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实施元年资管行业在发生哪些新变化?.docx

上传人:Vict****886 文档编号:6855562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规实施元年资管行业在发生哪些新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规实施元年资管行业在发生哪些新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规实施元年资管行业在发生哪些新变化?.docx(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规实施元年,资管行业在发生哪些新变化?核心观点资管新规在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资管行业在严监管下回归本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这半年多时间里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的发展情况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银行理财发展情况:截至2022上半年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29.15万亿,整体扩张态势有所放缓,但净值化转型程度持续提升。产品类型上依然以固收类为主,资产配置上其非标配置占比持续下降,整体依然以配置债券类资产为主,其中信用债配置占比更高,且信用债配置的风险偏好继续下行。具体产品上,现金理财产品进入2022年以来规模和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在

2、同业存单和现金及银行存款上的配置比例均有提高,在债券配置上的比例有明显下降;固收类产品资产配置更加多元;混合类产品配置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占比相对偏高。竞争格局上,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子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已超6成,且其代销的覆盖面也在持续扩大。银行理财市场变化原因及未来展望:变化原因上,“全面净值化”为理财市场变化的主导因素,一方面,3-4月权益市场震荡加剧,叠加后续引发的“股债双杀”,理财市场出现“赎回潮”,导致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波动加大,另一方面,净值波动的加大也驱动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上呈现出信用风险和久期偏好降低的特征。未来展望上,2022年为现金理财整改的最后一年,短期内现金管理类

3、产品规模和收益率或将继续在调整中下降,长期看其在投资范围和销售渠道上仍有特殊优势,在整改到位后或迎来新一轮发展;整体来看,理财市场规模变动本身存在季节性特征,因此下半年的规模扩张速度或会有一定提升,长期来看,银行理财的整体规模或将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但净值化转型之下,市场规模波动可能会较以往更大,配置上的风险偏好或也仍会维持低位。公募基金发展情况: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总体保持扩张态势,但规模季度波动有所加大,其中股票型基金增长几乎停滞,混合型基金规模转缩,而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逆势扩张,其中短债基金增长幅度明显增高。资产配置上,货币基金总体配置更为均衡且变化稳定,而短债和中长债基金配置债券

4、的比例均超90%且仍在持续增长。从具体的债券券种配置看,货币基金配置同业存单的比例超过70%,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金的债券配置品种更丰富,其中短债基金配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比例较高,中长债基金则以金融债为主。杠杆率和久期变化上,货币基金的杠杆率和久期水平一直较为稳定,而短债和中长债基金的杠杆率和久期变化波动较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长债基金下降幅度更大。公募基金市场变化原因及未来展望:变化原因上,2022H1,与银行理财相似,在权益市场的震荡行情之下,部分含权比例较高的公募基金净值遭遇了大幅回撤,一方面减缓了整体的规模扩张速度,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资金转向风险更低的货币和短债、中长债基金

5、,产品结构也出现一定调整。另外,上半年宏观利率走势不确定性较大,部分固收投资者也会选择暂时进入货币和短债基金领域避险,短债、中长债基金相应地也会进行降久期和杠杆以应对未知的市场变化。此外,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也导致部分存款资金转向了货币、短债基金。未来展望上,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预计权益市场终将复苏,公募基金市场规模也将重回快速扩张的态势,同样产品结构也会再度迎来调整,另外考虑到未来数月存款利率或还会进一步下行,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仍有扩张空间,但现金理财产品等竞品的发展或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规模的增长速度。信托:资管新规之下,信托规模已大幅收缩,但目前已逐步企稳。从资金来源角度看,具备“通道

6、”性质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持续压降,而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规模进一步增加,“去通道”效果显著。从功能角度看,事务管理类信托和融资类信托规模下降幅度较大,投资类信托占比已超40%,从资金的投向看,证券市场类项目规模持续提高,合计规模占比已达24%,均体现主动管理能力在持续提升。参考国外发展来看,从融资功能转向资产管理和服务是信托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信托行业发展或将围绕推进标品信托发展和回归信托本源持续转型,但目前信托业务转型之下的差异化优势还有待提升。券商资管:新规之下,规范资金池业务使得券商资管规模大幅压降,截至2022 年 6 月存续规模已降至7.1万亿元,但规模下降的速度已有所放缓。通

7、道类产品规模已在2021年底压降至1.72万亿元,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近90%,去通道进程基本完成。同时截止2022年6月,单一资管计划存量规模占比已不足50%,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为支撑券商资管规模企稳回升的主要原因,主动化转型顺利,也使得固收类产品占比持续提高。截至2022年8月29日,已有14家券商持有公募基金牌照,而当前券商“一参一控”的限制正在松绑,预计未来会有更多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或设立资管子公司,延续大集合改造后的业务,券商资管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保险资管:保险资管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资金,受资管新规影响有限,因此规模稳定扩张。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2022年

8、8月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1年末,参与调研的32家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1.52%。从业务模式上看,专户业务仍为主阵地,“标准化”的组合类产品发展迅速,债权投资计划也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未来发展上,8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发布,奠定保险资管行业制度基础,引导行业深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保险资管行业或将迎来进一步扩张。资管行业未来发展展望:一方面,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理财意识持续提升,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且房住不炒常态化可能驱动居民资产配置进一步转移,或驱动资管行业继续自然扩张。另一方面,养老第三支柱相关政策密集落地,据四川

9、日报报道四川将先行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稳步发展料将为资管市场注入长期稳定的资金。其中养老理财产品规模截至2022年8月25日已经超过634亿,养老目标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截止2022H1已超过1036亿元,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加速落地,养老理财和养老基金都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正文资管新规在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资管行业在严监管下回归本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这半年多时间里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的发展情况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银行理财:净值化时代,步入发展新阶段银行理财发展情况2022年上半年,资管新规全面施行,理财业

10、务转型持续深化,截至上半年存续余额达29.15万亿,较年初仅小幅抬升0.52%,整体扩张态势放缓。从上半年存续规模在各季度的变化来看,2022年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曾在一季度环比下降2.2%至28.37万亿,后又在二季度有所回升。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53家银行机构和25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截止6月底共有存续产品3.56万只,同比下降10.33%,存续余额为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环比增长2.7%,但较年初的29万亿增长仅0.15万亿元,小幅抬升0.52%,总体呈现出增长放缓的态势。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程度持续提升,净值型产品占比已达95.09%,较

11、年初上升2.12pcts。随着老产品的持续压降和净值化新产品的不断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元,占比95.09%,较去年同期增加16.06 pcts,较年初上涨2.12 pcts,同时较资管新规发布以前增长了24.65万亿元,非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仅1.43万亿,占比4.91%,较资管新规发布以前减少了17万亿元。从产品类型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7.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占比也持续上升,已达93.83%。截至2022年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7.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占全部理财产

12、品存续余额的比例同比上升5.65pcts至93.83%;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72万亿元,同比下降41.9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90%;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95亿元,同比下降5.6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2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规模较小,为65亿元。从资产配置看,理财产品依然以配置债券类(含同业存单)为主,达到67.84%,其次为现金及银行存款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其中,投向债券类资产以及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均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理财产品中配置为前三的资产分别为债券类(含同业存单)、现金及银行存款以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分别为67.84%

13、、14.1%和7.1%。从变化上来看,上半年末投向债券类资产余额为21.58万亿元,占比虽然较2021年底略下降0.55pcts,但已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加18.88pcts,整体来看配置占比依然在持续上升,其中同业存单的配置占比有明显的增加,达到14.6%,同比提升1.52pcts。另外,理财产品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也在持续上升,2022年上半年末同比增加3.63pcts,较2021年底的比例增加2.70pcts。非标自2021年起持续下降,截止6月底占比仅7.1%,配置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5.94pcts。2016年中国银监会下发理财监管征求意见稿开始,监管对理财配置非标等资产的限制加大,

14、非标压降为监管的一大重点,导致非标资产的规模持续收缩。2022年上半年非标继续大力度压降,理财产品配置非标资产的量下降至2.26万亿元,配置占比下降至7.1%,较年初的2.62万亿元下降了1.3%左右。在债券的具体配置中,理财产品持有利率债1.65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19%,持有信用债15.29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8.07%,是最主要的债券投资资产,其中优质信用债的占比逐年上升,信用债配置的风险偏好继续下行。截至2022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持有利率债1.65 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19%,较年初的5.81%来看变化较小,主要由于利率债收益率有限,难以满足银行理财的业绩目标。而理

15、财产品持有信用债15.29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8.07%,虽然配置额较年初下降0.06%,同比也下降了2.63%左右,但依然是债券类资产中最主要的配置对象,占总债券资产的比例达到70.8%。其中AA+及以上信用债规模达13.01万亿元,占持有信用债总规模的85.09%,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1.54pcts,较年初增加1.04pcts,信用债配置的风险偏好继续下降。现金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市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金理财新规正式出台后现金理财规模短期内不降反升,而进入2022年,随着过渡期临近,部分理财公司加大整改力度,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有所收缩,现金理财收益率也在持续下降。2021年6月,

16、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过渡期为通知施行之日起至2022年底。由于正式稿中,规定的过渡期较征求意见稿有所延长,投资集中度等方面也有边际放宽,降低了理财管理的难度,因此部分银行采取先扩张、再整改的战略,导致2021年下半年现金理财产品规模反而迎来大幅扩张,年底存续余额同比增长 22.89%至9.29 万亿元。而进入2022年,根据普益标准统计口径,部分理财公司加大整改力度,现金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压降,截止6月底,规模已较年初下降7.23%。此外,由于通知对于现金管理类理财可投资券种的范围明显收窄,久期限制也有所加强,相应所取得

17、的回报有所贬损,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也持续走低。通知也使得现金理财的资产配置比例发生了变化,截止2022年6月,相比于2021年底,现金理财产品在同业存单和现金及银行存款上的配置比例均有提高,在债券配置上的比例有明显下降。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的资产配置比例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现金理财产品配置同业存单的比例为39.2%,较去年年底上升5.27%,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比例为18.12%,较去年年底上升5.03%,可以看到在现金理财新规对投资范围、久期、杠杆率以及估值偏离度的限制更加严格之下,现金理财增配了期限较短、资质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同业存单,以及估值偏离度较小的现金及银行存款。

18、而配置债券的比例为40.38%,较去年年底下降9.92%,一方面是因为存量债券资产中,部分不合规的债券资产已到期不再持有,另一方面久期限制之下,现金理财产品也在主动减少对中长期限债券的配置力量。此外,理财市场的其他细分产品上,固定收益类产品资产配置更加多元,混合类产品配置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占比相对偏高。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固定收益类(非现金管理类)产品配置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同业存单、权益资产的比例为59.0%、17.9%、6.1%、7.6%、1.7%,相比之下配置更加多元化。而混合类产品配置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占比相对偏高,分别为20.61%、16.47%,配置债券类资产占比仅

19、为36.91%。竞争格局上,理财子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已超6成,规模增长速度也显著高于其他类机构,2022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达到91%,且理财公司代销的覆盖面也在持续扩大。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大型银行存续产品 768 只,存续规模1.08 万亿元,同比下降 72.47%;理财公司存续产品 11771 只,存续规模 19.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2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65.66%,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成为行业主流。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受限于资产管理与投研能力不足,本身理财业务发展就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部分中小银行转变参与理财业务的方式,通过产品代销的方式来参与理财业。2022

20、年6 月有 199 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 1 月多出 83 家,截至 6 月底代销余额为 18.95 万亿元,而其中由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可以看出理财公司正不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理财市场的投资者群体也在持续扩张,投资者数量较年初增长12.49%,同比增长49%,结构上仍然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达99.08%。2022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个,较年初增长12.49%,同比增长49%。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较年初均有所增长,但整体结构上仍以个人投资者为

21、主,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9061.68万人,占比99.08%,较年初新增994.45万人;机构投资者数量为83.72万个,占比0.92%,较年初新增21.05 万个。“全面净值化”为理财市场变化的主导因素银行理财监管重点是“净值化转型”,净值化时代,底层资产价格波动可以直接穿透至产品表面,3-4月权益市场震荡加剧,理财产品破净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引发“股债双杀”陷入恶性循环,加剧赎回潮的演绎,导致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波动加大。银行理财原先主要的问题在于“资金池”模式下的刚兑问题,监管重点则是“净值化转型”,以真正实现风险与收益的透明化。而在市值法计量之下,底层资产价格波动可以直接穿透至产品表面,

22、理财市场相较往年更容易出现“破净“现象,且银行理财主要面向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对于市场短期波动的忍受度较差,易引发赎回潮。因此今年3月,权益市场震荡行情之下,拖累部分产品的净值表现,一度引发了投资者的大量赎回,同时赎回潮造成了“股债双杀”的现象,再度拉低净值,引发恶性循环。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3、4月净值跌破1的理财产品数量达到2025和2076只,占总产品比例达到9.2%和8.6%,后随着权益市场底部得到确认,破净数量和比例逐渐回归正常区间,导致上半年理财市场总规模的波动较以往更大,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净值波动的加大也驱动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上的风险偏好有所下行,呈现出信用风险和久

23、期偏好降低的特征。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被放大,甚至纯固收产品也要面临净值波动的风险,同时低资质资产比例较高或者久期较长的产品也相应的会出现更大的净值波动,影响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因此,为了降低波动,理财产品减配低资质的信用债,同时增配了高流动性和高收益兼具的同业存单,呈现出信用风险和久期偏好降低的特征。现金理财持续调整,理财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张2022年为现金理财整改的最后一年,短期内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或将继续在调整中下降,收益率也料将继续下行。现金理财产品需在2022年完成整改,由于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久期、杠杆率以及估值偏离度等规定基本一致,整改结束后,现金

24、管理类产品在配置比例、收益率等方面都将进一步趋向于货币基金,因此我们参考货币基金的配置比例来帮助判断目前现金理财产品的整改情况。截至2022年6月货币基金配置债券的比例仅为11.06%,而现金管理类产品对于债券的配置比例仍然较高,达到40.38%,我们预计下半年为了符合久期规定,现金管理类产品将继续减持中长期债券,债券配置比例还会有一定降低,同时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或也将继续上升,以减小估值偏离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短期内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或将继续在调整中下降,收益率也将继续下行。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投资范围和销售渠道上仍有特殊优势,在整改到位后或迎来新一轮发展。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前提下,

25、我们认为现金管理类理财相较于货币基金仍有特别的优势,如果能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现金理财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仍能保持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方面,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但现金管理类产品无此项限制,或可通过投资私募债、PPN等非公开债券开展“品种下沉”策略,小幅做高收益,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和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进行连接,依靠母行销售渠道也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相比货币基金更具有渠道优势。因此在整改到位之后,现金理财产品或重回扩张态势,迎来新一轮发展。回顾银行理财规模的历史变化,其规模变动本身存在季

26、节性特征,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因此下半年整体市场的扩张速度或有一定加快,长期来说,银行理财的产品设计不断优化、渠道进一步扩张,整体规模或将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过去三年中,银行理财均呈现出上半年发展较缓、下半年加速扩张的特征,其中2019-2021年下半年增量占全年增量的比例分别为89.7%、55.9%和101.9%,或与银行本身的业务节奏有关。因此预计今年下半年理财市场扩张速度将会较上半年更快,全年的规模增长量仍值得期待。长期而言,一方面,理财公司产品设计不断优化,未来绿色主题、基建主题和新市民等多种主题的理财产品或将加速发行,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的本质,另一方面银行理财销售渠道上具有独特优势,不仅

27、可以依附母行渠道,而且还在持续积极拓展其他银行、券商以及互联网等外部渠道,将客户范围从母行延伸到全市场,其中中小银行在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财公司也可充分利用中小银行的渠道优势,在过往基金、保险等产品的代销基础上,打造更丰富的产品货架,扩大中收来源。因此,理财产品市场的扩张态势或将会延续。但净值化转型之下,未来理财市场的规模波动可能会较以往更大,配置上的风险偏好或仍会维持低位。但由于净值化产品的特征,一方面未来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仍然会较以往更大,当资本市场震荡加剧时,仍有可能出现“赎回潮”,理财市场规模波动也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净值化产品对信用违约和估值波动的容忍度或仍将

28、较低,尤其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之后,理财的信用风险和久期偏好或将继续维持低位,配置上或更青睐中高等级信用债、同业存单等。公募基金: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逆势扩张公募基金市场发展情况公募基金规模总体保持扩张态势,但总资产净值在今年一季度有出现过短暂回落,环比下降1.8%,后净值额再次回升,二季度末基金总资产净值达到26.7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基金总规模在第一季度出现过短暂回落,环比下降1.8%至25.0万亿元,后第二季度基金总规模重回扩张态势,二季度末基金总资产净值达到26.7万亿元,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15.8%,较年初也实现了近5%的增长。总体来看,上半年公募基金

29、持续保持扩张的态势。股票型基金增长几乎停滞,混合型基金规模转缩,而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逆势扩张,截止6月底,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和货币基金净资产占比分别为8.52%、20.61%、29.62%和39.32%。从各类基金的规模变化情况来看,进入2022年,股票型基金规模在一季度下滑2959亿元,在二季度略有修复,截至6月底股票型基金规模为22285亿元,较年初下降5.24%,总体来看增长几乎停滞;混合型基金整体下滑幅度更高,截至6月底混合型基金规模为55055亿元,较年初下降11.05%;而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上半年均实现逆势扩张,截至6月底规模分别77523和105749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

30、12.62%和11.91%。从结构上看,截至6月底,货币基金规模最大,占总资产净值比为39.32%,其次为混合型、债券型,占比分别为20.61%和29.62%,股票型基金规模最小,占比为8.52%。债券型基金中,短债基金增长幅度明显增高,截至6月底规模达到8201亿元,季度环比增长39%,中长债基金截至6月底规模达到45147亿元,环比增长7%。短债基金持续高速扩张,上半年扩张速度又有加快,Q2环比增速达到39%,创历史新高,截至6月底规模达到8201亿元,较年初增加67.3%。中长债基金第一、二季度环比增速均在6%左右,保持稳定扩张态势,截至6月底规模达到45147亿元,较年初增加12.5%

31、。资产配置上,货币基金总体配置相对来说较为均衡,配置比例变化也更为稳定,而短债和中长债基金配置债券的比例超90%,且债券配置比例仍较往年仍有所增长。为保持高流动性,货币基金配置了较高比例的现金,截至6月底配置现金占比为34%,较年初的39.2%来说略有一定下降,另外货币基金上半年债券配置比例较年初基本未发生变化,为40.6%,总体来看货币基金配置较为均衡且比较稳定。而短债和中长债基金配置债券的比例超90%,且债券配置比例仍较往年有所增长,截至6月底短债和中长债基金配置债券资产比例分别上升至95.5%和97.4%。从具体的债券券种配置看,货币基金配置同业存单的比例超过70%,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金

32、的债券配置品种更丰富,其中短债基金配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比例较高,中长债基金以金融债为主。同业存单是货币基金债券资产中最主要的配置品种,2021年以来货币基金配置同业存单占债券总资产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截至6月底,同业存单占债券总资产的比例为71.62%,较年初下降2.66%,或与同业存单量价齐跌有关,其次配置较多的债券资产为短期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占比分别为13.41%和7.97%。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金的配置更加丰富,短债基金配置最多的资产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截至6月底占总债券资产比例分别为39.62%和25.43%;中长债基金以配置金融债为主,截至6月底占总债券资产比例为67.

33、69%,较年初上升3.22%,其中政策性金融债占比更高,在48.6%左右。杠杆率和久期变化上,上半年货币基金的加权平均杠杆率和久期一直较为稳定,而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金的加权平均杠杆率和久期波动较大,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长债基金下降幅度更大。货币基金的杠杆率和久期水平均较低且比较稳定,截至2022年6月底加权平均杠杆率和久期分别为108%和0.31年。而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金上半年的加权平均杠杆率和久期波动均较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截至2022年6月底,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金的加权平均杠杆率水平分别下降1.16/1.45pcts至115.5%和126.6%,加权平均久期分别下降0.06/0.

34、36年至0.8和2.04年,中长债基金在杠杆率和久期上的下降幅度均大于短债基金。股债市场分化,引发公募基金规模变动、结构调整资管新规落地后公募基金净值化管理和权益投资的优势更为突出,公募基金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加强产品创新,驱动市场稳步扩张。公募基金作为传统的资产管理行业,本身监管要求就比较规范,与资管新规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资管新规落地后,公募基金净值化管理和权益投资的优势更加突出,迎来新一轮扩张。此外在净值化管理转型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加强产品创新,一方面大力发展以短债基金为主的“广义现金类”产品,补充高流动性产品的版图,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发挥自身在权益投资上的优势,大力发展“固收+”类产品

35、,补充稳健型投资者偏好型产品,驱动市场进一步扩展。但与银行理财相似,在权益市场的震荡行情之下,部分含权比例较高的公募基金净值遭遇了大幅回撤,减缓了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的整体扩张速度。2022年以来,内外部负面因素叠加导致我国权益市场大幅震荡,沪深300、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最低曾在4月26日分别较年初下跌23.4%、26.3%和35.3%,导致众多含权比例较高的基金产品净值大幅回撤。我们统计了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均有收益率数据的408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和111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来观察这两类基金的收益率表现,截至2022年6月底,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7

36、.11%和-18.08%,而2021年这两者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20.23%和10.79%,相差巨大,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分布在负收益率区间的基金个数也明显高于2021年。因此,部分投资者会选择直接撤出资金,是减缓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的整体扩张速度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部分机构投资者或选择暂时赎回净值表现较差的产品,买入货币和短债、中长债基金,以防守姿态静待权益市场回暖,另一方面,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资金可能从含权比例较高的产品撤出,流向货币基金等产品。除去对总体规模的影响,含权比例较高的产品出现破净现象也会引发基金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动。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在此情况下选择防御

37、策略,将资金从回撤较大的产品赎回,投入相对较为安全的货币基金和短债、中长债基金。另一方面,2019年到2021年,权益市场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涨幅,带动相关公募基金产品迅速发展,加上第三方投资理财平台的快速扩张,带动大批投资经验较少的年轻人成为“基民”,但由于投资者教育目前仍未得到完善的发展,这部分“基民”对于净值回撤的忍受能力较差,在市场不佳时,很有可能选择撤出资金,流向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的短债和货币基金。另外,上半年国内外局势较为复杂,宏观利率走势不确定性较大,固收资产投资者在策略上可能选择多看少动,暂时进入类活期的货币和短债基金避险,另一方面,短债、中长债基金也略调整产品的配置结构,降久期

38、和杠杆以应对未知的市场变化。2022年上半年,俄乌危机爆发、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持续推进等国际因素叠加国内散点频发的疫情,导致我国宏观利率走势偏震荡。在此情况下,固收资产投资者会更倾向暂时进入类活期的货币和短债基金避险。另一方面,宏观利率震荡走势之下,短债和中长期短债基金资产配置上也进行一定调整,降久期和杠杆以应对未知的市场变化。稳增长是2022年主基调,银行资产端宽信用推进需要持续降低负债端成本,存款利率改革后结存、定期、活期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导致部分资金转向收益更高的货币、短债基金。2022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通过稳定乃至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39、来“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并披露在2022年4月,人民银行已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存款利率定价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该机制下,银行合理调整存款利率的自主性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更进一步,今年以来各银行存款利率已明显下行。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存款利率降低或导致其抽离相关资金,转移到收益更高、同时安全性相对更好的货币和短债基金,也是两者规模增长的一大原因。公募基金扩张态势不变,产品结构或有一定波动权益市场底部基本确认,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预计权益市场终将复苏,公募基金市场规模也将重回快速扩张的态势。虽然7月至

40、今权益市场再次回归震荡,但其市场底部已经基本得到确认,市场情绪最悲观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8月MLF降息10bps后,当月LPR报价随之下调,政策进入新一轮宽信用稳增长阶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权益市场的复苏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提高,此前退出市场的资金或将逐步回流,拉动基金市场规模加速扩张。随着未来权益市场的复苏,相较于收益率较低的货币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或逐步将部分资金投向相关权益类和固收+基金,货币和债券基金规模或将有所收缩,公募基金市场在产品结构

41、上会再次有所调整。上半年在权益市场震荡行情之下,部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将资金转入风险低、流动性高的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同理,随着下半年权益市场的逐步复苏,预计届时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仍将会把一部分资金重新投向权益类产品,货币和短债基金增速或将有所放缓,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将再次出现调整。考虑到存款利率或还会进一步下行,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仍有扩张空间,但现金理财整改完毕后,仍将是货币基金最大的竞争对手,叠加同业存单基金等竞品的快速扩容,或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速度。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为刺激融资需求的重要抓手,存款利率未来或进一步下行,以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来打开LP

42、R下调空间,实现刺激实体部分融资需求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存款资金或仍将继续流向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带动两者规模进一步扩张。但一方面,现金理财具有渠道优势,整改结束后仍将是货币基金最大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同业存单基金具有费率低廉、流动性和收益相对较高的特征,或也将分流部分低风险偏好的资金,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速度。信托、券商资管转型再出发,保险资管稳定扩张信托:规模逐步企稳,差异化优势有待明确信托具备贷款资质,过去非标融资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资管新规之下,信托业务存在较大的整改压力,信托规模大幅收缩,但目前已逐步企稳,2022年Q1规模为20.2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

43、前压降约5万亿。信托公司是我国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够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进行经营的金融机构,具备贷款资质,此前非标融资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资管新规开启大资管统一监管时代,明确要求去嵌套、去杠杆、去通道和去刚兑,存量资产整改压力较大,资金来源端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规模持续收缩。截至2022年一季度,存量规模已下降至20.2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压降约5万亿。从资金来源角度看,具备“通道”性质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大幅压降,而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规模持续增加,“去通道”效果显著,“非标转标”持续推进。不同资金来源信托产品规模变化上,具备“通道”性质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逐年压降,从资管

44、新规发布前的11.66万亿元压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4.19万亿元,占比也从45.54%下降至20.77%,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规模持续增加,其中集合资金信托增长幅度更大,成为目前支撑信托总规模出现企稳趋势的主要力量,截至2022年一季度规模已达10.57万亿元,占比为52.42%,“去通道”效果显著,“非标转标”持续推进。从功能角度看,事务管理类信托和融资类信托规模下降幅度较大,投资类信托占比已超40%,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不同功能信托类产品规模变化上,含有通道信托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持续下降,从资管新规发布前的15.14万亿元压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8.22万亿元,降幅达到45

45、.7%。而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此消彼长,融资类信托规模在2022年一季度已压降至3.38万亿元,占比为16.79%,投资类信托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2年一季度已达到8.56万亿元,占比为42.45%,超过事务管理类信托成为信托资产占比最高的资产。信托业务转型持续,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从资金的投向看,房地产与基础产业类项目规模持续压降,证券市场类项目规模持续提高,合计规模占比已达24%。2020年监管持续收紧房地产监管,地产融资环境收紧,房地产信托加速压降,基建投资增速放缓之下,基础产业类项目规模也大幅压降。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信托类项目规模和基础产业类项目规模分别为1.57万亿

46、和1.65万亿,占比为10.64%和11.15%。而证券市场类项目规模持续扩张,占比已从资管新规发布时的13.86%上升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24%,其中投向股票、基金和债券市场的项目规模占比分别为4.43%、1.9%和17.67%,标品信托规模进一步扩张。参考国外发展来看,从融资功能转向资产管理和服务是信托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信托行业发展或将围绕推进标品信托发展和回归信托本源持续转型,但目前信托业务转型之下的差异化优势还有待提升。从不同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务发展轨迹来看,从融资功能转向资产管理和服务是信托发展的主要方向。2021 年,TOF产品/FOF产品成为了标品业务中增长的明星产品,虽然各家

47、信托TOF 产品/FOF产品线发展路径不同,但趋势上都是为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完善标品信托的产品格局,未来信托行业需要进一步推动标品信托发展,TOF 产品/FOF 产品或将成为帮助信托行业拓宽投资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另一方面,监管持续推动行业回归信托本源,服务型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细分业务赛道或大有可为,有望成为信托行业的特色创新业务。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信托转型的新优势还未完全明确,未来信托行业需要走出差异化道路,才有可能驱动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券商资管:主动化转型顺利,公募化或为未来发展方向新规之下,规范资金池业务使得券商资管规模大幅压降,截至2022 年 6 月,券商资管存续

48、规模为7.1万亿元,同比下降8.53%,但规模下降的速度已经有所放缓,出现逐步企稳的趋势。此前券商私募资管依靠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的资金池模式大幅扩张,规模一度在2016年超过17万亿元。资管新规发布之后,穿透式监管下券商资管规模持续压降。截至2022年6月,券商资管存续规模已压降至7.1万亿元,同比下降8.53%,较资管新规发布前的16.14万亿元下降55.9%,不过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目前规模下降的速度已经放缓,总体规模已出现逐步企稳的趋势。截至2021年12月底,通道类产品规模已压降至为1.72万亿元,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已达13.71万亿元,占比近90%,去通道进程基本完成,主动化转型

49、较为顺利。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券商资管大力压降通道类业务,根据中基协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通道类产品规模已压降至为1.72万亿元,环比下降34.21%,较2019年的10.15万亿元下降83.05%,去通道进程已经基本完成。同时,2021年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已达13.71万亿元,环比增加0.37%,占总规模比例已达88.85%,主动管理转型持续深化。随着券商资管加速主动管理和公募化转型,单一资管计划(以通道类业务为主)存量规模占比已不足50%,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为支撑券商资管规模企稳回升的主要原因,也使得固收类产品占比持续提高。通道类业务压降之下,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管计划的规模也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6月,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已压降至3.54万亿元,较年初再下降12.35%,较2018年的10.99万亿元已下降67.81%。同时,随着券商资管加速向主动管理和公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