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何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肯定:“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在何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开辟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通向现代化的新道路,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
2、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实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中华文明遭受深层次危机,在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碰撞和抗争中蒙尘。从器物到制度,无数仁人志士尝试各种方案救亡图存,都没有实现国家的富强,以至于中华文明本身遭到质疑,认为这种传统文明及其思维、文化是阻碍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要实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和新生就必须实行“ 文明替代” 。类似的文明观在许多后发国家普遍存在。然而,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没有按照这种割裂文明的方式,而是在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文明再造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和
3、中华文明双向互融,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这种现代化道路不再是对传统文明的背离和废弃,而是在将传统文明智慧、资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完成了它的时代化和话语化,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深层力量和活力,实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僵化发展模式。对于后发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一直是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不二选择。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这种后发赶超模式往往会造成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失调,以及由
4、指令性计划带来的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活动丧失活力等问题。新中国在探索工业化道路时就提出不要照搬苏联模式,要“以苏为鉴”少走一些弯路,后发展到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一方面发挥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工业化的体制优势,另一方面又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要素顺畅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总体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较好地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相比传统社会主义僵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利用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强大的制度优势。3.摒弃了西方现代化
5、模式的弊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发展模式,宣扬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然而,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以及由此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先发优势基础之上的,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凭借着这种先发优势对外通过殖民掠夺、帝国征服等方式瓜分世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以及通过不平等的政治经济体系建立诸多类似“中心外围”的关系,掠夺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为其现代化“输血”。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残酷掠夺、剥削本国的农民和工人群体,血腥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所以,西方的现代化进程总是伴随着侵略、剥削和压迫等弊病,以及由于资本主义的无序发展导致
6、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于中国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利用经济全球化等世界体系,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奉行独立自主又开放合作的现代化,是既大胆借鉴西方又不照搬照抄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社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些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也表明了其与过往其他现代化模式
7、的差异。从人类文明的视角看,这种道路、模式所开创的文明形态超越了过往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文明,蕴含了未来人类文明的价值趋向和发展路向,呈现出文明新形态的特质。1.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人类在追求物质丰富、发展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创造了如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等文明形态,然而,伴随着阶级和私有制的出现,这些文明形态在社会物质的占有和分配上总是表现为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掠夺和剥削,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极少数人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的物质财富。在创造了生产力飞跃式发展和庞大物质财富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情况依然如此,甚至更甚。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构成了这些文明形态在物质层面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
8、私有制还将人对物质的需要异化为单纯的直接占有,异化为商品拜物教,导致片面的单向度的人的出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首先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强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这种共同富裕是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强调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9、高度统一的。再次,这种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根据区域、行业乃至个体的禀赋差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分步骤逐渐实现均衡的共同富裕。最后,这种共同富裕推崇“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强调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发展环境。由此可见,“共同富裕”从对“富裕”的定义,到如何实现这种“富裕”,其蕴含的价值、原则和要求都超越了以不平等和拜物教为主要特征的其他文明形态,推动了人类历史向更高阶段的物质文明迈进。2.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民主是推进政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
10、因素。各种文明形态都发展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文明与之相适应,在资本主义文明下,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碎了人民群众身上的人身依附的枷锁,并赋予了其一定的民主权利,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然而,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制度始终是虚伪的、有限的民主。过去,资本主义民主很明显地表现为统治阶级用来欺骗被统治阶级、缝合社会的工具,“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当下,随着资本主义民主进一步腐朽以及民粹主义的兴起,这种“选票政治”反而成为拖累、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走向另一个极端。全过程人民
11、民主作为中国推进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表现为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和全覆盖,是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它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地方首先在于破除了资本在民主制度设计和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体系内部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和行动准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次在于通过“三全” 超越了西方选举民主中公民权利的间歇性“唤醒”,使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反馈贯穿民主实践的始终,以实质民主实践超越传统的“
12、选举”和“ 多党执政” 等民主评价标准,呈现出民主的多样性、具体性。最后在于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民主效能超越西方民主在治理上的失效、失能。中国式民主的突出特点是从不离开发展空谈民主,而是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民主促进国家发展、在国家发展基础上推进民主,在此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由此,民主不再是独立于经济社会发展之外的形式,而是嵌入社会有机体之内,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发展的,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探明了新方向。3.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文明。任何文明的发展都需要特定价值的引领。这些价值最初是基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用以立身以及指导实践的,具有民族
13、性、区域性和历史性等特点。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主要民族、主要国家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相互交往的加深使人类文明开始建立在整体性的世界历史基础上。同时,日趋共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实践,使人类在精神生活上也呈现出更多的同一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滥用了这种同一性,凭借其优势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强权推广本阶级、本民族的思想、价值,认为其是超越一切民族、地域、国别和历史的精神和原则,并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包装为能够成功改造社会的“普世价值”在全世界兜售,甚至不惜诉诸武力,结果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动荡和灾难。在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用什么来引领人类文明新的发展?用什么来增
14、进全人类的交往和合作、减少矛盾和动荡?中国提出“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将其作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构筑的共同价值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区别首先在于它并没有因为同一性而排斥多样性,而是在强调“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 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其共性,揭示人类生活的普遍精神需要。其次,它并没有强制规定实现这些价值的形式和路径。价值和怎样实现、实践这些价值不能一概而论,每个民族和地区独特的历史与现状,决定了其自主的、独特的价值实现、实践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
15、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理念为构建和谐而具有活力的人类文明提供了中国方案。4.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文明。马克思将社会形态的发展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个人全面发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这些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为了生存、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依赖、依附关系,“人与人之间自然血族关系的脐带尚未割断,或以直接的统治与臣
16、服的关系作为基础”。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交往和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第二个阶段主要指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使每个人获得了法权意义上的独立、自由的地位,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并且由于高度发达的分工体系和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使人的能力开始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但是,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化社会又将人变为商品、货币的奴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物的关系,人的“活劳动”受“死劳动”的支配。到了第三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再依赖人对人的支配或物对人的支配,而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人
17、逐步占有了自己全部的本质,成为自身的主人,个人的个性、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增长和物质财富涌流的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社会文明在理念和方向上是属于第三种文明形态的。首先,它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普遍的社会分工和交换,促进了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反对物化、异化的社会关系。其次,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反对资本逻辑对社会的宰制和扭曲,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和作用,规范资本的行为,做到趋利避害。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辩证统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价值追求,不断把文明形态推向更高阶段。5.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生态保护成为全人类的普遍追求,特别是在已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绿色、低碳、环保成为宣传口号。然而,这些不过是资本主义在弥补历史的欠账,以及开辟新的赛道抑制后发国家的发展潜力。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历程中,曾经对生态环境造成过深重的灾难,通过无止境的掠夺生态资源来获得资本的增殖,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同时也使资本家们认识到这种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为推进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走上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然而,一些国家对本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却又
19、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掠夺和污染的基础之上,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掠夺、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出口本国的垃圾等污染物,转移高污染项目等。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文明无法在其自身的制度框架内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其治理成果的代价往往由发展中国家承担。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本世纪初,我国就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对传统的西方工业化道路进行扬弃,做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随后,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步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总体而言,中国在借鉴西方工业化模式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很大程度避免了重复西方走过的弯路,同时又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构筑的生态文明,建立在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合作共赢基础之上,在实现国内“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