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解除密码_技术措施 09版-结构(地基与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F解除密码_技术措施 09版-结构(地基与基础).pdf(1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l 1总贝U2建筑 场 地21一般规定22建筑场地安全性评估23建筑场地抗震设计3岩土工程 勘 察 要 求31一般规定32勘察纲要33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34对勘察技术成果 的检查4地 基 设 计4】一般规定42地基承载力计算-43地基变形计算-44预防建筑物受到地基变形危害的措施-45地基稳定性计算-46地基抗震设计5天 然 地 基 上常 用 类 型 基 础的 设 计51一般规定52天然地基上 的基础选 型53无筋扩展基础54扩展基础一55柱下条形基础56筏形基础57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的措施58地下室结构设计一(1 1)(1 1)(13)(17)(2 4)(24)(2 5)(2
2、9)(29)(30)(32)(3 3)(36)(37)(4 2)(4 5)目录22246667w w w.w e b o o s.c o m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 o o 9年版)6桩基设 计61一般规定一62桩型选择和基桩布置一63桩基的设计64桩基沉降计算-65桩身结构设计-66桩基础抗震设计及构造措施67灌注桩后注浆68一般承台和承台梁的设计与构造69桩土共同作用与变刚度调平设计7基础抗浮设计71一般规定-72抗拔桩设计73抗浮锚杆设计74其他抗浮措施-8地 基 处 理(85)81一般规定(85)82地基处理设计(86)83换填垫层法f9O)84强夯法 和强夯
3、置换法(92)8 5砂石桩法(94)86振冲法(96)87水泥土搅拌法(97)88高压喷射注浆法(99)89预压 法f l【x)810低强度混凝土桩法f l O2)81 l夯实水泥土桩法(1o 3)812钢筋混凝土桩法(1o 41813灰土挤 密桩法 和土挤 密桩法(10 5)814柱锤 冲扩桩 法(10 5)815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10 6)816组合桩法f1O 7)9特 殊 土 地 基 与山 区 地 基9l填土地基 92湿 陷性 黄土地基-93冻土地基94膨胀土地基-95山区地基i;)”卯眈弱鼹矾甜:3卵(仍 仍 为 跎(啪mw w w.w e b o o s.c o m目录396洞穴地
4、基(134)97岩溶地基-(13 7)1O建 筑 基 坑 支 护 结 构 设 计 与 构 造l 01一般规定”l O2支挡式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l O3水泥土墙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1O4土钉墙 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1O5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设计要 点一106基坑支护设计对基坑施工 的要求一107基 坑监控1 1试 验 检 验 与 监测111一般规定-1 12地基 岩土性状检验”1 13桩与基础工程检验1 l 4地基处理效果检验与施工监测l 15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l 16不 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的监测l 17地下水监测附录(16 2)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
5、F附录G附录H附录J部分地方地基基础规范关于应作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范围部分地方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关于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部分地方地基基础规范关于建筑物完工时最终沉降量 的预估值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与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极 限值 工 计算方法地基土体 整体滑动 时的滑动力矩 和抗 滑动力矩 的计算方法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挖孔桩基础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16 2)(16 4)(16 6)fl 6 8)(176)798 18487mmmm3345679O:2”坫坫 塔垮mll(w w w.w e b o o s.c o m总m gJ1总、卿101为了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正确执行 国家或行业现行 的有关
6、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提高工 程质量,特编写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本册为结构专业 地基与基础分册。102本措施主要依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等编制,并参考地方标准及全国各大设计院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科研院校等单位的科研成果进行编写。103本措施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 的各类 民用建筑 的地基基础设计,工业建筑可参 照使 用。104本措施是在总结工程经验基础上对国家或行业现行 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的细化、延伸和补充,提供 了计算方法、参数、措施及技术要求供设计人员使用。本措施不能代替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使用本措施时应注意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的有关规定。1
7、 05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新的或修订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不断颁布实施,应注意新颁布实施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1O6在具体工 程中除应遵守国家或行业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外,还 应 注意 当地 的地 方标 准及当地有关部 门的有关规定 的要求。各地区的地基基础规范一般都体现了本地区 的 区域特点,应做为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10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条件及环境等差异很大,在使用本措施时必须结合 当地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正确运用w w w.w e b o o s.c o m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地誓与基础(2 o 0峥年版)2建筑场地21一般规定211应根据工 程特点、
8、需要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优先选择场地稳定、地质条件好 的地段作 为建筑场地。212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应做出评价,可按照可行性研究勘察 的要求进行。213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 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 和危险地段作 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 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 的建筑。注:有利地段是指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一般地段是指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 险的地段。不利地段是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
9、 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危险地段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 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214建筑场地应避开河道冲刷、洪水淹没、区域性大面积沉陷等可能危及场地安全的地段。215建筑场地应避让矿藏可能或正在开采区,有可能进行挖掘的地下文物区,管线、重要基础设施等地下埋藏物 区。216建筑场地应避让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区。217应考虑区域气象、地形地貌等 自然条件对风、雪荷载取值的影响。218应考虑新建建筑物对建筑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10、以及对周边环境 的影 响。219应进行建筑场地安全性评估,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震安全性评价。22建筑场地安全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21地质灾 害的危 险性评估,应符合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20 0 4年3月1日起施 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发(2 0 o 4)69号)及其 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 技术要求(试行)的相关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 工 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建设 用地和规划 区进行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222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评估工作应由获得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地质灾
11、害防治工程勘查 资质 的单位进行,持不同等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只能在其 资质证 书规定 的业务范 围内承担相应 的评估工作。223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 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单位应客观地确定评估级别,禁止人为的降低或升高评估级别。224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是在查 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 的性质、规模 和承灾对象社会 经济属性(承w w w.w e b o o s.c o m建筑场地3对象 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 础上,以致 灾 体 稳 定 性 和致 灾 体 与 承 灾对 象 遭 遇 的概率上 分 析人 手,对其潜在 的危 险性进行客观评估。
12、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地质灾 害易发 区、地质灾 害危 险区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地质灾害是指包 括 自然 因素或者人 为活动引发 的危 害人 民生命 和财产安全 的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 面沉 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 的灾害。地质灾害易发 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 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 区是指 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 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 和严重经济损失 的地 区。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 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 境破坏 的程度。225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 的可 能性 和该 工程 建设 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
13、,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226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 区的范 围,不能局 限于建设用地 和规划用地 面积 内,应 视建设 和规划 项 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 以确定,以能 确切 查 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条件和满足评估需要为准。既包括 自然地质灾 害,也包括人 为地质灾害,特别要注意对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评估。227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 的灾种 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 面塌 陷(含 岩溶 塌陷和矿 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 降等。228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 的主要 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 区和规划 区的地质 环境条 件基 本 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
14、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和综合评估;提 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22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 充分 收集利用 已有 的遥 感影 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 时可适 当进行 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22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221 1按国土 资源部 国土发(2 0 0 4)6 9号文及其 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技术 要求 规 定进行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能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
15、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 的评价工作。2212不 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 害 的勘察,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 勘 察规 范 G B 5【x】2 l第5章的相关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2213地震安全性评估,应符合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 院3 2 3号令,20 o 2年1月1 日起施行)。下列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1国家重大建设工程;2地震破坏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强腐蚀物质大量泄露或其他严重次生灾害 的工程;3地震破坏可能引发放射性 污染 的核 电站和核设施工程;4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22。14国家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 的单位实行 资
16、质管理制度,执行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令第8号2 o o 2年2月2 7日起实施)。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2215评价报告必须报送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审定。2216工程建设场地 的地震安全性评 价工作,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了解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区域地震地质背景,搜集历史地震文献和地震记录,研究 近场 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地震 动 的衰减特征w w w.w e b o o s.c o m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oo9年版)2在此 基础上,进行
17、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包括确定潜在震源及其类型,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地震 动衰减关 系,进行地震危 险性计算。3调查场 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岩土 动力性 质参数,确定计算时输入的基底地震波,计算地面运动,给出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和抗震设防烈度。4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可划分成若干亚 区,或划分成若干网格,分别研究,综合分区。5在有可能发生液化、震 陷、滑坡、泥石 流、堰 塞 湖、地 面 断裂 等 灾 害 的地段,应进行专门研究,勾划出可能出现这些灾害的区段,并对其严重程度做出评价。22-17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 进行地震安全性 评价后,应 当编制该 建设工程 的地
18、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包括下列 内容:1工程概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的技术要求;2地震 活动环境 评价;3地震地质构造评价;4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5地震地质灾害评价;6其他有关地质资料。2-218应 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报经 国务 院地震工作主管部 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审查通过。23建筑场地抗震设计23-1抗震设 防的所有建筑应按 现行 国家标 准 建 筑工程抗震设 防分类 标 准G B5 0 22 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232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 防烈度 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和特征周期表
19、征。233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233的规定。表233抗震设 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 关系抗震设防烈度67sI9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OO5g01O(O15)go 2o(030)gl0 4岵注:g为重力加速度。2-3-4地震影 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 地 的设计 地震 分组 和场地类别 确定。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o ol 12【)10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 组,其特征周期应按此规范第5章的有关规定采用。注:1“设计特征周期”即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的特征周期(t),简称特征周期。2在抗震设计中,场地是指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的房
20、屋群体所在地,不仅仅是房屋 基础下 的地基 土,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 民点和 自然村,在平坦地 区面积一般不小于1km1km。235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235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O 5s。表235特征周期值(s)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bl。l-mIV第一组o2o1025f035f04 506w w w.w e b o o s.c o m建筑场地5续表235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I。IlIIIIIIV第 二组02 5030O4o055075第 三组O3O03504 506509O236我国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 区的抗震 设 防烈度、设计基本地
21、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可按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0 ol 12 O l 0采用。2。37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237划分为 四类,其 中I类分为 I。、I,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该表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 的特征周期。表237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岩石 的剪切波速K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n s)场地类别10I。8000800。5【x】0500 口。2501505O口。15 080238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22、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 断裂错动对 地面建筑 的影 响: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Om和9Om。2对不符合本条1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 带。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表238对 发震 断裂最小避让距离 的规定。在避让距离的范围内确有需要建造分散的、低于三 层 的 丙、丁类建筑时,应按 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并提高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且不得跨越断层线。表238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烈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田乙丙丁8专 门研 究200m1o 0m9专门研究40 ol n200m239当需要在条状突
23、出的山嘴、高耸孤立 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 6范围内采用。2310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的对建筑有利、一般、不 利 和危 险 的地 段,提供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含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w w w.w e b o o s.c o m6全 国民用结
24、构 地基与基础(2oo9年版)3岩圭垂程勘麇要求31一般规定311进行岩 土工程勘察工作 时,首先应编制勘察纲要,使整个勘察工作按纲要有计划进行。勘察纲要是进行勘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故应充分重视。312勘察纲要(勘察方案)应 由岩土工程师制定。注:必要时勘察纲要可交 由结构工程师对其进行复核,以保证勘察纲要符合工程 的特点和工程设计 的要求。313岩土工 程勘察报告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 B 5 002 l、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5 o 0 O 7、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 编制深度规定(2 O 10年版)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经过施工 图审查机构
25、审查合格 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方可作 为设计依据。314设计时应对勘察报告进行检查。31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包括参与地基基础方案的实施。316岩土工 程师应该在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时与结构工程师和施工 工程 师 紧密配合,参加研究和解决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32勘察纲要321编制勘察纲要的依据是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建筑物的层数、高度、结构类型、荷载条件、地基变形控制要求等资料 以及对勘察 的要求。,322岩土 工程 师应 在 充分搜集、分析 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依据勘察 目的、任务和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针对拟建工 程的特点编写勘察纲要(勘察方案),并对勘察纲要的质量、技术经济合
26、理性负责。323勘察纲要应合理确定执行的技术标准,当合同、协议、招标文件有要求 时,应满足约定的技术标准。324勘察纲要 由文字部分与图表构成。勘察纲要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 况;2概述拟建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3勘察任务要求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4执行的技术标准;5选用的勘探方法;6勘探工作量布置;7勘探孔(探槽、探井、探洞)回填处理措 施;8拟采取的质量控制、安全保证和环境保护措施;9勘察进度计划;1O勘探点位布置图等。325拟定的勘察工程量应包 括下列 内容:1钻探(井探、槽探等)间距、深度、数量w w w.w e b o o s.c o m岩土工程勘察要求-72地球物理勘探、原
27、位测试 的种类、方法、深度或问距、数量;3取样器、取样方法选择,取岩、土样 间距 和水 试样数量及贮存、运输 要求;4室 内岩、土(水)试 验 内容、方法、数量;5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和调查时,应 明确测绘范 围、比例尺、测绘方法。3。2 _6勘察纲要应 附拟建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 图。需要时,可 附勘 探及 原 位 测 试、室 内岩土、水试验计划表等。327因场地情况变化大或设计方案变更等原 因,拟定勘察工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调整勘察纲要或编制补充勘察纲要。328勘察纲要及其变更应按质量管理程序审批,由相关责任人签署。33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331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 的要求
28、,正确 反 映工程 地 质 条 件,查 明不 良地 质作用 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332房屋建筑的岩土工程 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 置深度和变形 限制等方面资料 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查 明场地和地基 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 的应力 历史 和地下 水条件以及不 电地质作用等;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 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3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4提 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 良地质作用 的防治方案建
29、议;5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333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 择场址方案 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 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注: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 定,且 场 地 或 其附近已有 岩 土 工 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334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和建筑 经验等资料;2在充分搜
30、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 过踏勘 了解场地 的地层、构造、岩性、不 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3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 资料不 能满 足 要求 时,应根据具体情 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 的勘探工作;4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335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 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2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 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3查明场地不 良地质作用 的成 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4对抗震设 防烈度等 于或大于6度
31、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5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 的腐蚀性;7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 与支护、工 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w w w.w e b o o s.c o m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l与基础(2 oo9年版)336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调查 含水层 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 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 其变化 幅度,必要时应设 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2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3当地下水可能浸
32、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337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 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 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 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 下列 工作: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 的地 面整 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 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 允许 变形等 资料;2查 明不 良地质作用 的类 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 明建筑范 围内岩土层 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3、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 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 的变形特征;5查 明埋藏 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 等对工程不利 的埋藏 物;6查 明地下水 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论证地下水在施工期间对工程和环境 的影 响;7在季节性冻土 地 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33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应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339岩土工 程 勘察报告应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 清 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并应因地制宜,重点突 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331O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4、应根据 任务 要求、勘察阶段、工 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勘察 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2拟建工程概 况;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 质及其均匀性;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 的建议值;6地 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并提出抗浮设防水位评价;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 的腐蚀性;8可能影 响工程稳定的不 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331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对岩 土利用、整 治和改造 的方案 进行 分析论证,提出建议;对工 程施 工和使用期 间可能
35、发生 的岩土工程 问题进行 预测,提出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3312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应 附下列 图件: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柱状 图;3工程地质剖 面图;4原位测试成果 图表:5室 内试验成果 图表。需要时,尚应附综合工 程 地质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地下水等水位线 图、素描、照片、综合分析图表以及 岩土利 用、整治和改造方案 的有关 图表、岩土工程计算 简 图及计算成果 图表等w w w.w e b o o s.c o m岩土工程勘察要求93313工程需要 时,可提交下列岩土工程专题技术报告:1岩土工程测试报告;2岩土工程检验或监测报告:3岩土工 程事故调查与分析报告;4岩土利用、整
36、治或改造方案报告;5专门岩土工程 问题 的技术 咨询报告。33-14勘察报告的文字、术语、代号、符号、数字、计量单位、标点,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3-15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内容包括: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 的岩土工 程勘察,并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 行勘察时,应确定场地类别。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应根据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 00 l l一2O 10的要求,提出专门研究的建议。3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
37、的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覆盖层厚度和剪切波速度等有关参数。4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场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o ol 120 1O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勘察报告除应阐明可液化的土层、各孔的液化指数外,尚应根据各孔液化指数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5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厚层软土分布区,宜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6场地或场地附近有滑坡、滑移、崩塌、塌陷、泥 石流、采空区等不 良地质作用时,应进行专 门勘察,分析评价在地震作用时的稳定性。注:任务需要时,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或抗震设 防 区划。3-316对于桩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尚应包括
38、下列 内容:1提供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提出桩长、桩径方案 的建议;2当有软弱下卧层时,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3对欠固结土和有大面积堆载的工程,应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 的可能性及其对桩基承载力 的影响,并提供负摩阻力系数和减少负摩阻力措施的建议;4分析成(沉)桩的可能性,成(沉)桩和挤土效应 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5持力层为倾斜地层,基岩 面凹凸不平或岩土 中有洞穴 时,应评价桩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3-31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与基坑工程有关的部分应包括下列 内容;1与基坑开挖有关的场地条件、土质条件 和工程条件;2提出处理方式、计算参数和支护结构选型的建议:3提出地下水
39、控制方法、计算参数和施工控制的建议;4提出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防治措施的建议:5对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 的建议。34对勘察技术成果的检查341勘察报告应有相关责任人签字和注册土木 工程师(岩土)签章。3-42勘察报告逐页应加盖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专用章。3-43依据本措施第33节“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对勘察 报告 进 行检 查。对勘察技术成果 的检w w w.w e b o o s.c o m 0全国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 O O 9年版)不 同于勘察报告的施工图审查,其检查重点是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 验等资料是否满足岩土工程 的分析、评价与建议的
40、需要,以及勘 察 报 告 的分 析、评价与建议是否满足工程要 求。勘察报告不满 足要 求时,则应提出进行补充勘察的要求。34-4应对勘察报告提供的评价与建议进行研究,应进行技术经济对 比,择优选取或进行优化w w w.w e b o o s.c o m地基设计-J,411123456注4地基竣计41一般规定地基设计前应掌握 以下资料:建设场地的岩土工 程 和水文地质资料、抗震设防烈度和气候条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型式;与拟建建筑物相邻的原有建筑物状况及其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尺寸等;建设场地地下构筑物、管线和设施的情况;当地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和供应状况;当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能力和经验。充分
41、了解当地承担地基基础施工任务的施工 队伍的能力、技术水平、施工 机械装备状况等情况,有助于做好地基设计。412地基计算包括地基承载能力计算、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和稳定性计算。413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 问题 可 能造成 建筑 物破 坏或影 响正 常使用 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 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下表选用。表41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和地基类型甲级重要的工业与 民用建筑物30层 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软弱地基或严重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物,建筑层数相差悬殊 的大底盘基础上 的高低层建筑且高低层之间可能产生较大沉降差的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
42、求的建筑物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 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 程周 边 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 的基坑工程乙级除 甲级、丙级 以外 的工业与 民用建筑物除 甲级、丙级 以外 的基坑工程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 以下 民用建筑及一般工 业建筑;次要 的轻型建筑物非软土地区且场地地质条件简 单、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环境保护要 求不 高且 开挖 深度小 于50m的基坑工 程414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 等级及 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 变形
43、对上部 结构 的影 响程度,地基基 础w w w.w e b o o s.c o mJ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薯础(2 o o 9年版)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 的有关规定;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符合表414所列范围内时,一般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计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工。小于130 k 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 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 地基产 生过大 的不均匀沉 降时;3)软 弱地基上 的建筑物存在偏 心荷 载时;4)
4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 斜 时;5)地基 内有厚度较大或厚 薄不均 的填 土,其 自重固结未完成时。4对承受较大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 建造在斜坡 上或边坡 附近 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 浮 问题 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7基础 的埋深应 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表414可 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 围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Pa)舳五kl 0o10o五130l 30弧k16Ol 印 气2o o200 气6 6时(图422),p。应
45、按下式计算:2(+G。)px。玎 一式中z垂直于力矩作用方 向的基础底 面边长;。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 面最 大压力 边缘的距离。L一三兰图422偏心荷载(e b 6)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6一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 长423地基承载力可 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 等方法综合确定。载荷试验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采用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且试验点数量和试验实测值 的极差满足要求时,取平均值作为该土层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工。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所确定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进行深宽修正计算。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所确定 的地基承
46、载力特征值 正。,可做宽度修正,但不可进行深度修正计算。424 的计算方法(一)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O5m时,从 载荷试 验或其他 原位测试、经 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兀,尚应依据各地 区地基基础规范进行深宽修正,无地 区规范的可按下式修正:正=正k+17b7(63)叩d y。(d一05)(424)式 中工修正 后 的地 基 承载力特征值(容许值);丘。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按第423条的原则确定;仇、。基础宽度和埋深 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424取值;7基础底 面 以下土 的重度,地下水位 以下取 浮重度;6基础底 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
47、值,大于6m按6m取值;7 f一基础底 面 以上土 的加权平均重度,地 下水位 以下取浮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计算取值遵循以下原则:1)一般 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 自室外地 面标高算起,即d=也。2)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宜从室 内地面标高算起,即d=d。3)在填方整平地 区,可 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 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4)当高层建筑周边附属建筑为超补偿基础时,宜分析和考虑周边 附属建筑基底压力低 于土层 自重压力 的影响,可按附属建筑基底压力折算基础埋深。5)也可根据 当地工程经验取值w w w.w
48、 e b o o s.c o m地基设计 5图424基础埋深的示意表424承载 力修正 系数土的类别田b可d淤泥和淤泥质土010人 工填土粘性土(e或,。大于等于085时)O1 0红粘土含水 比a。08含水 比“。08OO15l _214大面积压实填土压实系数大于O95、粘粒含量风 10 的粉土最大干密度大于21 m。的级配砂石001 52O粉土粘粒含量p。1O 的粉土粘粒含量p。(10的粉土0305l _52O粘性土(e及,均小于O85时)粉砂、细砂(不包括很湿与饱和时的稍密状态)中砂、粗砂、砾砂和碎石土O32O301 63044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 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 的相应土类取值,
49、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矗 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G B 500 D7的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求 确定时,吼取0;3含水 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率与液限的比值,即d。=w埘 ;4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两倍基础宽度的填土。42一t的计算方法(二)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Oo 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正(容许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足变形要求:工=Mby6+肘dy。d+肘。ck(425)式中帆、帆、M。承载力 系数,按表425确定;6基 础底 面宽度,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于砂 土小 于3m时按3m取值;c。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
50、内土 的粘聚力标准值w w w.w e b o o s.c o m。J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o o9年版)表 425承载力 系数 M:、M:、帆土的 内摩擦角标 准值 机(。)肘bMdM。0246810】2】4l 6I82O2224262 830323436384O0O03006010O14O18023O29O3604305 l06 10801101 4 019026O340420500580】0o1l 21251 391 55l7 31 942l 724 327 230 634438743749 355963572 1825944l 08431433235 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