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襄阳市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襄阳市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H2SO4BNaOHCNa2CO3D蔗糖2、由Na2SO4和K2SO4组成的混合物m g,为测定其中的K2SO4的质量分数,将该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BaCl2溶液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沉淀不经洗涤就烘干,然后冷却、称重,得沉淀质量W
2、 g。据此计算出K2SO4的质量分数,则结果将A偏高 B偏低C无影响 D无法确定3、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a L NH3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密度为b gcm-3,(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B将100 mL 1.5 molL-1的NaCl溶液与200 mL 2.5 molL-1的NaCl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C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m g,溶液中c(SO42-)是molL-1D某温度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为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该溶液中
3、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4、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B15C21D235、A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质量一样的纸,然后将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把称得的氢氧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D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液体添加完毕后,关闭活塞,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
4、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块始终保持在a处,直至完全消失B钠沉入U形管b处而后又慢慢浮到a处C最终钠块在煤油中燃烧起来D随反应的进行,煤油与胶塞处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7、纳米碳是一种粒子直径为1100 nm之间的材料,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A是一种稳定的溶液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D属于悬浊液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B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包含关系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D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9、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NH4+、H+、NO3-、HCO3-BK+
5、、Al3+、SO42-、NH3H2OCNa+、K+、SO32-、Cl2DNa+ 、CH3COO-、CO32-、OH-10、向含有、Na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2O2后,下列离子的浓度减少的是()ABCDNa11、标准状况下V L的HCl气体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g/mL,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cBCD12、下列实验操作中,溶液里无固体析出的是( )AMgCl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B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CCuSO4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D水中加入Na的小颗粒13、 “安全无小事”,对
6、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高锰酸钾(KMnO4)应选用的标志是ABCD14、在b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mol/L)为A(2a-c)/b B(2a-c)/2b C(2a-c)/3b D(2a-c)/6b15、用1molMnO2和含4molHCl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若不考虑挥发,得到氯气的物质的量是A等于2mo1B等于1molC小于1molD大于1mol16、下列物质能放在食品包装袋内的小袋中,以防止食品因被氧化
7、而变质的是A活性炭B硅胶C铁粉D生石灰17、标准状况下 224 mL 某气体的质量为 0.32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16 gmol-1 B32 gmol-1 C64 gmol-1 D80 gmol-118、下列各组溶液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NaOH和Fe2(SO4)3 BNa2CO3和稀硫酸CNa2SO4和CuCl2 DMg(OH)2和稀盐酸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而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也不定能导电D液氨溶于水能导电,所用是电解质20、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
8、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Fe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B1:2:3C3:1:1D1:3:32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22、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SO2和O3气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质量比43B电子数比11C密度比43D氧原子数比23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
9、、(14分)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CaCl2、AgNO3、HCl、Na2CO3中的其中一种,为了确定具体成分,随意将四瓶溶液标记为A、B、C、D后,进行了下列四组实验。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A+B无明显现象B+D有气体放出B+C有沉淀生成A+D有沉淀生成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B、C、D分别对应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2)请分别写出上述实验和的离子方程式:_;_。24、(12分)有、四种化合物,分别由、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不溶于水和盐酸;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与稀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
10、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推断、的化学式: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氯化钙反应:_。与盐酸反应:_。与稀硫酸反应:_。25、(12分) (1)98%的浓H2SO4(=1.84g/ mL)的浓度为_mol/L,用该浓硫酸配制500ml0.5mol/L的稀H2SO4,需要量取浓H2SO4的体积为_mL(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如果实验室有10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mL量筒,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 (4)配制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量取 计算 溶解 摇匀 转移 洗涤 定容 冷却摇
11、动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A B C(5) 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A浓硫酸稀释后未冷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进行定容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溶解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将洗涤液倒入烧杯D、移液后烧杯未洗涤26、(10分)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2)第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3)若先用盐酸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 0.2 mol/L NaCl(精盐)溶液
12、,下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其中的错误是_。27、(12分)碳酸钠俗称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冶金、化工、食品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模拟侯德榜制碱法制取纯碱,流程如图:已知:几种盐的溶解度:NaClNH4HCO3NaHCO3NH4Cl溶解度(20,100gH2O时)36.021.79.637.2 (1)写出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操作的名称是_。(2)写出装置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检验用该纯碱配制的溶液中含有Cl-的方法是_。28、(14分)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
13、列问题:(1)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应称取NaOH的质量_g;(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3)操作A中,应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4)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
14、低的是_;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C定容时仰视液面达到刻度线;D定容时俯视液面达到刻度线;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29、(10分)W、X、Y、Z为118号元素内除稀有气体外的4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1)写出元素符号:W为_,X为_,Y为_,Z为_。(2)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Y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Z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3)由X、Y、Z形成的一种化合
15、物的电离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A. H2SO4 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正确;B. NaOH 是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不正确;C. Na2CO3是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正确;D.蔗糖是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答案:D【点睛】非电解质的关键点:(1)化合物(2)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3)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有机物均为非电解质。2、B【解析】可用极端法分析,若mg都为Na2S04或K2S04,分别计算和B
16、aCl2反应生成BaSO4的质量,比较就能得出结论。【详解】相同质量的Na2S04生成的BaSO4沉淀要比K2S04多,故假定mg全部是Na2S04比全部是K2S04沉淀质量要大,现未经洗涤,使沉淀质量偏大,则K2S04的质量分数应偏低。本题答案为B。3、A【解析】A利用n=,V=, c=即可求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故A正确。B混合前n1=1.5 molL-10.1 L=0.15 mol,n2=2.5 molL-10.2 L=0.5 mol。混合后V=0.1 L+0.2 L=0.3 L。n= n1+ n2=0.65 mol,c=2.2 molL-1,故B错误。Cc(SO42-)=
17、c(Fe3+)=molL-1,故C错误。D需要将密度单位转化为gL-,即 gcm-3=1000 gL-,再根据公式=即可求出为100%,故D错误。本题选A。【点睛】注意单位换算 gcm-3=1000 g/L。4、A【解析】原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60/40=1.5mol ,所以配制1 molL1 NaOH溶液则溶液的体积为V=1.5/1=1.5L=1500mL,而原溶液的体积为300mL,所以取蒸馏水的体积为1200 mL,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故A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5、A【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考点:
1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置,托盘天平,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的问题6、D【解析】a上面为煤油,b为水,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所以开始会在a处,但反应中有气体产生,所以会上下浮动,故A、B错误;C因为没有氧气,所以钠块不能在煤油中燃烧起来,故C错误;D因为有气体生成会将水排入漏斗中,所以漏斗中液面升高,故D正确;故答案为:D。7、B【解析】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不是溶液也不是浊液,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比较稳定,一般不会沉淀,具有丁达尔现象,故答案为B。8、A【解析】A根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
19、包含关系,选项A正确;B部分置换反应有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B错误;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溶液包含在分散系中,属于包含关系,选项C错误;D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选A。9、D【解析】A.H与HCO3能够反应生成CO2气体,A不能大量共存;B.Al3与氨水可以发生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B不能大量共存;C.Cl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SO32氧化为SO42,离子方程式为Cl2H2OSO32=SO42Cl2H,C不能大量共存;D. Na+、CH
20、3COO-、CO32-、OH-等4种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D可以大量共存。综上所述,可以大量共存的是D,选D。10、A【解析】溶液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后发生反应:2Na2O 2 +2H2O=4NaOH+O2,溶液中Na浓度增大;+OH-=+H2O,浓度减少,浓度增大,浓度不变,故选A。11、D【解析】A项、标准状况下VL 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则溶液的质量为(36.5+1000)g,溶液的体积为mL,故溶液的物质浓度为,故A正确;B项、标准状况下VL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溶质质量为36.5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
21、;C项、标准状况下VL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溶质质量为36.5g,溶液的质量为(36.5+1000)g,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正确;D项、标准状况下VLH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则溶液的质量为(36.5+1000)g,溶液的体积为mL则所得溶液的密度,故D错误;故选D。12、D【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A.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A不选;B.Na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氢气,反应消耗水,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导致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会析出部分氢氧化钙固体,B不选;C.CuSO4和氢氧化钠发生
22、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不选;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没有固体析出,D选;故合理选项是D。13、B【解析】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故应贴氧化剂标志。A、图中标志是爆炸品标志,不符合要求,选项A错误;B、图中标志是氧化剂标志,符合要求,选项B正确;C、图中标志是剧毒品标志,不符合要求,选项C错误;D、图中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要求,选项D错误;答案选B。14、C【解析】根据SO42-+Ba2+BaSO4计算溶液中的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NH4+OH-NH3+H2O计算NH4+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计算SO42-离子、NH4+离子浓度,再利用电荷守恒计算原溶液中的Al
23、3+浓度。【详解】向bL混合溶液中加入a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则根据SO42-+Ba2+BaSO4可知c(SO42-)=a/b mol/L。向bL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根据NH4+OH-NH3+H2O可知c(NH4+)=c/b mol/L。又溶液显电性,设原溶液中的Al3+浓度为x,如果忽略水的电离,则由电荷守恒可知x3+c/b mol/L1=a/b mol/L2,解得x=(2a-c)/3b mol/L,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清楚发生的离子反应及溶液不显电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24、15、C【解析】由MnO2 +4HCl(浓) MnCl2 +Cl2 +2H2O知,1 mol MnO2 和4 mol HCl恰好反应生成1 mol Cl2 ,而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降低,稀盐酸跟二氧化锰不反应,故生成的氯气小于1 mol;答案选C。16、C【解析】放在食品包装袋内的小袋中,以防止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是还原性物质铁粉,故选C。17、B【解析】根据nV/Vm、Mm/n计算。【详解】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24L22.4L/mol0.01mol,因此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0.32g0.01mol32g/mol,故答案为B。1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反应
25、发生的条件。根据溶液混合后是否能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还原反应或络合反应进行判断。【详解】A.NaOH和Fe2(SO4)3混合后生成难溶物Fe(OH)3,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故A错误;B.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故B错误;C.Na2SO4和CuCl2混合不会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还原反应或络合反应,所以不会发生离子反应,故C正确;D.稀盐酸和Mg(OH)2反应生成难电离的水,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故D错误。19、C【解析】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错误;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
26、物,如七氧化二锰,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错误;C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体氯化钠,正确;D液氨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一水合氨发生了电离,而氨气属于非电解质,错误;答案选C。【点晴】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概念,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属于非电解质;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难溶性化合物
27、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20、D【解析】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利用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关系来计算Fe2(SO4)3、FeSO4、K2SO4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详解】由题意设BaCl2溶液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1 mol,Fe2(SO4)3、Fe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假设Fe2(SO4)3、FeSO4、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x、y、z,则根据Ba2+SO42-=BaSO4,可知x3=y1=z1=1 mol,解得x:y:z=1:3:3
28、,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故cFe2(SO4)3:c(FeSO4):c(K2SO4)= 1:3:3,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浓度关系,明确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关系及信息中溶液中的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同一溶液微粒的浓度比等于物质的量的比,及电解质化学式与其电离产生的离子的关系。21、B【解析】A、是电泳,C、是丁达尔效应,D、是胶体的聚沉,都是胶体的性质,B、属于浊液,和胶体的性质无关,选B。22、B【解析】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SO2和O3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质量之比为:64/4
29、8=4:3,故A正确;B.1mol SO2和O3,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为32NA、24NA,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SO2和O3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之比为:32NA/24NA=4:3,故B错误;C.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SO2和O3的密度之比为:64/48=4:3,故C正确;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SO2和O3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2 NA/3 NA=2:3,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aCl2 HCl AgNO3 Na2CO3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
30、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推出A为CaCl2。【详解】根据实验现象,A+B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确定A和B为CaCl2和HCl,再结合B+D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可推出B为HCl,D为Na2CO3, C+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最后根据A+D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31、推出A为CaCl2。(1)、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aCl2, B为HCl,C为AgNO3,D为Na2CO3,故答案为CaCl2,HCl,AgNO3,Na2CO3 ;(2) B为HCl, D为Na2CO3,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B为HCl, C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1,故答案为: CO32-+2H+=CO2+H2O; Ag+Cl-=AgC1。24、BaSO4 Ba(OH)2 【解析】不溶于水和盐酸,应为硫酸钡;可溶于水,与稀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为碳酸钾;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
32、并放出二氧化碳,则为碳酸钡;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则是氢氧化钡。【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为BaSO4,为Ba(OH)2。答案为:BaSO4;Ba(OH)2;(2)D为K2CO3,它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为BaCO3,它与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为Ba(OH)2,它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为:;。【点睛】当一种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常采用“以少定多”法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5、18.4 13.6 20 500mL容量瓶 检漏 B ABC 【解析】浓H2SO4的物质的量
33、浓度c = ,再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根据c =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详解】(1)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 = = = 18.4 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 mL,所以x mL18.4 mol/L = 500 mL0.5 mol/L,解得:x 13.6,所以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13.6 mL;故答案为:18.4 mol/L;13.6 mL;(2)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13.6 mL,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
34、小适当的量筒,则用20ml的量筒最好,标准浓度的溶液配制较稀的溶液一般步骤为: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量取已经计算好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0mL量筒、500mL容量瓶,因此除了需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0mL量筒以外,还需要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0;500mL容量瓶;(3)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漏,故答案为:检漏;(4)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可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故答案选B;(5)A. 浓硫酸溶解后未
35、冷至室温即进行转移、定容,一旦冷却下来会导致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A项符合题意;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浓度偏高,故B项符合题意;C. 量筒是已经测量好的量具,量取溶液体积后不能用水洗涤,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溶解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会导致溶质量增大,所配制得溶液浓度偏高,故C项符合题意;D. 移液后烧杯未洗涤,会导致溶质有损失,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BC;26、取上层清液,继续加BaCl2,无沉淀产生 Ca2CO32-CaCO3、Ba2CO32-BaCO3 若过滤前加盐酸,前面所生成的沉淀会被盐酸溶液重新变为离子进入溶液 转移液
36、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用的是100 mL应该用150 mL 【解析】(1). 过量的氯化钡会将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若硫酸根离子剩余,则氯化钡会与其反应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入适量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故答案为取少上层清液,继续加B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2). 粗盐的提纯中,加入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钙离子以及先前过量的钡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Ba2+CO32=BaCO3,故答案为Ca2+CO32=CaCO3、Ba2+CO32=BaCO3;(3). 若
37、先加盐酸再过滤, 则前面生成的Mg(OH)2、CaCO3、BaCO3沉淀会与盐酸反应,生成离子又进入溶液,从而影响氯化钠的纯度,故答案为若过滤前加盐酸,前面所生成的沉淀会被盐酸溶液重新变为离子进入溶液;(4). 根据图示分析,缺少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规格也不对,容量瓶用的是100mL应该用150mL,故答案为转移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用的是100mL应该用150mL。27、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 NH4Cl 过滤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CO2 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先加稀硝酸,待无现象后,再滴加硝酸银
38、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 【解析】模拟侯德榜制碱法制取纯碱是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母液为氯化铵溶液。【详解】(1) 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CO2、NH3和H2O反应生成NH4HCO3,由于NaHCO3溶解度较小,所以NaCl和NH4HCO3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即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 NH4Cl;从溶液中分离晶体的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NaCl + CO2 + NH3 + H2O = Na
39、HCO3 + NH4Cl;过滤;(2) 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 + CO2 + H2O,故答案为:2NaHCO3 Na2CO3 + CO2 + H2O;(3) 装置II中得到二氧化碳,装置I中需要二氧化碳,所以能循环利用的是二氧化碳;Cl-的检验常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方法为: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先加稀硝酸,待无现象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故答案为:CO2;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先加稀硝酸,待无现象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点
40、睛】本题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制备、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方案设计评价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及物质制备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除杂剂的选取方法,题目难度中等。28、12.5 B、C、A、F、E、D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 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 A、B、C 【解析】(1)根据m=cvM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2)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3)操作A中,应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减少溶质的损失,减少实验误差;根据热溶液体积偏大;(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n/v分析判断【详解】(1)溶质的质量m=nM=
41、cvM=1.25molL10.25L40gmol1=12.5g;(2)配制250mL溶液,则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250mL,配制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故答案为B;C;A;F;E;D;(3)操作A中,应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是减少溶质的损失,减少实验误差;因热溶液体积偏大,冷却下来时溶液体积变小,则浓度会变大;(4)A、称量N
42、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A正确;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故B正确;C、定容时仰视液面达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C正确;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错误;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浓度不变,故E错误;故答案为A、B、C29、H O Na S 失去 Na2SO42Na+SO42-/ Na2SO32Na+SO32- 【解析】短周期的金属只有Li、Be、Na、Mg、Al,Y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即W和Y同族,所以W只能是H(氢);因不存在稀有气体,所以如果Y是Li,X就成
43、了稀有气体,不成立,所以Y是Na,Y的质子数是11,W的质子数是1,X的质子数有可能是5,6,7,8,9;Y+Z就应该有18,21,24、27,30等可能,但Z一定大于Y,也就是12以上,算到最大的短周期元素Cl也只有17,加起来是28,那么Y+Z就一定小于等于28,28不是3的倍数,有24,27两解:1,7,11,13(铝)不成立,1,8,11,16 成立,所以W、X、Y、Z分别为:H,O,Na,S;【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为:H、O、Na、S;(2) 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Y是Na最外层有1个电子,已失去电子1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Z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式为(3)由X、Y、Z形成的一种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