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急救工作制度83702精品资料.doc

上传人:无未 文档编号:6857816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83702精品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83702精品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科急救工作制度83702精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科急救工作制度83702精品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1、产儿科合作制度12、急救知识的培训制度、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44、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接出诊及反馈制度97、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08、孕产妇急救转运管理制度11产儿科合作制度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 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高危孕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 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医生共同协商,决 定使胎儿及时娩出还是宫内转运。 、 产儿科每周交班会: 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

2、妇,尤其是高危孕妇的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汇报给产科医生.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医生到场,2 h 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 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儿科医生坚持每天到产科查房,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 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发现危重儿及时会诊治疗,及时阻断了新生儿疾病的发展,必要时转院.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4 小时,尤其是 Apgar 评分低、母有糖尿病、 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

3、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 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 室护理人员,并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 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 HIE 等,儿科医生协 助产科做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儿科成为产科医生坚强后盾。 7、加强培训医护人员的窒息复苏、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早期诊断、新生儿护 理等知识。急救知识的培训制度一、由医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监管,医教科、护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及培训计划并具体实施。二

4、、培训时间:每年对急救小组成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演练。急救培训时间为每年2次。三、培训内容:各种产科抢救常规(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D、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职业道德、急救仪器的使用、心胀骤停人工复苏技术、急性心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合理用血、急救药品的使用等。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凡有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并主持讨论会,全科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二)应由经治医师汇报病情,各有关人员作好准备,认真进行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三)如病情危重,不允许参加人员有时间作发言准备,参加人员亦应认真

5、负责,各抒己见,求得比较确切的诊断及较恰当的治疗方案。(四)讨论由经治医师记录,科主任总结,明确诊断意见、治疗方案,以便经治及主治医师执行.死亡病例讨论(一)凡死亡病例都应在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要及时讨论。(二)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或分管业务副院长参加。(三)讨论重点是诊断、治疗经过及抢救措施、护理等各方面是否正确,经验及教训等,讨论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主持医师审查,并签字记入病历。(四)死亡病历应如实详细记录,事后不得涂改、补充。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一、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

6、迷等抢救,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形式及时报告医教科或分管业务院长。二、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教科及业务副院长,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三、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并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四、科室应指派专人向医教科及医院领导书面汇报抢救情况,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凡是报医教科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五、如未履行医院的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当事人追究责任。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

7、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不必要是技术纠纷。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各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按照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执行。一、管理制度、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2、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组织相关专业医师召开术前讨论会,并形成剖宫产手术专题意见书备案。3、严格执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

8、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产科医生实行4小时值班制,成立由业务院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和新生儿抢救小组。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及患者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手术情况知情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二、保障措施:1、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2、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加强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主动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宣传,消除产

9、妇的恐惧、紧张情绪。4、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5、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7、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8、妇产科、孕妇学校负责向孕产妇及家属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危害。孕妇住院分娩时,产科人员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大力宣传自然分娩,消除孕妇的紧张心理,减少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难产.9、妇产科负责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把自然分娩的适应范围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

10、手术指征等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剖宫产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技术,熟练处理剖宫产术中的异常情况,如胎儿娩出困难、术中大出血、羊水栓塞、子宫切口撕裂等。提高产科水平和质量,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率控制在45以下,每超过个百分点,罚科室0元。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年 月 日接出诊及反馈制度1、产科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应积极主动的态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病情稳定后接回急救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义转入我院的孕产妇,急救中心人员应积极组织抢救,制度治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并做好危重孕产妇抢救记录集总结.3、对转诊病人入院时情

11、况、治疗经过、出院时情况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反馈到村、乡级卫生院,对产妇进行产后随访,保健指导,以利于产后康复.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1、每次分娩都有一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2、多胎分娩的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3、复苏小组的每名成员均应具备复苏技能,新进助产人员按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助产工作。4、检查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5、新生儿娩出前要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妇产科人员要提高新生儿窒息的预见性,对高位妊娠的产妇要提前10分钟通知新生儿科医师到产房或手术室,组成复苏组,进入复苏应急状态。6、紧急情况下由手术室或产房人员通知儿科

12、医师到场参加抢救,讲清楚地点及窒息程度,下级儿科医师遇到一些复杂问题,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参加抢救。7、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是窒息复苏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一般要求1-0秒内完成,对有插管指征的,其熟练程度如何,决定抢救的成功及预后,除儿科医师外,所有产科及麻醉科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并应用。、对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要做好相关记录,其中新生儿科参加抢救的中、重度新生儿要由新生儿科医师书写抢救复苏记录.孕产妇急救转运管理制度一、转运患者前,应先与接诊医院联系,让接诊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负责孕产妇转运的妇产科或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必须持有执业证,有单独处理孕产妇急救的能力。二、转运孕产妇时,应准确填写转诊单. 携带必备的急救药品、器械和产包等。三、为需要转运的孕产妇,建立绿色通道,以尽快安全到达妇产科、手术室。四、在转运途中要及时处理孕产妇出现的急诊症状,关心、体贴产妇,最大限度的减轻孕产妇的痛苦。五、转运的孕产妇要及时登记,建立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健康状况.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