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徐闻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邱** 文档编号:6854083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徐闻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徐闻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徐闻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徐闻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

2、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 BCa(OH)2 CCaCO3 DK2CO3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工业制漂白粉 B焰色反应 C铜的锈蚀 D煤的燃烧4、纯碱和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

3、灼烧,观察火焰颜色C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D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5、某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H+、SO42-、HCO3-BCu2+、K+、SO42-、NO3-CFe3+、K+、I-、Cl-DFe3+、K+、SO42-、SCN-6、配置 250mL0.100mol/L 的氯化钠溶液,操作不正确的是A称量B溶解C转移D定容7、用漂粉精漂白时,对提高漂粉精漂白作用无明显效果的是A食盐 BCO2 和水蒸气 C稀盐酸 D稀硫酸8、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容器A中的臭氧(O3)

4、和容器B中的乙炔气(C2H2)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则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A4:3B3:4C1:1D2:39、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从LiCs的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密度逐渐增大B熔沸点逐渐升高C金属性逐渐增强D还原性逐渐减弱10、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MgSO4=Mg+2+BNaHCO3=Na+H+CAl2(SO4)3=2Al3+3DKClO3=K+Cl-+3O2-11、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AB44 g CO2与28 g CO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NAC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

5、分子数为NADNA个氮分子与NA个氧分子的质量比为7812、现有三组混合物:CCl4和NaCl的混合液;苯(沸点:80.1)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溶液(苯和甲苯是性质非常相似的一对互溶液体);掺有碘化钾的碘水,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C蒸馏、萃取、分液 D分液、萃取、蒸馏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OHHH2OC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D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4C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判断年代B1

6、H2、2H2、3H2互为同位素C1molT2O中含中子数为12NAD氢有三种同位素,氧有三种同位素,组成的水分子有18种1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1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 + 2H2O =2NaOH + H2B2Na + O2Na2O2C2Na2O2 + 2CO2=2Na2CO3+O2DNaHCO3+HCl=NaCl+H2O+CO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其中可能含有

7、Na2SO4、K2CO3、CuSO4、BaCl2、NaCl,现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取部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取所得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 (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中的离子方程式_。(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 (填字母)。aHCl、BaCl2、AgNO3 bHNO3、Ba(NO3)2、AgNO3 cAgNO3、HNO3、

8、Ba(NO3)2 dAgNO3、HCl、BaCl218、淡黄色固体A和气体X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A的名称_,X的化学式 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19、某同学在实验室纯盐的流程如下:请回答:(1)步骤、的操作名称是_、_。(2)粗盐中含有、等杂质离子,步骤所用的除杂试剂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则加入试剂的顺序_(填编号)。a. b. c. d.(3)除杂过程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_。(4)步骤判断加入的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步骤加热时要用玻璃棒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加热到_时,停止加热。20、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

9、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蒸馏实验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图中的进水方向是_进(填图中字母)。(3)若利用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用品是_。(4)若用装置制蒸馏水,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其作用是防止暴沸。21、X、Y、Z、W四种常见化合物,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W的化学式是_。(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将4.48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W通入100 mL3

10、 mol/L的Y的水溶液后,溶液中溶质及相应的物质的量是_。自然界中存在X、Z和H2O按一定比例结晶而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测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 mol/L。若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g。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CaO溶于水得Ca(OH)2。故B、C、D错误,A正确。答案选A。2、C【解析】A.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胶体不带电,故A错误;B.胶体粒子可能不带电,不做定向移动,故B错误;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C正确;D.溶液中的

11、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布朗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选C。3、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工业制漂白粉,以Cl2和Ca(OH)2为原料制备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B.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项正确;C.铜的锈蚀是铜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铜锈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D.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

12、于化学变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4、C【解析】纯碱为Na2CO3,小苏打为NaHCO3,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与酸反应较Na2CO3剧烈,二者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详解】A.Na2CO3加热不分解,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都有残留物,不能鉴别,故A错误;B. 都含有Na元素,颜色反应都成黄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C.NaHCO3与酸反应较Na2CO3剧烈,可用白醋鉴别,故C正确;D. 二者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5、C【解析】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详解】A. H

13、与HCO3反应生成水和CO2,在溶液中因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 四种离子之间互不反应,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B不选;C. 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I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D. 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在溶液中因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答案选C。6、C【解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操作规范分析。【详解】A.称量氯化钠可采用更精确的电子天平,A项正确;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B项正确;C.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流出容量瓶外,图中操作无玻璃棒,C项错误;D.定容后期,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

14、度相平,D项正确。本题选C。7、A【解析】次氯酸钙与湿润的二氧化碳的反应,酸与次氯酸钙反应。【详解】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钙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 -次氯酸有漂白性。A. 加入食盐,与次氯酸钙无反应,A符合题意; B. 加入CO2 和水蒸气Ca(ClO)2+CO2+H2O=CaCO3+2HClO,次氯酸浓度增加,B不符合题意; C. 加入稀盐酸与次氯酸钙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浓度增加,促进漂白效果,C不符合题意; D. 加入稀硫酸与次氯酸钙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浓度增加,促进漂白效果,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8、C【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解答。【详解】在相同温度和压强

15、下,容器A中的臭氧(O3)和容器B中的乙炔气(C2H2)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根据NnNA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选C。【点睛】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包括混合气体)。而理解、推理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可以依据PVnRT分析。9、C【解析】A.碱金属从LiCs密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Na的密度大于K,A错误;B.碱金属从LiCs熔沸点逐渐降低,B错误;C.碱金属从LiCs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C正确;D.碱金属从LiCs

16、,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从LiCs性质递变规律,实质是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问题。10、C【解析】A. Mg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MgSO4=Mg2+,故A错误;B. 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故B错误;C. Al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 故C正确;D. KCl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ClO3=K+,故D错误;故选C。11、C【解析】A. 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

17、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氧原子数为NA,A正确;B. 44 g CO2与28 g CO的物质的量均是1mol,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NA,B正确;C. 由于不能计算出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计算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C错误;D. NA个氮分子与NA个氧分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均是1mol,则其质量比为28:327:8,D正确。答案选C。12、A【解析】试题分析: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液即可;苯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除去即可,答案选A。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3、A【解析】A. 稀盐酸具有弱氧化性,只能将Fe氧化为Fe2+,A错误;B. 澄清石

18、灰水与盐酸反应,其实质是OH-与H+反应生成H2O,B正确;C. 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其实质是Zn与Cu2反应,生成Zn2和Cu,C正确;D. 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其实质是Ba2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D正确。故选A。14、B【解析】A. 14C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判断年代,A正确;B. 1H2、2H2、3H2均表示氢气分子,不能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核素,不是具体的物质,B错误;C. 1分子T2O含有的中子数是(31)2+16812,所以1molT2O中含中子数为12NA,C正确;D. 氢有三种同位素,氧有三种同位素,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则根据排列组合可

19、知组成的水分子有18种,D正确。答案选B。15、B【解析】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所含分子只有Cl2和H2O、HClO分子,所含的离子只有H+、Cl-、ClO-和OH-,结合对应离子的性质解答该题。【详解】A所含分子有Cl2和H2O、HClO等,选项A错误;B新制的氯水中含HCl、HClO,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ClO具有漂白性,则后溶液褪色,选项B正确;C氯水光照条件下有气泡逸出,发生2HClO2HCl+O2,生成气体为氧气,选项C错误;D光照条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选项D错误。答案选B。16、D【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

20、应的判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可通过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分析。【详解】A.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K2CO3 、Na2SO4 CuSO4、BaCl2 NaCl BaCO

21、32H=Ba2CO2H2O b 【解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硫酸钠或碳酸钠,由于硫酸钠或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详解】(1)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

22、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综合(1)得到无色溶液(2)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而碳酸钠或硫酸钠可与氯化钡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故答案为Na2CO3;Na2SO4、BaCl2、CuSO4;NaCl; (2)碳酸钡是可以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实质是:BaCO3+2H+=Ba2+CO2+H2O;(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必须先加入过量硝酸与碳酸钾反应以除去碳酸根离

23、子,再用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AgNO3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为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抓住题干叙述的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推测其他物质,从而得出结论。18、过氧化钠 CO2 2Na + O2 Na2O2 Ca2+CO32- CaCO3 【解析】由转化关系可以知道,淡黄色固体A能与气体X反应生成固体Y与气体B,所以该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推知淡黄色固体A为Na2O2,气体X为CO2,固体Y为Na2CO3,反应生成的气体为O2;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CaCO3,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1)由上述

24、分析可以知道,固体A为过氧化钠;X的化学式为: CO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过氧化钠 ,CO2 。 (2)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O2 Na2O2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2Na + O2 Na2O2。(3)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CO32- CaCO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a2+CO32- CaCO3。19、过滤 蒸发 ac 将溶液中的杂质离子钙离子以及多余的钡离子除去 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局部过热,造成溶液飞溅 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粗盐除杂方法是先将粗盐溶解,

25、加入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将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但碳酸钠应放在氯化钡的后面把多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生成的沉淀;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和碳酸根,得到氯化钠溶液;蒸发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晶体经洗涤、烘干制得纯氯化钠。【详解】(1)步骤的操作名称为过滤,目的是除去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生成的沉淀;步骤的操作名称是蒸发,目的是蒸发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2)SO42-、Ca2+、Mg2+等分别与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

26、再通过过滤除去,Na2CO3溶液能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所以应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所以正确顺序为或,故选;(3)除杂过程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杂质离子钙离子以及多余的钡离子除去;(4)滤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则当滴加盐酸至刚好无气泡放出时说明恰好完好反应,盐酸量为适量;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溶液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点睛】除杂不引杂,引入的杂质还要除去,所加试剂要过量,为了将多余的杂

27、质除掉,碳酸钠应放在氯化钡的后面把多余的钡离子除去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20、蒸馏烧瓶 冷凝管 g 温度计 碎瓷片(沸石)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的名称;(2)冷水下进上出,在冷凝管中停留时间长,冷却效果好;(3)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采取蒸馏法,需要温度计测定温度;(4)若用装置制蒸馏水,加热时需要防止液体剧烈沸腾。【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蒸馏烧瓶、冷凝管;(2)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应该是下口进上口出,则图中的进水方向是g进,f出;(3)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应该采取蒸馏法,需要温度计测定温度,图中缺少的仪器为温度计;(4)若用装置制蒸馏水,

28、加热时需要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则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碎瓷片(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21、CO2 HCO3-+OH-=CO32-+H2O Na2CO3 0.2 mol 和 NaHCO3 0.2 mol 2.65 【解析】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均为钠元素的化合物X含有四种元素,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Z,可推知,X为NaHCO3,Z为Na2CO3,Y为NaOH,Z得到W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应是与酸反应生成的CO2【详解】(2)由以上分析可知W为CO2;(2)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会发

29、生反应:NaOH+CO2=NaHCO3,2NaOH+CO2=Na2CO3+H2O,4.48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4.48L/22.4Lmol2=0.2mol,NaOH的物质的量=0.2L3molL2=0.3mol,n(NaOH):n(CO2):n(NaOH)=0.2mol:0.3mol=2:2.5,介于2:2与2:2之间,故上述两个反应都发生,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HCO3、Na2CO3,设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钠守恒:x+2y=0.3mol,碳守恒:x+y=0.2mol,联立方程组后可求出x=y=0.2mol;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测得溶溶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molL2,即钠离子浓度为0.5molL2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为碳酸钠,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碳酸钠的质量为2/20.2L0.5molL2206gmol2=2.6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化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