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手段讲授古代汉语文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现代手段讲授古代汉语文字.ppt(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用用现代手段讲授古代汉语现代手段讲授古代汉语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古代汉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课程安排第一节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汉字的结构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1、结绳说2、仓颉造字说3、图画说秘魯印加人的結繩記事仰韶期遺址的骨契圖形二、汉字的结构与发展象形:是照著事物的大致輪廓用線條描繪出來的造字法。如:日水(一)、“六书”简介1、象形古人將漢字的構造規律歸結為六種條例,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是造字的原理,稱為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兩項是使用的方法,稱為用字法。前四者為最基本,所以現在重點介紹這四類。
2、如凶字以地上有一深坑,走路的人沒看見而掉進抗裡,從而表示那種驚嚇的感覺和危險。如凶字以地上有一深坑,走路的人沒看見而掉進抗裡,從而表示那種驚嚇的感覺和危險。2、指事指事:遇到有些無形可畫的事理(抽象意思)時,就用一些象徵符號,或用已有的象形字加上別的符,合起來去說明事物的特徵。如:上、刃。如中字以一根棍子從圏成圓圈的器物中穿過,以把中間的意思表現出來。3、会意:將兩個或以上的象形文的意思總合,去表達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方法。如:將日和月合起來便是明。如步字加上水旁,便成了徒步過水的涉字。涉形聲:將形符(表示意義的符號)和聲符(表示讀音的符號)組合起來形成一字,以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如河、江等都是
3、形聲字、其中(水)是形符,可、工都是聲符4、形声青色給人的感覺是舒服的、美好的,所以古人造字時,就以青表示美好的意思,而以它作為聲符,也有美好之意。如清:形符為水,指淨澈的水。如請:形符為言,指有禮貌的話5、假借1.1、說明:語言中有些詞有音無字,借用它已有的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2、示例:自原是鼻的象形字(象鼻之形),假借來記錄自己的自。莫原是暮字的會意字(日在草莽中,以示太陽下山),借來表示否定副詞莫。6、转注1.說明: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指形似、音近、義同的一組字彼此互相解釋。2、示例:考、老兩字同在老部,讀音相近,意義相通。考字的解釋是老;老字的解釋是考,所以是一對轉注字。三、汉字形体结
4、构的文化功能(一)从“娶”“婚”“妻”等字的结构看古代的婚俗“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取”为“娶”)“取”的甲骨文为其字左边为耳朵形,即后之“耳”字,右边为“又”,即人的手。金文“取”为篆文为从耳,从又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易“上九,匪寇昏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说文“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婚”最初写作“昏”。“昏”的甲骨文为其下为“日”,其上为“氐”,“氐”即“低”也,即落下的意思。说文“昏,日复也,从日,从氐,氐者,下也。诗经“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经“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昏”为“婚”)刘申叔古政原始论:
5、“其行礼必以昏时者,则以上古时代用火之术尚未发明,劫妇必以昏时者,所以乘妇家之不备,且使之不复辨其谁何耳。说文“婚,妇嫁也。礼,娶妇以昏时,古文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妻”的甲骨文为一个女子飘散着头发跪坐着,一只手伸向她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起。会意字。“妾”的甲骨文为一个面朝左跪着的女子,头上有刑刀(辛)的符号。“妥”的甲骨文为一只大手按住一个跪着的女子,表示制服了她。(二)“美”“尾”与远古服饰审美的演变“美”的甲骨文其字形下从“大”,“大”是正立的人形,头上戴着羊角或羽毛之类的装饰物。“尾”的甲骨文像一个人长了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人头上的兽角毛羽和臀后那毛茸茸的东西,不是人体的一部分,而只
6、是一种服饰。认为:头饰和尾饰最先是狩猎者为靠近猎物所做的伪装,而后成为巫术和舞蹈的道具,随着其审美价值的认可,它们才成为一种服饰。1、“美”“尾”与远古狩猎巫术舞蹈服饰的渊源关系“羌”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头上戴着羊角状的装饰物。于省吾解释说:“原始社会早期,人们为了猎取野兽,往往披皮戴角,装扮成野兽的样子,以便接近于野兽而射击之。显然,甲骨文“羌”的字形表现了远古时期一种常见的狩猎方法化装诱捕狩猎。乌丙安民俗学丛话:“自古以来,哨鹿是猎鹿的妙法之一。发现鹿群,猎人一边举起假鹿头,一边吹起牛角哨,学着呦呦鹿鸣,鹿群便聚来,然后射取。说文:“羌,西戎牧羊人也。”羌是游牧民族,他们擅长狩猎。为了突出羌人
7、擅长狩猎的特点,已经进入农业社会的华夏先民就用化装诱捕狩猎的猎人形象戴兽角的人形表示游牧民族“羌”。诗经:“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诗关雎序:“美,谓服饰之盛也。”第一,喜欢装饰的女子对头饰习俗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舞台艺术对头饰的继承和发展;第三,古代官服对头饰的继承和发展。尾饰习俗,主要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流传和发展。说文:“尾,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然。”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刻画其身,象龙纹,衣著尾。”太平御览四夷部西南地区濮人“尾著龟形,长三四寸”。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苗俗“高辛氏以女配盘瓠,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
8、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诗经“琐兮尾兮,流离之子。”郑玄注:“琐、尾,少好之貌。”“少好之貌”就是美貌。2、“美”“尾”与先民审美观念的变化首先,尾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由美的装饰逐渐降为奴隶身份的标志,标志着低贱、丑陋和愚昧。第一,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必然造成各地区人们观念的差别。第二,古代战争中,常把俘虏做奴隶使用,而俘获的奴隶常常是戴有尾饰的异族人。“仆”的甲骨文其字形是一个奴隶手捧簸箕盛土的形状,他头上有刑刀(辛)的记号,还穿着有尾饰的衣服。“象人坐而两手奉箕簸扬之形,甲文中戴辛系尾之人,虽不能遽定为汉世之南蛮,要之必为异族,殷人俘虏之以供操作。”(朱芳圃)“古者以罪
9、人为臣仆,亡国所虏,亦以为臣仆。仆的地位身份非常卑下,为了与他人有区分,以至著特异的服饰,这样的习俗,在今日世界各国,也仍然可见,并都明显地具备辨识身份的功效。”(俞美霞)其次,“美”的字形讹变和说文释义,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变化。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段玉裁注:“甘部曰美也。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引申之凡好皆谓之美。羊大则肥美。”(三)“姓”“氏”与人类血缘关系姓,是一种代表个人家族的特定符号,就是用以别婚姻的一种符号。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姓之本义谓生,故古通作生,其后因生以赐姓,遂为姓氏字耳。”“姓”的甲骨文作从女从生,会意字。说文女
10、部:“姓,人所生也。”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生民聚生群处,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氏”甲骨文作林义光文原:“本义当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义引申。”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顾炎武日知录:“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二、汉字的形体演变1、甲骨文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寫或刻在龜甲、獸骨之上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因為那時人們用被灼燙過的甲骨上的紋絡來判斷事物的吉凶。占卜完畢,就將占卜的時間、人名、所問事情、占卜結果,以及事
11、后驗証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顯特征的甲骨文。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書墨書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滿朱砂,其字體與今不同,因此難以辨認。現已發現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個。經過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們分析、判斷,能夠辨認的已近兩千。這些甲骨文字,多為從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文字,許多字的筆畫繁復,近似于圖畫,而且異體字較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2、金文金文是雕刻或鑄造在青銅器皿上的文字,常載于各種彝器、樂器、兵器、度量衡器、鑄幣、銅鏡和金屬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載文數量最多。各種器物上的文字,較之甲骨文長且完整。字數少者數十字,多者數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載字二百九十一個
12、。3、篆文小篆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所創。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其疆域廣而國事多,文書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雜,不便應用加之,原有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書不同文,寫法各異,亦亟待統一。乃命臣工創新體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就大篆省改、簡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筆致遒健之意而名之。篆書又分為大篆和小篆,是漢字書體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大篆在中國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對文字學的貢獻而言,以史籀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它始變古文,別創新體,以趨簡便。著有大篆十五篇。大篆是相對于小篆而言的。4、隶书隸書始為秦朝程邈所作
13、。程邈本為秦朝縣之獄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陽獄中。他在獄中苦心覃思十年,損益小篆,作隸書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納用之,遂拜其為御史。當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務多端,文書日繁,記錄事務單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種比小篆更為省簡、規范的文字,以便于書寫和鐫刻。由于當時改簡小篆為社會亟需,勢在必行,致使隸書這一比小篆規范得多的新的字體應運而生,得以面世。5、楷书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書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書之名則反之。雖然篆書和隸書也有草寫者,以此而論,其工整者亦可謂之為楷,但這里所說的楷書,是指自成一體、現在通用的楷書而言,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的
14、字等。三、作业細閱下面各題,然後依指示作答:1.1、下面的字哪一個不是象形字?日下月木2.2、下面的字哪一個是指事字?材採一鯉3.3、下面的四組字中哪一組全是會意字?刀從休男清苗本采4.4、下面的四組字中哪一組沒有形聲字?刃武桂爬芬詢鷗嶺5.5、下面的字有的是形聲字,有的會意字,現將它們分成兩類,下列哪一種分類正確?(1)詢(2)霖(3)帛(4)袖(5)集(1)/(2)(3)(4)(5)(1)(2)(3)/(4)(5)(1)(2)/(3)(4)(5)(1)(2)(3)(4)/(5)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一、古今字(一)涵义(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1、今字为古字的本义而造要腰、责债、莫暮、然燃、止趾、
15、其箕、自鼻、原源2、今字为古字所表示的词的引申义而造昏婚、反返、竟境、景影、取娶、赴讣、解懈、写泻3、今字为古字的假借义而造采彩、隹唯、谢榭、或惑、要邀、栗慄、刀刁、戚慽(三)、古今字的形体1、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有表意作用的形符辟避共供要腰知智奉捧州洲止趾然燃2、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有表音作用的形符网罔自鼻食饲3、改换古字的形符说悦赴讣错措唱倡张胀隔膈徇殉4、改换古字的声符邪耶谯诮蕃藩5、完全改换字形,今字与古字形体上无关战颤伯霸要邀6、对古字略加增损大太不丕母毋闲间二、异体字(一)、涵义(二)、异体字产生的途径(三)、异体字的辨别三、繁简字(一)、简体字的形体来源(二)、学习繁简字应该注意的问
16、题1、同形字2、同音替代字3、几个字共简化为一个形体第二章词汇第一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一)、涵义(二)、探求本义的方法(1)、根据说文解字1、据形索义(2)、根据古文字来甲骨文写作是象形字,像麦子之形,本义是麦子,如诗经思文:“贻我来牟。”渔甲骨文写作它的形体由和两部分组成,本义为捕鱼。如周易系辞下“以佃以渔。”明甲骨文写作其形体由和两部分组成意为“日”“月”带来“光明”。如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旦甲骨文写作由“日”和下面的横线组成。横线是抽象的符号,表示地平线。“旦”是指事字,本义为天明,早晨。如商君书农战:“旦暮从事于农。”二、词的引申义(一)、涵义(二)、直接引申义和
17、间接引申义1、直接引申义: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例如:(月)象月缺的样子,本义是“月亮”,人们根据月亮运行的明晦圆缺这种周期现象,把从朔至晦称为一月,因此,“月”产生了表时间的意义。(出)与“入”相对,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后直接引申出“发出”,商君书更法“于是遂出垦草令。”2、间接引申义:由引申义再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意义。例如:息: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如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直接引申出“休息、止息”,周易乾卦:“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引申义中又引申出“灭”,周易明夷:“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为间接引申义。其后又从间接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同样称为间接引申义。(
18、三)、词义引申的方式词义引申有三种方式:1、连锁式引申,是词义的线性引申,由甲义引申出乙义,再由乙义引申出丙义,如此环环相扣,向单方向发展。“绳”的义项关系如下:绳索绳墨正直纠弹惩办2、辐射式引申,是以某一意义为引申中心,向四面辐射引申出众多不同意义的词义引申方式。连锁式引申是词义的线性引申,那么不妨认为辐射式引申是词义的面性引申。如“首”其义项关系如下:人首自首动物的头首要首领又如“引”:开弓拉延长拿引导牵引引退3、综合式引申,是上述两种引申方式的交叉综合,情况较复杂,但又是引申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如“朝”字:早晨朝见一日初朝廷朝向聚会拜见朝代又如“归”女子出嫁回家归属、依附归还死终委任归趋
19、称许自首汇聚藏三、词义引申的规律我们说词义引申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不等于说它没有规律可循。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词引申的规律是:1、从具体到抽象“网”的本义是捕捉鱼类和鸟兽的工具,如“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鱼。”(周易系辞)引申为“广泛搜集”,如“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史记太史公自序)“理”,本义是对玉石进行加工。如韩非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道理。如周易系辞上:“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2、从个别到一般“特”,本义是公牛,如说文:“特,牛父也。”引申为杰出的人才。如诗经:“百夫之特。”四、作业根据字形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并分析其引申方式(酒)(归)(问)(学)(而)(家)(射)(洋
20、)(齐)(放)(老)(去)(不)第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有些词从古到今一直沿用,词义基本没有变化,这就是基本词汇。例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例(1)(2)中,“土”、“山”、“风”、“雨”、“同”、“十二”、“知”、“是”、“女郎”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今天基本相同,这些词不会成为我们阅读古书的障碍。二、古今词义迥异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迥异。不了解其差异,就无法读懂古书。例如:(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其中“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旅客携带的衣物。(
21、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其中“烈士”,古义: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又“揭”、“去”、“绸”、“该”等词。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这类词数量很多,它们的古今词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某种差异。这种“异”,是一种微殊的异。如果不仔细辨别,就会引起误解。这是古汉语词汇中应该掌握的难点。(一)、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的扩大皮兽皮。(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传?”)扩大为人和动植物的皮。醒酒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扩大为醒悟、睡醒。又“江”、“睡”、“菜”等词。2、词义的缩小。词义缩小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外延缩小
22、了,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如:宫住房。(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秦汉以后缩小为专指帝王居室。瓦陶器。(说文瓦部:“土器已烧之总名。”)缩小为覆盖屋顶的瓦。臭气味。(韩非子:“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缩小为秽恶的气味。3、词义的转移。词义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它的主要特点是新义产生后,旧义就不存在了。例如:汤热水;开水。(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转移到菜汤、米汤等。涕眼泪。(诗经泽陂:“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转移为平民。又“百姓”、“暂”等。(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谤中性词。议论;指责。(国语:“厉王虐,国人
23、谤王。”)变化为贬义词,诽谤。爪牙褒义词,得力助手。(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变化为贬义词。走狗;帮凶。又“复辟”、“吹嘘”、“明目张胆”、“祥”等。第三节同义词辨析一、适用范围对象不同例如:人与民、皮与肤、言与语等二、感情色彩不同例如饥与饿、疾与病、征与伐、侵、袭、攻等。三、语法功能不同例如畏与惧、耻与辱、往与适等四、侧重方面不同例如恭与敬、能与得、完与备等五、形状情态质地用途不同例如坐、跪和跽、简与牍等第三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如果有人跟你說:吾乃中國人也。你會做何反應?這種說法是孔子時代古人的說法,現在只能說:我是中國人。現代漢語語法是由古代漢語語法發展變化而來的。二者有
24、許多同異之處,我們學習現代漢語語法時,要注意二者的區別和聯繫。就拿上面的判斷句來說,古代漢語用語氣詞也幫助判斷,現代漢語用動詞是表示判斷。再如,在上古漢語裡,用不等否定詞的否定句有一個特點: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總是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己是知的賓語,放在知的前面。我們現在只能說不了解自己(不知己),不能說不自己了解(不己知)。又如,古代漢語既可以說以一當十、以夜繼日,也可以說一以當十、夜以繼日。除了古代漢語留下的成語之外,現代漢語已經不再使用後一種語序了。另外,之、乎、者、也等許多文言虛詞,在現代漢語中都不再使用了。另一方面,現代漢語也有一些語法格式,如請
25、把門開開、他跑得很快之類,是古代漢語所沒有的第二节词类的活用一、涵义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四、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五、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条件六、名词用作状语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2、方位名词用作状语3、“岁、月、日”用作状语第五节古汉语常用虚词、一、介词和句式认识介词的特点,弄清介词的基本概念。了解介词古今用法的变化,领会概述基本内容。重点掌握“于”、“以”、“为”、“诸”、“与”、“因”等常用介词及兼类现象。二、.连词和句式掌握古代汉语连词的基本概念。依据连词的语法功能,熟悉三组连词的各自用法。掌握表示联合关系的:并列、承接、递进、选择等;表示偏正关系的:因
26、果、让步、假设、目的等。着重掌握四个重点连词的用法,三个凝固结构的用法。三、语气助词和句式熟悉古代汉语语气助词的基本概念。要明确依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所表达的语气将它们分成几类?每类都包括哪些语气助词?要重点掌握10个常用的语气助词,即“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邪”、“耳”等。第六节代词和副词一、代词和句式熟悉古代汉语代词的概念。认真学习古代汉语代词的概述。重点掌握“之”、“其”、“者”、“所”、“或”、“莫”,并相应掌握典型例句。二、副词和句式掌握古代汉语副词的基本概念。熟悉通论中6类副词的概述,把各类代表性副词列一简表。重点掌握“曾”、“且”、“乃”、“非”、“勿”、“毋”、“弗”等常用副词及兼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