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会讲话稿与区委班子环保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合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会讲话稿与区委班子环保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合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会讲话稿与区委班子环保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合编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会讲话稿同志们:9月3日,市专题召开了环保委第五次(扩大)会暨迎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推进会,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组已经明确9月上旬将入驻,开展为期10至12天的专项督察。今天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明确三项任务:一是按照中省生态环保督察要求,全力推进问题整改;二是夯实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整改成效;三是对标督察要求全力做好迎督工作。三项工作都是重大政治任务,时间紧、要求高、责任大,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有半点含糊,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坚定坚决完成任务。
2、刚才,同志就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迎检提出了工作建议,同志对做好全市迎检工作作出详细安排、提了很好的要求,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在省环保专项督察期间,不打板子、不被追责。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一、务必将迎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的“大幕”即将拉开,这次督察既是对环保工作一次“大检阅”,也是对生态环保的一次“大推进”,对此请大家要正确认识、客观面对,做到三个“要”。一是认识要清醒。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印发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环保督察是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建设美丽中
3、国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生态环境保护更多是责任。大家要进一步高政治站位,把迎督工作及问题整改作为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二是方式要掌握。新一轮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在内容、形式、手段上均有新变化,特别是在正式进驻前督察组已提前开展暗访暗查收集情况,进驻期间将采取资料调阅、个别谈话、现场核查等方式开展督察,同时引入无人机、快速检测等科技手段,全程拍摄视频资料,制作督察视频,在反馈会上播放。三是方法要领会。本次督察坚持“
4、四不两直”原则,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督察以暗访暗查为主,配合走访问询、受理举报、调研座谈、案件交办、线索移交等形式开展。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请大家要紧紧聚焦督察的新形势、新变化,强化学习、科学应对,绝不打无准备之仗。二、务必将迎检准备做得细之又细会上,给大家发放的文件,都将是新一轮环保督察关注的重点,请大家要聚焦这些问题,从抓细节的角度入手,强力推进整改、如期整治销号。同时,这里就做好迎检工作请大家关注三个细节。一是迎检准备要细。一方面,工作力量要配强。市环委办已经制定了迎检工作方案,明确了由我任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乡镇部门为
5、成员的迎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综合协调、信访办理、现场工作、追责问责、宣传报道5个工作组,请各工作组人员按照方案,立即到岗到位,全力推进工作。二方面,工作机制要完善。生态环保督察有一套法定程序,必须严格遵守,要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请各迎检工作组要及时落实督察组指示,及时协调意见分歧,及时掌握督察动态,有序推进迎检工作。三方面,信访舆情要管好。从去年接受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经验看,我市提前预判、提前处置、提前化解,取得较好成绩。请大家要在此前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处置举措,力争将群众信访化解在当地。会后,市环委办要每天调度市内信访问题处理情况,每天通报问题处理情况。
6、二是问题整改要细。这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明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督察内容,这四个方面内容也是我市当前正在强力推进的生态环保重点工作,这些工作任务我们已经反复研究、反复调度、反复部署,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确保实效。这里,我再重申三项要求:首先,要坚持分类施策。对整改进度缓慢的,要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确保按期完成整改,决不能出现逾期的情况;对因客观条件限制短期无法完成整改的,必须拿出督察组认可的、具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和形象进度。特别是要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对整改销号的问题,市整改办务必严格开展现场核査,加强把关核实,确保上报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根据当前掌握的情况,我市整改任务特别重的3
7、个项目,都是今年12月底必须交账的环保项目,请大家按照进度和要求,不讲条件、不谈困难,年底确保交账。其次,要确保整改质量。质量是环保问题整改的生命线,在当前整改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更要警惕“萝卜快了不洗泥”,决不能降标以快、降格以求。各地各部门在整改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国、省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坚持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加强整改全过程监管,确保经得起督察和历史的检验。最后,要严防反弹回潮。环保问题整改决不能认为销号就万事大吉,更不能完成整改任务就置之不理。中、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先后组织了“回头看”,而且确实发现了许多“死灰复燃”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健全完善已整改问题“回头看”“回头改”的
8、常态机制,下大力气清除可能引起问题反弹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做到一次整改、长期见效。三是衔接沟通要细。要注重对上对下沟通协调工作,特别是在迎检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端正的工作作风,重点要做到三个“决不能”:一个是决不能推拖绕躲。各地各部门要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督察组提出的要求、布置的工作必须履行首办责任,决不允许“一问三不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借故不到现场、晚到现场”等情况发生,决不允许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以任何形式抵制、影响、干扰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尤其是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要照单全收、边督边改,切实做到不推诿、不回避。二个是决不能弄虚作假。“表面整改”“假装整改
9、”“敷衍整改”历来是生态环保督察的大忌。我要提醒大家,省上已经在进驻前对阆中开展了暗访,对有关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掌握,各地各部门务必坚持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解决了多少问题就是多少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做到坦坦荡荡接受检查、实实在在抓好整改。特别要严禁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搞整改,严禁通过“来了就关、走了就开”“白天关、晚上开”等方式搞应付,确保各项工作实打实、硬碰硬。三个是决不能搞“一刀切”。各地各部门在迎督准备过程中、问题整改过程中,都要注重方式方法,处置问题要依法依规、有理有据,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简单关停、一拆了之。对于与民生相关且经过短期整改能够达标的
10、,一定要督促整改,达标后尽快恢复生产;对于那些没有手续、没有资质、破坏严重、管理混乱的违法违规企业,要坚决关停、决不手软。三、务必将迎检责任压得实之又实纪律严明才能决战决胜、决战全胜。对在督察工作中落实责任不力、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地方和部门,特别是在迎检工作中造成不良后果的,一律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到位,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一是规矩必须喊明。一方面,目标必须明确。去年,我们迎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件全市排位第6位,名次居中,今年信访件位次只许中靠后,不许靠前,要把“干成事、不出事”做为最大底线,各地各部门都要对标对表、加力加压,绝不允许破底线、拖后腿。二方面,作风必须过硬。要坚持最严
11、厉的标准、最严格的要求、最严肃的纪律,省生态环保督察期间,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领导、有关人员和各工作组成员,暂停一般性休假请假、暂停一般性学习培训、暂停一般性外出考察。三方面,纪律必须从严。问题整改和迎检工作是政治任务,谁要胆敢在整改和迎检工作中说假话、作假事、报假账,必遭天谴、必买大单、必付惨痛代价!二是履责必须到底。一方面,各级领导必须带头。市领导要坚持以上率下,特别是近期要抓紧督查分管系统的迎检工作,对包案的中省环保督察案件要认真开展“回头看”,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各乡镇、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既挂帅、又出征,做到关键问题亲自协调、重大问题亲自把关。二方面,各个方面必须协同。迎接省
12、生态环保督察,不单单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事,必须要明职责、明分工、明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履其责、各尽其力,相互衔接、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同心同向的强大合力。三方面,督导执法必须严格。市纪委监委、目标办、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必须坚持每日一督查、每日一汇总、每日一通报,实行现场交办、挂牌督办、专案盯办,对乱砍滥伐、偷排偷放、未批先建等违规违法行为,该整改坚决整改、该关停坚决关停、该取缔坚决取缔、该罚款坚决罚款、该法办坚决法办。三是保障必须到位。一方面,人员必须保障。各单位要服从迎检安排,做好工作调配衔接,选派业务骨干加入各迎检工作小组全程参与备检,不得中途换人,防止断档错层。二方面,资料必须保障。省
13、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方式多样,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督察组要求,做好软件资料准备,第一时间保障,不得延报、误报、错报。三方面,服务必须保障。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周到服务,做好生活保障、后勤保障、安全保障等工作,为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同志们,大战当前,迎接省生态环保督察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我们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取胜的攻坚精神,迅速行动、全力以赴、一抓到底,确保省生态环保督察全面达标,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2022年区委班子环保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根据省环保厅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全市环保系统警示教育工作安排,我们深刻汲取近期
14、发生的破坏环境案件和环境违法问题的教训,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各项突出问题,深深感到,一些环保突出问题仍然存在,生态环境治理距离省委、市委的要求,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治站位不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做好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X书记调研时提出以治污倒逼转型,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闯出环保品牌的明确要求。市委也把“生态强市”确定为“X”发展战略的重要目
15、标。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从领导精力、工作措施、投入保障等多方面向环保工作倾斜,纵向比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横向看还有很大的差距。去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在全国重点监测的X个城市都处于落后位置。按照中央、省委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PM2.5浓度要比2015年度下降18%以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下降15%以上,空气优良天数80%以上,重污染天数下降25%。从我们现在工作基础看,实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特别是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上,虽然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会议、干部大讲堂等形式进行了学习,对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了贯彻落实,但对
16、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精髓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把握得还不够精准、领悟得还不够深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得还不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了解得还不深入、不透彻。(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当前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和要求下,在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作风不实、跟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环保调研方面。今年以来,班子成员经常下基层查环保,但往往是提前安排,调查研究不深入、不细致,发现的问题少,对真实情况掌握不清。在问题整改方面。对两次督查反馈的问题,我们分门别类、制定方案,积极整改,但受历史遗留等因素影响,个别工作推进速度仍比较缓慢。比如,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移交我区的X件案件中,还有X
17、件没有完成整改,在已完成整改的问题中,整改标准也不够高,还需要持续深入推进整改。(三)环保压力传导不够。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不断加大环保追责问责力度,X年X月以来,全区因环保工作问责X人,其中党政纪处分X人,应该说力度也不小。但从现在情况看,仍有一些乡镇部门、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到位,推进落实不到位。环保主体责任还没有完全压紧压实,压力还没有完全传导下去。一些干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体现到作为中;一些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片面强调客观制约因素,主动作为不够;一些干部执行力不强,同样一个问题三番五次要求,总是不能按要求落实到位、整改到位。虽然之前多次召开专题会、问题
18、乡镇现场会进行强调,并对环保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乡镇进行了集体约谈,但仍然有个别干部对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工作落实不细、不到位。(四)环保倒逼转型力度不够。从省市层面来看,都把产业转型放在异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虽然我们严格按照省市部署,在环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要求来看,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对照中央和省市关于转型发展的文件要求,我们对相关精神领会得还不深、思考得还不充分,还没有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环保强、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二是产业转型步伐不快。我区作为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工业结构偏重、能源
19、结构偏煤等粗放发展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生态建设滞后等原因,环境保护的屏障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比如,我区的工业结构仍然偏重,“煤化冶电”四大行业仍然占到工业总量的X%;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焦为主,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居民取暖使用煤炭的比例也很大;运输结构仍然以公路为主,是道路扬尘污染的主要成因。三是转型项目建设力度不大。今年我区重点建设项目有X个,其中转型项目X个,占到X%,截止X月底仅完成计划投资的X%,还有一些项目没有开工建设,在转型项目上推进力度不大、进度不快、措施不强、服务不够。(五)环保治理分析研判不足。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和压力,区委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0、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但对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工作底数掌握不全面。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摸底排查,但对一些情况掌握得还不深入具体。比如,在“散乱污”企业治理上,去年我们查找出“散乱污”企业有X家,但在今年X月份市环保督查中,又发现“散乱污”问题企业X家,之后我们按照省市“散乱污”企业的认定标准,再次认真摸排,目前确认X家,说明我们对工作底数掌握的还不够全面,有些工作还比较滞后。二是科技力量支撑不足。科技治污力量非常薄弱,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环保技术装备落后,运用科技手段精准治污的意识还不够强,必须积极借鉴、补齐短板。三是治理合力凝聚不够。为推进环
21、保治理工作,我们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工作推进中还有个别部门履行环保职责不到位,总认为环保工作是环保部门的事,各说各话、各干各事,没有形成合力。比如,虽然我们设置了X余名基层网格员,但网格化监管体系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散乱污”企业排查上反馈还不够及时。二、问题原因及剖析上述问题,固然有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围绕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重要论述,鲜明提出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宁可牺牲点GDP,也要把环保指标提上去。但在实际工作中,
22、一些干部和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认识不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领会不透,加之去年年底环保解限以后,一些干部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在贯彻新理念上拧的不实、悟的不透,没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学用上贯通、知行上统一。二是作风建设抓的不实。过硬的作风是做好环保工作的保障。面对当前异常严峻的环保形势,部分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不深入、不扎实,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缺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劲头。前面提到的环保整治进度缓慢、标准不高的问题;清洁取暖、“散乱污”企业底数不清的问题等等,说到底还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上的滞后,在干
23、部教育、管理、监督制度体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倒逼转型力度不够。偏重的工业结构和偏煤的能源结构是目前环保问题的主要成因。彻底根治环保问题,关键是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实现绿色发展。对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我们在转型发展上仍然存在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效果不好的问题。部分干部对转型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新产业、新业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系统,缺乏前瞻性思维。同时,严峻的环保形势又对我们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转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在产业转型上下更大的决心加以推进。三、下一步整改措施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的决策部署,立即进行整改,强化治污攻坚,以环保倒逼转型,努力
24、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学习,提高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把法治理念贯穿到环保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最近开展的“坚决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主题党日活动,把环保工作和责任覆盖到全区,落实到每个党支部,精准到每名党员;加强环保治理的舆论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讲政策,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观念,争取群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员参与的环保治理氛围。二要铁腕治污,倒逼转型。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不动摇。围绕中央提出的“三大任务”“七大攻坚战”等
25、目标及约束性指标(七大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攻坚战),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坚持问题整改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和省市历次环保督查发现反馈问题的整改力度。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整改成果;对还没有完成治理的,加大力度,限期整改,确保早日整改达标。坚持综合治理不动摇。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重点抓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清洁取暖改造、散煤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作,提升污染治
26、理整体水平。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前沿产业,以产业转型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三要传导压力,扛实责任。牢记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全面实行区四大班子包联环保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出台关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生态环境治理一线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强化环保督查。加大“四不两直”环保检查巡查力度,进一步健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机制,以生态环境部强化督查为契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肃责任追究。严格落实省市区相关问责办法,开展联合执法,对在环保工作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进行严格问责,倒逼工作落实,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