经过标定的表计 读数。 4.2空冷凝汽器 4.2.1进口空气温度测量 4.2.1.1测量进口空气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仪 表的刻度范围应能适应测试期间温度变化的需要,仪

17、表最小分度应为0.1,仪表 精确度不应低于0.25%。 4.2.1.2进口空气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应设置在空冷凝汽器周围、离空冷凝汽器基础3m远处; b)仪表安装在1.8m高的钢筋柱上; c)沿凝汽器四周等距离布置1218个测点; d)温度计应采取遮阳措施,勿受阳光照射。 4.2.2“室温”测量: 在测量汽轮机排汽压力及各抽汽点压力的测点附近,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测 量“室温”,用于校正仪表。温度计的刻度及精确度要求与4.1.5.1相同。 4.2.3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 4.2.3.1测量大气压力的仪表宜采用水银气压计或空盒式大气压力表;测量大气 干、湿球温度的仪表宜采

18、用手动或电动通风阿斯曼干湿球温度计。水银气压计刻度 范围为01000mm,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0.25%。 4.2.3.2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仪表距地面高度应分别为0.5m和1.8m; b)仪表分别安装在真空表附近和距空冷凝汽器基础20m远处; c)空冷凝汽器周围布置24个测点,真空表附近布置1个测点; d)仪表应放置在遮阳、通风处。 4.2.4外界风速测量 4.2.4.1测量外界风速的仪表,宜采用旋杯式风速风向仪或时间积分式风速风向仪。 4.2.4.2外界风速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选在发电厂周围及厂区空旷处,以空冷凝汽器为中心,分散布置,受建 筑物影响风

19、速风向发生变化的地方应加设风速风向测点; b)风速风向仪的安装高度应在地面以上1.82.0m处,风向标的方位和字标必 须正确设置。 4.2.5汽轮机排汽压力测量 4.2.5.1测量汽轮机排汽压力的仪表,宜采用水银压力计,刻度范围01000mm, 分度1.0mm,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0.75%。 4.2.5.2汽轮机排汽压力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应设在汽轮机排汽管道上,在离排汽口1m的管道截面上,沿周围等距 离布置8个取压孔; b)取压孔用联箱连接,以测得排汽的平均压力。 4.2.6汽轮机排汽温度测量 4.2.6.1测量汽轮机排汽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 精确度应

20、不低于0.25%。 4.2.6.2汽轮机排汽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汽轮机排汽管道两侧对应的位置上各设一个温度测点; b)温度计设置在温度计套管内,温度计套管深入管道应不小于300mm长度; c)温度计套管内注入少量硅油或汽轮机油,油量应能淹没温度计感温元件。 4.2.7各抽汽点压力测量 4.2.7.1测量各抽汽点压力的仪表,宜采用精密压力表。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 0.25%。 4.2.7.2各抽汽点压力测量的规定与汽轮机排汽压力测量同,可参照4.2.5.2的规定。 4.2.8各抽汽点温度测量 4.2.8.1测量各抽汽点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热电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其精确度 应不低于0.2

21、5%。 4.2.8.2抽汽点温度测点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汽轮机。 4.2.9凝结水温度测量 4.2.9.1测量凝结水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可根 据需要选用范围为050和0100的温度计,其分度为0.1,仪表精确 度应不低于0.25%。 4.2.9.2凝结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设在凝结水接受槽泵的出口、各给水加热器之间和来自给水加热器的凝 结水排出口处。 b)玻璃水银温度计装在温度计套管内。套管内应注入硅油或汽轮机油,油量应 能淹没温度计的感温元件。 c)温度计套管应伸入管道300mm以上。 4.2.10凝结水流量测量 4.2.10.1测量凝结水流量的仪表

22、,可采用流量喷嘴、流量孔板或皮托管。流量测量 的精确度应不低于1.0%。 4.2.10.2凝结水流量测量应符合流量喷嘴、流量孔板及皮托管的有关规定,可参照 4.1.7.2的规定。 4.2.11凝结水接受槽水位测量 凝结水接受槽的水位,可用带有刻度的玻璃管水位计来测量,并将水位刻度换 算成体积,用以校正凝结水流量。 4.2.12风机功率测量 电动机功率宜采用功率表测量,或在测定电动机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后, 经计算确定;风机的转速宜采用转速表或光电测速仪等仪表进行测量。 4.3空冷散热器 4.3.1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 在试验室通风且不受局部温度影响的地方用空盒式大气压力表及手动或电

23、动 阿斯曼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仪表精确度不应低于 0.25%。 4.3.2进口空气温度测量 4.3.2.1测量进口空气温度的仪表,宜选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其精确 度不低于0.25%; 4.3.2.2进口空气温度的测点布置在紧靠工作段的进风管道口的中部。 4.3.3出口空气温度测量 4.3.3.1测量出口空气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精 确度应不低于0.25%。 4.3.3.2出口空气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宜设置在试验装置出风管道上,或布置在试验装置出风口的中部; b)出风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 c)温度计安放在敞开式温度计套管内

24、,使感温元件直接接触出风气流; d)布置在出风口的仪表应不受侧面气流温度的影响。 4.3.4进口水温度测量 4.3.4.1测量进口水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仪表 精确度不低于0.25%。 4.3.4.2进口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点设在试验装置的进水管道上; b)温度计安放在温度计套管内,温度计套管端部伸入进水管道的中部; c)温度计套管内应灌入少量汽轮机油,油量应能淹没温度计的感温元件。 4.3.5出口水温度测量 出口水温度测量所用仪表及测量方法与4.3.4同,测点设在试验装置出水管上。 4.3.6冷却水量测量 4.3.6.1测量冷却水量的仪表,宜采用流量

25、孔板、皮托管或超声波流量计,采用流 量孔板或皮托管测量时,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1.0%,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时, 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2.5%。 4.3.6.2冷却水量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选在试验装置进水管道上; b)测点前应保持长度不短于8倍管道直径的直管段,测点后应保持长度不短于 5倍管道直径的直管段,在此直管段范围内无闸阀; c)在管道上安置超声波流量计时,应符合该仪表其他技术要求。 4.3.7散热器通风的风速风量测量 4.3.7.1测量散热器通风风速风量的仪表,宜采用动压管,试验装置的测试段中, 应有满足要求的进风或出风管道。 4.3.7.2测量方法及规定可参照4.3.6。 4

26、.3.7.3测出通风管道的风速,转换成散热器断面的风速和风量。 4.3.8散热器风阻测量 4.3.8.1测量散热器风阻的仪表,宜采用传压管及倾斜式或补偿式差压计,其精确 度应不低于0.75%。 4.3.8.2散热器风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传压管分别布置在散热器元件前后0.5m距离内; b)在进、出风管道的上、下、左、右各布置一个取压孔,分别用联箱连接进、 出风管道上的取压孔,取其平均压力引入差压计。 4.4测量仪表的检定 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及空冷散热器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 试验使用的仪器仪表,除符合GB2624规定的标准孔板及符合GB1236规定的动压 管可不再进行计量

27、检定外,其余测试仪表在测试前均需进行检定;流量、温度、压 力测量仪表及节流装置的二次仪表,应按有关规定送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并限定在 有效期内使用。 5试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试验结果的评价 5.1试验数据的整理计算 5.1.1测量参数的符号与单位见表1。计算中还用到以下物理量: d m 进水管或流量孔板内径 g m/s2 重力加速度 hg m U形差压计中四氯化碳液面高差 kg/m3 四氯化碳密度 kg/m3 四氯化碳上部水的密度 kg/m3 冷却水的密度 kv 管道流速不均匀系数 流量系数 水的压缩系数 P kPa 流量孔板前后压差 H m 流量孔板前后压差相应的U形管水柱高度差 ps Mpa

28、实测凝汽器真空 MW 空冷塔散热量 Cp kJ/(kg)循环(凝结)水的比热 tc 凝汽器排汽温度 P1 W 机组负荷 k W/(m2)平均传热系数 A m2 散热面积 tln 对数平均温差 温差修正系数 pPa 单排管风阻 SRkg/h 汽轮机抽汽点蒸汽流量 hs kJ/kg 抽出蒸汽热焓 hc kJ/kg 加热器泄水热焓 We kg/h 汽轮机排汽量 Wh kg/h 加热器泄水量 Wb kg/h 锅炉给水泵水封及汽轮机水封泄水量之和 Wc kg/h 凝结水接受槽水量变化 he kJ/kg 汽轮机排汽热焓 MW 空冷塔保证的散热量或空冷凝汽器保证的热流量 MW 空冷凝汽器实测热流量 Wg k

29、g/h 空冷凝汽器保证的蒸汽流量 hf fkJ/kg 测得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潜热 kg/h 测得周围温度和排汽压力下从空冷凝汽器性能曲线图 上得到的工况蒸汽流量 Cb 大气压力实测值与设计值的不同带来冷凝能力 差异的修正系数 Cn 取决于凝汽器类型的系数,一般在0.50.7范围内 Pd kPa 设计大气压力值 Cf 风机投入数的修正系数 Nott 关闭的风机数 Nt 总风机数 Kt 包括风机功率在内的空冷凝汽器综合性能系数 Kf 空冷凝汽器性能系数 Pg kW 风机功率保证值 Pt kW 风机功率实测值 r 取决于空冷凝汽器类型的因数,可取0.20.3 5.1.2测试工作完成后,应对测

30、试数据的可靠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删去不符 合试验规定的测量数据。 5.1.3各参数均应取其在同一工况下的多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有效数值。 5.1.4应对测量的各参数工况值进行分析,凡有不符合规律,而又不能查明原因加 以修正的工况值,应删去或重测。 5.1.5冷却水流量W的计算: 5.1.5.1用皮托管及U形管差压计测量流量,当差压计用四氯化碳作工作介质时采 用下述公式计算: 当用其他介质测量时,上式中之改为该介质的密度即可。 5.1.5.2用流量孔板及U形管差压计测量流量时,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如果用孔板前后压差相应的U形管水柱高度差H代入计算,可将 代入公式,则得 5.1.5.3用超

31、声波流量计测流量时,可采用其直接显示的流量数据进行计算。 5.1.6凝汽器排汽压力计算: 若无实测凝汽器排汽压力pc,排汽压力可用实测当地大气压力po与实测凝汽 器真空ps计算: pc=po-ps 5.1.7空冷塔散热量计算 5.1.8空冷系统初始温差ITD的计算 5.1.9散热器平均传热系数k的计算 5.1.10散热器风阻p1的计算 5.1.11汽轮机抽汽点蒸汽流量SR计算 5.1.12汽轮机排汽量We计算 We=WWhWbWc 式中:Wb可用测量排汽管道泄水/膨胀箱在1h内所增加的体积来确定。 5.1.13空冷凝汽器热流量计算 式中:hc可根据汽轮机抽汽点温度/压力条件外延到测得的汽轮机排

32、汽压力线上得 到,即 hc=Cptw 5.1.14空冷凝汽器保证的热流量计算 其中 Wg=WpCbWg 5.1.15空冷凝汽器综合性能系数Kt的确定 其中 5.1.16在应用Cb、Cf修正系数进行5.1.14的计算之前,必须将风机功率校正到对 空冷凝汽器进口空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的保证条件。 5.1.17应绘制各参数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空冷塔测量结果。这些关系曲线有: a):大气温度tal与空冷塔散热量的关系曲线,见图A1; b)tc=f(ta1)、t2=f(ta1):凝汽器排汽温度tc、空冷塔出口水温t2与大气温度tal的 关系曲线,见图A2; c)t1=f(ta1)、t2=f(ta2):空冷塔进

33、出口水温t1、t2与大气温度tal的关系曲线,见 图A3; d)pc=f(ta1):凝汽器排汽压力pc与大气温度tal的关系曲线,见图A4; e)tc=f(ta1):凝汽器排汽温度tc与大气温度tal关系曲线,见图A5; f)P1=f(ITD,t):机组负荷P1与空冷系统初始温差ITD和空冷塔进出口水温 差t关系曲线,见图A6; g)p1=f(V1):空冷塔中散热器风阻p1与通过散热器的风速V1的关系曲线, 见图A13。 5.1.18应绘制如下关系曲线来表示空冷散热器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的测量结 果: a)k=f(V1):传热系数k与通过散热器的风速V1的关系曲线,见图A12; b)p1=f

34、(V1):风阻p1与通过散热器的风速V1的关系曲线,见图A13; c) Nu=f(Re):努塞尔数Nu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 d) Eu=f(Re):欧拉数Eu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 e) :空冷凝汽器实测热流量与风机功率P的关系曲线,见图A14。 5.2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价 5.2.1根据测试结果,评价空冷塔散热量是否达到保证值。可用实测大气温度tal 和按实测(或计算)凝汽器排汽压力Pc由蒸汽性质表中查得对应的凝汽器排汽温度 tc,从空冷系统性能曲线图上查得空冷塔保证的散热量w,与实测空冷塔散热量 w相比较。如gw0,则说明实测的空冷塔散热量较保证值大,该空冷 塔达到设计要求。 5.2.

35、2根据测试结果,评价空冷塔的出水温度t2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可将实测的出 水温度t2与测试工况条件下由设计的tc=f(tal)、t2=f(ta1)关系曲线上查得的出水温度 的保证值相比较,若进水温度基本相同,-t20,则说明该空冷塔达到了设 计要求。 5.2.3根据间接空冷系统的测试结果,评价凝汽器排汽温度(凝汽器端差达到设计值 时,也可用凝结水温度)是否达到保证值的要求。可用实测大气温度tal和实测空冷 塔散热量值从空冷系统性能曲线上查得的凝汽器排汽温度保证值tg与按实测 (或计算)凝汽器排汽压力从蒸汽性质表上查得的相应凝汽器排汽温度tc相比较,如 tg-tc0,即实测的tc较保证值tg低,则

36、空冷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5.2.4空冷凝汽器的测试结果,应按5.1.15确定的空冷凝汽器综合性能系数Kt对空 冷凝汽器进行评价,Kt1说明该空冷凝汽器达到保证值的要求。Kt1时,其值 越高,说明该空冷凝汽器的综合性能越好。 5.2.5根据设计单位或制造单位提供的不同风机运行方式下的空冷凝汽器的性能曲 线,用实测一定的空冷凝汽器进口空气温度和蒸汽流量与背压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评 价空冷凝汽器是否达到背压保证值的要求。 5.2.6对空冷散热器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的测试结果,应从散热器单位散热面积所 消耗的风机驱动功率进行分析评价,即根据实测资料,假定风机效率和电动机效率 计算出其单位面积散热量与单位面积

37、所消耗的风机驱动功率P的关系曲 线,与设计资料所作的a-Pa曲线进行比较,若PPa,则说明达到相同的单 位面积散热量所需的风机驱动功率比设计值小,该元件达到设计要求。 5.2.7对空冷散热器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测试结果,还应评价散热器管簇的排列方 式、翅片间距、进风角度、介质流程等对空冷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及阻力性能的影 响;还应就设计、制造工艺的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作出相应的分析评价。 5.2.8对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的测试结果,可用上述的一种方法评价,也可用多种 方法同时评价。 6试验报告编写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a)任务来源; b)测试目的; c)测试条件,包括环境条件,空冷塔、空冷凝汽器

38、及空冷散热器的技术数据、 测试装置及测点布置; d)测试起止时间及人员; e)数据记录、整理与计算; f)结论与分析评价。 附 录 A 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的 实测计算评价举例 A1空冷塔 以某电厂带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空冷塔的运行特性试验为例。 A1.1该系统空冷塔的实测运行性能试验数据汇总如表A1所示。 A1.2根据实测数据及设计值,绘制出: 表A1 空 冷 塔 运 行 性 能 试 验 数 据 汇 总 a)大气温度ta1与空冷塔散热量的关系曲线(图A1); b)凝汽器排汽温度tc、空冷塔出口水温t2与大气温度ta1的关系曲线(图A2); c)空冷塔进、出口水温t1、t2与大

39、气温度ta1的关系曲线(图A2、图A3); d)凝汽器排汽压力pc与大气温度ta1的关系曲线(图A4); e)凝汽器排汽温度tc与大气温度ta1关系曲线(图A5); f)机组负荷P1与初始温差ITD和空冷塔进出口水温差t的关系曲线(图A6)。 A1.3经分析比较认为: a)空冷塔散热能力达到设计要求。由性能试验数据汇总表A1及图A1可见,机 组带额定负荷在不同季节运行时,在不同的大气温度下,空冷塔实际散热量(实测 值)大于设计散热量8%12%;由图A2及图A3可见,当散热量为291MW时,实 测的空冷塔进口水温稍高于设计保证温度,出口水温与设计保证值基本一致,也可 说明该空冷塔的散热性能基本达

40、到设计要求。 图A1 大气温度tal与空冷塔散热量w的关系曲线 图A2 空冷系统性能曲线 图A3 空冷塔进出口水温t1、t2与大气温度tal的关系曲线 图A4 凝汽器排汽压力与大气温度tal的关系 图A5 凝汽器排汽温度tc与大气温度tal的关系曲线 图A6 机组负荷与空冷系统初始温差ITD和 空冷塔进出口水温差t的关系曲线 b)由图A4及图A5可见,凝汽器排汽压力和凝汽器排汽温度普遍高于设计条 件下的压力和温度。其主要原因是冷却塔出口水温控制不够合理,冬季出于安全考 虑而提高了冷却塔出口水温;当冷却水量不变时,降低散热量导致冷却塔进出口水 温差t的降低,机组回热及疏水系统不严密造成凝汽器传热端差较大。另外,凝 汽器传热端差增大和百叶窗开度不足及循环水量小于额定水量还造成ITD偏大。 A2空冷凝汽器 以某电厂空冷凝汽器性能测试为例。 A2.1有关设计参数和性能曲线 a)汽轮机设计参数: 额定/最大功率(背压20.32kPa) 330/365MW 额定蒸汽流量: 1076556kg/h 排汽压力 6.77350.796kPa 额定条件下排汽热焓 2536.27kJ/kg b)空冷凝汽器设计参数: 热负荷 548.34MW 蒸汽流量 854931kg/h 进口空气温度 18.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