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反思(共7课)(2022).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6856470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反思(共7课)(20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反思(共7课)(20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反思(共7课)(20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反思(共7课)(2022).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本课是第二单元第1课,要求学生观察恐龙模型,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具体表现在比较高矮、胖瘦、长短、轻重方面,同时根据比较的方法给恐龙模型排队,体现“公平比较”。活动材料:材料: 带有标号的4种恐龙模型、纸架自备材料:学生自带的尺子、活动手册等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用侏罗纪公园短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定格最后的图片追问: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当学生回答后再次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能说到从高矮、长短、胖瘦区别恐龙的大小,为后面探索部分打下基础。注意:这部分是语言描述,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二、探索1.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这部分用恐龙模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

2、式,让学生先观察4只恐龙模型谁大谁小,再动手比较。1号和2号恐龙学生用眼睛看,很容易发现1号恐龙长,2号稍短,3号和4号不容易区分。有了前概念,引导学生搜集证据,动手比较谁长谁短,再根据比较的结果给恐龙排队。有了前面的“帮”,在比较高矮时,我采用了“扶”,同样先观察,谁高谁矮,再动手比较。第一个班活动前我强调了活动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没有强调小组分工合作,导致活动中有的小组只顾玩恐龙模型,有的小组还问我:老师,我们的恐龙不够分!在后面的班级,活动前都要强调小组内分工合作,比赛哪个小组能用更多的方法给恐龙模型排队,同时要记录结果。2.比较纸架的高矮、长短有了前面的“帮”和“扶”,

3、给纸架比较时,我完全采用了“放”,学生自己去观察,动手比较。很快就得出结论:高矮不同、长短不同(宽窄不同)注意:1.比较恐龙的大小不仅仅就是比谁大谁小,还要比较谁比谁大,给它们排队。2.强调活动材料是小组内一起活动,不是一人一个恐龙模型玩。3.科学活动学生很喜欢,强调学生轻声交流,培养学生静心实验的好习惯。三、研讨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分享小组内给恐龙的排序的结果以及这样排序的理由。注意:一年级孩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在学生分享时,强调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有不同的发现再补充。四、拓展播放小朋友比较自己玩具的视频,再次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明白比较需要公平。2.起点和终点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

4、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明白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对起点和终点有初步的意识,在生活中也有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本课有以下2个活动:1.小组内比赛青蛙跳远,选出冠军青蛙2.全班比赛哪组的青蛙跳的最远活动材料:材料:塑料青蛙、纸袋、剪刀、蜡笔、手工折纸材料准备的特别充分,可以选用卡纸折纸蛙,也可以用准备好的塑料青蛙,本课我选用了塑料青蛙。活动过程一、导入本节课我采用的游戏导入:找2位同学到讲台前比赛跳远,赛前不强调要同一起跳线,让其余学生观察,谁跳的远?注意:活动中会出现以下现象:2名学生在同一条起点线上起跳,这时问其余学生谁跳的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会说出理由,他们有的会说离起跳线最远的那个跳的远一些,这样很好的进行起点和终点的教学,明白如何确定起点和终点。这样学生还是没有理解到要比赛谁跳的远,要在同一起点的重要性,这时老师可以加入比赛,不在同一起点起跳,比另2名学生要远,这时再次追问:谁跳的远?这时有的学生会说老师跳的远,因为超过了前2名同学;也有同学说老师“作弊”了,没有在同一线上起跳,不公平。这样要想公平公正的比赛,同一起点起跳很重要。二、探索活动一:各小组内比赛,选出跳远冠军青蛙1.视频播放指导学生如何让青蛙跳起来2.追问,如何知道青蛙跳了多远?这时尽量让学生说,他们会说到很多活动的注意事项,老师再指导学生纸袋的用法,最后用

6、PPT呈现活动步骤。小组活动选出组内的冠军青蛙,分享,你是怎么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得出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远的距离。注意:1.青蛙终点的确定可以用PPT呈现多种青蛙跳跃后的多种形态,让学生去确定终点,可以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出现偏差。2.纸带测量时提醒学生纸带的一端对准起点线。活动二:全班青蛙跳远比赛通过活动一学生已经明白了如何去比较青蛙跳的远近,选出组内冠军青蛙,这时再让各小组组长、操作员带领自己组内的冠军青蛙到讲台前比赛,这时台下的学生看不清楚比赛的场面,可以用投屏的方式现场直播,选出班级冠军青蛙。3.用手来测量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知道不好直接测量的物体可以借助纸带帮忙,完成

7、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本课有以下活动:1.认知“拃”2.测量课桌的高度材料:纸带、剪刀、蜡笔本课我采用谈话的方式进入主题,问学生要想知道课桌有多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很多班级最先说到尺子,再次追问,除了尺子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测量?有说用手臂的,也有说用脚的一个班的孩子说到拃,给了我小惊喜。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她说奶奶给她做衣服前都要用手量她的背有几拃长。活动一:认知“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1拃。活动方法:先课件出示1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接着老师示范,学生举起手跟着做,然后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是不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活动反思:上课前我认为这一部分学生是最不容易出错的。在巡视时发

8、现,有的同学比划的是大拇指和小拇指之间最大的距离;还有的虽然手指正确,却不是最大的距离。后面的班级我都在小组内找到做正确的孩子,让他检查小组内其余孩子是否做正确,如果不正确就教会他。活动二 :测量桌子的高度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经历“预测用纸带比量桌子的高用手测量纸带”的探究历程活动方法: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1拃的长短目测课桌大概有自己的几拃长,接着用纸带去匹配课桌的高度,做好标记,再用剪刀剪下纸带,最后用手去测量纸带的长度。活动反思: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最开始我把用纸带比量桌子的高和用手测量纸带2个小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活动,我发现学生匹配好纸带后在测量纸带时就忘了测量的注意事项,教室很吵;后面的班

9、级我就把这2个小活动分开,讲完一个活动要求让学生做一个活动,我发现这样课堂就有秩序多了。学生在用纸带比量桌子的高这一活动,在确定起点时,有学生喜欢把纸折一段,这种情况提醒孩子做好标记。告诉他们测量完后做好统计,写上小组测量的结果。当所有小组把活动结果贴到黑板上,各小组汇报测量的结果,引导他们发现:课桌的高度一样测量的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多数孩子都能说到手的长短不同,测量的结果不同;也有说到测量不标准,出现了误差。课后我把孩子们和课桌匹配的纸带比较了一下,发现纸带的长短有细微的差别,这不影响他们得出活动结论。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上节课学生学会了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物体,知道手的大小不同测量结果

10、也就不同。本节课学生将使用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数。本课有以下活动:1.在4种材料里选择2种物体来测量2.测量书和课桌的长度材料: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橡皮、纸带说到材料,我不得不说准备的太充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材料进行活动。小棒都带有磁性,方便学生操作,考虑的太周全了。纸带真是太万能了,第二单元大多数的课都会用上,建议可以稍微配多点。本节课我采用复习的方式进入课题。复习上节课用拃来测量同样的物体,结果不相同。追问学生,要想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物品进行测量?引出用固定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随即追问学生

11、哪些物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反思: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要想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就要选择固定长度的物体来测量,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个固定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标准单位。学生在说身边哪些物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时,会说到很多固定长度的物体。当有学生说到用步伐来测量时,其余学生就会反驳说长度不固定。活动一、选择两种物体材料: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橡皮教材给了4种常见的物体,这4种物体各有特点,之所以让学生选择是为了减少测量任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水平,保证一节课时间能完成;2.让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什么样的物体测量更方便,更准确。方法:把4种物体分类别放在一块,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用的物体。更方便的是老师

12、直接把材料安组装好,学生自己选择想要的那一份材料,不推荐。反思:教学这一环节时,建议大家都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让学生选择2种物体进行测量。如果觉得有的班级接受力很强,2种物体很快就能完成,想选择3种物体来测量。建议大家先完成2种物体的测量,完成后发现时间很充裕,可以进行第3种材料的选择。我有一个班就因为课上学生读数很快,活动完成的也很好,于是我就给了他们另外的材料,导致后面的活动完成的很粗糙,研讨比较简单。活动二、测量书和课桌的长度材料: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橡皮、纸带方法:学生用选择好的物体去测量书的长度、宽度及课桌的高度。活动反思:1.活动之前,先教学生用物体测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测量

13、的准确,物体之间要首尾相连,并且要放一条直线。如何放成一条直线呢?有同学提出沿着边沿放,就会很直。这孩子很会动脑筋,点个赞!2.如何测量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但读数却容易出错。巡视时发现很多小组都是操作会了,读数却错了。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先用PPT呈现这几种现象,解释并教学生如何读数,这还不够。再用回形针、小棒来演示多一点、差一点的几种现象,让学生读数,这样训练下学生读数基本掌握。3.课桌的高不好测量,可以再次运用上一节课的测量纸带,因为纸带的长度就是课桌的高度,学生可以直接在纸带上测量。4.我们实验室的桌子特别长,所以整个活动我改成去测量科学书的长和宽以及桌子的高度。活动三、研讨1.这一环节主

14、要是让学生发现用同一种物体测量书的长度时,结果比较接近,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书的长度,结果很不一样。明白用同一种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时,结果可以比较;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时结果不可以比较。2.明白物体和手测量,物体作为测量工具结果更准确。为第五课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埋下伏笔。反思: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最开始用手测量、到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相同的物体测量,到后面的纸带,最后发明尺子,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特点。通过活动,学生大多明白用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结果比较准确。5.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在第4课,学生已经发现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打不相同,之间没有比较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

15、测量时,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带给比较的方便。本课有以下活动: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全班测量的工具2.用小立方体测量桌面的长和宽活动材料:材料:小立方体、透明胶布、剪刀、棉线活动一、选择一种物体作为全班的测量工具活动方法:教师PPT出示小棒、橡皮、回形针、小立方体,让学生说选择哪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统一测量的工具,并说出理由。活动反思:在选择一种物体作为全班的测量工具时,费时太多。在出示四种物体,想引出小立方体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全班测量的工具?多数学生会说小棒,小棒比较长。也有学生说用橡皮,因为橡皮不容易倒,说小立

16、方体的同学比较少,都有自己的理由。只好再次追问:哪一个会让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也更方便呢?大部分孩子会说小立方体,说到小立方体四条边一样长方便摆放;可以重叠、容易放平,比较小,测量结果误差小!继续追问:正因为小立方体小,可测量桌子的长太麻烦了,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然后顺势进入活动二。活动二、测量桌子的长和宽材料:小立方体、棉线、记号笔、透明胶布活动方法:用透明胶布把10个或者5个小立方体捆在一起,成为一个小立方体组,用小立方体组去测量代表桌子长和宽的棉线,做好记录。活动反思:1.教材说的是测量讲台的长和课桌的长,我们讲台和学生的课桌一样长,所以我改为测量桌子的长和宽;桌面的四只角是弧形,

17、不方便学生测量,我借用了棉线,这样学生测量的结果误差会小些。2.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小立方体,一年级学生活动速度慢,他们把多数时间用在捆小立方体上,后面测量的时候比较匆忙。只有少数的小组捆了一个小立方体组,用做记号的方式快速的完成测量。点个赞!后面的班级我都建议采用这样的方法,省时省力。3.在捆小立方体时,多数小组都是10个捆在一起,有少数小组是5个为一组,虽然慢一点,但也能达到快速测量的目标。6.做一个测量纸带本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小立方体测量不规则图形或者更大物体的长度的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难题,让学生借助小立方体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工具测量纸带。本课有以下活动

18、:1.制作测量纸带2.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活动材料:材料:纸带、小立方体、剪刀、透明胶带、塑料桶活动一、制作测量纸带材料:纸带或者印有小方格的纸、小立方体、剪刀、透明胶带活动方法:(可以用2种方法)1.把10个小立方体捆一起成为小立方体组,借助小立方体组在纸带上画小格子,画好后做上标记。2.剪下印有小方格的纸条,把小纸条粘贴好,做好标记。活动反思:1.第一个班让学生借助小立方体组在纸带上画小格子,画好后,做上标记,测量纸带就做好了。这种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不足点是画的格子不标准,导致测量有误差,也强化不了“首位相连”的意识。2.后面的班级,我用了活动手册后面带有小方格的测量纸带,先让学生说说用什么

19、方法把这些印有格子的纸做成一个测量纸带?然后看视频,了解制作测量纸带的方法,再强调首尾相连。每个小组有6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带有小方格的纸带,课上每个学生都做一个测量纸带不现实,就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个测量纸带。巡视时发现还是有学生没按要求活动,导致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纸带的制作。3.活动前,虽然强调了要首尾相连,巡视时发现有同学没有做到首尾相连,需要老师指导。活动二、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材料:测量纸带、小桶、科学书活动方法:用学生制作的测量纸带测量小桶桶口一圈的长度,测量科学书的长和宽活动反思:1.测量桶口一圈的长度时,学生容易去测量桶身一圈的长度,需要老师强调。2.测量科学书的长和宽时,孩子们都

20、能熟练的完成测量任务。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本课是这一单元最后一课,将认识世界通用的标准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将在活动中回顾、总结有关比较和测量的重要概念。有2个活动:1.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异同2.用尺子测量物体活动材料:材料:测量纸带、塑料尺、软尺、卷尺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异同材料:测量纸带、塑料尺、软尺、卷尺活动方法:各小组准备好材料,学生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反思:在观察比较中,学生很容易找到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异同。根据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认识尺子,明白尺子的读数及使用方法。活动二、测量材料:测量纸带、塑料尺、软尺、卷尺、活动手册方法:先介

21、绍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分别用塑料尺、软尺、卷尺及测量纸带测量活动手册的宽,最后分析数据。活动反思:1.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时,学生大都明白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老师可以先示范测量物体,让学生读数;在此基础上,出示错误的测量(不把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在让学生读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尺子的正确测量方法的掌握。2.教材准备的是用塑料尺和软尺测量橡皮的长度。本节课,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卷尺和测量纸带去测量活动手册的宽度。这样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类型的尺子,还可以通过测量数据发现:不同类型的尺子测量的数据一样,而纸带测量的数据不同,尺子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3.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读数时不要求读数非常精确;如书的宽为18.4厘米,只要能说出:18厘米多4就可以,或者比18厘米多4就写成18.4厘米,学生大都能做到。4.卷尺有2面,一面单位是厘米,一面是英寸,在使用卷尺测量时,提醒学生用单位相同的一面测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